APP下载

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探索
——基于“爱情模型”的理论分析

2015-04-13邹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分界线婚恋爱情

邹敏

(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探索
——基于“爱情模型”的理论分析

邹敏

(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爱情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爱情教育还处于不断的探索过程当中。心理学家Wendy M.Williams与Michael L.Barnes所提出的“爱情模型”在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与爱情问题咨询等方面存在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教育启示。

爱情模型;大学生;爱情教育

目前大学生的爱情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出,已有相关研究者对高校大学生的爱情教育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并指出了高校爱情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困境[1-2]。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爱情教育还处于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但是爱情教育的实践必有前期的爱情理论研究作为指引。

心理学家Wendy M.Williams与Michael L.Barnes所提出的“爱情模型”用图示直观地展现了爱情的不同类型及特点,有助于进一步阐述不同类型婚恋关系的本质。这一模型不仅为高校的爱情教育导向提供了借鉴,而且有助于寻找大学生感情问题的根源并引导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一、“爱情模型”理论

“爱情模型”描述的是生活中感情双方的关系,它可以检验双方对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是否满意[3]。该模型由一个大圆构成,表示双方全部生活范围的总和,大圆通过一条直径被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理论上各代表一方的生活范围。在这个大圆中包含着另一个较小的圆形,表示爱情双方的内在世界,即双方的思想、观念、情感以及由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见附图)。

附图 爱情模型

“爱情模型”界定了三种分界线:爱情双方内在世界的分界线;双方外部世界的分界线以及个人内外世界的分界线。这三种分界线或模糊或清晰,它们随着爱情双方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爱情关系到两个人,双方的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该模型中有两种分界线是双重的,即双方外部世界的分界线和双方内在世界的分界线。倘若妻子能言善道,喜欢表达内心的情感,那她与丈夫内在世界的界线就是模糊的,界线越模糊表明沟通程度越高;倘若丈夫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那他与妻子内在世界的界线就是清晰的,界线越清晰表明沟通程度越低。

二、基于“爱情模型”的大学生爱情观念教育引导

“爱情模型”对于引导大学生的爱情观念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爱情教育曾指出,双方的相似性与互补性是大学生择偶的重要标准,但这不足以让学生明了自身的价值取向与需求,“爱情模型”的实用性与直观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剖析自己、认识自己,进而明确择偶类型与爱情方向。

(一)对内在世界的要求决定大学生择偶的取向。

个体内部世界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是现实择偶过程中应该考虑的一大因素。毫无疑问,选择与自己有相同倾向的另一半可以提高双方的爱情满意度,那些以外部生活为重的人更容易与关注内心交流的伴侣产生摩擦与冲突。

个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指社交活动、特有的爱好与兴趣等。如果一个人内外生活的分界线很模糊,那么其外部生活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渗透到个体的内心世界。如果个体喜欢与朋友分享闲暇时间,工作或学习时不希望有爱人的陪伴,那么其内在世界在整个生活中就不会占有较大的比重,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这类问题的看法来决定择偶的类型。

(二)爱情模型的分界线引导大学生择偶的方向。

1.择偶过程涉及双方内在世界的分界线。如果个体希望此界线是模糊的,即认为彼此间应保持充分的交流,愿意倾诉或倾听,那么应考虑找寻一位与自己有着相同倾向的伴侣。

2.择偶过程涉及双方外部世界的分界线。有些人想介入对方的生活或学习以消除距离感,而有些人则希望双方将来的工作存在一定的交互性,但又不完全重合。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双方的一致性程度越高,对爱情的满意程度就会越高。

3.择偶涉及到个体内外世界之间的分界线。“你希望将来和子女一起生活,还是让他们出国留学以创造你和爱人独处的机会?”“你希望爱人花大量时间在孩子身上吗?”依据这些问题可以探知自身内外世界的分界线是模糊的还是清晰的,并据此来判定择偶的类型。

(三)爱情的对称度影响大学生择偶的要求。

爱情的对称性并不特指双方个性的相似性,而是指在生活中指导行为的主要价值观和信念的相似性。对称度越高预示着双方关系越和谐。现实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对称性,某些方面的互补甚至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在择偶过程中适当的让步是必要的,但这仅涉及价值观和信念之外的琐碎细节。一个腼腆的人想要改变自己,可能会选择一位健谈的伴侣,这种互补性不会影响爱情基本的对称性。而在基本价值观上产生分歧的双方,极容易引发关系失衡,除非一方愿意改变自己。

三、基于“爱情模型”的大学生婚恋问题咨询指导

“爱情模型”主要展示生活中的爱情关系,它把焦点放在爱情和生活的相互作用上,特别强调双方的内心世界,这就明确地界定了此模型的适用范围在于婚恋双方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有形的,可以界定和测量的,对于大学生婚恋问题的诊断、咨询与指导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爱情模型”列举了爱情双方可能存在的不同关系类型,可用以建构理想的关系模型。根据婚恋双方当下关系的描述可以建构出其现实存在的爱情模型,从而清晰地展示双方关系的问题所在。根据三种不同的维度对问题加以定位,进而揭示关系失衡的本质,寻找问题的根源。成功爱情的关键就在于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改善紧张和不满的情绪。爱情模型可以使双方关系一目了然,一旦问题被界定,并且双方有着一致的理想关系目标,那么紧张关系的转化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个模型不仅简明、清晰,而且把爱情理论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切身的爱情体验来构建当前的关系模型,从而为爱情关系的判断提供辅助。

现在大多数的爱情研究依然关注爱情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这一爱情模型将复杂的关系图示化,且界定了三种不同的理论边界,可以明确大学生婚恋关系中的问题,引导教师根据这些变量探究学生不良感情关系的现实根源,迈出了诊断问题和创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使具有不同文化底蕴的人相互结合,造成基本价值观和信念的不对称,这可能是矛盾不可调和的内在根源。对成人来说,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生活和爱情的基本价值观和信念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大学生能否在将来建立幸福、长久的爱情关系,其择偶标准是否得当是必要的前提条件之一。

四、反观“爱情模型”的不足对爱情教育的启示

虽然“爱情模型”在大学生爱情观念的引导与婚恋问题的咨询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辩证地看待“爱情模型”理论有助于防范爱情教育与婚恋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偏差。

1.由于此爱情模型仅着眼于当下,因而是静态的。大学生成功的爱情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态度和期望的转变都可能对其产生重大的影响。把爱情关系发展看作一个稳定发展的过程仅是一个假设,教育者与咨询师不得不考虑各种可能因素对它的冲击。为此,我们无法忽视爱情双方关系发展的动态性变化。

2.爱情模型的构建需要依靠自己对爱情生活的把握,这难免会受到主体价值观、信念及对事物偏好程度的影响。大多数人对理想爱人的特性有着明确的偏好,偏好程度可以通过连续量表来获得,但这难免又会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那些认为自己对许多问题的喜好程度为50:50的人,爱情并不尽如人意,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明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水平低的人不可能构建反映真实生活的爱情模型,这就难免会使爱情关系的诊断出现偏差。

3.爱情模型虽然描述了双方关系的具体侧面,但它关注的是大方向上的价值观和期望,忽视了爱情双方某些具体的特性,如性情的偏向性。将性格等因素排斥在基本价值观和信念之外有欠妥当,因为这些特性本身就是影响爱情关系的重要因素。即使在双方基本的价值观与期望一致的前提下,执拗的、互不相让的性格也会让细小的琐事成为引发问题的导火索。

4.对爱情模型的解释与分析难免会受到个体观念和情感的影响,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这种解释需要排除个人爱情经历的影响,客观地联系当事人的生活实际与爱情体验,做出合理的解释,进而探究问题的根源。

爱情理论与爱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爱情理论为爱情教育提供相应的指导,而教育实践反过来又为理论的建构提供现实基础。“爱情模型”理论上将双方的生活界定为两个相同的部分是否适当?个体彼此间的绝对坦诚对双方的沟通是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关于爱情的很多问题依然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

[1]胡凌燕,李建伟.高职院校辅导员爱情教育的困境与应对[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93-95.

[2]刘 涛,赵 慧.近十年我国大学生爱情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07(11):9-11.

[3]Wendy M.Williams,Michael L.Barnes.The psychology of love[M].New Haven,CT,US:Yale University Press,1988:311-329.

G64

A

1002-1701(2015)05-0031-02

2014-01

邹 敏,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教学与学习心理。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5.016

猜你喜欢

分界线婚恋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神回复
余有画说
余有画说
青年婚恋现状数据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婚恋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