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养服务对医学生医德认知的影响

2015-04-13李丽萍林振华罗益镇郁丽娜连兴基陈茂怀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医德义工医学院校

梁 仟,李丽萍,林振华,罗益镇,郁丽娜,连兴基,陈茂怀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宁养服务对医学生医德认知的影响

梁 仟,李丽萍,林振华,罗益镇,郁丽娜,连兴基,陈茂怀*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目的:调查宁养服务对医学生医德认知的影响,为完善及推广该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问卷调查汕头大学医学院高年级学生358名。结果:87.3%宁养组学生对宁养服务评价颇高,其医德认知明显高于非宁养组,医德行为选择倾向更加符合医德要求,但并不十分明显。结论:宁养服务为医学院校提供医德实践教育的平台,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医德教育模式。

宁养服务;医德教育;医德认知;医德行为

宁养服务的本质是对无望救治病人的临终照护,它不以延长临终病人生存时间为目的,而是以提高病人临终生命质量为宗旨[1]。2002年汕头大学医学院成立了全国首支“宁养医疗服务义工队”,医学生以义工服务的形式参加该义工队并接受医德教育。我们通过调查宁养服务对医学生医德认知的影响,为在医德教育中完善及推广宁养服务模式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考虑到调查学校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须至少参加一次宁养活动,还由高年级学生志愿者组成宁养义工队,本研究于2012年随机调查2009-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358名学生,并将参加宁养义工队的学生划分到宁养组,其余为非宁养组。

(二)问卷设计。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经预调查后修改并完善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医学生参与宁养义工情况、医德认知程度(包括学医主要目的、医德内涵认识、医德医风评价等)、医德行为选择倾向情况(包括以后职业生涯中是否收取红包与回扣、如何处理患者的紧急情况等)。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匿名形式,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填好后立即收回,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58份,应答率为99.5%。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3录入数据和SPSS 19.0进行频数计算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二、调查结果

宁养组医学生占30.7%(110/358),非宁养组医学生占69.3%(248/358)。

(一)对宁养服务的主观评价。

对于“宁养服务对自己医德素质影响”,87.3%宁养组医学生认为“很大作用或较大作用”,12.7%认为“较小作用”。对于“参与宁养服务主要收获”,84.5%宁养组医学生回答“了解病人疾苦,鞭策自己做一个好医生”,61.8%学生选择“医德对成为一名好医生很重要”,35.5%为“医术高超的医生并不一定是好医生”。

(二)宁养服务对医德素质的影响。

1.医德认知(见表1)。

2.医德行为选择倾向(见表2)。

表1 医学生医德认知的比较n(%)

三、讨 论

(一)宁养服务为医学院校提供医德实践教育的平台。

多年来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理论脱离实践,在重视程度、教学观念、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2]。本调查结果表明,宁养服务对医学生的医德认知有很大提升作用;打破“医德教育方法单一,医德教育途径欠合理”的僵局,为医德实践教育提供崭新的平台。该服务有助于加深参与者对自身价值的领悟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3];学生参加该服务,即可积累照顾重病患者的经验,激发自身的同情心、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坚定成为一名救死扶伤医生的信念,还可使之更懂得珍惜和照顾患者的生命。同时医学生在服务实践中逐渐体恤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所带来的身心痛苦、亲身了解病患除了医疗技术之外的人文需求、体验和感悟医学人文服务的内涵[4]。但国内医学院校仍很少开展宁养服务,因此很有必要在国内推广宁养服务的医德实践教育平台。

表2 医学生医德行为选择倾向的比较n(%)

(二)急需规范宁养服务知识教育和实践培训,加强义工服务队伍建设。

本调查结果显示宁养服务对医学生医德行为选择倾向的影响作用尚未较好体现,可能与目前参加服务学生尚未接受规范培训有关。建议开展规范的培训,更有效地促进医学生医德行为的养成,同时建立更具包容性和规范的评估机制[5];规范义工服务队伍的建设,建议规定义工服务时数、方式、评价标准、奖惩制度[6]。

(三)完善宁养服务模式。

要加大宁养服务对医学生医德素质培养作用,提升服务质量,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宁养服务模式,还须不断完善宁养服务质量评估系统。

[1]刘 芳,李义庭,付 丽,等.临终关怀的理论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3,2(3):62-64.

[2]宋茂银,程乐森,徐玉梅.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必须面向医疗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18-19.

[3]何桂香,邹宇华,韩铁光.死亡教育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1):1383-1385.

[4]于德华,白莉华,梅 竹,等.医学生人文医学实践性教育浅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2.

[5]Henning M,Hu J,Webster C,et al.An evaluation of hospice New Zealand’s interprofessional fundamentals of palliative care program at a single site[J].Palliat Support Care,2014,23:1-8.

[6]张朝林,沈月娥,贺成业.宁养服务供给困境与对策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1):109-110.

Influence of hospice service on medical students’cognition

Liang Qian,Li Liping,Lin Zhenhua,et al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Shantou 515041,GuangDong,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hospice service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promotion on hospice service model.Methods: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58 senior students from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Results:87.3%medical students in hospice volunteers group had positive perception toward the hospice service,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hospice volunteers group.Hospice volunteers group also demonstrated better medical ethics cognition.Conclusions:Hospice service serves as a valuable platform to educate medical ethics.

Hospice service;Medical ethics education;Medical ethics cognition;Medical behavior

R-05

A

1002-1701(2015)05-0027-02

2014-07

梁 仟,男,临床专业在读学生。

20 1 3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056013106)。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5.014

猜你喜欢

医德义工医学院校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国际义工,一段在国内未曾有过的经历
“偶遇”一次义工活动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