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2015-04-13刘巍

商场现代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黑龙江影响因素

摘 要:近些年来,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多,引起全球气温升高;人类生产生活垃圾无节制的产生,导致生态平衡被不可逆转的破坏;能源危机造成经济的衰退等等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从国家政府层面早已提出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文中采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定量指标来衡量黑龙江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所有定量指标分析,得出影响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排序为人口总量、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的比例、全年R&D经费总额、工业产值所占比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地区生产总值。为了提升黑龙江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必须控制人口数量并提高人口素质,以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加强科技创新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黑龙江;低碳经济;影响因素

恩格斯说过:“我们不应该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正如此说,很多负面影响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现出来。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多,引起全球气温升高;人类生产生活垃圾无节制的产生,导致生态平衡被不可逆转的破坏;能源危机造成经济的衰退等等。这一切都是大自然对人类曾经不科学发展方式的无声反抗。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2月24日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这一政府文件中。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黑龙江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实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实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目标。因此,本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定量的分析了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发展黑龙江省低碳经济的有效措施。

一、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矛盾突出

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能源的充足是分不开的,能源作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必定存在需求大、消耗大、浪费大、污染大的特点。通过《中国统计年鉴2013》与《黑龙江统计年鉴2013》中比较全国与黑龙江省能源强度可以看出,近十年来黑龙江省能源强度普遍高于全国。这表明黑龙江省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存在着能源危机、浪费严重、循环利用差等严重问题。而且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发展,把GDP增长幅度视为硬指标,把节能减排做为软任务,无法保证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稳定性,矛盾略显突出。

2.能源结构发展不均衡

黑龙江省能源结构在2010年以前始终是煤炭、石油、天然气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这三种能源消耗后产生的碳排放量每年也在不断的增长。但从2010年黑龙江省大力发展了水电和风电清洁能源产业以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总量有了明显的降低,但是总体比例仍小于3%。

3.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值较大

现阶段,我国发展国民经济,仍然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政策。黑龙江省的重点产业如媒炭、钢铁等“高碳产业”导致第二产业GDP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水平发展缓慢,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呈现经济高碳现象,这些都是导致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因素所在。

4.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存在突破“瓶颈”

结合目前形势,黑龙江省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和推广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同样也低于国内的发达地区。尽管国家有相应优惠政策的扶持,但是技术需求量仍然很大。从企业层面分析,由于低碳意识不高,企业往往只重视经济利益的回报,而忽略了对节能减排、打造低碳环境等的社会责任。即使低碳技术研发成功,大多数企业也不愿意投入资金保证运转,某些低碳项目形同虚设。

二、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一个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例如能源情况、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文因素等等。为了更系统的研究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采集了七个可以直接获得定量数据的指标因素。

1.能源结构

能源结构分为能源生产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是指各种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从我国各省市的能源消费来看,占主导地位的是原煤,大量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用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来表示。

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能源需求与能源消费是相互制约又相互增进的关系,而能源的消费源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学者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的发展是能够直接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3.人口总量

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人口总量的增加将直接导致能源需求量的增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都会使能源需求直接或间接的增长,从而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

4.地区生产总值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消耗,两者之间普遍存在着正比关系。能源的消耗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低碳发展的经济保障。

5.工业产值所占比例

从长期来看,第二产业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正相关关系,第二产业GDP增长1%时,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增长2.37%。

6.全年R&D经费总额

一个地区的科研水平,能直接反映出该地区科技创新的能力。所以,R&D经费总额充足,能够满足降低碳排放长远发展等方面技术进步的需求。

7.二氧化碳排放量

温室气体中超过80%的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代替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可以作为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三、实证分析

1.灰色关联分析法

系统特征行为序列X0为增长序列,Xi为相关因素行为序列,第一步,求各序列的初值像(或均值像)。令

第二步,求差序列。记

第三步,求两极最大差与最小差。记

第四步,求关联系数

第五步,计算关联度

第六步,关联度排序

根据γ0i的大小进行关联度排序,得到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当γ0i>0.5以上,说明影响程度较大。

2.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模型构建

本文选取了2008年-2012年黑龙江省相关数据。下面进行的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

①确定增长序列和相关因素行为序列。将黑龙江省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增长序列,即参考序列,记作X0,将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的比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人口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值所占比例、全年R&D经费总额六个影响因素作为相关因素行为序列,即比较序列,记作Xi。

②进行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由于各变量之间存在着单位量不统一,各变量数据之间不能进行运算的情况,所以对给定数据以均值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结果如表2。

③计算极差。计算比较序列和参考序列在同一时期的绝对差值,得出最大差值和最小差值。

④计算关联系数。计算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关联系数,取分辨系数ξ=0.5。

⑤计算影响因素的关联度。

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进行排序如下。

人口总量>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的比例>全年R&D经费总额>工业产值所占比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总量和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的比例分别排在第1和第2位。首先,2012年底黑龙江人口总数达到3834万人,虽然仅排名全国各省份人口总数的第16位,但是由于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每年供暖期最长可达九个月,供暖期主要的能源消耗为煤炭,又因居民普遍有对住宅面积大、家庭规模小等条件要求,更加增加了煤炭的消费。还有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末,全省私人汽车总数达到182.7万辆,比上年增加30.7万辆。越来越多的居民放弃了公共交通而选择私家车出行,从而增加了原油产生的碳的排放量。居民种种的粗放式消费方式,导致日常生活消费生产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从而影响了黑龙江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次,黑龙江省能源结构的不平衡现象尤为突出,煤炭占总能源比例接近70%,虽然接近全国数据,但却远高于发达国家数据。这就要求:一是要在控制黑龙江人口总数增长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低碳生活的宣传,转变生活和消费观念;二是要大力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减少煤碳等高碳能源的碳排放量。

充分利用新兴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方向,新兴产业主要指由新兴技术和新科研成果的发明、应用而产生的新的行业,主要有电子、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于科学研发和技术创新,这需要有雄厚研发经费的支持,从整理的数据来看,2012年碳排放量略有降低,这与政府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和研发创新项目资金的投入分不开。第二产业属于高耗能类型,黑龙江省工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发展黑龙江低碳经济必经之路,实现现代服务业和工业均衡发展的同时,加速黑龙江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从原始数据整理结果看,地区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时,碳排放量也有明显增加。虽然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程度分别排在第5和6位,但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灰色关联度仍达到0.5以上。

参考文献:

[1]陶爱祥.我国低碳经济地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灰色联分析[J].临沂师范学院学,2010(6):24-29.

[2]王立发.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作者简介:刘巍(1982- ),女,山东招远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物流工程研究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黑龙江影响因素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Write a caption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