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统计抽样审计原理及在企业内审中的应用要求

2015-04-13刘辉东

商场现代化 2015年5期

刘辉东

摘 要:抽样审计是国内企业审计当中十分具有可行性,应当被积极推广和使用的审计方式,但是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却并不广泛,为了确保抽样审计能够发挥出自身的财务审计作用,我们需要对抽样审计法的概况及其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当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进而提升抽样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当中的地位,加强企业对抽样审计法的应用。

关键词:统计抽样;审计原理;企业内审

我国审计工作相关规章当中明确指出,在进行审计程序时,需要从审计的总体对象当中抽取出固定数量的项目进行成本核查,并根据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推断。目前,我国的抽样审计工作,虽然也得到了一定的进展与完善,但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在企业内部审核工作中的应用,统计抽样审计法在企业当中的应用,不但能够切实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也改善了审计工作的方式,对于促进审计工作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统计抽样审计法的概念与优势

所谓的统计抽样审计法,主要是指以数理统计与概率理论为前提,将所有需要核查的资料看作是一个概率总体,以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出固定数量的样本,并对样本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对资料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准确、合理进行判断,这便是统计抽样审计法的主要作用。

统计抽样审计法在企业审计工作当中,有许多方面的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是要依照固定公式来计算需要抽取的样本数量,可以免除抽查数量不足或者过多的问题。其二是可以实现对结论的可靠性与抽样产生的误差进行控制,进而确保审计目标的达成,使审计工作更具稳定性。其三是在随机的抽样当中,对于样品的具体选定是在任意随机的基础上,而不是通过主观判断来决定的,所以能够避免主观判断上的偏见问题。让审计的结果更加具有客观性与公正性。其四是抽取的样本具备代表性,既能够代表已经经过核查的项目,也能够代表尚未核查的项目。所以用统计抽样审计法得出的审计结果,不仅是样本自身的结论,也代表着对所有项目的结论。其五是标准更加精确也更加完善,在技术的应用方面排除了过多的人为因素,充分的数据支持也使得审计过程有据可依,对于审计相关人员来说,无论其是否具备审计相关经验,利用统计抽样审计法所得出的结果也都是一样的,不会因审计人员的不同而使结果产生差异。并与电子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成为审计方式体系当中的重要构成。

二、统计抽样审计法的原理

1.统计抽样审计的分类

统计抽样审计依照随机抽样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种类,主要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简易随机抽样。就是依照预设的比率或者采用随机抽签的形式来对各个项目进行标号抽查。第二种是机械随机抽样。主要是指单个项目依照顺序并维持固定的间隔距离进行样本抽取,间隔距离主要是用项目的总数除以所需样本数量所得。第三种是分级式随机抽取。就是将项目整体划分成若干组别,每个组是一个级别,并依据简单的随机抽样及机械抽样进行分级的抽取,最后对所得到的样本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得出总体的审计趋势。第四种是整群的随机抽取。就是将项目整体划分成几个群,并进行随机的群抽样,在抽样之后再对抽出的单个群进行详细审计。使用这种审计方法得到的样本更加集中,审计程序也更加便捷,但其实用性及合理性相对较差。

2.各类统计抽样审计法的共同点

以上所说的四类审计方式都有四点共性:第一,所有的统计抽样审计法都具有随机抽取、主观性强,且样本的几率几乎相同等特点;第二,所有抽样统计法都是应用概率原理进行合理化抽样的,免除了样本不足所导致的审计失准问题,也避免了审计过程中的浪费;第三,所有抽样统计法,根据其最终所得出的结果,都能对设计结论的误差性与可靠性进行预见,并对潜在问题进行及时的预防与控制;第四,统计抽样审计法对于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覆盖范围都有很好的强化作用,对于审计工作的正规化、合理化与制度化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与质量。

三、统计抽样审计的适用范围与局限

1.抽样审计的适用范围

审计的对象与目标广泛定位,使得统计抽样审计能够适用于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大部分项目,比如固定资产、原材料、流动资金、精确合理的费用及内控制度等等。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也决定了统计抽样审计同样适用于企业结构与制度相对完善、且财务相关工作基础扎实的单位。另外,抽样审计相关专业人员的知识素养与技术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具备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与充足的审计知识,才能确保将审计的各项结果进行综合运用,来对审计结果进行准确的判断。

2.抽样审计的局限

抽样审计是需要利用既定公式进行计算的过程,其运用的过程相对复杂,而且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准。统计抽样审计需要在相关制度与审计内容较为完善的企业中应用,才能够使审计的结果更加完整,更加具有准确性。而小型的或经营时间较短的企业,在内控不健全、财务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如果盲目使用抽样审计法进行审计工作的话,则无法反映出被审单位的真实财政情况,甚至会产生较比传统审计方式更严重的误差。

四、统计抽样审计的应用要求

对于统计抽样审计的具体应用有最大影响的因素是审计的内容,因为审计对象与目标的差异性,决定了审计技术与应用方法的多样化,对于不同的审计内容,使用不同的审计技术与方式,才能得到更加精确合理的审计结果。

1.抽样审计应对审计人员的素质与技术进行严格要求

企业的审计人员是关乎企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所以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对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及专业技能的要求与培养,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审计知识与扎实的技术基础,才能够在实际的审计工作当中,进一步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优势。

2.抽样审计应注重抽样的前提条件

企业的抽样审计,其抽查的项目必须要是特定的同质项目。比如在应收账款的审计过程当中,不应包含账户为负的应收款项,账户为负的应收款项只能够在预收账款当中有所反应。

3.抽样审计应当注重审计影响要素的多方关联

一般来说,在资金项目的抽样审计过程中,对项目样本进行抽取时,应当在对抽取项目样本的数额及审计重要程度进行确认的前提下,结合审计工作所需的各方面要素,以审计相关人员的经验与素质为契合点,进行审计项目的多方融合,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获得更好的审计成果。

4.在审计时还要注重审计风险的预判

与抽取样本与审计结果相关的不确定性要素,普遍都被称作审计风险。所以在进行审计时,还要注重对于审计风险的预判。而且还要融合审计过程中的其他审计证据,削减计结果的风险性,使审计工作的质量有所提升。

五、结语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运作的核心,只有确保财务工作的稳定性,与各项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才能够确保企业的利益不受到损害,让企业在行业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统计抽样审计法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当中的应用,目前还并不广泛,但通过上述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统计抽样审计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审计结果更加准确、客观,还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适用的,所以我们需要在对这种审计方式进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对统计抽样审计方式进行利用,让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帮助企业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并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见,让企业能够及时针对问题采取解决措施,才能够真正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营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春.统计抽样审计原理分析及在企业内审中的应用要求[J].现代经济信息,2010(18).

[2]统计抽样审计技术在工程审计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3,05:162-164.

[3]周立云.浅谈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抽样方法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3(04).

[4]朱剑飞,侯春梅.统计抽样在基层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4(11).

[5]李春静,孙萍,李亚峰.选择科学的审计统计方法 保障统计数据真实有效[J].统计与管理,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