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构想与对策分析

2015-04-12汪霄峰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32期
关键词:构想对策分析

汪霄峰

摘 要:食品质量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是一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家政府以及广大民众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建立一个高安全、高质量的沟通平台,贯彻落实各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才可以从源头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该文主要分析了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当前食品安全以及食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总结了几点加强食品安全以及质量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构想 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1(b)-0192-02

食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有直接的关系,也会对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虽然,食品数量供给已经不成问题,但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却成为政府以及广大大众最头疼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国内出现了很多类似阜阳大头娃娃奶、明胶重金属超标、染色问题馒头、三鹿结石宝宝问题奶粉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常常发生出口国外食物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深思。由此可见,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非常严峻,非常有必要思考有效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

1 食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生物危害

生物危害具有分析难、不确定性高、控制难等特点,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危害因素之一。根据我国卫生部2012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食物中毒类型(也就是食物中毒)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一共有175起,总共的中毒人数共有6 689人,其中死亡人数共149人,大多数都是由于微生物食物中毒,占到57.2%左右。通常都是由于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椰毒假单胞菌、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肉毒毒素、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1.2 化学危害

化学污染源较多,种类比较繁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来源:(1)环境、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比如:人工合成的有害化学物质、天然有害化学物质等。(2)有害重金属、组胺、贝毒素以及河豚鱼毒素等天然物质。(3)兽药、农药等人工合成有害化学物质。目前世界各国已经严格限制了农用化学药物的残留量、使用量以及应用品种等。食品植物在种植的过程中,采用消毒剂、抗氧化剂、农药杀虫剂、抗菌素等化学药剂,或者养殖畜禽鱼等动物过程中,都会危害到食物的质量安全,其中农药残留是最大的食品安全影响因素。

1.3 物理污染

放射性、核物质、掺杂物等是三种最主要的物理性危害因素,其中掺杂物污染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伤害,放射性污染、核物质污染会导致一些急性、慢性放射性疾病。物理性危害通常可以让消费者肉眼观察到,因此,很多消费者会因此而投诉。蟑螂、铁屑、骨头、头发、碎石头、木屑以及碎玻璃等可见异物都是物理性危害。物理性危害一方面会污染食品,同时也会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 食品安全中的各种问题

2.1 种养殖环节中的问题

国家明确指出限制或禁止生产及使用的农药仍然会引发食物中毒事件。比如:就以饲料为例,我国饲料工业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饲料生产国家,但是因为市场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导致饲料卫生以及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饲料安全已经不再局限在畜牧行业或者饲料行业本身,更加牵涉到生态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等比较广泛的问题。

2.2 食品生产加工问题以及流通问题

目前,我国大概70%食品生产单位都是一些家庭小作坊(10人以内),并不具备必备的生产合格食品条件,存在很多的食品安全隐患。比如:我国生猪屠宰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普遍比较低,尤其是那些没有达到法定标准以及条件的屠宰企业常常会违法、违规生产,并没有严格根据肉品品质检验制度以及生猪屠宰规程执行,为肉品质量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

2.3 转基因技术应用中的安全问题

一直以来,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都是备受争议的全球性问题,虽然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关键的农业二次绿色革命技术,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第53届世界卫生会议决议中把转基因工程食品视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该制定一个判断转基因食品影响转基因食品的依据,同时应该建立一种致敏性评价重组DNA技术生产食品的方法。转基因食品是一种新兴的科技产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只有严格根据不会对人或环境造成危害的相关规定执行才可以确保中国生物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精彩。

3 食品质量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统一、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我国食品标准主要包括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等,当前我国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国际组织标准存在很大差异,食品安全标准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统一,技术含量较低,这样会大大降低国际标准的可信度。《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主要根据保障食品建立食品管理体系。而我国的食品安全主要采用的是以品种监管为辅、分段监管为主的安全监管体制,在安全监管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责任不清、监管职能不明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老旧,技术指标水平参差不齐,和国际标准差距较大所致。同时,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之间存在相互矛盾、执行难度较大、不配套等情况。

3.2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职能不清

当前,我国出台了很多和食品安全有关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范性文件,然而整个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并不高,在实际执行监督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问题。也就是说,综合协调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有的地方尚未建立明确的办事机构以及综合的协调机制,而监管环节较多,各监管环节之间的衔接并不是非常紧密,监管力量比较分散,资源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比较少,这样会大大降低监管效率。有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和监管责任制,并没有全面、认真落实监管责任。

4 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

4.1 明确各部门职能,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制定了很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为了从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首先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能够认真落实自己的职责,制定规范的标准,不断完善政府的监管职责,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食品安全网络。我国应该加快法规清理工作,尽快出台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有效衔接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应该尽快完善处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食品召回、处置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处置退市食品、食品从业人员管理、食品及粮食监管等相关的行政法律法规以及健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其次,应该做好食品安全标准修订工作,尽快清理整合当前的食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行业的强制性执行标准、食品卫生等工作,尽快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4.2 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监管体制

风险管理型监管体制是当前发达国家最常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该种监管体制强调风险监管职能,可以进一步提高内部的监管能力。比如,日本就是采用以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模式,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包括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指导和监督风险监管部门的各项业务活动、制定公开的风险信息交流沟通平台。又比如,美国也非常注重食品安全预防措施,主要在预防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食品安全制度。风险管理是识别风险、减少风险的一种重要措施,有效跟踪管理、检查这些措施,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4.3 实施全面质量安全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主要以质量为中心,积极组织全体职工及相关部门一起参与,最大限度的利用财力、物力、人力以及信息等相关资源,高效结合思想教育、经济管理、专业技术以及数理统计等各种技术制定一个全过程的质量体系,包括产品研究、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以及产品服务等各环节,尽可能采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令所有组织、顾客以及社会都满意的产品,进而促进组织的长期发展。全面质量安全管理的核心是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而获得长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大特点主要是把以往以事后检验为主的管理形式转变成以事先预防为主的模式,也就是说从以往强调管理结果转变成强调管理因素。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下,将以往的分散管理转变成系统的全面综合管理,紧紧围绕质量中心开展各种经营管理活动,将以产值、产量为中心转化成以质量为中心,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需要强调的是,应该积极动员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质量管理活动中,凡事围绕着质量开展各项活动,不断优化过程质量,从而完善产品质量,质量是一切产品的核心,只要产品质量达标,才可以使顾客满意。

4.4 制定科学的食品检验标准,加大违法惩罚力度

应该严格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检验食品,判断食品卫生是检测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市场监管、产品贸易、评价食品质量安全等方面都承担着重要的技术支撑责任,对于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提高食品生产水平都具有很好地作用。现阶段,我国卫生标准以及食品检验方法等仍然存在很多缺陷,不利于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在2008年建立了全国质量监管产品检验技术委员会,食品安全检测可以结合产品检验专业特点划分为以下六种类型,包括动物源性食品、食品毒理学、食品理化、植物源性食品、食品分子生物学以及食品微生物等。

综上所述,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国非常有必要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严格根据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执行,全面落实各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对于违法企业及个人一定要给予重罚,从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郑小霞.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2010(4):78-80.

[2] 石朝光,王凯.基于产业链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构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1):29-36.

[3] 王东燕,陈国华.浅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J].吉林农业,2010(8):231.

猜你喜欢

构想对策分析
诊错因 知对策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信息技术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坚持节约用地推进玉屏经济发展
生态安全法框架体系完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