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名画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素质课程新探

2015-04-1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名画艺术

梁 晴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英语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名画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素质课程新探

梁 晴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高职院校重视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英语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名画”这门文化素质课程为例,分析开设此门课程的背景、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是英语语言技能学习与文化素质培养相结合的一次教学尝试和探索。

文化素质教育;西方名画;英语学习

1 课程开设的原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地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坚持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同时,把文化育人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方向,先后颁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和《文化育人实施纲要》,率先在职业院校提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文化育人、以文化引领技能型人才培养,实现高职教育转型升级”的理念,创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理论体系。《实施方案》把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通定为文化建设的原则之一,“深化专业课程改革,既要突出高职特色,注重核心专业能力培养,又要注重文化素质养成,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与专业知识的传授及专业技术技能训练紧密结合。”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为了保证学生顺利毕业找工作,过于强调学生的过级率,使学生终日忙于“考证”、“过级”,对文化素质培养一直不够重视。曾有学者对150名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明显落后于语言能力[1]。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有学者断言:“语言脱离其根植的文化是无法存在的。”[2]要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先学好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学校充分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要求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老师除了讲授综合英语的必修课之外,每年还要开设一门语言技能和文化素质相结合的英语选修课。

这门课程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鉴赏课。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历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上,挤压了文化类课程的课时,这门课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对西方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知识接触少的现状,有效地发挥艺术的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格和精神的健康协调发展。有艺术教育家将其作用上升到理论高度,认为在如今这个科技理性盛行的“专业化”年代,通过艺术赏析,可以将“个体的情感经验、智慧经验、知觉经验和审美经验统整为一个有机整体,使个体身心得到均衡发展。”[3]这门课程以“艺术欣赏”的独特形式,让学生暂时摆脱现实世界的琐碎纷扰,在绘画的艺术世界里领悟人生的崇高和美好。

《英语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名画》在开课四年之后,获得学校文化素质课程建设立项,在如何把专业技能学习与文化素质培养相结合这方面,开始了独特的实践和探索。

2 课程的目的

开设这门校级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涵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把英语作为一个领略和赏析西方艺术精萃的工具,摆脱第二外语对理解的束缚,在色彩、线条和光影构建的艺术世界里畅游。希望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四个具体的目标:第一、掌握西方艺术文化领域必需的术语和词汇,例如正确地读写每个对西方艺术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画家的名字、主要艺术流派的名称、重要历史事件的地名和人名等;第二、掌握每个画家的生平故事和作品的主要特征;第三、掌握名画里蕴含的文学、宗教、历史、地理、哲学、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的文化知识;第四、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对某位画家及其作品或某艺术流派的理解和看法。

3 课程内容的设计

文化是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物。把绘画艺术作为了解西方文化的切入口是非常明智之选,因为它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透射出西方社会包括文学、宗教、历史、社会风俗习惯和生活等多个不同的文化侧面。

在文学方面,无数绘画作品从古希腊罗马神话和经典文学作品中获取创作灵感。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著名的《维纳斯的诞生》和《春神》就是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关于爱神维纳斯和春神弗洛拉的故事。英国画家米莱斯曾根据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创作出传世佳作——《奥菲丽娅》,以凄清的画笔表现了哈姆雷特的女友奥菲丽娅因遭到恋人的误会而投水自尽的场景。

绘画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宗教的联系密不可分。教会资助画家创作了大量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最负盛名的当数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除此之外,还可以找到许多其他明证,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廷教堂穹顶绘制的宏篇巨作《创世纪》,分三组九个场景描绘了包括“上帝创造亚当”、“逐出乐园”、“诺亚方舟”等一系列重要的圣经故事,为学生了解《圣经》旧约提供了形象直观的素材。

从绘画作品中可以学习到重要的历史知识。例如,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画作《马拉之死》和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为学生再现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史实背景。在《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中,西班牙画家弋雅则真实地再现了西班牙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历史事件。

绘画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某一时期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法国印象派画家马奈经常到咖啡馆写生,他创作了大量人们喝啤酒,听音乐,阅读,或等待的画作,学生可以从中对19世纪的巴黎社会生活窥见一斑。

由此可见,绘画艺术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提供了丰沛的资源。因此教师把西方艺术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内容,以西方艺术史为主要线索安排教学,从古希腊艺术开始直至近现代的后印象派,共九个章节,选取各个时期、各个艺术流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对其生平、主要作品和相关的轶闻趣事进行讲解,重点分析潜隐于画作之中的文化信息。

4 课程的教学实践

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力避免传统英语教学课堂的机械记忆和枯燥呆板,采用自编的全英文PPT教学讲义,利用多媒体教室和互联网的优势,以直观、形象的效果给学生带来西方名画的视觉体验。知名语言教学专家Susan Stempleski和Barry Tomalin通过实验对比过人类依靠各种感官获得知识的比率,发现83%的知识是通过视觉传入人体的大脑,11%则是通过听觉。可见视觉导入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比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能更全面而且真实地展示语言信息[4]。在名画鉴赏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正是结合了图片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调动左脑的语言、逻辑和右脑的绘画、想象功能,把语言点和文化点有机地融入到授课当中。

同时,教师还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和音频,穿插在课堂中,丰富了授课形式,避免了让每节课拘泥于赏画、评画的固定模式,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整个课堂教学都能让学生感到趣味盎然。例如,为了展现古希腊人对人体美的崇尚达到极致,教师从《斯巴达300勇士》的电影中,剪辑出三分钟的视频,选取古希腊的一个残忍习俗,即祭司对每一个新生婴儿进行身体检查,一旦发现有生理缺陷,立即处死;而健康的婴儿在长到十四岁时,也将被扔到野外与野兽为伍、自生自灭,用这样残酷的生存训练保证希腊人身体的健壮与强悍。再如,讲到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凡高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时,教师播放一首由美国著名流行音乐家Don Maclean根据凡高生平故事创作的英文歌“Vincent”,让学生在舒缓的旋律和如诗一般优美的英文歌词中,感悟到这位不平凡画家的悲剧人生。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的过程是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完全由教师讲解授课的形式,无法测试出学生的能力进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精神,教师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中通常做法是提前一周通知学生下次授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到课外对某位指定的画家作一定研究、整理并消化吸收资料,鼓励他们学会独立思考,从自己的角度去赏析一幅名画,最后制作一个时长为五到十分钟的英文PPT讲义,然后在下次课堂一开始用英文进行展示和讲解,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分,作为平时成绩。这一部分是语言的“输出”部分,可以考察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同时可以评估学生对于艺术的领悟力和鉴赏力。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的互动方式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对课程的吸收程度。另外,教师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相关词汇的听写练习,组织学生展开专题讨论,翻译名家的重要艺术评论,也能对他们的学习成果作出合理的测评。期末的考核方式是以学期论文为主,辅以学生平时的形成性成绩对他们进行综合评估。

5 现存的难点和对策分析

这门课程已经开班四年,每一年要求选修的学生都大大超出额定的80人。任课教师在学期末对选修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在106份有效问卷中,97%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很有必要,极大地拓展了他们对西方艺术和西方文化的了解。从学生给授课教师的评价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喜爱和认可,这对教师是极大的鼓励。但同时,也存在着如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5.1 没有现成的教材

西方名画鉴赏在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文化类英语课程中是首次尝试,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现成的教材,题材和参考资料的选取都是由教师个人设定,需要花大量时间备课。同时,这门课程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既要通晓西方艺术史,又要有过硬的英语语言能力;既要能选取文化知识点丰富的名画,又要能够提炼出有用的语言学习点。因此,教师不但要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各个方面夯实自己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还必须广泛地涉猎艺术、文学、宗教、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用广博的知识确保自己对文化点和语言点的敏锐感知度。教师还可以借鉴国外艺术院校的教材和课程,不断丰富自己的教案和讲义,以便日后把讲义整理、出版成适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

5.2 学生英语水平相差较大

目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所有的文化素质课程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对全校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学生开放,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全英文教学的课堂让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压力大,教师不得不用母语进行翻译补充,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连贯性。如果能够在开设此门课程之前,对希望选修的学生进行英语语言能力测试,或者以学生已经参加过的英语过级考试为标准,划定一个分数线,筛选具备相同英语基础的学生进行授课,会便于教师更好的把握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针对性的选择授课内容和语言点的难度,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3 缺少实地体验的机会

整个学期的教学都是在教室内完成的,如果能在期中或期末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画廊实地参观一次画展,亲身体验用课堂上所学的艺术理论知识赏析作品,会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领悟。

“语言的习得,目标语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即一种文化意识的培养,一种价值观念的接纳,一种人格的重铸,一种思维方式的养成。”[5]西方名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将名画中的文化知识渗透到英语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各种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提高语言知识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提高审美鉴赏力。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把绘画艺术鉴赏和语言学习结合的文化素质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性尝试,在既突显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原则,又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方面,起到投石问路的积极作用。

[1] 钟华,樊藏藏,秦傲松.非英语专业学生社会文化能力调查[J].外语界,2001(4):19-23.

[2] Sapir E. Language Teaching: A Scientific Approach[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Company,1921:27.

[3] 罗恩菲尔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37.

[4] Barry Tomalin, Susan Stempleski. Cultural Awareness[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89.

[5] 张安德,张翔.论外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27.

Learning English and Western Culture through Western Paintings– Case Study of Cultural Course in Shenzhen Polytechnic

LIANG Qing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China)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ttach equal importance to theirs students’ cultural education while emphasizing skills learning. “Learning English and Western Culture through Western Paintings” is a selective course in Shenzhen Polytechnic, as an endeavor to combine language learning with cultu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asons for having this course, its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s and some problems occurred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cultural education; western paintings; English learning

H313

A

1672-0318(2015)06-0013-04

10.13899/j.cnki.szptxb.2015.06.003

2015-09-08

梁晴(1976-),女,四川乐山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英美文学和文艺理论。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名画艺术
名画欣赏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名画欣赏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纸的艺术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当名画变胖以后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