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

2015-04-10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弘扬中华价值观

闵 靓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3)

【高职教育教学】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

闵 靓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基因和道德精髓血脉相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理念和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针对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现象,高校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是应尽之责。可以采取引入课堂、构建网络教育体系、打造多位一体的校园教育平台、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加强道德规范教育与心理品质培养等方式与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育策略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将中华传统文化定义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与北大青年学生畅言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又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治国理政的政治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治国之道。

我国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如何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这对净化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与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从五千年的文明演化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文化形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质和风貌,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智慧的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不仅以经典文献、社会制度等显性形式存在,而且也以独特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隐性形式存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道德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它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文化,其蕴含的人本精神与民族主义精神,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机的兼容并包的儒、道、释相融的文化体系,以及追究“天人合一”力求经世致用的文化科学精神。归纳几千年来的经典文献、典章制度和形成的风俗习惯等客体形式,如诸子百家、宗教哲学、传统文学、琴棋书画、音乐戏剧、建筑医学、工艺武术、传统节日、地域民俗、古玩厨艺、鬼怪神话等等方面汇集而成的传统文化内蕴,为我们提供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的丰富精神财富。虽历时代变迁社会已多元多样多变,其精神基因和道德精髓却绵延续存,充溢着尊亲长、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仍然可以对当代社会个人的品格高度、价值观的形成、坚守与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乃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

虽然,中华传统文化中也有封建糟粕和负面内容,也曾受到质疑挑战乃至全盘否定,从近代以来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几经起落、几度沉浮,但是,中华儿女凭藉着胸中流淌的不绝如缕的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当面临民族命运旦夕危亡的严峻时刻,高擎着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自强不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之自立自强,充分聚集和释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永恒价值的正能量。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传统文化被视为封建文化而遭到扬弃,经历反右斗争尤其是万劫不复的“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极左思想运动,以及改革开放受到国际上各种思潮的冲击,社会上滋长起种种如急功近利、茫然浮躁、道德沦丧、胡作非为、无所适从的不良现象,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正因为如此,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24个字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提炼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而成、一脉相承的基本价值遵循。

宏观上,从治国理政维度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目标与传统文化中“大同之世”“王道乐土”的理想企盼、“天下为公”“民胞物与”的政治信仰、“为政惟仁”“民惟邦本”的为民情怀、“以礼和贵”“仁行天下”的道德风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息息相通。

中观上,从社会风尚维度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借鉴了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上善若水”的至善之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济世哲理、“絜矩之道”“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澹泊明志”“君子慎独”的自警意识、“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处世智慧、“达可兼济天下,穷可独善其身”“和乐好合”的处世观念、“大道至简”“礼法兼施”的社会治理之道。

微观上,从个人修行维度强调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则是对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之道、“君子务本”“博学笃志”的教育理念、“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理实一体、“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奋争精神、“士志于道”“德重义”的精神追求、“至诚无息”“言而有信”的诚信观念、“孝亲敬长”“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海纳百川”道德情操的传承和弘扬。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理念,其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等方面,虽然所处时空不同却本质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尊亲长、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血脉相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正能量。

二、高校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然与应然

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在高校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由此才岀现如马加爵杀室友、复旦大学林浩森投毒、女学生中认为“做得好不如嫁得好”热衷傍大款嫁豪门、有学生稍遇挫折便跳楼等种种令人痛心的现象和荒谬的观点。当然,这或许是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只是高校学生中的极少数,但这些现象与思潮不可任其蔓延,必须予以遏制。这些现象无一不说明,当前对高校学生加强价值观教育已时不我待。

为什么当前大学生中会出现这些状况?从客观和主观方面加以观照分析,主要基于以下方面的原因:

第一,社会文化思潮多元化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随着全球化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愈益频繁和融合,使我国的主流文化受到影响和冲击。大学生是社会中思想活跃的群体,更容易受到这种影响与感染,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同程度地扭曲,甚至对马列主义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失去了信心。

第二,面临东西方价值观念交互影响与较量的态势,高校学生涉身其中,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重义轻利、艰苦奋斗等价值观与西方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重利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中产生了较量与斗争,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侵蚀,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偏离,缺乏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淡薄。

第三,大学生受社会上泛起的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的影响。由于改革以来派生的社会分配出现两极分化,贪腐现象严重,社会经济利益错综复杂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的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紊乱。

因此,对大学生中偏离的价值观予以纠正和正面引导,使大学生能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乃是新的社会常态下的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一种历史必然。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一种深藏于内心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决定着人们的自我认识,也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价值观是一种思想形态,也是一种文化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要求高校要立德树人,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高校开设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体内容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基础,高校如果能将立德树人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精神和深层价值理念及其现代意义融入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之中,必然能够获得取之不尽的营养之源,能够丰富、活跃思想品德课程和各类立德树人的教育活动,有益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心灵世界扎下更深、更牢的根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唯一没有断裂的文化,五千年来无论如何起落与沉浮,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支撑着中华文明延绵不绝、历久弥坚的精神支柱,其凝聚而成的价值观念的基本精神和思想旨趣,融贯百家、一脉相延,中华民族崇真向善的德心永在,优秀的精神基因永续。“刚健有为”的自强不息传统、“革故鼎新”的改革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理念、“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气度、“崇中尚和”的和谐共追求等等,始终代代承袭而未湮没,这些中华传统文化恢弘体系的思想精华,代表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道德理想、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为我们战胜重重困难、追求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发展进步始终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动力。

因此,高校要注重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加强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与精华,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引导学生在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思维导向、利益机制。其实,这也是高校强化政治责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头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应尽之责。

三、高校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与国际上各种思潮的较量,人们认识到了教育青年一代重塑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为党和国家所重视,并写入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4年4月2日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全国大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因此,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巳然成为了高校势在必行的工作任务。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出发点与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牢固树立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学生的精神支柱,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激发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基于这种原则要求,高校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推陈岀新,古为今用,摒弃其中封建主义糟粕,科学地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正确地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精华。要大力宣传、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采取以下教育方式与途径: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课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等课程的教材和课堂,积极拓展中华传统文化类课程,开设经、史、子、集等优秀传统文化类的国学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国古代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引领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2.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体系。利用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诗文资源库,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精品佳作。依托高校网络文化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鼓励学生在线学习。立足校园网站开办一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推进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客论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交流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自觉追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四有”社会主义新人。

3.打造校园多位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学校报刊、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结合校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开展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活动;组织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名师大讲堂等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开展学术研讨,加强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话语,使高校形成多位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4. 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注重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德实践的熏陶作用,积极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组织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乐闻、乐学、乐用、乐行,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道德教化之中,融入立德树人的养成实践之中。

5.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磨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价值观念,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6.加强道德规范教育与心理品质培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敬老慈幼、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坚持知行统一,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根据教育规律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实现理性与情感、智商与情商、知识与修养的均衡发展,逐步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者,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和建设者。

[1]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J]2013.11.12.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北京.[J]2014.3.26.

[3] 颜世元.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济南.[J]孔子研究,2014.11.25.

[4] 沈壮海.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实践,北京.[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4.8.

[5] 颜世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北京.[J]光明日报,2014.11.18.

[6] 本报评论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立德树人,青岛.[J]青岛理工大学报,2014.4.30.

Enhancing University Students′Socialism Core Value Education with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MINLiang
(Jiang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330033, Nanchang, Jiangxi, China)

The Chines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profound resource to nourish socialism core value,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spiritual genes and moral spines,is the heritage and promo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spiri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henomenon of students′ distorted values, universities utilize Chines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to enhance socialism core values, ensuring socialism schoolingorientation.We may adopt forms and access of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constructing network education system,establishing campus educational platform,executing morality practical campaign,cultivating nationality spiritual education,enhancing moral standard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nourishmen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Socialism Core Value;Universities;Education; Strategies

2015-06-10

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度项目课题《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Y13450

闵靓(1975-),女,江西省南昌市人,江西青年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思政教育。

D616

A

1674-2885(2015)04-03-05

猜你喜欢

弘扬中华价值观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