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例

2015-04-10胡光丽常军武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医科大学学位导师

胡光丽,常军武

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例

胡光丽,常军武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以南方医科大学2008-2012级医学研究生为实践对象,构建南方医科大学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即注重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注重学科平台与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原始创新起点与水平;注重质量监控与多元评价探索,强化协同创新与成效;注重激励机制与育人环境建设,提升创新动力与活力,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协同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基本建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培养类型多样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从规模上进入了研究生教育大国前列,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从整体上看,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层次教育的需求,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2008年起,教育部在全国47所设置研究生院的高校开展了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的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验工作.南方医科大学以此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和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完善制度、提高质量、科教结合、支撑创新、适应需求、引领未来”为基本原则,从研究生教育基本活动入手,充分激发导师和研究生的创新活力,开展了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改革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国家教育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指导思想和学校发展战略为依据,以完善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为核心,从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活动入手,充分调动学科、导师、学生等人才培养关键要素的创新活力,提升创新动力,全方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 注重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环节,研究生通过参加课程学习,巩固专业基础、接触学科前沿、学习科研方法、接受实践训练、培养创新能力,为科研训练、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环节做好准备[1].鉴于医学研究生培养是一个集临床技能训练和科学研究素养培养为一体的教育体系,且实际的科研工作和临床技能训练都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2].因此,在南方医科大学医学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中,首先大幅度压缩了研究生公共课程的学习时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公共课程学习压缩在一个学期内,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公共课程学习压缩在三个月内完成.为达到课程设置优化、知识结构合理的目的,硕士课程实行分类设计,建立基础理论、科研训练、实验技能和人文素质四大模块,重点加强实践技能和科研方法的训练,为研究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在授课内容上,涵盖了各学科前沿进展、实用技能、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四个方面.课程内容精练而新颖,突出新知识、新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坚持“学以致用”.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讲授+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研究生的合作与探究意识,促进研究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在课程考核上,改变了以往单一书面考试、单纯以分数衡量学习效果的做法,转而采取以论文撰写、案例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

实施改革后,通过对2008级至2012级5个不同年级研究生问卷调查显示,94.9%的研究生认为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创新课程设置合理,96.1%的研究生对授课模式感到满意,61%的研究生认为课程学习对研究生后期进行科学研究,发表SCI论文有很大(或较大)帮助.由此可见,改革后的研究生创新课程体系对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2 注重学科平台与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原始创新起点与水平

2.1 构筑高水平学科平台

要建设高水平的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必须从构筑高水平的培养平台入手.近年来,学校在原有优势学科和学科群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学科力量,凝练学科方向.以精品学科为龙头,以重大科研课题和攻关项目为载体,借助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等力量,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术合作,协同创新,共同打造信息共享、合作紧密、国际先进的多学科综合科研平台,并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高水平主阵地.南方医科大学现有医学、理学等7大学科门类,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5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等一大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专家,形成了一批人才济济、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和学科群,并以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建设与博士、硕士学位点建设两条线提高学科平台水平,以精品学科为龙头,探索多学科协同创新培养的路径,创建开放、创新、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筑起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学科平台和学位授权体系.

2.2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大力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师德水平、业务水平、创新能力和指导水平.为适应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南方医科大学实行导师分级分类制度,将导师分为两级五类,即学术学位博导、专业学位博导、学术学位硕导、专业学位硕导和兼职导师.分级分类制定导师遴选标准和条件,学术学位导师侧重科研项目级别、经费等条件,专业学位导师侧重专业技能和应用特色技术指导能力.近年来,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南方医科大学加强了与校外医疗单位深度合作与实质性融合,建立了40余家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在基地聘请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能手为南方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目前,南方医科大学拥有学术学位博导315名,专业学位博导95名,学术学位硕导258名,专业学位硕导379名,其中203名专业学位硕导来自联合培养基地.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南方医科大学加大了对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了导师聘任培训制度、任期考核体系和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度,切实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的责、权、利,既能加强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奖助学金申请等方面的主导地位,又能引导和规范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行为.

3 注重质量监控与多元评价探索,强化协同创新与成效

3.1 深化研究生招生改革

一是实行多元化人才选拔机制,选拔有科研潜质、综合素质高的优秀研究生.加大优秀本科生推免招生比例和提前攻博、硕博连读、本硕博连读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二是实行大学科集中复试,加大按一级学科和跨学科招生力度,加大复试所占比重,采取双向选择和内部调配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导师,尊重培养单位的录取自主权,尊重导师和考生的双向选择权[3].三是优化研究生招生资源配置.研究生招生名额在院系、学科、导师间的分配是一项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结构质量、指导质量的全局性工作,学校在招生资源配置方面要有明确的导向来调控[4].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招生计划分配采取了“三重一扶,分类下达”的基本原则,即:向重点学科、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导师倾斜,同时扶持重点发展或具有良好科研发展潜力的学科.

3.2 科学把握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

为积极引导和推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结合学科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能动性,探索出多样化的学位标准和评价办法.为体现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层次以及培养目标的差异,学校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所辖学科、专业具体情况,制定不低于学校标准的硕、博士学位授予条件,学位授予标准呈现出多样化.另外,个别优秀学生因学科或导师科研工作需要,不能按学校要求发表学术论文,通过一定程序的学术评价,两级学位委员会通过评审也可以准许其毕业并授予学位,使学位评价体系在内容上具有差异性,评价标准上具有科学性,评价结论上具有权威性.

3.3 鼓励团队协同创新

建立并完善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为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标准[5].为激发研究生创新激情,提高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使研究生及时了解最新科研信息,拓展视野,并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协调能力,南方医科大学大力倡导和鼓励研究生在导师组指导下开展跨学科专业的联合攻关,其研究成果归研究团队共享.为鼓励研究生参与高层次团队协作攻关,南方医科大学规定凡共同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视影响因子可以使几个人同时获得学位.

3.4 严把研究生学位论文关

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南方医科大学主要采取两项措施严把“出口关”,一是为避免论文完成后出现统计方法错误或统计分析错误,学校要求所有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都必须先过统计审核关,才能提交评审、答辩.二是加大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力度,在职申请学位及全日制博士学位论文盲审率达100%,并规定研究生只有通过论文盲审才能申请论文答辩.

4 注重激励机制与育人环境建设,提升创新动力与活力

4.1 以研究生为本,建立了多层面、全方位的奖助体系

研究生奖助分为国家、省级、学校、培养单位(科室)、导师五个层面,院士奖学金(优秀奖学金)、普通奖学金(生活补贴)、“四助岗位”助学金和科研奖金四大类别.优秀奖学金奖助级别分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励三个等级,奖助标准为10万至5 000元不等;普通奖学金(生活补贴)非在职全日制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覆盖面为100%,费用实行导师、培养单位、学校共同分担制;“四助岗位”助学金面向所有全日制研究生设立“助管、助教、助研、助医”岗位;科研奖金主要为学校科研部门针对有突出科研贡献的研究生的科研奖励.

新的奖助体系实施以来,对研究生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保障激励作用.一是实现全覆盖,即确保每名没有生活来源的研究生得到不低于同类院校的生活补贴;二是保证重点,即重点向基础科研和博士研究生倾斜,较大比例提高奖助金水平;三是注重创新,集中资金重点扶持创新项目,重奖创新成果.

4.2 健全学校、培养单位、导师、研究生四级管理体系

改革研究生管理模式,做到责任明确,重心下移,重点发挥培养单位、导师和研究生自我管理作用.公共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移交培养单位管理,由培养单位负责研究生的行政管理和党团组织建设;科室、导师将研究生纳入科室集体管理,对业务学习、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文体活动等负有全方位管理义务和责任;研究生充分利用研究生党团组织、研究生会的凝聚力,发挥研究生骨干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和调动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3 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逐渐摸索出“一二三四”德育工作新模式

研究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6],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紧抓“两个重点”,重点改革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三个阵地”,一是研究生党建工作阵地,二是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三是网络舆论阵地;发挥“四方力量”,一是研究生工作部的决策指导和监督控制作用;二是导师育人关键作用;三是研究生辅导员促进作用;四是党团组织、研究生会的自我管理作用.

5 结语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改革与探索在2008级至2012级5个年级的研究生中展开,通过5年的实践,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实施改革前,2010届研究生(主要为2007级研究生)在校期间共发表SCI论文133篇;实施改革后,2011届研究生(主要为2008级研究生)在校期间共发表SCI论文275篇,2012届研究生(主要为2009级研究生)在校期间共发表SCI论文340篇,SCI论文数量比改革前历届都要多.论文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2011届研究生发表单篇影响因子3.0以上的SCI论文110篇,其中一名博士生发表的SCI论文总影响因子达109.177,单篇影响因子达28.8,2012届研究生发表单篇影响因子5.0以上的SCI论文达58篇,毕业博士人均发表1.2篇SCI论文,人均影响因子接近3.0.2008年至今,南方医科大学获得了3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39篇广东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98名研究生获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2名研究生获批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大会,3名导师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项课题获“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资助,5门课程入选“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6本教材入选为国家级研究生教学规范教材,并获批了3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创新示范基地”.

近三年,约有200名研究生(未含导师出资资助出国人数)通过“国家公派留学”、“广州市菁英计划”、“广东省‘211’三期工程研究生创新培养计划”等项目资助出国访学,资助金额约900万元,国际化教育得到有效拓展.与此同时,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社会品牌得到了明显提升,由南方医科大学在读研究生组成的“博士医疗队”,连续3年蝉联国家七部委授予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研究生还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稳居广东省各高校研究生就业的前两名,就业去向大多数为大中型医院、科研院所及高校.经调查,用人单位满意率高达97%.

[1]周文辉,王战军,刘俊起,等.我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基于在读研究生的视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2):34-40.

[2]黄晓峰,张方明.医学研究生科学研究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探讨[J].医学研究杂志,2012,(4)41:186-188.

[3]殷翔文.大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实践—以江苏省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1-4.

[4]高策理,郭钊,崔艳萍.强化导师职责统筹资助体系稳步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 (11):1-4.

[5]田维波,张远英,张萍.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位评价体系及其改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6):46-50.

[6]周巧生,骆平.主体间性理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6)2:76-79.

The Educational System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Medical Postgraduates and its Practice in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HU Guang-li,CHANG Jun-wu
(Postgraduate Schoo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Guangdong,China)

Based on the national call for the educational system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postgraduates,aiming to help teach the graduate students of year from 2008 to 2012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it established an educational system with components of pedagogical reform,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for supervisors team construction,multiple talent assessments,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and motivational encouragement.After 5 rounds of its practice,the outcomes were evaluated.The favorable outcomes made it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on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its practice.

medical postgraduates;innovative educational system;cooperative innovation

G642.4

:A

:1007-5348(2015)04-0105-04

(责任编辑:邵晓军)

2015-02-28

胡光丽(1979-),女,河南信阳人,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猜你喜欢

医科大学学位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V eraW an g
导师榜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