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智慧启迪智慧

2015-04-08柏春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启迪因数理由

柏春艳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运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孩子们在探究活动中自主发现,体验成功,学有价值的数学,学让人更聪明的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迷人魅力。

在新课导入处启迪智慧。导入是一堂好课最关键的第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好的导入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教学“近似数”一课课前谈话中,我用了大约3分钟时间和学生交流,互相估计了对方的年龄。我追问:“你怎么猜我大约有四十岁呀?”学生说,因为生活中四十岁的人差不多就是这样子。接着,我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找出视频中数的特点。学生都在说这个是什么数,那个是什么数,我准确预设了学生对“近似数”的概念比较模糊,顺着学生认识的思路,自然而然引出了“近似数”的概念。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开始产生要去了解“近似数”的迫切愿望。精心的预设,令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内需,为启迪学生智慧创设了条件。

在互动生成处启迪智慧。课堂情境是极为复杂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中不断传递出的各种信息,及时做出正确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动态生成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出示问题:一个团体操队伍,每行排19人,排了21行,一共有多少人?我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理由。

生1:用竖式计算,理由是这种计算方法最常用。

生2:19×21=20×21-21。理由是19个21想成20个21减去1个21,这样算简便。

生3:19×21=19×20+19。理由是19个21想成19个20加1个19,这样算简便。

正当我进行总结时,一位学生打破了即将圆满结束的教学,他说:“19×21=20×20-1,理由是400减1也等于399。”

教室里一片哗然。我马上镇定下来,笑着对学生说:“真是碰巧吗?咱们来证明一下。”一动手计算,学生就惊呼起来“有道理,真是这样呀!”“这样计算是正确的,每排有19人,有这样的21排,把最后一排去掉,21排变成20排,将19人给每排再补上1人,每排由19人变成20人,最后一排少1人,所以是20×20-1”。接着又有学生举例“18×21=19×20-2,17×21=18×20-3”……转眼间,学生举的例子布满了黑板。

对于课堂上突如其来的质疑,教师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回应,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超越的和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汲取他人的智慧,形成对问题的一系列新认识。”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生在课堂情境中的每一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并不着痕迹地加以引导、点拨、放大,或引发一次争辩,或挑起一场探讨,或促成一次反思,或打开一种僵局,这样,灵动的课堂就不期而至了。

在总结延伸处启迪智慧。一堂课的结束,并不代表问题的终结,而是用新知识再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开始。利用课尾总结,加以引导、点化、更能显示出总结在拓展延伸上的巨大功效。美妙的课尾总结总能给孩子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美妙感受。

我在“倍数与因数”一课即将结束时,告诉学生“倍数与因数”是数论的一个小分支,写下6的所有因数,把除6以外的因数相加,你会发现数论神奇与美妙的地方。学生计算后,觉得特别有意思,查找资料,发现数学家将具有这一特点的数称为“完美数”。我再继续启发他们在1到100中寻找这样的数,很多学生很快发现,第二个完美数是28,成功的喜悦达到了极点,有的人还欢呼雀跃起来。这样的结尾,放飞了学生的智慧,让数学课堂在拓展延伸中变得厚重、开阔、深邃和美丽。

(作者单位:襄阳市襄州区黄龙镇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严  芳

猜你喜欢

启迪因数理由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绝对理由
积的变化规律
我们有理由不爱她吗?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迟到理由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自然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