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培养有责任的公民而教

2015-04-08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界定公民道德

社会责任在道德价值观中一直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责任教育也是主要国家中小学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所以,如何培养具有责任的公民值得我们深思。

一、关于责任

责任属于哲学范畴,从思想史上看,先哲们围绕责任及相关概念展开了广泛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是道德品质的界定模式,即将责任视为一种美德。第二种是绝对命令的界定模式,即认为人的责任是绝对无条件的。第三种是自然本性论的界定模式,也就是说责任是人的自然本性。第四种是身份角色的界定模式,将责任看作身份角色所规定的道德范畴。第五种是行为结果的界定模式,将责任看作行为结果的评价和追究。

由此可见,道德品质的界定模式强调了责任的道德自觉,但忽视了责任的外在规定性;绝对命令的界定模式过于绝对化,具有太强的主观性色彩;自然本性论的界定模式认识到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本性,但忽视了责任所具有的社会属性;而身份角色的界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过于强调社会角色的分配而相对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行为结果的界定模式过分注重责任的行为结果,而忽视了责任的出发点。因此,应将客观实践性、主观能动性、自然属性以及社会属性相结合来整体界定责任。

二、关于责任的结构维度与核心内容

研究责任的结构维度是有一定必要的,因为其不同的维度代表着不同的层面和内容。首先,对于责任结构的划分,第一种是将责任划分为 “对国家的公共责任”和“对与自己有关的责任”。这种划分方法的代表人是培根。第二种认为责任包括“普通的责任”和“完满的绝对的责任”。以西塞罗为代表,认为普通的责任包括追求真理、为国效劳、尊重老人、为他人提供帮助等,而“完满的绝对的责任”也就是“义”, 是一种道德理想,只有具有最完美智慧的人才能到达这种境界。第三种观点是把责任划分为“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以皮亚杰为代表,他认为客观责任的特征是服从,服从是一切道德的开端,有了服从才会有克制和约束,才有可能发展为自律的主观责任。

而意大利思想家朱塞佩·马志尼根据由远及近的顺序把责任划分为四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对人类的责任,这是作为人的本性所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履行对国家和家庭责任的前提,其次便是对国家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和对自己的责任。康德则是按照对象和约束程度将责任分为“对自己的完全责任”“对他人的完全责任”“对自己的不完全责任”“对他人的不完全责任”。

如,美国的学校德育强调培养青年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在塑造国家精神的同时更注重发展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责任的培养目标依据公民道德的基本目标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促进青少年公民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提出了“责任公民”的概念,主要是指要承认他人享有法律上规定的各种权利的责任,遵守各种规则、信守诺言的责任。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制定了21 条德育准则,这更加突出了责任教育的倾向性。199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目标》明确要求将儿童培养成为有责任心的公民,帮助他们为继续学习做准备以迎接21世纪技术、科学和经济诸方面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为抵制西方颓废文化的影响,加大了道德教育的力度,明确提出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明辨是非的价值观,使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家庭、邻里、社会和国家尽自己义务的有用公民。《中小学公民课程及训练纲要》中提出了具体目标,小学公民教育的目标中体现责任感教育的有培养爱国精神、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优良品德及坚强意志、服从纪律、了解个人与外界的关系、树立团结进步的思想、勤劳节俭,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中学公民教育的目标中体现责任教育的有:培养高尚品格、善良性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爱国爱民和民族团结的精神。

我国在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上,重点聚焦在培养或塑造有责任感的中小学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目标:首先是认知目标,主要包括了解基本的学校、社会准则和规范,明确自身应履行的责任且熟悉一定的政治、法律和纪律,促进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是情感目标,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包括培养学生对祖国、社会、家庭、他人和自身的责任感,做到善良、诚信、理解和尊重;最后是行为目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各种社会道德规范,切实履行责任,在面对各种环境和关系时应对自如并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其内容主要包括进行思想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道德规范、道德实践能力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对国家的责任感;进行法治教育:了解一定法律知识。

三、关于责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学校倡导学科教学的渗透式。一方面通过品德课程传授系统的道德伦理和有关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在各科教学中体现责任教育的思想。注重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责任判断能力的培养。中小学教师要明确责任教育的内容、目的、要求等是贯彻整个课程中的。

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各方面的素质。重视并利用家庭教育也是培养有责任公民的重要途径。家长要注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坚持与孩子进行真诚的交流并正确引导孩子各方面的需求,虚心向孩子请教,并给予其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机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孩子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其次,注重增强孩子的荣誉感,分配给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对于别人的重要性,并运用恰当的表扬塑造孩子的心灵;另外,注重激发青少年尊重他人的责任心,例如尊重他人,爱护他人物品,安排场合让孩子准时赴约以培养尊重他人时间的习惯,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等;最后,家长的科学参与和榜样作用也可以促进青少年责任的培养。

注重青少年社区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外活动,体验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大自然的责任关系。实地考察、社区服务和田野研究都是学校责任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将学生社区服务的情况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标准。社区服务不仅使学生有机会为公众和社区服务,了解生活,还可以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收获尊重和被尊重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服务学习要通过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将提供给社区的服务和学校的课程结合起来。社区的服务学习要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社区的作用,利用图书馆、公共场所等开展活动,强化公民责任意识。

注重大众传媒的引导。与学校教育相比,大众传媒相对容易被认可和接受,因为它本身的潜移默化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们在娱乐中或无意识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责任,也可以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很好地联系起来。因此,大众传播媒介要有一定的政治倾向,要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如,利用网上论坛组织不同学校的学生来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也就是网络在线讨论,充分利用网络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其他,可以选择角色扮演与情感体验法;责任冲突法,创设真实的责任冲突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责任行为的选择判断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真实的问题情境;价值澄清法,价值澄清的过程就是学生审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认清问题,找出可能的选择;衡量选择的利弊;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并做出选择;珍惜并愿意公开所做的选择;根据自己的选择采取行动。

张茂聪,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

张茂聪专栏

栏目主持人:刘玉琴  E-mail:444871477@qq.com

专栏

栏目主持人:刘玉琴  E-mail:444871477@qq.com

张茂聪专栏

言文行远

猜你喜欢

界定公民道德
论公民美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