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

2015-04-08林奕水高俊文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年3期
关键词:实训室基地实训

林奕水,高俊文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系,广州 510507)

探索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

林奕水,高俊文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系,广州 510507)

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大力投入实训基地硬件建设的同时,对实训基地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管理规范、运行顺畅的实训基地,努力营造良好的实训基地管理和建设环境,实施科学的、创新的管理模式,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关键,对保证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中存在的多种弊端,从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管理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新的管理思路。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管理创新;人才培养

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设与管理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训基地如何实现科学管理、高效运作和更好地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是当前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实训基地的管理为研究基础,借鉴多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管理经验,探讨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新思路。

1 高职实训基地管理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实训基地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1.1 管理体制不合理,效率低

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各院、系为主体,彼此之间缺少沟通协调,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在当前普遍存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某些实训室功能相对单一,甚至仅仅针对个别实训项目而建设;由于管理体制的局限,实施实训资源的共享困难重重,造成有的实训室超负荷运行,有的实训室长期闲置,使用效率低下[1]。

1.2 管理方法落后

实训基地普遍缺乏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体现在实训基地资产登记及档案建设不完善;缺乏相关规章制度;实训现场设备、仪器等工具随意摆放,标识不清晰,处于失效的管理状态;实训相关物品堆放杂乱无章,既占据了地方又阻碍通道,现场凌乱;实训结束后设备、仪器等工具没有及时保养和维护,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及效果;实训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安全措施不完善。

1.3 管理队伍的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实训基地管理队伍负责整个实训基地的运作和管理,实训基地能否得到科学高效的管理,与实训队伍的管理水平密不可分。笔者对所在地区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实训管理人员被普遍认为是教辅人员,其工作充其量就是保管仪器设备,开、关实训室门,是低层次的。实训管理人员在专业对口、职称晋升、待遇水平、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普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实训管理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和投入的工作热情有限[2]。

2 实训基地管理创新

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要从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管理队伍培养等方面实施科学的、规范的、符合示范建设要求的管理新举措。

2.1 实训基地管理的新思路

2.1.1 明确实训基地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场所,实训基地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

2.1.2 实训基地管理以满足教学要求为首要目标

实训基地的硬件资源、实训环境条件、设备利用率、开放的时间等,都要基本能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实训基地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学生技能学习、练好技能的需要。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与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技能训练的投入成正比,即实训设备使用越多,设备利用率越高,学生技能掌握越好,同时教学质量也就越高。

2.1.3 实训基地管理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

将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纳入专业的规划与建设中,作为专业的一部分。实训基地的管理与专业建设相结合,让专业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与管理,有利于协调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有利于专业教师更清楚实训设备的性能、参数、操作规范等,方便日后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训,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2.1.4 实训基地建设管理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要考虑以下三个原则,分别是职业性原则、共享性和开放性原则、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原则[4]。职业性是指在规划与建设时,要尽量营造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现场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工作环境,尽可能采用或借鉴现代企业的真实管理运作模式,从实训场地、实训设备、管理标准、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工艺生产流程、质量管理等方面模拟企业环境。基地的建设还要考虑其共享性,实训场地、专业师资、设备仪器、配套软件、管理人员等要尽可能与其他专业能够相互共享,提高利用率。实训基地空闲时间可以向师生开放,条件成熟的还可以考虑面向社会人员的全面开放。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是指要充分调研专业所需,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采用前沿技术与设备,避免实训基地建成以后又因设备、技术等原因不符合专业所需,造成浪费[5]。

2.1.5 实训基地布局管理

实训基地提倡模拟企业工作现场真实环境来进行布局管理,常见的布局模式有以工艺流程来布局的。如:电子产品的生产实训,从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插件、焊接,到装配、性能调试,再到质检、维修,最终出成品,整个工艺流程条理清淅。有些实训项目相对独立,实训项目之间联系不大,这种情况实训基地可以采用模块方式,如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实训基包括PLC、单片机、传感器等实训室,这些实训室按模块布局的方式比较合适。除此之外,实训基地的布局管理还有按生产流程布局、按实务流程布局等方式[6]。

2.1.6 重视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学时量占高职大部分教学计划总学时的一半以上,但实训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应将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师资建设的重点。可以通过吸引高职称和高学历,具有较强动手与管理能力的能工巧匠到实训基地承担教学与管理任务。制定实训基地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并有效执行,努力建起一支技术娴熟,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数量足够的实训教师队伍,在管好实训基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基地资源的作用[7]。完善实训教师的工作考核制度,在进修、晋升、个人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最大帮助,有利于实训队伍的稳定。

2.1.7 成立专门的设备维修队伍

专门的设备维修队伍只针对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开展工作,可以由实训教师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骨干或勤工助学学生组成。当实训基地的设备出现故障,维修队伍会及时进行故障排除,即使不能修理也由该维修组负责跟进,直至设备故障排除。这样可以及时修复与维护实训设备,确保完好率,更好地为实训教学服务。

2.2 建立多元管理模式

高职校内实训基地采用的常见管理模式有三种,分别是分块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和集中与分块相结合管理模式[8]。

2.2.1 分块管理模式

该模式以实训基地为单位,根据院系或是专业的设置,将各个基地归属到各个系或学校下属的二级学院,甚至是单独的某个专业或专业群。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运作,都由所属单位负责完成。这种模式能方便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对接,由于有该专业参与基地的规划与建设等工作,在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服务对象和运作目标等方面能更好地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有利于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有利于实训基地管理水平的提升[9]。

2.2.2 集中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将实训基地资源集中起来,作为独立的具有行政、教学、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职能相结合的部门(多命名为实训中心)[10]。该部门对实训基地资源进行统筹调配、集中管理,与实训相关的实践教学任务均由此部门负责协调安排,包括实训教师的选派,实训课程的安排,实训室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为了能充分地发挥实训基地资源的作用,全方位行使实训基地职能,良好高效地运作实训基地,需要配备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如需要有专业教师从事实训教学、师资培训、科学研究、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还需要有从事实训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甚至后勤保障的工勤人员也需要配备[11]。

2.2.3 集中与分块相结合管理模式

此模式是将公共性的实训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共享使用,如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房、电子基础实训室等。而专业性比较强的,只对口某个专业而建设的实训资源交由相应的部门或是专业负责管理,如嵌入式实训室、单片机开发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实训室等。这种管理模式能在不同管理要求的地方实施不同的管理模式,兼容集中与分块两种管理模式的优点,为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管理模式。

2.3 整合优化,共享实训资源

根据专业发展目标与建设规划,以“整合优化,资源共享”为原则,对实训基地资源进行分类和重组。实训室之间所承担的实训项目具有延续性的可以进行整合优化,如电路图设计实训室和PCB制版实训室可以进行整合。整合的效果是学生在设计出电路图之后可以马上进行制版,方便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教学质量,而单片机开发实训室和焊接实训室进行整合也有相同的效果,通过整合优化可使实训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化[12]。为了避免实训室重复建设与闲置浪费,可以考虑进行资源共享,如我院将工程应用实训室的空闲时间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可编程控制仿真实训服务,将通信仿真实训室与电信专业的移动互联网开发实训共享。通过整合优化,共享实训资源,实训基地的管理更科学更合理,服务实训教学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2.4 开放式管理

开放式管理是实训基地管理的创新举措之一,实施开放式管理要树立开放意识,并贯彻于基地的管理和运作过程中[13]。由于实训室与设备数量众多,开放式管理势必为实训基地的管理增加难度,如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等问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合理安排实训人员,实现实训基地的开放式管理,真正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开放。

2.4.1 实训时间自由

学生根据自身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可以到当前没有实训教学任务的实训室练习,什么时间去练习、练习多久,都由学生自已决定。

2.4.2 实训空间自由

当前没有实训教学任务的实训室允许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已选择进行什么实训练习,从实训室到仪器、设备都开放,做到空间上的开放[14]。

2.4.3 条件成熟,允许向社会开放

有条件的实训基地可以向社会公众提供诸如培训、进修、产学研合作等服务,做到实训资源的社会共享。提高实训资源的利用率,体现实训基地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作用与优势[15]。

2.5 引入6S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运作过程中的管理存在以下常见共性问题:管理体制不合理,方法落后,设备使用率低,实训场所卫生条件差等。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管理模式,比如,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中常用的6S管理模式,经过机电系实训基地的应用实践,效果改善明显[16]。

6S管理是由5S现场管理发展而来。5S现场管理来源于日本现代企业管理,它指现代企业在生产现场及生产过程中,对人员、材料、设备、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isu)、素养(shitsuke),在日语中此五要素的罗马拼音都是以“S”开头,因此简称“5S”。后来又出现安全管理(safety),合称之为6S。6S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理念,常被推崇为企业现场管理,它通过对现场生产要素进行规范管理,营造舒适、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同时还能帮助员工养成良好工作习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6S管理模式中的整理,能对实训设备做到及时维护、更新以及归档,做到设备的账、卡、物相符;清扫和清洁管理可以确保实训现场的干净整洁;实训环境的安全可以通过安全管理来加强,包括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等;整顿管理可以合理安排设备摆放、布置,使实训室使用空间达到最大化[17]。

引入6S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实训基地在教学实施、自身形象、安全保障、节约资源和师生品质等方面的管理水平,是一种适合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的模式。

2.6 校企共建,协同管理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 “要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实训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建设培养适合企业需求实用人才的创新途径。在校企共建中,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管理、共同发展”的原则,实训基地建设所需资源由校企双方共同投资建设,共同开发、共同使用、共同培养人才。充分发挥学校拥有的场地、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吸引企业投入设备、资金、先进管理等建设要素,建立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实训基地[18]。

近年来我院越来越重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推动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作为一种创新尝试已列入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中,有利于提升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如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与广州市俊仪汇公司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人才以及管理,企业提供资金、设备等共同建设汽车维护美容实训基地,该基地除了正常的实训教学之外还能对外提供汽车维修美容服务。

实训基地除了正常服务于学校实训教学之外,企业还可以在该基地进行员工技术培训,后备人才培养等工作,甚至可以与学校协同培养在校生,即订单培养,学生毕业之后直接入职于该企业。校企共建,协同管理,是当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一种创新,有利于培养出来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更快融入企业工作岗位[19]。

2.7 重视实训人才队伍建设

实训人才队伍承担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升级等具体的实施工作,实训基地的教学、科研、资源调度等正常运作的管理工作也由该队伍负责。实训人才队伍的业务水平、职业素质、工作效率等都直接影响着实训教学、科学研究的质量。因此,组建一支人员配备合理的、稳定的、高水平的实训人才队伍十分重要[20]。

从事实训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应该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驾驭本专业操作技能的能力。但现状是实训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定位不准确,配备的学历和职称偏低、人员数量偏少、考核制度需完善等。

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实训人才队伍的建设,“走出去、请进来”是改善现状的可行途径。“走出去”是指努力创造有利条件,方便并鼓励实训队伍进行学历进修、业务学习、技能提升、职称评定等,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提高,专业水平才会更加精湛,从而为师生提供更好、更科学的管理和服务。“请进来”是指在健全的管理考核制度、完善的激励机制、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下,吸纳有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能力与实操经验的能工巧匠、技术人才参与实训基地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充实实训人才队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21]。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作为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建立管理规范、运行顺畅的实训教学基地,努力营造良好的管理和建设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的、创新的管理模式,对保证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提供有力的条件支撑。

[1] 王冰峰.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高职教育,2011(2):211-213.

[2] 甘秋维.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人员的现状与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2(5):140-141.

[3] 鄢志丹,王宇红,廖明燕,等.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创新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科学,2013,16(4):98-100.

[4] 张志,张延. 城镇建设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与规划[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20-222,234.

[5]娄娟,周军.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思路及方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5):115-118.

[6] 邓敏,陈彦.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管理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28-230.

[7]陈文倩,宋军,战永佳.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90-192.

[8]刘冶陶.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8(8):40-41.

[9]林陈彪.高职院校机电类实验实训管理运行体系建立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14(6):292-294.

[10]郝云忱.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新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189-191.

[11]郭永琪.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根源及对策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58-159.

[12]黎林,钦明皖,舒坚.高校实验室文化创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16(2):144-147.

[13]陈敏. 高校多媒体教室开放式管理的构建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44-247.

[14]张艳芬,刘中成,耿 强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80-183.

[15]彭儒武,徐海花.高校实验室开放与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6(1):129-132.

[16]刘启,金红霞,巨志良等.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探究[J].职教论坛,2012,8(3):21-22.

[17]杨威.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5-217.

[18]陈剑松,邱川弘.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88-191.

[19]黄锦祝.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2):164-166.

[20]钱小明.新时期高校实验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03-205.

[21]胡今鸿.实验教学队伍脱离“教辅”问题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5-7.

Exploration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on Campus Training Base for Demonstration Polytechnic Colleges

LIN Yishui,GAO Junwen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510507, China)

To construct a demonstrational polytechnic college,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needed on the management of training base while building its hardware rapidly. To establish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smooth running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 efforts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manag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raining base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 and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mode, is the key of develop technology of skilled professionals by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whil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campus training base management in polytechnic college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new management ideas a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method, management mode, and training of management team, etc.

demonstrational polytechnic colleges; training ba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2014-09-01;修改日期: 2014-10-21

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委员会教改课题(JGW2013054);广东省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JD201311);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XYYB1120)。

林奕水(1980-),男,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实训教学、建设与管理工作。

高俊文(1966-),男,硕士,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工作。

G424.27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5.03.043

猜你喜欢

实训室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