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山市丰润区皈依寨小流域工程治理及效益分析

2015-04-08李英漫李金娜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5年1期
关键词:保土水土资源整地

李英漫,李金娜

(1.唐山丰润水务局,河北 唐山 064000;2.河北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系,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皈依寨小流域位于丰润区王官营镇和火石营镇,涉及东胡各庄等6个村。项目区总面积为32.5km2,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9km2,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5km2。

该流域规划综合治理实施年度为2012—2014年,治理面积15.5k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2013年度以皈依寨小流域中的施家营、九间房、常峪沟3个村为重点,采取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83km2。工程计划营造水保林130hm2,树种为柏树、松树、紫穗槐,大鱼鳞坑整地;营造经济林110hm2,树种为核桃,采用反坡梯田整地,修建谷坊坝22道,浆砌石护坝100m,封禁治理343hm2,蓄水池1座,水窖12座,作业路1500m。工程预计总投资235万元。

1 工程具体布置

1.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根据流域土地现状,确定流域农村经济与生产发展方向,首先在确定保证粮食需求的基础上,将剩余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增加林地用地比例。其次,对流域内的荒山荒坡和未利用地进行开发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面积,逐渐使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农、林、牧各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民收入得到明显增加,逐步使人们走上小康之路。

1.2 治理措施总体布局和配置

该流域坡面水土流失和沟道侵蚀比较严重,所以治理重点是坡耕地、荒坡地的面蚀及侵蚀沟的沟蚀。治理措施总体布局是:第一在缓坡地段,在确保流域粮食需求的前提下,实行退耕还林,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第二沟道,根据侵蚀情况合理布设谷坊坝、护村护地坝,防止沟底下切,抬高沟床,制止沟岸扩张,沟槽地带栽植乔木林。

参照《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的相关规定,在总结多年当地水土保持造林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适地适树、优质高产、生态优先和尽量采用乡土树种的原则,结合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群众意愿选择种苗。营造多种形式的水土保持林,达到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增加植被、提高水土保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的。

根据造林的立地条件、作用及目的,项目区造林配置分为分水岭防护林、水土保持护坡林、水土保持沟道防护林三种类型。

造林前先进行整地。坡面整地工程是在坡面上沿等高线开挖、筑埂,修成不同程度的台阶,改变微地形,缩短坡面径流线,减少坡面径流对土壤的冲刷,达到蓄水保土的目的。结合本流域的地形情况主要设计了两种整地方式:反坡梯田整地和鱼鳞坑整地。反坡梯田主要适应于地形比较完整、土层较厚,坡度10°~15°的坡面,结合本地区实际,初步确定用于经济林果栽植;鱼鳞坑则主要适用于地形破碎,土层较薄,不能采取反坡梯田整地工程的地方,结合本地区实际,初步确定用于水土保持林的栽植。

小流域所在的王官营、火石营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本小流域负责人,负责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协调相关事宜,向项目管理办公室反馈工程施工中的具体问题和信息。

项目建设实行项目申报审批制、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资金报帐支付制、项目公示制和群众投劳承诺制。

2 效益分析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综合性治理措施。因此小流域综合治理具有“治理一条流域,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2.1 经济效益

小流域综合治理后,能够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增加资源的利用率,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农村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保障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水土资源的增加,提高了基本农田的质量。通过谷坊、梯田建设,将原来被洪水冲走的水土资源拦蓄在沟道内,使荒芜、起伏不平的坡地或沟道变成了良田,在减少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陡坡地和沟谷地的同时,增加了适宜耕种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其次,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流域综合治理后,不仅为农民提供了优良耕地资源,而且由于提高了耕地的水肥条件,使得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适宜减少粮食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林业畜牧业等多种经营,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由于水土保持经济效益一般周期长、见效慢,本次经济效益估算采用按静态分析,经济计算年限采用20年,治理期间效益忽略不计,计算期为2012年~2032年,产生效益期从小流域治理5年后开始见效。徐流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后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坡改梯后的种植业增产效益、经济林中产生的果品效益及水土保持林、封禁治理增产的材林与薪炭林经济效益等项。

项目区规划新增经济林110hm2(1650亩),主要为核桃,其效益根据增产定额、栽种面积、产品单价等分别计算。到盛果期后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903.21万元。

项目区规划新增水保林130hm2,水土保持林增产枝条,根据各树种的生长特性,采用不同的平茬期产柴,年增产枝条4500kg/hm2,总产枝条58.5万 kg,枝条单价0.25元/kg。同样考虑到增产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增产值按70%计入水土保持效益,水保林年增经济效益为10.24万元。

项目区规划封育治理343hm2,按年增产枝条2500kg/hm2,枝条单价0.25元/kg计算,则总产枝条85.75kg,同样考虑到增产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按增产值的70%计入水土保持效益,封育治理年增经济效益为15.01万元。

经计算,项目区综合治理后,20年内总净增效益可达18064.2万元以上,年增净效益928.46万元。

2.2 生态效益

蓄水效益指暴雨中通过各项治理措施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效益。保土效益主要指暴雨中各项措施减少土壤侵蚀的效益。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计算各项措施各年的蓄水保土能力。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规定采用水文法估算,经济计算期内各年平均治理措施蓄水保土量,进而计算蓄水保土效益。

经计算,小流域治理措施实施以后,每年蓄水效益为0.8905万m3。每年保土效益为0.86万t。

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实施后,减少了侵蚀土地面积5.83km2,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1.5%。使得该流域可以依靠生态达到自我修复能力,水土资源得到休养生息,既改善了立地条件,又形成了局部的良性小气候。在直接减轻洪涝与干旱灾害的同时,“四荒”地(即荒山、荒坡、荒滩、荒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也得到逐步改善,同时农林牧产业立体发展,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植被覆盖率增加,蓄水保土效益发挥,土壤肥力提高,加快了各类植物的生长,促进了流域内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3—5年综合治理,植被覆盖率将由现状的16.3%提高到 46.4%,增加 30.1%。

各种措施拦截泥沙0.9945万 t,减蚀效益按1.04元/t计算,则年减蚀效益1万元。林(果)地面积达到宜林(果)面积的81.94%,满足项目提出的各项经济指标。

2.3 社会效益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乡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对频繁发生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严重和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不协调的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增加了资源的利用率;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农村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保障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皈依寨小流域属轻、中度水土流失区域,并且流失面积每年呈扩大趋势,使得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实施小流域治理,能够有效保护水土资源,使其达到节约、高效和合理利用。通过合理确定农、林、牧各业的用地比例,正确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农业措施,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以保护水土资源为中心开展治理,围绕沟道修谷坊,围绕缓坡地修梯田、建果园,围绕陡坡地退耕还林(草),在增加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的同时,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经济,为实现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开展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通过工程、林草、农业耕作等措施的有效结合,提高了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和植被覆盖程度,植被覆盖率将由现状的16.3%提高到46.4%,增加30.1%;减少侵蚀量0.86 万 t。同时,可变地面径流为地下径流,削减洪峰,增补枯水流量,改善流域水环境状况,保持水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在减少山洪等水旱灾害发生的同时,减少入河泥沙和河道淤积,提高河道防洪减灾能力,为流域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3 结论

农村的落后首先是生产力的落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小流域通过综合治理后,能够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通过大力营造用材林、经济林,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在第一产业上增收,促进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提高生活水平,预计人均纯收入可达5300元,较治理前增加1450元。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在水土流失地区新农村建设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是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而谷坊与水窖建设,沟道治理等措施可将时空不连续、不稳定的雨水资源转变为具有持续供水能力的稳定资源,可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土保持沟道工程的建设可有效拦截洪水,改善了水资源环境。水土保持措施的建设,在预防自然灾害的同时,能够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保证农村用水安全。

猜你喜欢

保土水土资源整地
“排水保土”探索与实践
从“保土”到革命:共产党、农民与乡村动员
——以中共与豫东南枪会关系为中心(1925—1930)
黄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特征分析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调水保土效益研究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与预防控制地下水污染的综合研究初探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宁夏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成功经验与教训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