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嫩平原水土资源生态状况与建设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基地的措施

2015-04-08戴春胜龙志远李基明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5年1期
关键词:松嫩平原水土资源水质

戴春胜,林 明,龙志远,李基明

(1.黑龙江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2.黑龙江环境监测中心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1 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主要经济环境与水土资源生态状况

1.1 地理位置、主要经济环境

松嫩平原位于黑龙江省的西部,大兴安岭以东、西南与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吉林省的白城与松源市为邻。省内小兴安岭以西与南,南至松花江干流分水岭。行政区域包括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大庆与绥化3个地级市的全境,哈尔滨市的呼兰、巴彦、宾县、阿城与双城市。土地面积 11.39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25.6%。

2012年松嫩平原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全省的39.67%,粮食总产量占全省45%,全区人口1757.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5.75%;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50.31%,是全省、全国石油、石化工业集中分布区与农牧业生产基地。是全省水土资源受工业生产排放3废(水、气、渣)与城镇居民生活垃圾重点污染生态脆弱的区域。

1.2 水土资源生态状况

1.2.1 水资源量

(1)研究区内水资源量

根据2003—2013年黑龙江省年鉴2002—2012年资料: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与绥化等4个市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51.04亿m3,其中最低为大庆市只有4.03亿m3,最高为哈尔滨市(包括研究区外的县)为143.64亿m3。全区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25.56亿 m3,最多为哈尔滨(38.69亿 m3),最小是大庆市(16.86亿m3)

(2)过境水资源量

研究区可利用的过境水资源丰富,嫩江干流由北向南,松花江干流由西向东流经研究区。嫩江干流多年平均径流量228亿m3,其下游的富拉尔基多年平均径流量166亿m3,多年平均流量682m3/s,年均最大流量 1580m3/s,年均最小流量仅158m3/s,其中6—8月占全年径流量的80%。

松花江干流多年平均径流量733亿m3,其中哈尔滨站(松嫩平原区)多年平均径流量385亿m3,占松花江总径流量的52.5%,年均最大流量2680亿m3/s,年均最小流量只有387m3/s。

1.2.2 水资源水质研究

研究区水资源水质研究包括环境地面水质与农田灌溉土壤改良两部分。

(1)环境地面水质研究

环境地面水水质研究点较多,时间也较长,其中2011与2012年近期的研究成果,包括过境水的嫩干支流加格达奇、拉哈与松干的朱顺屯与大顶子山及嫩江水经过北部引嫩总干渠引入的大庆、红旗泡两个水库,以及区内的安肇新河和肇兰新河所属的中内泡、青肯泡滞洪区和安肇新河古恰泄水闸水质的研究成果。以过境两个干流水质最好,没有出现V类的水体,尤以嫩干支流的加格达奇水质最好。均为I-II类水体,嫩江水通过北部引嫩总干渠引入的水库,水质不如嫩干、松干好,但仍为优质可供人畜饮用与工农业生产之用。水质最差的安肇新河与肇兰新河的滞洪区,其中I、II类水体仅占75.99%,V-VI类劣质水占10.34%,但引入嫩江水后,水的环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2)农田灌溉土壤改良水质研究

北部引嫩扩建后,增加的水量,主要用于农田灌溉与改善生态用水的需要,其研究成果与环境地面水质有相似的趋势,以3个引嫩江水质最好,安肇新河与肇兰新河所属滞洪区水质最差,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2.3 土壤资源

(1)土壤资源与利用

松嫩平原除3.7万hm2石质土,已无生产利用价值外,其他各类土壤均有一定的自然肥力和土层。适于因土制宜发展农、林、牧、副业之用。黑土、暗棕壤、白浆土类分布在低山丘陵漫岗,坡质在3。以上,总面积610.67万hm2,占松嫩平原土壤总面积的43.12%,是我国典型黑土集中分布区,面积黑土339.07万hm2,占坡耕地土壤总面积的55.53%。开垦最早,垦殖率最高的土壤,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急待治理的土壤,暗棕壤与岗地白浆土宜林与发展多种经营。

黑钙土、风砂土:分布在高平原与浸滩较高处,总面积275.06万hm2,占松嫩平原土壤总面积的32.16%。普遍存在风蚀危害,其中黑钙土已开垦种植旱田作物,是发展灌溉的主要土壤,区内农田防护林已形成500×500m林网。风砂土大部分种植旱田作物,是区内低产土壤,适于小杂粮如绿豆、红豆以及花生、芝麻、瓜类生长。宜林种草防止土壤沙化面积扩大。

草甸土、冲积土类面积423.95万hm2,占松嫩平原土壤面积的30.27%。土壤自然肥力较高但土壤有效肥力效低,是主要牧业用地与农田地交错分布区。普遍存在风蚀与洪涝干旱、盐渍的威胁。

沼泽土与泥炭土类面积51.59万hm2,占总土壤面积3.66%,分布在地形低洼,常年或季节积水区。宜发展芦苇、渔业等副业之用。

盐土、碱土类:面积24.35万hm2,占土壤总面积的1.74%。这两类土壤与石灰性草甸土、草甸黑钙土呈复区分布在低平原河漫滩或一级阶地边缘的河漫滩。

(2)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

根据松嫩平原黑土、暗棕壤、草甸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砂土与黑钙土等7类土壤205-192个土样,0-120cm(包括0-20、20-100与100-120cm3个土层)Cu、pb、Zn、cd、Cr、Ni、Hg 与 As等八个元素土壤环境背景值平均值分别是:Cu16.09ppm;pb19.56ppm;Zn45.94ppm;cd0.099ppm;cr36.9ppm;Ni21.49ppm;Hg0.024ppm;As8.05ppm。按7 个土类土壤环境背景值平均值:黑土类23.71ppm列第一位;黑钙土类 21.96ppm,列第二位;暗棕壤类21.15ppm,列第三位;草甸土类19.10ppm,列第四位;盐碱土类17.04ppm,列第五位;沼泽土类14.65ppm,列第六位,砂土类12.03ppm列第七位。

1.3 水土资源生态问题

1.3.1 水资源

(1)洪涝灾

建国后洪涝灾害损失最大是1998年与2013年。其中1998年受灾面积139.5万hm2,经济损失51.68亿元。区内滨洲与通让两条铁路与油井被淹直接经济损失72.3亿元。2013年洪涝灾害也很大,仅齐齐哈尔市全市农作物受淹面积63.94万hm2,成灾面积30.67万hm2,经济损失达32亿元。

(2)旱灾

旱灾影响面广,仅1996—2001年的6年累计成灾面积479.1万hm2,累计直接损失86.24亿元。特别是1999—2001年连续发生干旱,3年平均降雨317.1mm,区内河流断流,泡沼干涸,成灾面积1999—2001年占6年的65.5%,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占6年的85.6%。

1.3.2 土壤资源

(1)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下降,开垦后,长期用养失调,土壤有机质含量黑土由开垦初期8.12%下降到3—5%。风沙土由3—5%下降到1—2%,其他几类亦有类似的下降趋势。

(2)土壤盐碱

土壤盐土与碱土面积1.93万hm2,但盐化碱化土壤与受盐渍化威胁面积较大,总面积共约634.23万hm2。在干旱半干旱区发展灌溉成功与否,在于能否防治土壤盐渍化。

1.3.3 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污染

水土流失包括水蚀(水土流失)与风蚀两部分。以黑土为主低山、丘陵、岗地分布土壤类型面积约615.46万hm2,均存在水土流失,黑钙土、风砂土以及部分草甸土普遍存在风蚀,成为本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尤其是70年代由于乱砍滥伐,任意开荒、过渡放牧,严重破坏地表植被,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松嫩平原水土资源污染,来自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水、气、渣)与农田施用的化学肥料,农田地膜与农药。

2 利用与保护水土资源生态与建设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基地的措施

2.1 将利用与保护水土资源生态列入生态建设规划与实施

2000年黑龙江省列为国家生态示范省后,在省政府领导下,于2004年先后完成提出了省、市、县3级生态建设规划,并进入实施阶段;2007年包括松嫩平原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为此,应将利用与保护水土资源生态建设列入规划并加以实施。

2.2 水土保持

松嫩平原除低平原分布的沼泽土、盐碱土和沼泽草甸土面积约100万hm2外,均需采取水土保持的措施。

2.2.1 拜泉县水土保持的经验

拜泉县处于丘陵漫岗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经验很多,最主要有两点:(1)县政府坚强领导,从80年代初开始了大规模的不间断的治山治水活动,并探索出符合拜泉实际,科学的重整山河的措施,1986年制定和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规划。领导虽经变动,但治理水土流失规划不间断,在实施中不断完善。(2)有一套符合拜泉实际完善的技术措施,创造的十子登科法、十项配套组装技术、六种生态农业范式,32字令等拜泉经验推介全国。

在治理技术措施方面,根据地形地貌,将全县划分四区分区治理;(1)丘陵区沟坡从上到下,布三道防线,即坡顶裁松戴帽,林缘与耕地接壤处开挖截流沟,控制坡水下山;坡面等距造农防林等高垄作修梯田,蓄水保墒;沟道沟头修跌水、沟底修谷坊,沟岸削坡植树,育林育草,顺水保土;(2)漫川漫岗坡耕地调整垄向,修坡式或水平梯田,种植物防冲带,保水固土;(3)平原区林网格田,营造500×500m农防林;(4)低洼易涝区以稻治涝及资源保护开发于一体,融绿色食品生产旅游观光于一身,充溢着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独特魅力。

2.2.2 风蚀区

松嫩平原高低平原与河漫滩较高区为风蚀危害区。安达市的文化与老虎岗乡从50年末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网格均为500×500m,在松嫩平原进行了推广应用;风砂土集中分布风蚀严重区已成片造林,草原经禁牧7年后,草原风蚀有较大的减轻,亩产干草量已由禁牧前亩产干草不足50kg,目前已提高到150km。

2.3 培肥改土

松嫩平原市县农民随着土地使用权的变化培肥改土有很大的改变,在农民个体经营期,土壤被开荒种植作物3—5年,一般靠土壤自然肥力,养地的豆科植物占20%以上;土地由生产队集体经营后,有积肥的专业队,在大中城市近郊的县,还有专业积肥队在城市常年积肥,这个时期普遍施用农家有机肥,并用畜力耕种。80年代土地承包给农户后,积肥专业队解散了,化肥逐年增加,由小四轮替代畜力,耕翻深度只有10-12cm,土壤犁底上移并增厚,土壤物理性状变劣,降低了土壤保水保肥与供水供肥及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

2.3.1 增加养地作物大豆种植的比例

2.3.2 测土配方施肥

从2005年开始到2010年,松嫩平原的县市,先后开展了耕地土壤受国家补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凡经测土配方施肥与供肥的农户,均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了施肥的盲目性,从而减少了化肥对水土资源的污染,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2.3.3 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

目前处于个别县市的试验阶段,一些实际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2.3.4 深耕改土

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建立,不仅经营土地集中,也为深耕改土创造了条件。

2.4 防治土壤盐碱

松嫩平原与引嫩工程区域是全国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区,北部引嫩工程总干渠从1976年9月竣工开始引水到2013年,累计引水量约150亿m3,历经38年,没有发生大面积的土壤盐碱,主要措施:

(1)排水,用暗管从大庆与红旗泡水库全年不间断的引水;实际起到了排水的作用。而农田灌溉在灌区设计时,采取以排定灌,把排水放在首位。在排水过程中,将溶在水中的盐分排出。

(2)引水总干渠在工程设计施工时,渠道水面平行或低于地面,减少渠道水的侧渗。

(3)总干渠道在非引水期(10月20日一次年4月20日)渠道放空,不存水。

(4)引水总干渠堤外造林,利用生物排水,据调查以引水总干渠为中心,地下水影响范围约300-500m,较引水前提高0.5-1.0m,地下水的矿化度较引水前下降0.5-1.0g/L。改善了生态环境。

(5)其他如农业措施也有一定的盐碱化土的改良效果。

3 结论

3.1 水土资源生态明显改善

松嫩平原水土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建设成国家安全生产基地,具有独特的基础;通过对7类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成果说明,基本上保持自然环境状态,为国家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提供了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松花江经过国家投入1200亿元治理,松花江水质哈尔滨段已达国家饮用水标准,鱼类由70年代34种,到2012年已达到70余种,且多年绝迹的名贵鱼种亦有出现。

大庆石化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经厂内循环利用达标排放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泄入盐碱地。由于改善了生态环境,芦苇、鱼类等水生物已有生长繁殖。但对中小企业“三废”排放与中小城镇生活污水排放要加强监管。

3.2 加大水利工程的投入

松嫩平原嫩江干流堤防基本上没有达到规划标准,中小河流堤防大多只有5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嫩干、松干现有堤防达标率不足44%与26%。大多数支流没有建设防洪控制性工程。因此,洪水调控能力低,只能通过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临时加高加固堤防防御洪水;齐齐哈尔市涝区普遍存在有干无支,排水沟道不成体系。其中3年一遇仅占有设计除涝面积的35.6%。水土流失的治理以及水旱田灌溉等均需大量的资金投入。

[1]龙显助等,引排工程环境效应与治理旱涝碱污灾害对策研究,中国科技出版社,2003(05).

[2]武龙甫,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研究与探求,中国水利,2007(01).

[3]黑龙江省2013年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08).

[4]侯百君 社会责任与抗御洪灾,水利天地,2014(01).

[5]周宁,拜泉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与成果,水利天地,2014(02).

猜你喜欢

松嫩平原水土资源水质
黄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特征分析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基于CAS理论的苏打盐碱地改良机械化深松作业探究
宁夏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成功经验与教训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松嫩平原耕作草甸区大型土壤
黑龙江省水土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中国农业水土资源保护与自然农法国际论坛将于2015年7月24—27日举办
浅谈松嫩平原青铜文化遗存
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水资源支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