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杂宝纹的寓意

2015-04-07滕雪梅陈敏

纺织导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清朝

滕雪梅+陈敏

摘要:研究杂宝纹的目的是梳理出杂宝纹在清朝宫廷服装上的应用状态。研究依托历史典籍和清朝宫廷服饰文物,解读杂宝纹各自代表的寓意、文化渊源和历史,以及表现手法。杂宝纹揭示了祈求万福万寿是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核心,本土文化对宗教宽容的态度,并使之多元并存的状态。杂宝纹是清朝宫廷服饰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纹样群落。

关键词:杂宝纹;清朝;宫廷服装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志码:A

Interpreting the Meaning of Miscellaneous Treasure Patterns—A Study on Court Dress of Qing Dynasty

Abstract: The study on miscellaneous treasure patterns is designed to sort out the applications of miscellaneous treasure patterns on court dress of Qing Dynasty. Based on history books and the cultural relics of court dresses of Qing Dynasty, the paper interprets the meaning, cultural origin and history represented by each kind of miscellaneous treasure pattern and th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It concludes that hailing good luck and longevity is the core 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the way of thinking of Chinese people, and local culture holds tolerant attitude towards religions and allows various religions to coexist. Miscellaneous treasure pattern is a unique pattern clan in the court dress culture of Qing Dynasty.

Key words: miscellaneous treasure pattern; Qing Dynasty; court dress

清朝宫廷服饰图案中处处可以看到杂宝纹,从皇帝的朝服、龙袍到各级官吏的官服、命妇们的朝服,杂宝纹或以主体纹样的姿态出现,或以副纹的形式点缀其间。尽管杂宝纹的地位等级并不是很高,组成纹样的种类都属于杂瑞,但是作为众多纹样的集合,它基本囊括了世俗社会对金钱、财富、权势、长寿、爱情、幸福、享乐的普遍追求,其蕴含的容量和能量赢得百姓的喜欢,是民间喜闻乐见的纹样,自宋代起成为宫廷服饰重要的装饰纹样。

1 杂宝纹的分类

杂宝纹器物众多自成为一个体系,由祥云、银锭、火珠(又称宝珠)、犀角(又称双角)、象牙、灵芝、方胜、如意、珊瑚、鼎、吉磬(又称金磬、玉磬)、蕉叶、画卷、书籍、艾叶、红叶、砗磲、金锭、古钱(又称圆钱、双钱、金钱)、杯、瓶、法螺、法轮、火焰、万字、和合、玉鱼、鼓板、龙门、松、鹤等30多个种类组成。可随意选择 8 种,称为“八宝纹”。

从代表的寓意分类,杂宝纹的分类有:(1)表示幸福,如方胜纹、卐形纹、和合纹等;(2)表示美好,如宝珠纹、如意纹等;(3)表示喜庆,如吉磬纹等;(4)表示丰足,如玉鱼纹等;(5)表示平安,如古钱纹、犀角纹、火焰纹等;(6)表示长寿,如灵芝纹、松纹、鹤纹等;(7)表示发财,如金锭纹和银锭纹;(8)表示升官,如龙门纹;(9)表示高洁,如鼎纹、杯纹、瓶纹等。

从文化渊源来分类,杂宝纹体现了对宗教宽容的态度,并使之多元并存的状态。(1)来源于道教文化者,如和合纹、鼓板纹、松纹、鹤纹、灵芝纹等;(2)来源于佛教文化,如宝珠纹、象牙纹、砗磲纹、法螺、法轮等;(3)来源于宗法性的传统宗教,如方胜纹、如意纹、祥云纹、火焰纹、鼎纹、古钱纹等。

从历史脉络来看,各个组成部分出现的时期各不相同。(1)发源于彩陶时期,如方胜纹、卐形纹、玉鱼纹;(2)发源于先秦、秦汉时期,如如意纹、古钱纹、祥云纹、鹤纹、灵芝纹;(3)发源于魏晋,多是佛教纹样,包括象牙纹、砗磲纹、火焰纹、法螺、法轮、如意纹;(4)发源于宋朝,博古纹系列,包括鼎纹、杯纹、瓶纹、画卷纹、书籍纹、松纹。

从表现手法来看,既有抽象意念的具象化,也有具象事物的抽象化。(1)谐音,杂宝纹中存在着近音和同音的现象,往往借助纹样名称“磬”与“庆”同音、“如意”等表示吉祥的字同音;(2)寓意,指某物被寄托或蕴含的意义,如松鹤纹表示长寿、博古类纹样寓意高洁文雅;(3)象形,指以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间接表现抽象或其他事物的观念,如方胜纹象征同心相连;(4)比拟,主要是将抽象或无生命的事物以具体事例代替,如龙门纹、和合纹;(5)表号,指纹样的象征意义与特定事物建立标记、符号关系,如金锭纹和银锭纹表示财富,法螺、法轮纹是佛教的象征符号。

2 常用杂宝纹的具体解读

杂宝纹中最古老的纹饰是方胜纹,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彩陶时期,造型为菱形相叠,有生命不息的涵义,古时称之为长命纹。新石器时期妇女的一种首饰就是方胜的造型,也称为“胜”。随着历史的发展,方胜因两个菱形相套的形象被赋予同心合意之意。方胜纹就取其结为同心、同心相连之意,或用来表示男女情投意合、爱情美满。方胜纹的造型通常为两个菱形以并列的结构进行对称性的相叠。但是在明清宫廷服饰中,为了配合海水江崖纹,波浪中的方胜纹造型多是单个菱形,或是两个菱形以前后相叠的形式出现,图 1是清朝宫廷各式礼服、吉服上的方胜纹。

如意纹是本土文化发展起来的吉祥纹样,是从生活中的“如意”造型提取而来。“如意”原本是用来抓挠背部的用具,民间俗称“痒痒挠”。魏晋南北朝时,如意由实用性物品向陈设珍玩演化,柄端造型与灵芝形、祥云形相结合。由此演变而来的如意纹,取其谐音,表达人们事事如意的祝愿。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如意”是随佛教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二者在后期寓意有重合。图 2 是清朝宫廷服装上装饰的如意纹,明清服装有时采用简化的手法,采用如意云头的形状来代表如意。

古钱纹又称为金钱纹,是本土古老的民间纹样。古钱纹取其谐音,“钱”在古代又称为“泉”,“泉”与“全”谐音,两枚古钱寓意“双全”、好事成双的意思,所以古钱纹经常成对出现;其次,古钱纹的寓意源于中国古老的巫术 —— 厌胜钱,厌是压的意思,以古钱驱魔逐疫,达到镇鬼辟邪的目的。因此,古钱又称通货,寓有“除魔”之意。在老百姓的眼里,古钱被视为辟邪的象征。图 3 是清朝宫廷服装上的古钱纹,通常使用双钱形状,也有单钱的形态。

犀角纹样取材于犀牛角。宋金时期的器物装饰上常会看到与犀牛相关的图案纹样,多取其“通灵”的寓意,人们祈求来自上天的神力相助,起到避邪镇凶、祛病免灾、保平安的作用。犀角纹的造型多采用简化的手法。犀角的方向性很强,图 4 是在清朝各式服装装饰形式上,多角向内扣,强调向中心的运动趋势。

形纹也是本土古老的纹样,据考古发现: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中就有卐形纹,当时的纹样无法解读出确切的意思,但是纹样本身在民间装饰中得到广泛应用,“卍”形的四端向外延伸,经过组合演化成各种锦纹,这种连锁花纹常用来寓意绵长不断和万福万寿不断头之意。随着佛教的传入,卐形作为佛教的标志被传入中国,自唐代武则天将卐形纹读为“万”,认可它所代表的万德吉祥的意义,在民间得到广泛认同。在清朝宫廷服装中,卐形是杂宝纹组成部分,图 5 是宫廷各式礼服、吉服上的万字纹。

宝珠纹又称为火珠。据史料记载,宝珠纹形象来源于魏晋之后,在佛教中宝珠又称摩尼宝珠、如意宝珠,是指能如自己意愿而变化出种种珍宝之宝珠,有除病、去苦等功德。“宝珠具有月相,是美的象征”是民间传承的一种普遍认识。图 6 是清朝宫廷各式礼服、吉服上的宝珠纹,多与火焰造型结合,火焰的形状、动势变化各异,形成多样化的宝珠造型。

法螺纹来源于佛教的法器 —— 法螺,在佛教习俗中吹法螺以礼佛。在佛教经典中常以法螺悠扬深远的声音来比喻佛陀说法的庄严,广被众生降魔除妖、保平安。图 7 是清朝宫廷各式礼服、吉服上的法螺纹,纹样造型充分体现螺的造型特征,注重突出螺头生长线的肌理变化,螺口采用涡旋纹的变形。以全侧角度或四分之三侧的角度对法螺进行描绘。因为杂宝纹多与海水江崖进行组合,法螺的形态应用频繁。

在我国有悠久的珊瑚文化历史,珊瑚一直被视为吉祥安康之物,所以又被称为“瑞宝”,成为人们表达幸福与永恒的吉祥物。珊瑚也是佛教七宝之一,“珊瑚是海中珊瑚虫凝结而成树状,有万色缤纷之象”。在宋代纺织品上,珊瑚纹是杂宝纹的成员之一。清朝宫廷服饰的海水江崖中,珊瑚纹的形态应用最为广泛(图 8)。

金锭纹、银锭纹来源于中国古代货币,是财富、富足的象征。金锭纹是两条长方形交叉的形状,具有鲜明的造型特征(图 9)。

银锭是中国古代货币,历史上银锭的形状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金代银纹厚度均匀,两边呈弧度且大头、中间束腰,货币名称叫“承安宝货”,银锭纹的造型就来自于此(图 10)。金锭纹、银锭纹寄托了人们对财富的渴望,是八宝纹中重要的主题。

杂宝纹样多与彩带一起构成,如图11所示,彩带可以作盘绕状围绕器物,彩带也可以结在器物上,带子两端做舞动状。“结”的运用具有“谊结同心”的美好情结,是象征幸福吉利的标志。

3 总结

纵观清朝宫廷服装图案繁复庞杂,杂宝纹的组合也是多种多样,不一而同,成为宫廷服饰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纹样群落。龙凤等纹样展示的是高高在上的社会等级地位,杂宝纹则流露出普通人性的追求。祈求万福万寿、实现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核心,这也是杂宝纹样的核心主题。杂宝纹充分体现了清朝宫廷服饰图案与宗教文化之间呈现出借用并转化的内在关系。在历史传承中,杂宝纹不断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补充,丰富了自身的主题。同时,杂宝纹也体现了宗教文化的转化,代表不同宗教信仰的纹样不拘泥于宗教之间的差异,相互组合、共同出现。杂宝纹从一个方面见证了中华民族不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还有一个图像符号表现的世界,是构成清朝宫廷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 [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6:330.

[2] 左汉中.中国吉祥图像大观 [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317-332.

[3] 陈高华,徐吉军主编.中国服饰通史 [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2:485.

猜你喜欢

清朝
论清朝的秋审制度
满蒙联姻政策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探析
浅析阿拉善定远营城在清朝期间的发展
清前期的商业政策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从清朝官场制度看腐败
清入关前后谒陵礼仪的演变
洪秀全宗教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影响
清朝驻京喇嘛的职衔、额缺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