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阿拉善定远营城在清朝期间的发展

2016-12-21赵丹丹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清朝发展

赵丹丹

【摘要】本文以阿拉善博物馆馆藏文物“定远营”门额石为切入点,从建城初期阿宝王爷入住开始,结合政治上的满蒙联姻和经济上旅蒙商旅在城内的活动,对阿拉善定远营城发、繁荣历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阿拉善定远营城;清朝;发展

在阿拉善博物馆历史展厅,展出有用红色楷体字刻写的“定远营”石刻。一石刻一字,每块石刻长61厘米,宽50厘米,厚约14到20厘米。这三块石刻正是来自被誉为“塞外小北京”的定远营古城遗址,是定远营古城遗址外侧门楣上的门额石。(图:阿拉善博物馆展出的“定远营”石刻)

一、定远营古城遗址

定远营古城遗址所处之地原名葡萄泉,又名皇家马圈、平罗马场,是清政府的一个军马场,如今民间仍有“先有御马圈,后有王爷府”的俗语。因1726年(雍正四年)清代川陕总督岳钟琪奏请,始兴建定远营,1730年(雍正八年)建成。定远营古城历经清代、民国、新中国,一直是阿拉善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和经济、宗教、文化中心。

定远营城依据地形高下,倚山筑城,总体布局为“主”字形,城池为字的一点,流进城区的三条溪流为三横,从南城门延伸的西北大街贯通三条溪流中部,为一竖,由此构成“主”字形。“城墙全部用灰白色粘土石杵夯打筑成,有高大雄伟、华丽的南城门,外侧门楣上书石刻大字‘定远营。全城高大坚固,巍峨壮观。”近几十年,阿拉善盟的行政区划几经更迭,现定远营改名巴彦浩特,意为富饶的城市,是阿拉善盟和阿拉善左旗政府所在地。2006年,定远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定远营城建城目的及阿拉善王爷阿宝

定远营建城目的被详细书写在定远营城碑的碑文中:由于“贺兰山北,乃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也”,“而贺兰山后葡萄泉等处,水乾土肥,引导诸泉,亦可耕种。兼之山阴挺生松柏,滩中多产红盐,且形势扼瀚海往来之捷路,控兰塞七十二处之碍口,奏旨特设一营,名曰定远”;在如此重要的咽喉要塞设立的定远营,“西接平羌,遥通哈密、巴里坤等处。东接威镇,远连三受降城,两狼山之要地”,皆为“内外联络、边疆宁谧”。此时的定远营归属岳钟琪驻军管理,内设有参将衙署。

清初,漠西蒙古各部或时常侵扰清朝边界,或虽并入但仍存放抗之心,唯和硕特和额鲁特二部归附清朝。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清政府按内蒙古四十九旗之例,在阿拉善地区编制佐领,册封和罗理为多罗贝勒,授扎萨克印,设阿拉善和硕特旗,为上不设盟,直属清廷理藩院典属清吏司管理(和内蒙古24部49旗之属于旗籍清吏司者不同的特别旗),体现出了对阿拉善和硕特旗的高度重视。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和罗理三子阿宝袭多罗贝勒和札萨克位。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阿宝为右卫将军费扬古参赞,随清军赴新疆哈密击败准噶尔部,同年又偕同其兄之子罗布藏达尔济,往会西安将军常柱等驻守巴里坤,并在伊勒布尔和硕、阿克塔斯、乌鲁木齐等地击败准噶尔军。驻守巴里坤等地6年间,阿宝战无不胜。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阿宝护送达赖七世格桑嘉措入藏并奉诏留守,驻藏坐镇4年。1723年(清雍正元年),阿宝率部赴青海随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参与平定罗卜桑藏丹津叛清活动,被封为多罗郡王。1724年(清雍正二年),阿宝奏请移牧青海;后因越界游牧到乌兰木伦及额济纳河等地,被清政府议罪削郡王爵,降为贝勒。1730年(清雍正八年),阿拉善和硕特旗作为清政府巩固西北边防的一支重要力量,再次体现出了它的重要性,阿宝率噶斯兵千人平定准噶尔。1731年(清雍正九年)清政府诏复阿宝郡王爵,赐住定远营,旗额肯衙门即从夏日布勒都(紫泥湖)迁至定远营城,参将衙署成为了阿拉善和硕特王府。传说,阿宝王爷曾梦到圣祖成吉思汗驾临,先祖的脚下静卧着一只定城神牛,乃为说明旗府所在地移居定远营乃为天意。阿宝王爷还在修整城郭时,特意在东城墙朝外修建了一段形似牛尾的城墙,因而定远营也被称为“卧牛城”。

三、满蒙联姻对定远营发展的影响

阿拉善和硕特旗设立后,清政府用其一重要的政治策略“满蒙联姻”笼络阿拉善蒙古。自1702年,阿宝与皇族格格道克欣公主联姻后,双方互娶互嫁达29次。直至1925年(民国十四年),阿拉善和硕特旗最后一位王爷达理扎雅与清皇族贝勒载涛之女爱新觉罗·慧韫(又名金允诚)完婚,才算是结束了阿拉善和硕特旗与清皇室的联姻的传统。

“满蒙联姻”对定远营城影响深远。定远营城坐北朝南,城内阿拉善王府的建筑风格,完全仿照北京的宫殿式建筑式样,原因之一是为了使远嫁而来的这些皇家宗室之女,更容易适应阿拉善的生活。城内街巷布局规整,民居仿照北京的四合院。因与北京城极为相似的建筑风格、城市格局,定远营又被誉为“塞外小北京”。“满蒙联姻”还为阿拉善经济带来了一定影响。联姻的皇族格格来到蒙地,除了带有陪嫁物品外,母家还要媵送一定数量的奴仆以便服侍。这些陪嫁的“媵户”跟随皇族格格世代定居在定远营,同时也带来了京城的生活习俗和技艺。他们与周边涌入城内的汉人,一起促进了阿拉善地区的农业形成,使定远营城的经济形式趋于多元化。

四、旅蒙商旅促进了定远营的繁荣

清代从中原地区到蒙古草原经商的商人,被称为“旅蒙商人”,蒙古人称其为“买卖人”。他们受命经商,并接受严格的管制,是历史上一支特殊的商旅。

清初,阿拉善和硕特旗境内的旅蒙商人以行商为主,他们在王府和寺庙周围支起帐篷,摆放货物,招徕蒙古族人进行商品交换。旅蒙商人进入阿拉善旗前,需登记领取印票,并不时接受盘查。伴随着贸易沟通的逐渐深入,部分行商开始在定远营城内定居下来,开设店铺,转为坐商。1731年,随着旗府迁至定远营,原来在紫泥湖开设商铺的山西平遥商人带着旺铺“祥泰公”也迁至定远营,后来发展成为垄断阿拉善贸易的“祥泰隆”。旅蒙商人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日常生活所需均可贸易,且蒙古人很容易用毛类、牲畜换取到所需物品。以“祥泰隆”为例,其经营范围包括粮食、茶叶、烟酒、糖、丝织品、药材(苁蓉、甘草)、皮毛、牲畜等。嘉庆年间,在定远营内开设商铺的旅蒙商人日渐增多,“城内外开张铺面过多,日日交易,招引别旗蒙古聚众杂处,互相买卖,民仍辑得原利,自然日渐添盖,越聚越多”,定远营日渐成为阿拉善旗经济中心。随后移居而来的各类手工业者,在城内开办作坊,进一步促进了定远营的繁荣。

五、结语

本文以阿拉善博物馆馆藏文物“定远营”门额石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定远营古城遗址,对定远营建城和阿宝王爷受赐定远营的历史渊源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选取定远营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两个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满蒙联姻”对定远营来说,远不止是政治上与清政府的关系更加紧密,维稳了边疆,它带来的京城文化大大丰富了阿拉善的民族文化和艺术,“旅蒙商旅”承担了定远营物资交流的任务,促进了定远营经济的飞速发展,缔造了定远营的繁与荣。

【参考文献】

[1] 苏  禾. 定远营的建城及阿拉善王的入居[J]. 内蒙古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01).

[2] 阿拉善博物馆. 带你走进博物馆·阿拉善博物馆[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3: 85.

[3] 王  敏. 阿拉善定远营建筑布局研究[D].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3.

[4] 梁丽霞. 阿拉善蒙古研究[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9: 98.

猜你喜欢

清朝发展
区域发展篇
论清朝的秋审制度
满蒙联姻政策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探析
清前期的商业政策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从清朝官场制度看腐败
教师发展
解读杂宝纹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