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5-04-07张鹏飞

金融经济 2015年16期
关键词:利用率经济

张鹏飞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一、中国经济现状

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进入了一种低速增长状态,在人们对后续经济发展以“悲观”和“无奈”为主基调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强刺激计划,避免了与世界经济的同步下行。但是以2012年为转折点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由以前的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状态,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历史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在经历高速增长的起飞阶段而进入成熟阶段之后很难维持5%以上的较高水平,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国经济 GDP增长却维持在2012年7.7%,2013年7.7%,2014年7.4%和2015年第一季度7%的水平(图一)。2010年开始我国的GDP增长就面临着下行压力,从数据来看,我国的经济下行是具有一定的惯性,并且逐步从2010年的10.5%下滑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7%(图一)。根据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理论,经济社会中的投资、收入、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通过加速数,上升的收入和消费会引致新的投资,通过乘数,投资又使收入进一步增长,从而形成了累积性的经济扩张或收缩的局面。因此,如果政府不对经济进行干预,通过各部门、各地区以及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的相互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还会逐步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大。因此,近几年我国政府一直出台政策打“下限保卫战”。以下通过我国经济增速和经济结构对目前的经济现状做出深入分析。

(一)经济增速分析

一个经济体在经济起飞之后,由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或低速增长是世界经济的普遍规律。2001年—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0.4%;2012—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是7.6%(图一)。可以看出,以2012年为节点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了中高速增长,在我国当前劳动力人口和资本积累率都下降的其情况下,经济增速逐步放缓。

图一 2001年—2015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幅

(二)经济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都在发生着潜在的渐进式转变,那么由此组成的经济结构的全面升级和不断优化将会极大提高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第一,2012年的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是45.5%,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为45%,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在2013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达到46.9%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差距有扩大趋势,说明我国正从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转变(图二)。第二、伴随着收入和资本存量的增长和刺激内需的政策下,我国经济由投资和出口主导型转变为消费主导型。第三、随着新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大力推广,城乡二元结构不仅得到了优化,差距逐渐缩小,而且会使区域发展更加趋于平衡。

图二 2001年—2013年三次产业构成

二、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成因

(一)宏观经济调控理念的转变

过去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与西医疗法类似,生病时就吃止痛药和抗生素,导致对病痛的低容忍度。现在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不再下猛药,使市场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后推出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虽然保住了经济增速,但为之后的产能过剩、债务风险埋下了隐患。目前,政府的宏观调控理念正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强调政府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激发市场活力,经济政策坚持“保增长、控风险、调结构、粗改革”的三字真言,坚持区间调控,即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也要保持政策定力以“微刺激”的手段来维持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过去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挖坑放水”,现在相关部门已经转变这种思路,适当扩大政府借贷的特权,使地方政府以市场化原则为导向发行地方债券,并且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重点从经济发展转向民生。当前的货币政策更加稳健,在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不成熟的情况下,货币政策通过微调,已经从之前的“总量宽松、粗放刺激”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转变,避免经济的硬着陆。

(二)产能过剩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指标去衡量产能是否过剩,欧美国家一般使用产能利用率或者设备利用率来衡量产能是否过剩,一般认为设备利用率在79%—83%时,处于合理区间,当设备利用率在79%以下时,则产能过剩。美国在1972—2013年的工业产能利用率的平均值是78.7%,由于美国的市场经济非常完善,与美国作可比分析认为产能保持21%左右的过剩是比较合理的。以我国2013年的钢铁产能利用率为例,钢铁产量约7.79亿吨左右,钢铁的产能为9.9亿吨左右,得出钢铁的产能利用率刚好为78.7%,则钢铁行业不存在严重的过剩。中国社科院的齐建国认为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是显而易见的,与美、日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钢铁行业的价格“血拼”和大面积的亏损表明中国的钢铁产能远高于国家公布的数据或者说实际的产能利用率远低于78.7%。产能过剩主要通过居民的消费预期下降、企业的投资预期下降和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增加使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三)外贸出口压力大

从我国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来看,外贸出口压力大。2005年—2008年我国外贸对GDP的贡献为正,相应的国内GDP的同比增长率也维持两位数以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进入萧条阶段,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在2009年跌至-37.4%,并且在随后的几年里贡献率基本处于负值,相应的国内GDP增长速度也仅仅是维持在7%以上。由此说明,在外贸出口和GDP增长速度高度正相关的情况下,疲软外贸需求增大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另一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制造产品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的下降也是外贸贡献率处于负值的一个原因。高额的企业所得税、近年来持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以及融资成本的高负担使得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再说,中国的单月出口额的体量已经很大,还要使其保持高增长率是很难的,那么,低的外贸出口和之前提到的国内产能过剩会导致中国未来的投资率下降。

(四)企业效益下滑

企业呈下降趋势的利润增长率和过高的负债率对经济下行产生压力。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近些年的利润增长率都是下降趋势,甚至包括中国五百强的企业利润率比不过一些经济增速为负的欧美国家的大企业。对于企业的负债占GDP的比重在世界范围来说不算很高,但是与税前收入相比在2014年高达3.5,远远超出了经济学家认为的临界值2,说明企业在还债方面具有巨大的挑战。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韦森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出现问题应该会在企业负债上而不是大家担心的政府负债。

我们也可以通过中国的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对中国的企业做出分析。我国的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在2012年2月之后则一直处于100以内,并且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15年前4个月保持在95左右的水平。PPI的下降是由多种因素造成,主要是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下降的传导作用和市场疲软的需求,同时也反应了生产者的受损程度。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作为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标,从近期的数据来看在50左右波动,并且这种波动在2011年6月之后就是如此,表明宏观经济不如以往。进一步分析,在2012年之后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PMI基本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大型企业基本处于50%以上的景气区间,表明中小型企业对经济下行产生更大压力。

(五)经济增长目标的下调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目标持续下调,2005—2011年GDP增长目标为 8%,2012—2014年 GDP增长目标为7.5%,而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经济增长和通胀控制目标分别降为7%左右和3%左右,M2增速目标降为12%左右”,我国再一次下调经济增长速度。从各省的经济增长目标分析,2012年我国有4个省下调了GDP增速,分别是浙江、福建、山东、广东。2013年我国有12个省下调GDP增长速度,分别是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湖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陕西。在2014年GDP增长速度下调省份进一步增多到22个,分别是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近年来,我国更加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不以GDP增速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努力实现“不带来后遗症的速度”,这将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标,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同时也给经济增长下行带来了压力。

三、结语

近三年来,我国政府年年在“打下限保卫战”,通过年中的微刺激使经济增速有小幅反弹,但是对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避免“碎片化”和“短期化”,即政策措施应该整体规划、总体衔接,而且不能使措施的效力仅仅发挥一两个季度。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再也不能通过大规模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学家认为,投资的高速增长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当经济到达繁荣时期,不当投资和过度投资大规模出现后,大萧条也就来了。并且中国的投资主要是银行贷款形成的,这样将会增大金融风险,尤其是银行业的风险增大,当投资项目的收益还不了银行贷款时,经济就会出现大问题。正如历史发展规律一样,经济下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人们意识到这一规律后政府通过投资来实现“保增长”,这样才可能使得经济进入大萧条阶段。

[1]韦森.2014年中国经济必然下行的五大原因[J].华尔街日报中文网,2014-3-14.

[2]刘树成.对经济运行下限的第三个冲击波[J].经济学动态,2014-4-18(4).

[3]周景彤.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J].中国金融2014-11-1.

[4]齐建国.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4-12-29.

猜你喜欢

利用率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2020年煤炭采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同比下降0.8%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2019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
2020年三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1.2%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