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价及防范对策

2015-04-07宋天依高金莎

金融经济 2015年16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

宋天依 高金莎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浙江工业大学健行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一、引言

互联网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金融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金融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却是一个引领时代的新概念。区别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科技以及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在操作、成本、效率等方面比传统金融更具优势,表现出极强的动态性、创新性和竞争性。

2013年互联网金融以井喷式的状态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其以低成本、高效率、关注用户体验等特点使其能够充分满足传统金融“长尾市场”的特殊需求[1],灵活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大大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建立了一种全新的金融生态环境。在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的以“余额宝”为代表的“XX宝”金融产品成为网络市场上最热门的话题和投资品种之一,BAT(百度、阿里、腾讯)、新浪、网易等企业也纷纷涉足金融行业,P2P(Peer to Peer)、第三方支付、基金理财、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投融资模式不断创新[2]。然而,以第三方支付、P2P借贷和众筹融资等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不断涌出给现代金融业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产生更为复杂的风险,给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根据第三方机构网贷之家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约有75家平台出现问题,拖欠投资者投资超过10亿元,涉事平台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逾期提现、平台倒闭、经营者跑路或欺诈[3]。林珍瑶(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但是互联网金融也存在金融风险,如果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金融危机[4]。有很多学者通过搜集有关互联网金融的信息与数据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过以往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研究中更多是研究哪些具体风险,很少考虑到将互联网金融风险量化进行等级评价,即忽视了哪些风险是主导风险,次要风险。

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作为研究对象,拟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建立起一套适合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评价量化指标体系,进行风险等级评价,以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有效地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本文通过风险评价量化指标体系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依据,并提出如何把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的建议。

二、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1.法律风险

互联网金融创新衍生出许多金融产品以及服务模式,但对这些产品和模式的法律还没有跟上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步伐,具体表现为:(1)配套法规模糊或缺乏。目前,我国的很多金融法律法规都是基于传统金融业务制定的,对于迅速发展与创新的互联网金融就无法适应和满足,这就出现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立法相对滞后的状态。另外,我国对违约纠责更是没有具体明确的约定,相关法规中对于网上交易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大多不清晰,极容易造成法律责权利的纠纷。(2)政策的高度不确定风险。虽然互联网金融拥有宽松的政策环境,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而言,未出台的法律政策、监管政策都是不确定的因素。出台何种法律法规、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监管、监管力度如何都无从得知,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何种影响,都是未知风险。这种不确定的政策风险很可能影响到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作业模式,甚至让一些规范性较差的企业从市场上消亡。

2.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络为技术媒介,技术风险主要表现为:(1)网络系统安全风险。这主要是由计算机通讯系统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如开放式的网络通讯系统;密钥管理和机密技术不完善;病毒、木马、黑客攻击计算机系统、系统崩溃失灵等。(2)技术选择风险。互联网金融为了促进金融业务发展,需要选择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但选择的技术解决方案可能存在设计缺陷或在选择技术方案时会面临决策失误的风险。技术选择失误可能导致信息传输低效,延误甚至错失交易时机。

3.资金风险

互联网金融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资金流通、运作更迅速频繁。资金流的扩大,相应的风险也可能会增大,具体风险有:(1)流动性风险。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各类产品与业务的创新,开始介入网络借贷、众筹等平台并展开激烈的竞争。企业运作不善,资金周转困难,到期无法偿还,往往会导致投资者提现困难,进而引发挤兑等流动性风险,加速平台倒闭,并且威胁到投资者的利益。(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是由市场利率和汇率决定。如果货币市场的表现不好,货币性基金收益率也会随之下降。

4.信用信息风险

互联网金融具有在网上服务、操作、运行的特殊性,信用信息风险主要表现在:(1)信息不对称风险。互联网金融服务是一种虚拟的金融服务,相应的业务活动大都在由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交易身份具有不确定性,加上我国目前没有统一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对机构和个人未能实现可靠的信用评价。数据的不真实,就会导致基于数据分析进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活动产生很大的风险。(2)信息盗取篡改风险。由于客户在线上交易,客户的个人信用信息会记录并保存在网络平台上,存在个人信用信息被非法盗取与篡改的可能性。(3)信息滥用风险。现今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很容易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得到客户的信息,而且目前对企业也没有什么约束机制,如果滥用客户信息进行不当行为甚至严重非法行为将会对个人和企业造成损失。

5.经营风险

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经营风险不可避免,具体表现为:(1)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风险。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其中有很多年轻的公司正处于快速扩张期,因此公司相应的管理和配套机制没有跟上,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导致经营风险系数增加。(2)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参与者数量激增但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良莠不齐。从业者进行风险评估、业务调査、严谨操作的能力尚有欠缺。部分金融机构运作不规范,对投资者隐瞒真实情况。此外,如果操作人员对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操作规范和要求缺乏了解,操作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失误都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权益损失和法律纠纷。

6.道德风险

(1)网络诈骗风险。对投资者来说,缺乏对网络投资平台资金进出、项目结算、坏账率等数据的了解,可能会遭受平台跑路的风险。(2)资金挪用风险。很多网络平台设有资金第三方托管运行机制,使得投资者的资金大量保留在平台账户里,由于现有外部监管不到位,资金就很可能被挪用,甚至携款外逃。(3)非法集资风险。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监管漏洞、法制漏洞以资金池模式、以多个虚假借款人的名义发布大量虚假借款信息,或发布虚假的高利借款信息,短期内募集大量资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5]。(4)违约风险。权利义务关系界定模糊、金融市场上严重扭曲的信用关系、虚假信息的普遍存在、违约成本低等的不完全存在,容易使交易主体在受到利益驱使的情况下发生违约事件。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层次分析评价

根据上文的定性分析,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并确定各风险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排序。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又称AHP法,是指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可以将互联网金融风险量化并且进行重要性排序。其基本步骤[6]如下:①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②构造判断矩阵;③计算权向量及一致性检验;④计算组合权向量及一致性检验,进行层次总排序。

2.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前面的风险分析,可以得到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4)。该模型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一级指标(准则层)和二级指标(子准则层)。目标层是分析问题的总目标;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是为实现总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

(2)构造判断矩阵。对同一层次上的各因素,以上一级的因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评定标度确定其相对重要程度,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具体标度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1-9标度的含义

确定各指标的风险权重主要由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凭经验进行主观判断,为减少由于个人决策、判断能力不足导致的权重确定不合理。本文假设各专家认为的重要程度意见一致,请专家组进行权重评估,构造判断矩阵如表2:

表2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A-B

可简单表示成

同理,二级判断矩阵Bi-cij为:

(3)计算权向量及一致性检验。引入权向量W=(w1,w2,…,wn)T,i=1,2,…,n其中wi表示第i个因素的权重,它反映了各因素对上层准则影响能力大小的权衡,本文选用特征根法进行权向量的计算。

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为保证所得特性向量的合理性及正确性,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当检验通过时,可用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否则要重新建立判断矩阵或进行修正。

一致性检验公式:

表3 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数值

根据以上法则应用Matlab软件实现结果如下:

表明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可以接受。

(4)计算组合权向量,进行层次总排序。最下层(第s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为w(s)=w(s)w(s-1)…w(3)w(2),其中w(s)是以第s层对第s-1层的权向量为列向量组成的矩阵;w(s)是第s层对第1层的组合权向量。计算按所示公式进行,最终算出的相对权重见表4所示。

表4 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从各项指标权重值可看出,信息不对称、配套法规模糊或缺乏和操作风险对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影响最为重要,其次是信息滥用、网络系统安全、政策高度不确定和违约等方面的风险,非法集资和网络诈骗风险占整体风险的比重最小。从一级指标看,信用信息风险和法律风险比重最大,其次是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最后是道德风险和资金风险。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线上特性和创新性,针对性的征信系统、法律政策、监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信用信息风险和法律风险权重较高,以及造成其它几个风险放大的原因之一。

四、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对策

针对以上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本文提出的具体相关建议如下:

第一,建立并完善法律监管体系。纵观整个互联网金融,制定法律政策和填补监管空白是有效控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立法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互联网金融的准入标准、经营的业务范围、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关的监管办法、违规的处罚以及退出机制进行界定[7]。同时,要在立法中注明互联网金融中不同的业务类型和企业的监管主体,使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对于监管主体,应该依照法律行使监管权力,同时鼓励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实现资源共享,完善行业征信系统,同时严格对行业内部企业的违规操作行为进行揭示。

第二,推动互联网金融实名制建设。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虚拟化、无纸化,因此加强互联网金融主体市场准入注册登记管理,推行互联网身份认证、证书认证、电子签名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等实名制度可以实现信息的真实性、可信性、可查性。

第三,建立互联网金融用户权益保护制度。制定相关制度以明确规定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分配和责任承担、企业的信息披露、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等。成立互联网金融用户保护机构,完善互联网金融诉讼机制,通过网上协议仲裁等方式,处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服务投诉,解决金融纠纷。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期刊等途径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介绍,并对消费者的消费、投资、理财等进行宣传教育,使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互联网金融信息咨询中心和统一数据平台,加强金融投资风险预警,并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必要的风险揭示。

第四,加强网络平台管理。建立并完善第三方资金托管机制,严格限制由开户行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沉淀资金实施控制;对于网络信贷,充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优势,深度挖掘客户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累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映射为个人信用评价,对包括资金发放、客户使用、还款情况等进行跟踪管理。

第五,强化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管理。为应对技术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应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的投资力度,通过安全检测、开发新型电子认证技术、研发自主可控的计算环境和操作系统等方式,保障用户交易终端环境、交易信息和认证安全。同时,我国银行业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来强化电子银行业务安全性的建设,加强行业内机构间的沟通与协调,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防止技术选择性风险。

[1]徐胜男.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高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法制监管[J].中州学刊,2014,(2):57 -61.

[3]刘巧莉.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现状及风险防范[J].经济野,2014,(5):319 -320.

[4]林珍瑶.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与安全规制研究[J].金融经济(理版),2014,(6):5 -7.

[5]杨东,刘翔.互联网金融视阀下我国股权众筹法律规制的完善[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93 -97.

[6]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徐庆炜,张晓锋.从本质特征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7):64-68.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金融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房地产去库存与金融风险分析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