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华传统村镇商业街区生成环境的类型学研究

2015-04-05冯启明薛群慧

山西建筑 2015年8期
关键词:商业街金华村镇

龚 政 冯启明 王 欣 薛群慧*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金华传统村镇商业街区生成环境的类型学研究

龚 政 冯启明 王 欣 薛群慧*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结合金华地域特点,对传统商业街区因水而兴、因路而兴、因业而兴、多元组合的四种类型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传统村镇街区的生成环境进行了解析,为传统村镇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传统商业街区,生成环境,类型

金华(金华古称婺州)传统商业街区环境继承了中国古代聚落的营造特点,发展到现在的形态是由于社会变革、自然环境、规划方法等一系列深层因素的作用。而且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文化、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因素,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区域特性。如何把握其规律,理解其传统商业街区的起源和生成机制,是对村镇进行规划和保护的前提。

1 类型划分

对于传统商业街区的分类问题,有过一些探讨。如林奇(Lynch)基于城市形态出发根据拓扑样式划分为放射型、线型、格网型等类型。阿尔甘(G.C.Argan)的观点则是分不同层次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逐个要素解析。本文站在一个新的视角,尝试根据街区生成环境建立村镇街区营建的类型学框架,研究关于商业街区形成之初规划者所持有的观念、所面临的环境以及所采用的方法(从而形成不同的村镇街区格局营建途径)。本文并非一开始就将街区环境根据拓扑形态进行简单的现状类型划分,而是以每个调研单体为基础资料,重点关注于传统商业街区环境受各个因素影响所演变发展的动态过程。通过村镇传统商业街区生成环境的类型学研究,把传统商业街区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因水而兴、因路而兴、因业而兴、多元组合。

2 因水而兴

早期交通设施不发达的年代,交通主要依靠水运。尤其是大宗货物运输,水运成为人们商品交换的主要渠道,所以水成为商业街区能否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键,因此古代街区的位置常设置在近水处的高地。金华属于钱塘江河谷地区,水网河道密布,四通八达,有的村镇正利用这种交通的便利,发展商业,形成商埠。例如义乌佛堂镇,地处钱塘江上游支流义乌江畔,航船筏运上溯可至东阳,下行可通衢江、新安江及富春江沿岸各埠,并可直达杭州、徽州,流域的优势使之成为浙江及毗邻省市远近闻名的商埠。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村镇街区的规模大小,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建筑形式的选择。

由于水的重要性,街区道路大多向河流水系有一定的趋向性,水系的形态也对主要街巷的形式、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缘水成街”,主要街巷走向与河流保持平行关系,同时顺应河流流向。这样不仅解决了村镇基本的生产、生活、防火等问题,也使得街巷景观更为丰富,形成“山、宅、街、水”四位一体的形态。2)“跨水成街”,由于地形的限制。有些村镇街区布置在了缓坡或台地上,但居民的生产生活又离不开水,所以常常形成主街巷与水垂直的关系。为了保证道路和水运的连贯,街与水的结合处也是桥、船埠、集市广场的所在地。3)“近水成街”,主街的尽端点交汇于河流码头为核心的场所,如如佛堂老街从南到北延伸到码头,与由北向南的义乌江形成逆向呼应。

3 因路而兴

最容易形成村子的地方是官驿道上的驿站和递铺[1]。驿道上来往人繁多,逐渐形成村镇。便利的交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处在交通要道上的村镇能快速发展起来。金华地处浙江地理中心,拥有最长的边界长度和最多的驿站,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越州至婺州古道,通往籟境。直到南宋,川陕、荆湖、两广陆道入杭州的商贩,多由此路经过,是一条重要商路。临近的聚落有郑宅镇、山头下村、曹宅镇。然而,由于受地形的限制,并不是陆道都能形成村镇,地形地貌的转折处往往成为交通道路的节点。例如俞源村,位于钱塘江、瓯江两大流域分水岭的樊岭和少妃岭的北侧,位于午溪河谷和熟溪河谷联接点的有利位置,使俞源发展受到武义到丽水的古驿道的影响。在古驿道繁华时期,村落以古驿道为主街呈线性分布。由此可以看出,因路而兴的传统商业街区从平面格局来看,常围绕着道路走向线性发展,驿道的一段成为村镇的主街,并呈脊椎状自由分布。

金华地处金衢盆地东段,整体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呈现“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基本特征。依托着丰富多样的地形,街区布局形式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采用规整格网式的路网格局,一般位于坡度较缓的地区,街区道路直线式延伸,主街与巷道之间互相连通,且垂直衔接,多出现在镇一级别的街区中。其二是采用枝状式,之字式等不规则的路网格局,虽然遵循传统形式,由于地形不可改变因素,迫使街区道路顺应地形,使主街沿平缓坡地、山谷、山涧延伸,次级街道则布置在坡度较大的地段,街道线形以曲线、折线为主。

4 因业而兴

我国自古为农业社会,农民以散居为主。逐渐一些剩余的农产品交易出现,加之对生活用品和劳动生产工具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趋多律,在一定区域范围就行车集市贸易的场所,唐宋时期称为“草市”[2]。虽然物品交换活动的日渐频繁,这些产业的交易的区位和形式开始固定下来,除了担负商品交易功能外,也逐渐演变成为人们生活交往的空间。因此这些村镇的活动都集中在这一两个场所上,后期的村镇发展中自然随着这一两个核心展开。所以,因业而兴的传统商业街区的平面呈现点状或者以集市广场为核心的射线状分布,集市广场常设在河边、河端、桥头等水路交通方便之处,便于农民赶集购物[3]。

5 多元组合

街区环境与水、与道路、与产业结合时并不存在固定的形态,而是在多种因素下产生相应的变形与演化,这种对地域物质环境与非物质环境的适应,更能体现金华地区独特的地域特征。主要变形如下三方面:

1)安全防御。“故为城廓者,非妄费于民聚土壤也,诚为守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战乱和匪盗的影响,聚落趋于集中,同时利用地理优势或筑城设防,来避免自然侵袭和外敌带来的破坏。所以为强化人们对安全的心理需要,很多村镇采取以山、水面、建筑、树木、广场为核心的集中性布局模式来组织空间和建筑环境,塑造聚落环境整体结构的内聚型布局,商业街区环境往往被分离开来。如兰溪的诸葛村,村落布局依自然地势而建,处于8座连接成弧形的山体包围之中,地势隐蔽。整个村落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巷道向四周辐射,分别通向村外,组成了一个宏伟机巧“九宫八卦”式的迷宫式建筑群,为满足安全防御的需要,主要商业街道分布在村镇的边缘和入口区域,使居住区域与交易活动场所分离开来,保障居住环境不受外界干扰。

2)宗族礼制。宗族是指“同一祖先繁衍下来的人群,通常在宗法思想和制度的规范下,以血缘及共同财产和婚丧庆吊联系在一起,并且聚居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4]。所以在街区形态上常常出现以“宗祠”为核心而形成的节点式的公共活动中心,用来组织和联系整个群落。如武义郭洞村以何氏宗祠为村落建设的核心,村落街道以其为核心点控制着村落整体形态。金华地区的村落往往由一个甚至多个宗族开发而成,各分支成员的宅居地往往相对集中,以支祠为心理和祭祀中心,而各支祠又是以宗祠为中心布置,如此形成了层层相套的组团空间[5]。因此,按照宗族内部的社会关系,住宅形成以主要道路和水系划分的组团,商业场所依附在集聚人的宗祠周围,组团之间界域明显,呈团块式布局。

3)传统思想。风水思想是古代中国城镇建设、建筑营造的重要指导理论,无论是理性规划的城镇还是自然生长的聚落,都有风水观念在起作用。风水思想除去其迷信的成分,具有趋吉避凶的实践意义,对村镇布局讲究形胜,其主要针对的是自然地理条件[6]。街区中的街巷作为疏导、理气的手段,在贯彻风水观念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根据村落环境在空间上的封闭性要求形成了两种理想的模式,一种是枕山、环水、面屏;另一种则是背水、面街。在婺州村镇街区环境的营造中,常常讲究推山理水,临河的水街,忌直求曲,以求气顺,虚实变化的码头或汲水之用的石阶,更赋予水街空间生活情趣。此外,风水影响传统商业街区就是由外部进入镇所在的地方,称水口。作为连接内外交通的要道和村镇内主街的端点,忌宽求窄,常位处山峦夹持之处,构成别致的入口景观。

6 结语

金华传统商业街区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区域特性,对珍贵历史的遗存我们应该加以认知和保护。保护传统商业街区的整体性,从它们的选址、从业、建设、管理直到发展,内容极其丰富,但传统街区的整体性是很脆弱的,极易破坏。破坏一方面来自于盲目以旧代新,忽视村镇发展连续性这一内在规律,破坏原有街区格局和空间形态。另一方面是为了追求当前低水平的旅游活动所带来的收入,对传统形式的生搬硬套,同样毁了传统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需要冲破形式表层,师古人之心,从地域性类型的视角来看待街区,追求环境的相对整体性及其与自然的结合,进而推动传统人居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1] 陈志华,李秋香.乡土瑰宝系列——村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24.

[2] 彭一刚.传统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3.

[3] 中国设计研究所.浙江名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0.

[4] 余 英.中国东南系建筑区系类型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3.

[5] 张晓冬.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影响因素研究——以明清西递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04:98.

[6] 黄 续,黄 斌.婺州名居传统营造技艺[M].合肥:安徽科技技术出版社,2013:23.

Research on the type of Jinhua traditional village commercial street generation environment

Gong Zheng Feng Qiming Wang Xin Xue Qunhui*

(DepartmentofLandscapeArchitectureandArchitecture,Zhejiang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Lin’an311300,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regional features of Jinhua city,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fours types of traditional commercial communities, which flourished because of waters, roads, estate and multiple combination, interprets the generation environ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communities, and points out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communities.

traditional commercial communities, generation environment, type

2015-01-09

龚 政(1990- ),男,在读硕士; 冯启明(1990- ),男,在读硕士; 王 欣(1973- ),男,博士,副教授

薛群慧(1959- ),女,博士,教授

1009-6825(2015)08-0020-03

TU986.2

A

猜你喜欢

商业街金华村镇
张金华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岁朝清供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李晶晶作品
关于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讨以兰州中川小镇项目为例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陈金华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