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城城市概念规划设计与分析

2015-04-05

山西建筑 2015年8期
关键词:东城景观行政

张 东 红

(阳泉市郊区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山西 阳泉 045000)

东城城市概念规划设计与分析

张 东 红

(阳泉市郊区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山西 阳泉 045000)

以阳泉东城城市概念规划设计为例,介绍了建设东城的必要性,分别对东城的地理位置及区位关系、东城自然特征、现状评价作了分析,提出了重要次级中心区目标、规划设计思想和技术路线,并对功能分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绿化系统规划、城市空间规划设计进行了阐述,为类似工程规划设计积累了经验。

城市,概念规划,设计,空间

0 引言

阳泉面对出现的诸多城市问题,依靠现有空间资源已难以调节,扩展新的城市空间势在必行。建设北部生态新城可为老城区的功能转移,人口疏解提供腾挪空间,同时也为城市功能和形象提升,新兴产业发展,高端人才进入创造有利条件。

随着京昆高速、新中高速、阳五高速、新城大道、漾泉大街等重大工程的实施,郊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规划建设57 km2的生态新城,必将进一步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之地、扩容提质的必经之地、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和要素流动的聚集之地。

1 东城风貌

1.1 东城的地理位置及区位关系

东起207国道(阳盂公路),西至白荫铁路,南起白泉工业区,北至上、下千亩坪村南。规划总用地面积5.8 km2。新建的东城是郊区政府所在地——荫营镇区向东扩展开辟的“新城”。东城位于荫营镇区东部,依托新建的江正大街和区政府行政中心,是主要向东南方向扩展的区域。使郊区政府所在地由原来沿荫营河带状窄沟区域,向东扩展为较开阔的发展区域,使郊区政府所在地形成规模化、现代化的阳泉市区重要的次级中心区。

1.2 东城自然特征

规划区域地貌类型为山区丘陵,自然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林里河东西向贯穿区域,形成北高南低的沟谷。基地南侧是著名的玉泉山关王庙,庙内有现存最早的宋代建筑。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山脊线,山体呈西北—东南走势,两条山脊上各有几处相对较高的制高点,两两东西相望,形成对景。林里河自西向东穿越两山体之间,形成的冲积开阔地成为主要开放空间,使基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山脉、水脉、风脉走势相同,形成三脉归一的景观特征。水文、气象: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且冬夏季较长、春秋季偏短。年均气温10.1 ℃,年均降水540.2 mm,无霜期160 d左右。矿产资源有铝矾土、硫铁矿、粘土、铁矿石、白云石、石灰石、石英砂、紫砂陶土等,铝矾土储量大、品位高,仅次于世界铝矾土王国圭亚那,现已探明储量3.4亿t。

1.3 现状评价

优势分析:景观元素丰富,山、水生态环境良好,可建设用地基本处于向阳坡面,场地坡度均可整理建设,交通条件优越,依托镇区,围绕新行政中心具有强势发展空间。劣势分析:污染性耐火材料厂、粉末、煤炭加工厂、建材厂较多,与绿色环境极不协调,农村住宅相对比较密集混乱,新旧建筑混杂分布,市政设施不配套。

2 东城发展目标

本区域是阳泉市主城区北扩空间承接的重要发展区,是郊区政府所在地集行政中心、商业中心、金融中心的高度密集区,是阳泉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重要次级中心区。展示生态山城特色,体现绿色生活理念,形成东城新区特有地、标志性的生活空间。依托郊区新建行政中心、江正大街和新城大道等已有设施,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建立城市道路系统,打造更加绿色的玉泉山、林里河,在城市山水格局、城市肌理、开敞空间、景观视廊与轴线关系方面塑造特色东城。

3 东城建设规划

3.1 设计思想

规划采取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化不利为优势的策略。以梁峁作为建设用地,以沟壑为绿楔形成绿色网络,使城市生态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融合。从保护和营造生态环境的高度,在山地城市自然环境基础上,充分利用玉泉山、林里河自然景观,合理分配空间,整理用地,突出体现东城风貌,准确定位开发建设模式,城市景观设计体现“显山露水,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色城市理念。

3.2 技术路线

正确认识、掌握、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基础数据分析、建立三维模型,科学地整理现状存在问题,抓住规划的必然要素,放大设计思想,准确把握东城发展关键,提出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规划宏伟蓝图。

4 方案概述

4.1 功能分区

行政中心区:以现有郊区政府行政大楼为中心,是未来东城新区的核心区域,通过新规划建筑及环境强调新的行政中心地位,形成空间宏大,环境优美的核心区域。

商务综合服务区:以江正大街为轴,两侧规划布局商务写字楼、高级商务酒店、金融服务大厦、通讯信息服务大厦等公共服务设施,带动整个东城新区开发,提升东城吸引力。

物流配送区:临近阳盂公路、阳五高速公路荫营出入口周边,规划布局大型物资配送中心,主要配送生活物资、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使其成为城乡居民生活资料大市场,严禁成为污染性原材料(原煤、耐火材料等)集散场地。

生活居住区:在上、下千亩坪村规划北部居住区,主要建设本区域原住居民整合后的新居住区号;在南窑庄村规划东部居住区,在林里村规划南部居住区,东部、南部居住区主要开发建设东城新进居民,承接阳泉主城区扩容迁移居民,是本区域房地产开发的主要片区。

文物保护绿化游览区:扩大现有关王庙文物保护范围,规划玉泉山主题公园,集民俗展览、历史文化、游乐设施为一体的山地公园,使之成为本区的景观制高点。

4.2 规划结构

“三心两轴一核心”的空间结构特征。“三心”分别是行政中心、商务中心、玉泉山公园文化中心。“两轴”沿林里河的绿化滨河景观轴、沿江正大街宏大建筑群景观轴。“一核心”区域中部山—城—水交错形成的生活居住绿色核心。

4.3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强调与自然、与地形相结合,遵照“干道畅,次干活,支路宜”的路网规划原则,以自由式道路为系统。形成“三横两纵”的主要道路骨架,“三横”指江正大街、北侧东城外环和中部联接现荫营镇区的东大街;“两纵”指沿林里河西侧连接白泉工业区与东城主干路、307国道复线形成的东城东外环路。

4.4 绿化系统规划

充分利用东城内外绿化景观资源,形成“一轴多带”的绿化骨架,沿林里河分别在行政区和居住区设置多个绿地公园,重点突出玉泉山“名山古刹”风景特色,通过林里河形成东城主要绿化景观带,使城市与自然山水环境融为一体,营造生态、自然的绿化系统。

4.5 景观系统规划

山地自然是本景观(或城市设计)规划中重点突出和体现的内容,将自然引入城市,城市顺应自然是本设计主题思想的体现。规划中突出山体特征,提高山水体系的可见程度和可达性,是本规划设计的胜败之笔。

东城规划结合山地城市特点,对于临近林里河思考周边自然开不开敞空间区域,采取低密度,高容积,塔式、点式建筑依山就势布局,留出多条视觉通廊,保障中心区的绿色背景。同时,规划中强调在构成完整自然开敞空间系统中,保持远眺视觉,加强游览路径和景观引导设计,增强自然景观的可达性。

4.6 城市空间设计

开放空间序列:规划在中心区建设功能明确、适于休憩活动高水准的广场系统。形成商业中心广场和若干休闲广场群,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个核心区及其周边地段。广场尺度重点把握与周边山体绿化景观。

节点地标:作为城市设计主题要素的城市地标,是体现城市个性,象征城市精神、突出城市风貌的要素。东城规划中在东西两个中心区布置两组建筑群作为城市地标。一组以西部新行政大楼为主体,东西两侧辅以对称公共建筑群,通过南北主轴开敞空间,凸显背山面水的行政中心或核心地标。东部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以商务中心、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等主要建筑构成地标。并且,在两个山体公园的山顶制高点建设观景设施,在不破坏山峰自然风貌的前提下,与山体公园一起构成另一类型景观标志。

天际线:天际线控制以行政中心和商务综合服务中心为两制高点的多层次天际线形态。结合山势形态划定中、低密度住宅区,使东城的建筑高度轮廓趋向多元化,避免墙壁阻截,保障“显山露水”。

4.7 重点片区详细规划

行政中心区:行政中心区主要以新建行政大楼为主体,保留北部山体绿化,两侧规划办公建筑组群对称布局,南部规划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筑布局留出南北开敞空间,南端引入水面,强调竖向空间轴线,凸显行政大楼主体地位,从空间上形成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

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区: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区布置在江正大街与居住内部商业道路交叉口周边的区域,规划通过设置商务办公、酒店、大型购物商场、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集中的综合服务中心,建筑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形成区域地标建筑群,展现城市新面貌,提升东城吸引力,带动整个东城的开发建设。

5 结语

顺应自然是科学严谨地顺应,既不能一味强调随坡就沟不成规模地、零乱成自然,更不能盲目地挖山平沟,在山区造平原作“人定胜天,再造山河”所谓壮举去违背自然。独具个性的城市特性就是科学顺应自然的表现,只有科学地规划利用、发挥自然元素特性,趋利避害,顺势而为才能成为切实可行、科学地城市规划,才能体现出城市规划大师风范和经典之作。

Design and analysis of Dongcheng city concept planning

Zhang Donghong

(YangquanSuburbanAdministrationBureauofHousingandUrban-RuralConstruction,Yangquan045000,China)

Taking Yangquan Dongcheng city concept planning design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Dongcheng construction, respectively analyzes its geological location, district relationship, natural features and status evaluation, puts forward central target, planning design concept and technical route, and finally describes functions distribution, road traffic system planning, green system planning and city space planning design, which ha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planning design.

city, concept planning, design, space

2015-01-09

张东红(1966- ),女,工程师

1009-6825(2015)08-0017-02

TU984

A

猜你喜欢

东城景观行政
行政学人
景观别墅
和谐发展 创达未来
——东市莞东城实验中学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东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券游东城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