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太原市森林城市构建

2015-04-04王志燕

山西林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太原市

王志燕

(太原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2)



浅谈太原市森林城市构建

王志燕

(太原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2)

提出了森林城市建设原则,分析了太原市城市森林的分布现状,从加强生态走廊建设、构建三大生态圈2方面介绍了太原市森林城市建设规划,指出了在建设森林城市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发展的思路,旨在为太原市森林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 太原市; 森林城市; 建设规化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热岛效应、风沙危害、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森林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之一,城市森林的构建对实现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和城市林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创建森林城市, 提高森林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改善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森林城市建设原则

太原市森林城市建设应遵循自然、社会、经济相协调的发展规律,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理念, 从可持续发展着手, 以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宗旨,遵循以下原则。

1.1 生态建设

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和近自然林业的理论,在确定造林模式、植物配置、管护措施的同时,应做到造林树种本地化和林分结构层次化,避免整体划一和过度修剪。

1.2 以人为本

充分考虑城市森林在生态、环保、景观、游憩等方面的综合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对城市各组成部分进行生态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做到林路相依、林居相依、林村相依,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森林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直接为市民提供生态产品,使其最大限度地感受森林绿地。

1.3 勤俭节约

坚持节水、节力、节财,不进行大树、名贵树种移栽,不进行超财力投入,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最大化为宗旨。

1.4 特色突出

根据太原市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等,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和发展具有特色模式的国家森林城市。

2 太原市城市森林分布现状

太原市是山西省对外开放和交流的窗口,随着公路、铁路的西延,太原市将成为西北地区连接首都和中原的重要枢纽。太原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旅游资源。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是太原市市委、市政府为创建良好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和谐太原而提出的重大生态建设举措。

山西省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05年底,太原市有林地面积90 276.7 hm2,疏林地25 418.0 hm2,灌木林地87 417.0 hm2,未成林地64 048.0 hm2,无立木林地 7 191.8 hm2,宜林地120 167.0 hm2.造林未成林地中,人工造林未成林地62 076.0 hm2,苗圃地945.5 hm2.森林覆盖率(不含四旁树)13.1%,林木绿化率25.7%.截至2006年底,太原市建成区面积19 700 km2,绿地率32.2%,绿化覆盖率37.3%,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38 m2;绿化覆盖面积7 342 hm2,园林绿地面积6 343.0 hm2;包括各类公园40个,占地面积1 629.0 hm2;街旁小游园、街旁绿地60个,面积75.9 hm2;市政路行道树20.3×104株,覆盖面积1 258.0 hm2;单位附属绿地 2 085.0 hm2,居住区绿地601.0 hm2.

按自然度公式计算,太原市目前城市森林自然度为0.51,略高于申报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城市森林自然度不低于0.50)。国家森林城市评比指标要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9.0 m2以上等。目前,太原市已接近或达到部分指标要求。

3 太原市森林城市建设规划

3.1 加强生态走廊建设

太原市计划完成北同蒲、太古、太兰共118.2 km的铁路通道绿化,造林面积108.5 hm2;完成大运、环城、太长、太旧共168.8 km高速公路两侧主林带的绿化,面积690.5 hm2,实现两侧502个园林村镇绿化;完成一级、二级公路通道绿化679.3 hm2,第一山脊线内的荒山造林1.5×104hm2,0.7×104hm2的平川林网建设;完成15个省城进出口景观生态林建设;完成省城90.0 km环城防护林带,4个县级环城绿化工程;完成475个国营厂矿和500个其它厂矿企业的绿化。目前,各项工程均在建设中,仅有水体沿岸绿化一项尚缺,建议增加汾河沿岸绿化造林及汾河两侧荒山造林工程,以及汾河一库、二库的库区绿化,其它主要河流应结合各项工程进行沿岸绿化,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家森林城市生态网络。

3.2 构建三大生态圈

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构建工程,要立足、依托目前正在实施的六大造林绿化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矿区植被恢复工程等大型生态建设项目,同时强化汾河沿岸绿化,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等。通过森林工程建设,将城市绿地和环城林带紧密结合,形成城市绿地生态圈;将城郊近山的森林与平川林网结合,形成景观休闲生态圈;将娄烦县、古交市、阳曲县的防护林结合,组成远郊生态防护圈。通过河流、道路生态走廊贯穿三大生态圈,组成纵横网络,扩大林区面积。

4 讨论与建议

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增加6.07×104hm2以上有林地,同时加强汾河沿岸绿化、交通沿线村镇园林绿化和城市各项绿化。新增有林地的途径主要是针对现有疏林地、人工造林未成林地进行抚育改造,促进其迅速郁闭成林。强化在建、待建各项大型生态工程建设质量监测,采用优质苗木造林,实现一次成林,快速达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各项指标。对于生态工程不达标的项目,统一协调建设。 此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达标后,仍有大量后续工程需要长期进行,林地的生态效益发挥有限,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才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1] 高彦明,王 兰,李仲芳.天水市生态园林与森林城市建设展望[J].甘肃林业科技,2010,25(3):83-87.

[2] 李新平, 李文龙.森林城市的研究进展[J].山西林业科技,2011(2):33-36;50.

[3] 江泽慧. 加快城市森林建设,走生态化城市发展道路[J]. 中国城市林业,2003(1):4-11.

[4] 孙 凡, 唐秋伟, 马生丽,等.构建有重庆特色的森林城市[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7(6):1-5.

[5] 李宏兰.对阳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几点看法[J].山西林业科技,2012(4):62-64.

[6] 苏立宁,姜乃平,丁先存.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0-43.

[7] 刘海波,王 平.创建森林城市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8):64.

2015-02-11

王志燕(1977— ),女,山西清徐人,2008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工程师。

S731.2

C

1007-726X(2015)02-0044-02

猜你喜欢

太原市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太原市档案馆牵手百年胡氏荣茶共寻文化脉络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太原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及分析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太原市增加园林废弃物消纳站的可行性研究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
奇怪的雨伞
品贵如山:记太原市“十大学雷锋标兵”杨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