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与非ICU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比较

2015-04-04张琪程训民李敏朱素珍淮北市人民医院安徽淮北235000

山东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重症监护病房耐药性

张琪,程训民,李敏,朱素珍(淮北市人民医院,安徽淮北235000)

ICU与非ICU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比较

张琪,程训民,李敏,朱素珍
(淮北市人民医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目的比较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ICU与非ICU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并测定耐药率,对菌株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在ICU与非ICU所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80%以上来源为呼吸道标本,患者年龄>60岁者超过70%。ICU分离株的耐药率除米诺环素为11.3%、头孢哌酮/舒巴坦为43.4%外,其余均>50%;非ICU分离株的耐药率除米诺环素耐药率为6.5%、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旋氧氟沙星为31.2%,其余均>40 %。ICU与非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普遍高于非ICU,临床治疗应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

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在治疗过程中多进行过气管切开、插管等侵袭行操作,再加上自身免疫力低下,住院时间较长,易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甚至超过铜绿假单胞菌,成为临床感染率最高的非发酵菌[2]。为了解ICU和非ICU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差异,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 月ICU和非ICU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去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分离的相同菌株。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来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2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抗菌药物纸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所用血液培养基和MH琼脂培养基为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重新鉴定,使用配套的药敏测定板检测MIC值。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将待测菌制成0.5麦氏单位浓度的菌悬液,用无菌棉签均匀涂布于MH平皿,放置10 min待干燥后贴药敏试验纸片,于35℃培养18 ~24 h,量取抑菌环直径,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2013年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判读折点按照头孢哌酮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折点进行。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的3种以上耐药判定为多重耐药菌(MDR),对米诺环素以外所有检测抗菌药物均耐药的菌株判定为泛耐药菌(PDR)。抑制90%(或50%)受试菌株生长所需抗菌药物浓度用MIC90(或MIC50)表示。

1.3统计学方法应用WHONET5.6软件对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耐药率分析。ICU与非ICU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在ICU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53株(下称ICU分离株),其中分离自呼吸道标本(痰或分泌物) 47株(88.7%),伤口脓液4株(7.5%),脑脊液1株(1.9%),胸水1株(1.9%)。在非ICU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77株(下称非ICU分离株),其中分离自呼吸道标本64株(83.1%),胸水、腹水7株(9.1%),血液3株(3.9%),尿液2株(2.6%),伤口脓液1株(1.3%)。

2.2患者年龄分布ICU分离株中,3株(5.7%)来自40岁以下患者,10株(18.9%)来自40~60岁患者,40株(75.5%)来自60岁以上患者。非ICU分离株中,6株(7.8%)来自40岁以下患者,16株(20.8%)来自40~60岁患者,55株(71.4%)来自60岁以上患者。

2.3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ICU分离株中,耐药率最低的是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旋氧氟沙星次之,其余均在50%以上,其中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80%以上。非ICU分离株中,耐药率最低的是米诺环素,左旋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次之,其余均在40%以上,其中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60%以上。ICU与非ICU分离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4耐药菌分布情况ICU分离株中MDR菌株41株(77.4%),PDR菌株19株(46.3%)。非ICU分离株中MDR菌株43株(55.8%),PDR菌株30 株(39.0%)。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可以定植于正常人体的皮肤、口腔黏膜、上呼吸道和泌尿道,并且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其存活力强,对常用化学消毒产品、紫外线等有较强抗性,容易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是ICU病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由于鲍曼不动杆菌抵抗力强,再加上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导致其耐药率呈较快增长。目前,鲍曼不动杆菌对包括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内的几乎所有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其中,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主要包括产碳青霉烯酶[3,4]、外排泵过度表达[5]、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6];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机制主要包括产β-内酰胺酶[7]、膜孔蛋白的改变[8]、外排泵的表达[9];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机制包括产生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级化酶[10];对喹诺酮类耐药与gyrA、praC基因突变[11]及主动外排泵基因AdeB mRNA的过度表达有关。

本研究收集的ICU和非ICU分离株中,呼吸道标本分别占88.7%、83.1%,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在ICU和非ICU都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细菌。ICU患者多有气管切开、插管等侵袭性操作史,导致呼吸道屏障被破坏,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另外,鲍曼不动杆菌长期定植于人体和周围环境,其中健康人带菌率25%~40%,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应注意个人手卫生,并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本研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ICU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ICU分离株。其中ICU分离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等耐药率均超过80%,而非ICU分离株对上述抗生素的耐药率在50%以上,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敏试验结果还表明,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最低的是米诺环素,ICU分离株为11.3%,非ICU分离株为6.5%,低于胡付品等[12]的报道,这可能与不同地区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习惯不同有关。耐药率较低的还有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ICU分离株的耐药率分别为49.1%和31.2%,非ICU分离株均为31.2%。

本研究显示,ICU分离株中,MDR菌株占77.4%,PDR菌株占46.3%;非ICU分离株中,MDR菌株占55.8%,PDR菌株占39.0%。ICU分离株MDR和PDR所占比例均高于非ICU。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是MDR菌株引起的严重感染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对严重感染者应使用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制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多粘菌素、米诺环素等联合治疗,具体应根据耐药监测结果和相关临床资料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以60岁以上者感染为主; ICU分离株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ICU分离株,且ICU分离株和非ICU分离株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显著差异。临床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参考文献:

[1]杨健,江培涛,杨正南,等.2008-2012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1) :2874-2875.

[2]肖永红,沈萍,魏泽庆,等.Mohnarin2011年度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 : 4946-4952.

[3]Robledo IE,Aquino EE,Sante MI,et al.Detection of KPC in Acinetobacter spp.in Puerto Rico[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10,54(3) : 1354-1357.

[4]姚庆完,何友华.江苏省昆山地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分析[J].山东医药,2014,54 (15) : 46-48.

[5]Abbott I,Cerqueira GM,Bhuiyan S,et al.Carbapenem resistance i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laboratory challenges,mechanistic insights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13,11(4) : 395-409.

[6]Yun SH,Choi CW,Kwon SO,et al.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cell wall and plasma membrane fractions from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J].J Proteome Res,2011,10 (2) : 459-469.

[7]Peymani A,Nahaei MR,Farajnia S,et al.High prevalence of metallo-beta-lactamase-producing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a teaching hospital in Tabriz,Iran[J].Jpn J Infect Dis,2011,64 (1) : 69-71.

[8]罗柳林,应春妹,倪培华,等.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膜蛋白机制研究[J].检验医学,2010,25(4) : 304-308.

[9]马真,蔡绍曦,佟万成,等.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Ade-ABC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8) :1378-1381.

[10]王玲巧,毛翠,张学锋,等.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7) : 584-586.

[11]袁星,沈继录,徐元宏,等.120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表型及其机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2) : 154-157.

[12]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3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5) : 365-374.

(收稿日期:2015-01-04)

基金项目:安徽省淮北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10313)。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18-0050-03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R378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18.018

猜你喜欢

鲍曼不动杆菌重症监护病房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2013~2015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脑出血术后患者的ICU观察及护理对策研究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神经外科ICU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
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关系研究
抗菌药物组合轮用策略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效果的研究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