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论》细辛用法用量探微

2015-04-04刘兴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马兜铃诸药温服

朱 静,刘兴文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重庆 400700)

《伤寒论》细辛用法用量探微

朱 静,刘兴文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重庆 400700)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r var.mandshuricum(Maxim.) 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 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是一味较常用的中药。业内对其应用历来较为谨慎,素有“细辛不过钱”的说法。《中国药典》对其用法用量规定为1~3g。散剂每次服0.5~1g,不宜与藜芦同用。《中国药典》规定细辛所含马兜铃酸的限量不得过0.001%[1]。笔者拟通过对《伤寒论》细辛用法用量的探讨,寻找出减毒配伍的某些规律。

1 小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15g),五味子半升(13g),半夏半升(22g)。洗右八味,以水一斗(2000m L),先煮麻黄减二升(400mL),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600mL),去滓,温服一升(200mL)。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15g);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15g),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20g);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22g),去皮尖。

2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麻黄(去节)二两(10g),细辛二两(10g),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15g)。右三味,以水一斗(2000m L),先煮麻黄,减二升(400m L),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600m L),去滓,温服一升(200mL),日三服。

3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15g),芍药三两(15g),白术二两(10g),生姜(切)三两(15g),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15g)。右五味,以水八升(1600m L),煮取三升(600m L),去滓。温服七合(140mL),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8g),细辛一两(5g),干姜一两(5g);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10g);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41g)。

4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15g),桂枝(去皮)三两(15g),芍药三两(15g),细辛三两(15g),甘草(炙)二两(10g),通草二两(10g),大枣二十五枚或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八升(1600m L),煮取三升(600mL),去滓,温服一升(200mL),日三服。

5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当归三两(15g),芍药三两(15g),甘草(炙)二两(10g),通草二两(10g),桂枝(去皮)三两(15g),细辛三两(15g),生姜(切)半斤(41g),吴茱萸二升(53g),大枣二十五枚(擘)。右九味,以水六升(1200mL),清酒六升(1200mL)和,煮取五升(1000mL),去滓,温分五服。(一方,酒水各四升。)

6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3 0 g),干姜十两(50g),黄连十六两(80g),当归四两(20g),附子(炮,去皮)六两(30g),蜀椒(出汗)四两(20g),桂枝(去皮)六两(30g),人参六两(30g),黄蘖六两(30g)。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综观6个处方,细辛用量为5g的一方,用量为10g的一方,用量为15g的三方,用量为30g的一方。这些用量与当今中医处方细辛的用量基本一致,都超过现在国家药典规定用量。是汉代科技水平的局限尚未认识肾毒性问题还是配伍用法上另有奥妙,值得推敲。

首先,6个处方均是复方配伍。中医历来讲究药物配伍的君臣佐使,讲究“七情”。所以,每一个处方中的细辛,都是根据这些原则而存在其中,不是孤立的一味药。《伤寒论》方如此,其他中医处方亦不例外。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处方,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症候特点、病程、体质、时令、环境等等各方面的因素,辩证施治而遣方用药,可以说同一味药在不同的处方中,与其他药物的相须、相使、相恶、相畏等关系是不尽相同的,这样的配伍法则,许多是被现代药理实验证实了的[2]。有人从药性及功效上分析,认为经方是从“以收制散、以寒制温、扶正制毒”的方式进行减毒配伍的[3]。

再看药物的剂型,六方中5个汤剂,1个丸剂(糊丸)。药物剂型直接反映出加工工艺及制作过程,服用方法。比如小青龙汤,曰“右八味,以水一斗(2000m L),先煮麻黄减二升(400m L),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600m L),去滓,温服一升(200m L)”。又如麻黄细辛附子汤,曰“右三味,以水一斗(2000m L),先煮麻黄,减二升(400m L),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600mL),去滓,温服一升(200m L),日三服。”再如当归四逆汤,曰“右七味,以水八升(1600m L),煮取三升(600m L),去滓,温服一升(200m L),日三服”……凡此种种,有加水量,有减水量,有先煎后下(内诸药)的交代,最后煮取……升数。这其中的减水量、最后煮取升数,即为制备工艺过程煎煮时间控制,可以说,整个煎煮过程也是实现相须、相使、相恶、相畏的过程,最终在人体实现的药效作用,是一个综合的药剂作用。乌梅丸是一种糊丸,中药糊丸,本身是一种缓释制剂,药效的发挥是极其缓慢而持久的,不会因计量的突然增大而影响机体;再有,凡重剂用药如用兵,主张点到为止,中病即减,中病即止。所谓“辛不过钱”,是指“单用末”,即单用,散剂[4]。

药物化学成分分析,有的处方组成中,不乏含有碱性成分的中药,如含有麻黄碱及伪麻黄碱的麻黄,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新乌头碱的附子,含有小檗碱、表小檗碱及黄连碱的黄连,含有小檗碱及黄檗碱的黄柏等[1],特别是乌梅丸,在其处方中细辛用量虽高达30g,但是同时配伍有附子,也配伍有黄连、黄柏等,加之选用了糊丸这种特殊剂型,这样的配伍,我们可以猜想这些碱性药物与马兜铃酸综合作用后,使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毒性减弱或者消除。研究还发现,细辛的挥发油中,含有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占60%)和有毒成分黄樟醚(占8%),在煎煮过程中,有毒成分黄樟醚的挥发性胜于甲基丁香酚,经过30min的煎煮,有毒成分黄樟醚的含量已大大降低[5]。

有研究表明,细辛配伍附子含药血清对心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激活优于单味细辛、附子,二药配伍有相须增效作用[6]。同时也有细辛经配伍后减毒的相关研究,发现用药动物与空白组比较,细辛各剂量组血肌酐(Scr)、尿B2-微球蛋白(B2-MG)、尿碱性磷酸酶(AKP)、尿溶菌酶(Lys)的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细辛的LD50为33.6977g/kg,细辛附子相配LD50为43.6264g/kg,是细辛的1.29倍;细辛与白芍相配伍其最大耐受量为160g/kg,是临床用量的200倍[7]。可见细辛的肾毒性很小,基本对肾功无损害;《伤寒论》经方中细辛与附子、白芍等配伍后,明显减轻了细辛的毒性。

我们认为,一方面应该从化学成分分析的角度去研究含马兜铃酸的中药配伍后的成分变化,另一方面也应该从药理毒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含马兜铃酸的中药配伍后的生物反应,探讨这类中药减毒配伍的内在规律及配伍后的安全性。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14,177,285,300.

[2] 刘媛,刘兴文.从药理实验看中药配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0):626.

[3] 曹丹,王均宁,张成博.经方中细辛减毒增效配伍方法初探[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10):683-685.

[4] 仝小林.重剂起沉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7.

[5] 高凤兰.“细辛不过钱”争议[J].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2008,5(1):95.

[6] 贾波,石含秀,韩林,等.细辛配伍附子含药血清对大鼠心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J].中国现代中药,2009,11(10):30-33.

[7] 曹兰秀,邓中甲,文跃强.细辛附子配伍的毒量药物动力学参数估测[J].陕西中医,2009,30(7):895-896.

R282.710.7

B

1004-2814(2015)07-0697-02

2015-01-16

猜你喜欢

马兜铃诸药温服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慢支咳嗽足浴有方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基于HPLC-Q-TOF/MS 法分析马兜铃水煎剂化学成分的研究*
生地黄和大豆黄卷泡茶能退烧
大枣与甘草的认识异同
应用Ames波动试验比较4种马兜铃酸组分的致突变作用
治支气管炎
越南马兜铃属植物分布新记录
——凹脉马兜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