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犁河谷温室番茄熊蜂授粉技术规程

2015-04-02顾向红焦子伟杨佳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期

顾向红 焦子伟 杨佳林

摘要 总结了伊犁河谷温室番茄熊蜂授粉技术规程,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产地条件、农药使用要求、授粉管理、回收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 温室番茄;熊蜂授粉技术;新疆伊犁

中图分类号 S641.2;S6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1-0136-01

伊犁河谷是自治区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之一,温室面积3 800 hm2,温室总座数达到2.6万座,总量17.17万t,温室大棚产业已具规模,带动了外向型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设施农业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投入品,如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坐果灵、2,4-D丁酯等的大量使用,虽然提高坐果率和成果率,但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而且畸形果率高,果实品质差,还会造成激素污染,影响消费者健康。采用昆虫授粉技术能替代坐果灵和人工授粉,可有效地降低畸形果,提高产量,是发展优质、安全的设施果蔬的必然选择[1-3]。

结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与要求,遵循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和适用性的原则,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伊犁师范学院根据已有的昆虫授粉成熟经验和相关技术,制定出《温室番茄熊蜂授粉技术规程》,对温室番茄熊蜂授粉的产地条件、投入品、授粉管理与回收等提出了具体的、明确的要求。该标准的制定发布,便于指导伊犁温室番茄熊蜂授粉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提高温室番茄熊蜂授粉技术的水平,推动温室番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温室番茄熊蜂授粉的产地条件、农药使用要求、授粉管理和回收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伊犁河谷温室番茄的种植区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包括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国家农业部通知 密蜂授粉技术规程(试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通知 自治区熊蜂授粉技术规程(试行)。

3 产地条件

灌溉水条件:应符合GB5084的规定。空气质量条件:应符合GB3095的规定。土壤条件: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

4 农药使用要求

农药使用要求应符合GB/T8321.9、GB/T4285的规定,尽量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使用。

5 授粉管理

5.1 放置前准备

应符合国家农业部制定的《密蜂授粉技术规程(试行)》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制定的《自治区熊蜂授粉技术规程》的规定,选择品种优良、抗逆性强、适合本地的熊蜂,以明亮熊蜂、地熊蜂、密林熊蜂等为主。采用14目或16目的防虫网,无缝连接到温室上面的通风口处,并保证温室棚膜无漏洞,防止熊蜂飞出温室[4-5]。

5.2 蜂群配置

1座温室以放置熊蜂选择1群(工蜂60~80只/群)为宜。伊犁河谷区放置时间一般在3月中下旬,即温室番茄开花前1~2 d进行放置熊蜂。蜂箱放置在温室中部番茄的支架上,高度40~50 cm,蜂箱上面用木板等遮盖物覆盖,水平放置,巢门朝南为宜。

5.3 蜂群管理

草莓开花较少或蜜源较少时,在巢内或巢附近饲喂2∶1的糖水,每隔2 d更换1次;或喂花粉(蜜粉比为3∶5),每隔7 d喂1次。两者均用小碟盛放,在碟子中放置一些草杆或小树枝等,供蜜蜂攀附。在晴天的10:00—13:00时,如果在20 min内有8只以上的熊蜂进出蜂箱,则表明这群熊蜂处于正常的状态。对于不正常的蜂群应及时更换。

5.4 温室管理

适当通风降温、降湿,温室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15~25 ℃,相对湿度50%~90%,保持正常熊蜂的正常活动。合理施肥与灌水,促进番茄正常开花,并及时进行打杈,合理疏花疏果,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去除室内的有害气体。在对番茄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将熊蜂移入暖冲间,等气味散尽时,再原位放回。

6 回收

熊蜂授粉结束后,及时将蜂箱移出室外,并妥善保管。

7 参考文献

[1] 陈方,孙雄军,程鹏飞.大棚番茄熊蜂授粉技术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瓜菜,2013(5):34-35,38.

[2] 陈方,辛复林,程鹏飞,等.武汉地区设施番茄熊蜂授粉技术[J].长江蔬菜,2013(19):26-27.

[3] 陈泮江,薛建萍,孟琳.日光温室番茄熊蜂授粉试验[J].中国瓜菜,2009(4):26-27.

[4] 郭培宗,李付献,李万龙,等.塑料大棚春番茄熊蜂授粉技术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2010(9):35-36.

[5] 李笑硕,邢振彪,白全江,等.保护地番茄熊蜂授粉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48-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