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姬菇袋料高产栽培新技术

2015-04-02刘正德等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栽培

刘正德等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紧缺,对姬菇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应更快地推广姬菇栽培新技术,尽快缓解国内外市场夏季该产品的紧张状况。从栽培的原料选择与处理、配方、拌料、装袋、发菌期间管理、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姬菇袋料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姬菇;袋料;栽培;出菇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46.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1-0129-02

姬菇又叫小平菇,又称侧耳,属于菌藻类的食品。姬菇是最常见的一种,姬菇菌盖为贝壳状或扇状形,幼时呈青灰色戓暗类色,后逐渐变成浅灰色戓黄褐色,老时黄色;菌柄侧生或偏生,肉质嫩滑可口,有类似牡蛎的香味。无论是素炒还是制成荤菜,都十分鲜嫩诱人,加之价格低,是百姓餐桌上的佳品。姬菇食用以鲜品为主,很少食用罐头和干制品。以色泽白、高厚质嫩、味逆鲜美为最佳食品。

1 选好场所及常温栽培季节

姬菇抗杂能力较强,生长发育快,可利用栽培的环境比较多,一般自然季节栽培可选择砖瓦房、民房、草棚、遮荫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等,夏季要采取降温和控温房栽培模式等措施。有制冷系统设备条件的可采用工厂化周年控温栽培技木。

常温栽培一般安排在8月中旬至次年2月开始制袋,10月上旬开始开袋出菇,出菇期持续至次年4月。黄河中下游地区从8月至次年2月可接制袋接种,长江以南地区以10月至次年1月接制袋接种。有条件的采用工厂化周年控温栽培。

2 常温栽培菇房(棚)建造

选用菇房(棚)长26 m、宽8 m,中间地面距棚顶230~250 cm着地栽培。菇房(棚)上覆盖1层白色塑料薄膜或黑塑料薄膜,然后再盖层稻草或草帘、遮阳网等均可。选用竹子等材料搭盖菇房(棚),外盖黑塑料膜等遮荫材料,菇棚(房)规格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室外菇房(棚)应选择坐北朝南的朝向,具有防雨、遮阳、挡风等基础设施。屋顶应有覆盖物和隔热性能;墙壁应坚固、平滑,便于清洗、消毒;地面应坚实、平整,有利于栽培管理和采收管理。每间菇房的占地面积为120~180 m2。

室内菇房层架采用竹木、不绣钢、角铁架等制成的,搭建层架,架设5~6层,下层距地面20~30 cm,层高间距50~60 cm,靠墙单边的菌床宽为60~70 cm,中间菌床宽度为110~130 cm,最高层距顶棚80~100 cm、过道宽80~100 cm,每间菇房的面积为80~130 m2。

3 菇房要求

3.1 菇房朝向及菇房设施

菇房坐北朝南,有利于保温和通风。每间菇房占地面积以80~120 m2为宜。菇房墙体采用彩钢泡沫夹心板建成,内墙厚8~10 cm,四周墙体厚10~13 cm,房顶厚13~15 cm(房顶也可用挤塑泡沫板建造),增强保温和隔热性能。

3.2 通气设施及降温设施

菇房安装3~5台大小为40 cm×40 cm的排气扇(外有带百叶扇)。每间菇房占地面积70~90 m2,应安装1台5.51~7.35 kW制冷机及配套的风机。每间菇房面积90~130 m2,应安装1台7.35~9.56 kW的制冷机及配套的风机。

3.3 光照设施及水分调节设施

每间菇房应安装40 W节能灯15~21盏,或安装相应亮度的白色(黄色)LED灯带。

每间菇房的栽培架底层下,要安装与栽培架长度的硬塑料水管,直径为15~20 mm,并将水管错位打孔,孔直径0.4~0.6 cm,孔与孔之间距离20~30 cm。

3.4 栽培层架

出菇房(棚)层架设置5~6层,底层与地面距离20~30 cm,两边操作的栽培架宽度为130~140 cm,单边操作栽培架宽度为60~70 cm,顶层栽培架距屋顶100~130 cm,栽培架之间的通道80~90 cm。

4 选择原料及堆料发酵

根据姬菇的生物科学特征以及江南地区的气象特征,基本可以确定姬菇的制种和栽培时间,江南地区大棚栽培姬菇,姬菇属中偏低温型食用菌,先进行原料发酵处置,杂木屑过2~4目筛,去杂物;建堆,堆底宽250~300 cm,高130~160 cm,长度不限,堆成呈龟背形。

杂木屑表面撒少量生石灰粉,喷水均匀、自然发酵。4~5 d后料堆内温度升至60~70 ℃,进行第1 次翻堆,翻堆力求内外交替、上下木屑位置对调均匀,以达到发酵目的;然后分别隔3、3、2 d翻1次,整个反复建堆发酵3次。整个木屑发酵处置需7~8 d,木屑呈深褐色,具备一定香味方可使用。

5 培养料配制

姬菇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原料来源广,但不能采用被雨淋过的、霉烂的和发酵的原料。根据姬菇的生物学特性,培养基碳氮比掌握在(20~30)∶1,含水量63%~65%,pH值7.0~8.0 [1-2]。

培养基配方一:棉籽壳78%,麸皮13%,玉米粉7%,食糖1%,轻质碳酸钙1%,含水量65%~68%,pH值7.0~8.0。

配方二:杂木屑70%,麸皮22%,石膏1.5%,黄豆粉5%,食糖1%,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2%,含水量65%~68%,pH值7.0~8.0。

配方三:棉籽壳30%,蔗渣15%,杂木屑30%,麸皮18%,玉米粉5%,轻质碳酸钙2%,含水量65%~68%,pH值7.0~8.0。

6 拌料及装袋

按配方要求把石灰、碳酸钙放入搅拌机,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将准备好的各种原辅材料倒入搅拌机,搅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应控制在65%~68%,酸碱度以7.5~8.0为宜。搅拌均匀后即可装袋。

培养料用ZD1000型冲压式装袋机分装到塑料袋,松紧度要适中,一般选用塑料袋规格(17~20)cm×(33~35)cm×(0.04~0.05)mm的聚丙烯袋或高密度聚乙烯袋,装料高度15~17 cm,中间插入木棒或塑料棒,袋口及时套上套环,塞上棉花塞,棉花塞松紧度要适宜。塞好棉花塞的菌袋竖放于聚丙烯塑料框内,每框12袋,盖上防潮盖,以防棉花塞潮湿,易引起污染。endprint

采用规格为(42~45)cm×(22~25)cm×(0.03~0.04)mm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筒袋,先将塑料袋的一头扎紧,然后装袋,松紧一致,装好后再将另一头扎,即可进行灭菌。

7 灭菌

7.1 常压灭菌

常压灭菌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适用于常压灭菌,意火力要“攻头、保尾、控中间”,攻头就是用旺火猛烧,在5 h内菌袋内部温度要上升到100 ℃,控空中间是将100 ℃保持18~20 h,然后再焖3~4 h。

7.2 高压灭菌

选用聚丙烯塑料袋,当高压灭菌的压力表升至0.05 MPa放气,气压再升至1.50 MPa时,保持3~4 h,灭菌结束,待袋温降到80 ℃以下时出锅,及时移到已消毒的冷却室[3]。灭菌结束后,先打开放气阀,将气体放掉后,将菌袋及时取出,要轻拿轻放,迅速卸转到专门冷卸房进行冷卸,菌袋温度降至27 ℃以下方可接菌。

8 接种及发菌

为确保发菌成功,待灭菌后的培养袋料温降至27 ℃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选用活性好的适龄优质菌种,打开袋口将菌种掰成块状接入,叠紧袋口,接完接种室内的袋子后,把培养料袋运往培养室,进行发菌培养。

10月中旬前接种的可在室外棚发菌,接种后将菌袋移至阴凉通风处,按“井”字形排列,高度不超过7层。10月中旬后接种的需室内发菌,排袋高度可增至8~10层。菌袋入培养房(棚)码垛,接种后发菌25~30 h,菌丝可走满全袋,即可入房(棚)码垛,一般垛高8~13层。发菌期间每7~8 d倒垛1次,有利于发菌。发菌气温高于25 ℃时,单行单层发菌,气温15~18 ℃时,菌袋5~8层,单排摆放,气温在10 ℃时菌袋8~13层摆放,并要盖草帘等保温。正常温度下从第7~10天开始翻垛,然后再间隔10~15 d进行下一次翻垛,结合翻垛检查有无杂菌感染,若发现异色杂菌,可用消毒刀挖去,撒上石灰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消毒。姬菇发菌阶段最适宜温度为22~25 ℃,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当培养料面形成白绒毛状菌丝体时,即可出菇。

9 出菇管理

9.1 温度

姬菇属于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5~28 ℃,最适宜生长温度23~26 ℃,子实体形成适宜温度8~22 ℃,不同品种类别所需出菇温度有所不同。应根据发生子实体的适温要求安排好生产季节,在栽培过程中遇到气候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温度调节,当气温降低时,可将菇房(棚)周围关紧,必要时可用地膜把栽培袋口盖密[4]。当气温升高时,尤其是气温超过25 ℃,早晚可打开菇房(棚)的遮盖物,同时可增加菇房(棚)内地面的湿度和空间相对湿度,以利降温。同时人为地拉大昼夜温差,促进菌丝扭结,尽快形成原基。

9.2 湿度

培养基含水量65%~70%时,含水量太低会抑制菌丝生长,含水量太高易引起细菌、酵母菌等杂菌大量繁殖,菌丝生长阶段对外界空气温度要求不严格,一般控制在65%以下,后期提高至70%~80%%,出菇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70%,空气相对湿度85%~90%。

出菇房(棚)的水分管理一方面要根据菇房(棚)的保湿性能,灵活掌握好气候变化的情况,阴雨天少喷水,晴天多喷水,菇房(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5%~95%。

根据子实体发育期生长情况来掌握水分,催蕾期只要保持栽培料面湿润,随着子实体的长大喷水量要适当加大,但出菇房(棚)内不能长时间保持高湿状态,相对湿度不得超过95%,注意通风降湿。

9.3 通风

通风换气,给足氧气,不断排出二氧化碳。菌丝生长阶段出菇房(棚)内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抑制菌丝的生长,若二氧化碳浓度长时间过高,会引起菌丝萎缩退化,甚至会污染杂菌。子实体生长期间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如果菇房(棚)内长期不通风或通风不良时,容易长畸形菇。因此,在出菇期间结合喷水,要经常通风[5]。

9.4 光线

姬菇与其他食用菌一样,没有叶绿素,不需要直射光。在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较慢,强光会抑制菌丝生长发育。子实体形成阶段对光照十分敏感,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出菇期间有适当的散射光,但菇房(棚)内的光线不能太强,更不能有光照直射。

9.5 酸碱度

培养料酸碱度会影响菌丝细胞内酸的活性、细胞膜的透性以及对金属离子的吸收能力。姬菇出菇时适宜pH值为6.0~7.0。

10 生长发育期

桑葚期:姬菇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在适宜条件下开始分化,在培养基表面可以看见针头大的灰色或浅蓝色菇蕾。

珊瑚期:姬菇子实体原基进一步发育,部分粒状物开始伸长,出现菌柄,向上方及四周呈现放射状排列,基部粗,上部细,参差不齐,形似珊瑚。

成形期:形成原始菌盖,初期菌柄比菌盖小,原始菌盖向一侧生长,逐渐明显增大,形成耳状,子实体发育成形。

成熟期:子实体成熟期,菌褐出观,孢子也开始形成,菌盖边开始展开,边缘变膜,孢子即将弹射。

出菇阶段温度控制在13~20 ℃。适当增加散射光,加强通风换气,拉大温差刺激,促进原基分化。出现菇蕾时,及时解开袋口,将袋口翻卷,露出菇蕾,立体墙式堆垛。垛行间留90 cm走道,每条走道留对流通风孔。当出现幼菇时,喷水要少而勤,相对湿度85%,随着菇体长大,喷水次数可增至每天2~3次,湿度调至90%。

第1潮收成后,应及时清理料面,去掉残留的菌柄、烂菇,接着进行喷水保湿,并盖塑料薄膜保温。为了提高第2潮的产量,结合喷水管理,可在100 kg水中加0.2 kg磷酸二氢钾,或糖水喷在菇体上。10~12 d后第2潮菇现蕾。按此反复进行管理,一般可长3~4潮菇。

11 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姬菇生产目的。

姬菇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主要杂菌是粘菌,发现后要将染有粘菌的菌袋及时清除。主要虫害是菇蝇和红蜘蛛,可用25%杀菌酯1 000倍液进行防治,或磷化铝进行熏杀。在防治害虫时,特别注意不能将农药喷到子实体上,应在未长菇前或采菇后再用药。

12 采收

姬菇采收的标准:菇盖充分展开,颜色由深逐渐变浅,下凹部分开始出现白色毛状物,孢子尚未散落,及时采收。

当姬菇一丛中最大的菇伞达26~30 mm时,达到采摘最佳时期。采菇后剪去带有培养料的杂质,然后逐根撕开,按级分别放入专用箱,以鲜菇即可包装。

13 参考文献

[1] 黄志龙,肖淑霞,谢福泉,等.真姬菇栽培特性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02(3):11-12.

[2] 蒋德俊,陈燕.珍稀食用菌真姬菇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2004(5):24-25.

[3] 舒志远.姬菇栽培与加工技术[J].中国食用菌,1995(1):36.

[4] 张朝巍.定西半干旱区姬菇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3(12):30-31.

[5] 张玉生.发酵料制姬菇栽培种技术[J].食用菌,1999(2):22-23.endprint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栽培
母 校
草莓的立体栽培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