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峡县近年香菇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015-04-02黄雅柯杨文星杜顺刚

食药用菌 2015年5期
关键词:西峡菇农西峡县

黄雅柯 杨文星 杜顺刚

(西峡县农业局经作站,河南 西峡 474500)

西峡县近年香菇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黄雅柯 杨文星 杜顺刚

(西峡县农业局经作站,河南 西峡 474500)

灵芝;代料栽培;配方

近年来,西峡县香菇生产事故频频发生,引起多起菇农群体上访事件,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西峡是全国香菇主产区,其生产现象有一定代表性。笔者分析总结西峡问题的成因,以期为各地生产、管理部门提供借鉴。

1 事故频发

近5年来,超过百万袋的重大生产事故:2009年县林科所菌种厂引进低温迟热菌种“241-4”,造成回车西沟等村数百万袋春栽香菇不能生理成熟,春节前不能正常出菇;2010年能源真菌所张某从湖北某研究所引入新品种“939”,使各地近千万袋春栽香菇夏季早出菇,造成大面积烂筒;2014年小水菌种厂闫某推广某新品种造成二郎坪、双龙等地数百万袋菌棒不能正常转色而烂筒,引起菇农多次上访;2014年冬石界河兴农菌种厂赵某,从省生物所菌种厂引进“韩国8号”,造成石界河等乡镇近500万袋菌棒秋冬不能正常出菇,引起菇农多次上访;2015年夏,基地科研中心菌种厂周某生产的菌种致使数百万袋反季节栽培香菇不能正常出菇,引起菇农上访。数年时间在一个县内屡发特重大香菇生产事故,累计损失过亿元,在香菇主产区实属罕见。菌种出问题最大的受害者是菇农。

2 问题成因

受县农业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委托,近年来笔者多次参与香菇生产事故的技术鉴定。结论或为用错品种,或为引入假品种,或为应用与当地栽培模式、气候条件不适应的新品种。这类事故可通过拮抗试验判断品种差异,通过栽培试验对栽培效果进行判断。频繁出现错种事故的成因有以下几个。

2.1 引种、制种者急于求成违规操作

食用菌制种的入门门槛不高。人们戏说:“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会就干,一干就赚。”可以说西峡熟练掌握食用菌熟料栽培的十万菇农,大部分都具有香菇栽培种的生产技能与设备。食用菌管理部门在制种许可证考核中,把关不严,重硬件而轻视人员素质建设,造成食用菌制种队伍良莠不齐。一些制种者不按农作物引种程序引进、推广品种,听信一些品种宣传单位的广告宣传而盲目引进,不做出菇试验,快速推广,企图独占市场份额。而实际上,一个新品种在生产上站住脚跟需经过较长时间试验探索,不经过几次试种,一引就推,难免出现事故。

2.2 我国品种知识产权保护落后于客观实际,加

大了品种出错的机率

食用菌菌种是用无性繁殖方式获得,只要有基本的组织分离知识,用半个菇片就能得到一个品种,并可任意更名、命名,而往往无人问责。当前,食用菌品种命名存在同种异名,异种同名的现象。一些供种商甚至是品种选育单位对引进(选育)品种缺乏客观真实的描述,夸谈一些“优良特性”,避谈其“致命弱点”,混淆视听,而误导引种。

2.3 栽培操作不规范使现有品种表现不良

笔者下乡授课发现,群众对生产中麸皮用量不达标,大锅包膜灭菌料物酸败,过度灭菌造成料物变性的危害性普遍缺乏应有的认识。出现问题想当然是品种退化,亟待更换新品种,这是造成品种乱用的又一大原因。

2.4 组织分离不做出菇试验,出现品种差错

在西峡,不同栽培模式在冬季有重叠出菇期的现象。由于春栽适栽期长,有较大的品种弹性,在山区有些菇农会混用春栽、反季节品种。一旦从混合品种菇棚中采错种菇,而不做拮抗试验,就有可能用错品种。

3 防范措施

3.1 强化菌种管理,遵守引种程序

在菌种管理上县政府多年来做了不少工作,但一直是采取一抓持证生产,二抓由科研中心统一供应原种的传统办法,实际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方面全县年用原种量过百万斤,行政干预由科研中心单独供种,受时间、人力等限制已不现实;另一方面,现今香菇栽培用种量极大,全县香菇年生产量上百万斤的厂家已超过十家,按现在市场的原种价格,大厂购买原种资金要超过10万元,占近三成的毛利润,这是大厂难以接受的,自繁自育原种生产栽培种必然是大势所趋。但无证菌种厂家多为隐蔽性的,不敢大张旗鼓宣传,市场占有面小,纵观近年来出现的重大品种问题,无不是出在有证厂家。

因此,在菌种执法中,既要抓好持续生产,严禁无证生产;又要抓好有证厂家的规范生产,不能为了执法而执法。新品种的引进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农业新技术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引进新品种是菌种厂的权利,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堵”是不现实的。出现品种问题对于菌种厂及栽培户都是极大的灾难。在每年的菌种生产季节前,菌种管理部门应做好对菌种厂的宣传教育,言明利害关系,不能乱引、乱分离、乱推广,严格遵守“一引二种三区试再推广”的引种程序,对人对己负责,不可急功近利。采用“疏堵结合”的办法,杜绝因盲目引种推广造成的错种事故的发生。

3.2 建立公益性的品种遴选、试验、公布制度

已有20年历史的香菇栽培已成西峡最大的支柱产业。组建县级菌种试验保藏中心(菌技站),启动“西峡县食用菌种资源库建设”项目时机已成熟,任务迫在眉睫。搞好公益性的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菌种保藏,以及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每年进行适推品种公示。不再从事经营活动,让菌种研发和生产用种分开进行,可以解决当前基层小厂无法扛起和参与科研的大任,解决多头盲目引种带来的弊端,还可减少财力、人力的浪费,从而使菌种厂专心致志地进行菌种生产。

3.3 加快菌种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与管理队伍的培育

食用菌已形成大的产业,出了问题要有人担责。然而河南没有一家菌种质量检测机构,主产县虽有菌种管理队伍,但人员总体上素质不高,人数不足,与食用菌大县不对应。加强菌种管理队伍建设,为食用菌生产保驾护航,实现菌种安全,仍任重道远。

[1] 丁毅, 新俭, 杜顺刚. 香菇栽培模式与品种选配应注意的技术问题[J]. 食用菌, 2013, 35(2): 35.

[2] 何颖, 杜顺刚. 食用菌种安全现状与措施探讨[J]. 浙江食用菌, 2010, 18(5): 49.

[3] 吴应华, 吴应淼. 香菇菌种种性保持与安全供种管理措施[J]. 食用菌, 2010, 32(3): 3.

S646

A

2095-0934(2015)05-325-02

猜你喜欢

西峡菇农西峡县
菇农装袋忙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峡县
水土保持助力西峡县特色产业大发展
河南西峡猕猴桃果园花果管理技术
西峡县
河南西峡县恐龙蛋大发现亲历记 我与恐龙蛋二十年
西峡你可能与侏罗纪邂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