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木耳胶囊菌种与常规固体菌种的栽培试验

2015-04-02黄卫华陶祥生叶长文黄建锋陈俊良朱星考

食药用菌 2015年4期
关键词:庆元县菌棒黑木耳

黄卫华 陶祥生 叶长文 黄建锋 陈俊良 朱星考

(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浙江 庆元 323800)

黑木耳胶囊菌种与常规固体菌种的栽培试验

黄卫华 陶祥生 叶长文 黄建锋 陈俊良 朱星考

(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浙江 庆元 323800)

黑木耳;胶囊菌种;常规菌种;栽培试验;产量

浙江省黑木耳栽培量仅次于香菇,是第二大类食用菌,主要生产区是丽水市。“十二五”以来,庆元县黑木耳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2014年代料黑木耳栽培量分别为4 500万袋和3 500万袋,成为继香菇之后的第二大主栽食用菌。

由于黑木耳菌丝抗性较弱,接种成活率和菌棒成品率低下是黑木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通过研发黑木耳胶囊菌种,改变传统黑木耳制种和接种技术,促进菌种生产向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现将黑木耳胶囊菌种与常规固体菌种的栽培应用比较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菌株

黑木耳916

1.2菌种制备

菌种培养料配方:杂木屑88%、麦麸10%、石膏1%、石灰1%,含水量50%。经过培养菌丝完全发透的优质黑木耳菌种即为常规菌种。胶囊菌种则是将常规菌种再进行捣碎→铺种→冲压成型→覆盖盖片→培养后制成。

1.3试验方法

菌棒配方:杂木屑73%、麦麸15%、棉籽壳10%、石膏1%、石灰1%,含水量50%。制棒日期为2013年8月20日,采用规格为15×55(cm)的塑料筒袋,装袋后料棒重1.5~1.7 kg。常压灭菌100 ℃保持12 h,自然冷却至50~60 ℃后出锅,移到冷却室冷却。于8月23日在无菌室分别采用常规菌种和胶囊菌种各接种300棒,接种后移入培养室培养,培养室温度25 ℃,观测记录菌丝萌发时间、长速、污染情况及排场时间等。出耳阶段温度15~25 ℃,空气相对湿度90%。调查300棒试验菌棒的出耳性状,并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菌棒的发菌与出耳

胶囊菌种接种速度比常规菌种快近 3倍。8 月 23日同时接种,萌发时间常规固体菌种为 8 月28日,胶囊菌种为8月31日;菌丝满袋时间胶囊菌种为10月9日计47天,常规固体菌种为10月5日计43天。10月15日对两处理菌棒进行刺孔,10月17日排场。菌棒耳芽形成时间胶囊菌种为10月31日,常规菌种为10月30日。

上述结果表明,应用胶囊菌种接种效率高,但菌丝满袋时间及菌棒耳芽形成时间,分别比常规菌种迟4天和1天。

2.2菌棒污染率

接种胶囊菌种的300棒菌棒中,污染数为11棒,明显少于接种常规固体菌种的 20棒,菌棒接种成品率96.3%,较常规菌种的93.3%高3%。

2.3产量表现

试验表明,接种胶囊菌种的菌棒首潮耳产量显著高于常规菌种,中后期产量则略高。干耳平均每棒产量,接种胶囊菌种为82 g,比接种常规菌种的76.6 g高7.0%。

3 小结与讨论

治鼠害和鸟害。经过 20~30天,菌丝可长满营养袋。菌丝满袋20天后,营养料的营养基本已被土壤中的羊肚菌菌丝吸收,此时除去畦面营养袋,以增加畦面羊肚菌出菇面积。

5.5出菇管理

菌丝生长过程保持土壤湿润,适当遮光。营养袋放置后 55~60天,在气温适宜情况下,子实体原基开始形成并逐渐发育成子实体。一般 2月底至3月初为出菇高峰期,此阶段水分管理是关键,须轻喷勤喷,切忌直接向畦面喷重水。

6 采 收

子实体出土后7~10天,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表面蜂窝状凹陷充分伸展时可采收。3~5天采收一批,要采大留小,每一批采收结束后喷一次轻水,正常气候条件下可采收2~3批。羊肚菌的采收期比较集中,一般20天左右可采收结束。每亩可采收鲜菇 150~200千克。采收后应清理泥土,及时晒干或烘干,装在塑料袋内密封保存。

7 小麦管理

羊肚菌采收结束后,拆除小拱棚,此时小麦苗高约 15~20厘米,处于拔节期,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一般每亩可产小麦200~300千克。

应用胶囊菌种与常规固体菌种的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胶囊菌种菌棒成品率达到96.3%,干耳平均每棒产量较常规菌种高出5.4 g。可见,胶囊菌种有利于提高黑木耳接种成活率、菌棒成品率和产量,降低生产风险,提高栽培效益,有利于促进黑木耳产业健康发展。

S646

A

2095-0934(2015)04-253-02

浙江省食用菌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2C12911)

猜你喜欢

庆元县菌棒黑木耳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庆元县举行《灵韵菇乡》一书首发仪式
庆元县举行《蕈山客》专著首发式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庆元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德江黑木耳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