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羊肚菌套作高效栽培技术

2015-04-02熊维全曾先富李昕竺

食药用菌 2015年4期
关键词:谷壳套作羊肚

熊维全 曾先富 李昕竺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所,四川 成都 611130)

小麦、羊肚菌套作高效栽培技术

熊维全 曾先富 李昕竺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所,四川 成都 611130)

羊肚菌;小麦;套作;栽培技术

羊肚菌(Mrchella esculenta L.)又名美味羊肚菌,俗称羊雀菌、包谷菌等,系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

羊肚菌是世界上最名贵的食用菌之一,其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嫩脆可口,营养极为丰富,堪称山珍极品。现代营养学和医学研究表明,羊肚菌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功效,有重要的医疗和保健开发价值。

野生羊肚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甘肃、新疆、陕西、河北、辽宁等地。目前国内外市场上交易的羊肚菌主要通过野生采集获得。因受气候、环境影响,资源少且产量极不稳定。四川省相关科研单位经过十几年的人工驯化研究,实现了多种模式的羊肚菌人工栽培。麦田套作羊肚菌高效栽培模式是其中之一。小麦是四川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占小春作物总面积的68%,在粮食生产、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麦田套作羊肚菌实现了粮菌的均衡发展,让农民鼓起“钱袋子”的同时又抓牢“粮袋子”。

1 季节安排

羊肚菌属于中低温菌类。菌丝生长范围为3~28 ℃,最适10~20 ℃;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范围为5~20 ℃,最适10~18 ℃。四川盆地在11月份进行羊肚菌与小麦同期播种。此时的平均气温约为10~15 ℃,适合羊肚菌菌丝生长。

2 土壤选择

土壤适宜pH 6.5~7.5,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所以凡是能种植小麦的腐殖土、壤土、沙质混合土均能生长羊肚菌。但要水源充足,灌溉方便,远离污染源。

3 菌种制作

采用小麦-牛粪培养基制作羊肚菌菌种,菌种瓶多采用广口罐头瓶。培养料配方为:麦粒60%,腐熟牛粪30%,谷壳8%,石膏1%,糖1%。具体步骤:先将牛粪与谷壳堆积发酵 20天左右,随后将麦粒煮至无白心,滤水,待表面明水干后,与牛粪、谷壳、石膏、糖混匀装瓶,高压灭菌2~3小时,冷却后接入菌种,用塑料纸封口,20 ℃左右培养15天就能满瓶。每亩(667平方米)需菌种500~600瓶。

4 营养袋制作

羊肚菌菌种播种下田后 20~30天,菌丝完成前期的生长,进入土壤。此时,菌种自身的营养消耗殆尽,需要在畦面上放置营养袋补充营养。采用17×33(厘米)的聚丙烯袋制作营养袋,营养料配方与菌种培养料配方一致,仍为小麦-牛粪培养基,高压灭菌。每亩约需1 800个营养袋。

5 栽培管理

5.1整地作畦

整地前每亩均匀施入复合肥 15~20千克,用旋耕机旋耕两次后,整地作畦,畦面宽100厘米,沟宽40厘米,平整畦面。

5.2播种

(1)撒播菌种。按照每平方米 1瓶菌种的量在畦面撒播,在播种同时,打碎沟内的土壤,覆盖于菌种上,覆土厚约2厘米,覆后浇透水。

(2)播种小麦。按照每亩2~3千克用量在畦面撒播麦种,播后用稻草稀疏盖住畦面,然后搭小拱棚,用遮阳网遮阴。以后每隔 2~3天在遮阳网表面浇一次水,以利保湿发菌,促进麦种萌发。

5.3放置营养袋

播种后 10~15天,羊肚菌菌丝爬上土面,再经过 10~15天菌丝成熟时,放置营养袋。方法是把营养袋口剪开约5厘米的圆口,每平方米5袋倒置在畦面上,轻按营养袋,使培养料与土面紧密接触。或者在营养袋侧面划长 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口,开口朝下,使紧密接触土壤。

5.4营养袋的管理

营养袋放置后,在畦面喷一次0.1%的磷酸二氢钾,然后继续覆盖遮阳网遮阴并保持土壤湿润。羊肚菌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抗性强,营养袋极少出现污染的情况,但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防

S646

B

2095-0934(2015)04-259-02

猜你喜欢

谷壳套作羊肚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羊肚菌补肾壮阳
套作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分析
种子?谷子?米?
谷壳保鲜贮藏红薯
种子?谷子?米
羊肚参的生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