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涉农企业发展研究

2015-04-02李业玲葛颜祥燕文文

关键词:衰退期生命周期阶段

□李业玲 葛颜祥 燕文文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涉农企业发展研究

□李业玲 葛颜祥 燕文文

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涉农企业在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拉动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自然因素、资金、管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涉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竞争力低下、企业寿命短暂的现象,制约了涉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从创立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分析了涉农企业的发展特点,剖析了涉农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融资环境、推进企业战略管理、控制与处置经营风险的方式来增强企业的活力和控制力的发展策略,促进涉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涉农企业;生命周期;经营管理

一、引言

企业如同生命体,也存在生命周期,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历程,企业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然而,企业的生命周期又不同于生命体的生命周期。受生理因素的制约,生命体的生命周期具有不可逆转性,而企业的生命周期则可以逆转。通过掌握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特征,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能够科学的延长企业的寿命。涉农企业作为从事与农业相关活动的一类企业,除具有一般企业所具有的生命周期外,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研究涉农企业生命周期,分析这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有助于促进涉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Mason Haire(1959)首次提出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认为可以用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观点来看待企业,企业的发展也符合生物学中的成长曲线。他还指出,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停滞、消亡等现象是由企业管理上存在不足引起的。[1]但J.W.Gardner(1965)认为,企业的生命周期又不同于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

企业的生命周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1)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预测性,企业从成立到衰退所经历的时间不一样;(2)企业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个既不明显上升、又不明显下降的停滞阶段;(3)企业的消亡并非不可避免,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再生。美国学者Ichak Adizes的《企业生命周期》一书的发表,标志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正式形成。Adizes认为,和生物体一样,企业也存在着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成长阶段、再生和成熟阶段以及老化阶段三个阶段,具体又可细分为十个阶段。成长阶段包括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三个子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包括青春期与盛年期;老化阶段包含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及死亡期。根据灵活性与可控性的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如企业在成长阶段,企业的灵活性强,但控制力并不强。[2]

我国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也行进了大量研究,陈佳贵和黄速建(1998)根据企业规模在企业生命周期中所起到的作用,将企业划分为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两类,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六个阶段,提出相对于Adizes古典模型的成长模型。[3]与Adizes研究不同的是,陈佳贵认为衰退期并非企业的终结,企业衰退可以发生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任何一个阶段。在蜕变期,企业表现为经济形体蜕变、实物形态蜕变以及产品的蜕变等形式。经济形体的蜕变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企业法律形态的变化,如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等;二是企业组织形态的变化,主要有企业的兼并、合并和分立;三是将企业的某些部分卖掉、收缩战线,将盈利少和亏损的部门出售掉,集中发展某一部门;四是对企业进行重组,即对经营困难、管理混乱的企业经过法律程序进行重组,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企业的实物形态的蜕变主要是指对技术进行改造,通过对技术设备和工艺的改造,使企业获得新生。产品的蜕变包括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放弃原先的经营方向,转向新的事业或产品,另一种是不放弃原有经营方向,但改变经营的重点,将经营重点转移到具有优势的生产方面。[4]李业(2000)对上述企业生命周期模型进行了修正,将销售额作为企业生命周期模型的纵坐标,认为应该把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5]而单文、韩福荣(2002)在分析企业成长的特点上,构建了三维企业生命周期模型(THCL),通过应变性、可控性和企业规模这三大生命指标,分析了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状态。[6]

二、涉农企业类型及组织形式

涉农企业是指从事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加工、销售、研发、服务等活动的企业,泛指农、林、牧、副、渔、果、菜、桑、茶、烟等行业企业。涉农企业主要分为四种类:一是为农产品生产提供生产资料和服务的农资企业,二是农产品生产企业,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农产品流通企业。由此可见,涉农企业覆盖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所有阶段。农作物的种植、畜牧品的养殖以及农产品的加工等企业的运作主要处于社会再生产的生产阶段,在流通阶段,主要是一些涉农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如原材料和产品的仓储、配送等,而消费阶段,是指对初级农产品的直接消费或者再生产。[7]

(一)涉农企业的类型

按照产业结构划分,涉农企业不仅仅局限于第一产业,也大量存在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涉农企业主要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农产品的生产;第二产业涉及农产品的加工、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制造;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如农业生态园区、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涉农企业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涉农企业最终产品的类型划分:有生产加工型农业企业、服务型农业企业;根据农业企业投资主体的不同:有国有农业企业、集体农业企业、私营农业企业和个体农业企业;根据资金渠道的不同:有独资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根据经营范围大小:可分为专业化农业企业、综合性农业企业以及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体化农业企业集团。除此之外,根据密集性要素的不同又可划分为劳动密集型农业企业、资金密集型农业企业、土地密集型农业企业、技术密集型农业企业、知识密集型农业企业等。

(二)涉农企业的组织形式

作为农业经济的经营实体,涉农企业不仅具有一般企业的共同特点,而且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经营方式。[8]涉农企业在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企业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组织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1.家庭农场型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涉农企业经营制度的初级形态。家庭农场经营型企业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从事适度规模的相关农业生产、加工以及销售,并实行自主经营、自主积累、自负盈亏。

2.农民专业合作社型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或同类农业人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享有和承担作为市场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并依法在工商管理局登记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织。

3.农业准企业

主要包括股份合作制和“公司+农户”型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企业特征。股份合作制是将合作制与股份制有机结合的一种企业制度,是涉农企业的一种过渡形式,发展趋向将向合作制企业或股份制企业转化。“公司+农户”组织形式,是农户与公司通过土地、劳动力入股的等方式结成紧密型经营组织形式。鉴于“公司+农户”这种组织形式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和交易成本过高,其发展的方向将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

4.公司制农业企业

公司制农业企业是严格依照公司法律和其他相关法规运作的企业,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我国目前公司制的涉农企业的数量相对较低,但这是涉农企业下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9]

三、涉农企业的生命周期

目前,对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过少的阶段划分不能明确反映各阶段的特征,过多的阶段划分又丧失研究的意义。因此,根据涉农企业发展的特征,本文选取四阶段的企业生命周期划分方法,即将涉农企业的发展划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一)涉农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1.创业期

创业期是指将企业从构思变为现实的第一步。在此阶段,由于企业的资金和技术缺乏,企业在这一阶段规模扩张速度缓慢。受同行业的竞争、消费者认可度低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进入市场面临多方面的阻力,市场份额很小,增长速度缓慢。由于企业刚刚成立,企业的制度等方面还不完善,组织规范化程度低,分工不明确,管理主要依赖创业者的个人能力。由于新成立的企业难以吸引高水平的人才,导致企业的人才匮乏。因此,处于创业期的企业极易夭折。涉农企业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相对其他行业,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一般在初创期死亡率更高,同时由于企业的创立者素质和经营水平相对较低,所以企业发展更加缓慢,成活率较低。

2.成长期

经历了创业期的积累,企业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产品逐渐得到认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份额逐渐增加,产品和服务走向多样化。在企业的管理上,组织内部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逐步规范,分工开始变得明细,部分企业会引入职业经理人。涉农企业由于受行业技术含量低、资金要求相对较小以及行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等方面的影响,企业的成长期相对较长。由于涉农企业所有权主体往往具备一定的技术专业背景,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般不会出现分离的情况。

3.成熟期

进入该阶段,企业内部的组织和制度已趋于完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化、程序化,科层组织机构开始健全,分工精细,有成熟的产品或服务线,组织内部环境稳定,协调和沟通增多,企业市场地位得到确立,资本充足,经营领域不断扩大,可控性和灵活性达到平衡。涉农企业在成熟期表现为生产、管理各方面的有序发展,生产能力强,市场份额大,但是发展速度开始放缓。

4.衰退期

衰退期并非必然是成熟期的下一个阶段,企业从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能进入衰退期。当企业进入衰退期,企业老化问题出现,企业的销售收入不断下降,市场逐渐萎缩,产品守旧,缺乏创新,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减弱,企业的竞争能力明显下降,组织内官僚作风兴起,企业内部纠纷增加,企业面临死亡的危险。在衰退期,涉农企业各方面都出现萎靡,市场份额急剧下降,产能和效益低下,人心涣散,管理上面临危机。

(二)不同类型涉农企业生命周期特征

涉农企业的生命周期基本满足四阶段的划分,但由于涉农企业涉及的产业类型广泛,受农业生产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类型涉农企业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特征也有所区别。

种植业、养殖业属于第一产业,该类涉农企业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自然依附性,相比其他产业的涉农企业,这类企业的生命周期受季节性、气候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加明显。由于自然因素不可控性强,因此这类企业的寿命受内部因素(企业自身影响因素,如企业管理等)和外部因素(自然因素、政策因素等)的双重影响,企业生命周期表现为更多的不可控性。

农产品加工和农资生产等属于第二产业,对于农资生产企业,需要较高的创新能力,生产出更加先进的设备以及肥料等,这就需要企业大量的研发投入,企业成立初期需要较长时间的科研投入,会造成企业创立期长。因此,科研投入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命周期。农产品加工企业生命周期具有“两头短、中间长”的特征。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对于资金、技术要求门槛低,这类企业创业期一般较短;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小不一,行业竞争剧烈,多数企业各领风骚三五年,企业衰退期短。

观光农业等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该类企业的发展需要有较高知名度,需要大量的广告宣传,此外,还需要相当的配套设施的建设,来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因此,此类企业的前期投入多,初创期长。由于此类企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高,使得企业在同一生命周期阶段内,因为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表现,企业经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淡旺季的销售收入差异大。

四、涉农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管理

由于涉农企业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组织,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相互影响。因此,对涉农企业的管理,要根据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一)创业期管理

创业期又可细分为孕育期和成立初期两部分。在孕育期,涉农企业最重要的问题是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的愿景。这就需要企业在成立之前进行市场分析,分析所要进入的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以及评估自身资金、技术、人才等各项资源状况,是否有能力进军该行业。

在涉农企业成立初期,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由于企业的各项生产设备的投入、产品的生产以及广告投入等都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而此时又没有销售收入的现金流入。在外部融资方面,由于企业刚刚成立,难以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导致从金融机构的融资困难。解决涉农企业创业期资金短缺的问题,作为金融系统要积极推进涉农企业信用评级机制,降低信用评级的门槛,减少银行与涉农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长期的银行和企业间的联系,缓解涉农企业的融资约束。作为政府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推动涉农企业发展,给与涉农企业更多的财政支持,减轻涉农企业的负担。同时,政府也应积极推动多种融资方式,推动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服务组织的建设,进一步拓宽涉农企业的融资渠道。[10]

(二)成长期管理

在成长期,涉农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的组织管理。在创业期,家族式的管理方式能够发挥高效、降低管理成本的作用。但到了成长期,企业已经初具规模,生产速度加快,产品市场份额增加,企业所要处理的问题的数量和复杂性都不断增加,管理的难度增大。家族式管理体制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决策制度,仅凭经验和运气决策,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家族式管理一般从家族内部选拔和任用人才,限制了外部优秀人才的进入,家族式管理的任人唯亲的行为,易导致企业内部人员素质低下,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成长期,涉农企业要改革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使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完善,决策机制更合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涉农企业成长期面临的首要任务。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要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着手。涉农企业应用企业产权制度,实现股东所有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权分离,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的延续性。在组织制度建设方面,涉农企业要建立合理的公司组织结构,处理好公司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做到科学管理,又能降低管理成本;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解决公司内部的分工协调问题。在管理制度层面,要正确处理好制度建设与人的关系,以人为本,要提高人员的素质,建立完善的制度。[11]

(三)成熟期管理

在成熟期,涉农企业的增长速度趋于稳定,管理上也更加科学,但并不意味着管理者可以放任企业发展,处于成熟期的涉农企业同样需要积极引导。因为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企业的市场份额稳中有降,如若不加强管理,企业极易走向衰退。因此,在涉农企业的成熟期,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避免安于现状,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来保持创新精神。成熟期涉农企业资金比较充裕,应将资金投入到创新中,加强设备、产品的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四)衰退期管理

进入衰退阶段,涉农企业面临死亡的危险。涉农企业衰退的表现有多种,如生产萎缩、效益低下、技术落后以及负债增加等。进入衰退期后,并不必然导致涉农企业死亡,对于正常发育和超正常发育的涉农企业来说,企业进入衰退期后一般会进入蜕变阶段。涉农企业积极的进行蜕变,能够使企业继续存续下去。如何进行蜕变,需要涉农企业对自身的情况以及行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后作出选择,如涉农企业可以通过抛弃原有产品,重新开拓新产品的市场,或者在原有产品基础上进行创新等方式。

五、结语

涉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管理不善以及人才缺乏的问题,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研究涉农企业,分析不同类型的涉农企业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针对各阶段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融资环境、推进企业战略管理、控制与处置经营风险的方式来增强涉农企业的活力和控制力,降低经营风险,延长涉农企业寿命,增强涉农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涉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Haire,M.Biological Models and Empirical History of the Growth of Organizations:Modern Organizational Theory [M].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59.

[2]Adizes,I.Corporate Life-cycles:How and Why Corporations Grow and Di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M].NJ:Prentice Hall,1989.

[3]陈佳贵,黄速建.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405.

[4]陈佳贵.关于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蜕变的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1995,(11):5-13.

[5]李业.企业生命周期的修正模型及思考[J].南方经济,2000,(2):47-50.

[6]单文,韩福荣.三维空间企业生命周期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28(1):117-120.

[7]蔡根女.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一版):1-13.

[8]王静刚,顾海英.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第一版):13-16.

[9]郑少红.现代农业企业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第一版):27-33.

[10]周月书,杨军.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因素分析—来自江苏吴江和常熟的问卷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9(7):77-85.

[11]邓荣霖.论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2):5-7.

2014-07-08

农业大数据研究项目“山东省涉农企业发展态势研究”资助。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271018

李业玲(1990- ),女,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涉农企业管理;葛颜祥(1965- ),男,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资源与环境经济,本文通讯作者。

F327;F324

A

1008-8091(2015)01-0060-05

猜你喜欢

衰退期生命周期阶段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股权激励在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各阶段的运用
企业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战略选择
短生命周期产品衰退期订货策略研究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