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智慧课堂及其构建策略①

2015-04-01李艳玲李慕谋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智慧语文

李艳玲,李慕谋

(1.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2.荷塘中心学校,湖南娄底417122)

1 智慧型课堂的内涵

校园是学生长期学习与生活的地方,是引领他们健康成长的第二个家;学校课堂是学生习得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努力追求构建一个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智慧的课堂,这就是“智慧课堂”[1]。与传统的注重知识积累的课堂教学形态不同的是,智慧课堂着眼于生成学生智慧,是情感交往与心灵共通的课堂。通过智慧教师机智的教学,增长学生个性、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智慧共生的课堂。

与传统的知识课堂对比,“智慧课堂”应是“彰显个性、提升能力、力求创新、独具魅力”的课堂;“智慧教师”应是“尊重学生,有自己特殊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追求”的教师;“智慧学生”应是“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有发散性的思维,有敢于质疑的精神,灵敏聪慧”的学生。总之,智慧课堂应该是有思维火花的、极具灵性的、饱含创造性的课堂,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不仅做学习上的强者,也能成为生活中的能者。

2 构建高中语文智慧课堂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倍受人们的关注,个体智慧的发展也就成为了他们关注的重点。有学者指出21世纪人类文化正从知识文化走向智慧文化,培养“有智慧的人”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2]。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培养学生的生活智慧是我们研究智慧课堂的主要动力。

然而我们当今的高中语文课堂忽略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仅仅只关注它的知识性,从而失去了对学生个性塑造与智慧培育的关怀。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必须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全面培养智慧转化。“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2]因此,构建语文智慧课堂至关重要,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改变当今高中语文课堂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数,而忽视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这一现状的重要举措。

笔者首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一定的反思。目前,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由于受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束缚,过分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培育学生的智慧。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简单地传送知识,而是要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激发出学生无穷的创造力,才能让他们的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正如鲁洁所说的:“在学校教育的视野中,知识被看成是人的惟一规定性和人之本质,塑造知识人早已成为教育的一个根深蒂固的信条。”[3]因此重构语文课堂,让智慧走进课堂,让智慧引领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智慧共生的课堂,是课堂教学重现生机的必然选择,也是课堂与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3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课堂是学校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舞台,是师生相处时间最长的地方,课堂质量的优劣不仅反映出教师素养的高低,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课堂成了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真正触动课堂的话,那么这种改革就不能说是真正改变了学校生活和教师行为的。”[4]因此,在实行新课程改革呼声很高的今天,我们必须去反思传统的语文知识课堂,审视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模式,为重构语文课堂提供新的思路。

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简单地等同于语言。尤其是高中语文课堂一直围着高考指挥棒转,语文教育变成了识记知识、训练语言与写作的过程,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品质的培育。本是饱含着作者情感与思想的课文被教师分解成一个个毫无情感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除此之外,很多语文老师在分析课文时,违背了作者的初衷,歪曲作者的本意,自己杜撰出一些多余的知识点,这无疑也混淆了学生的识别能力。例如,很多老师在分析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就加入了很多自己的主观猜测,以致学生觉得晦涩难懂。这样的语文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写作思路也是模式化的,极度缺少自己的主观思想。因此,语文课堂根本未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对语文课堂也越来越没有激情。

目前的课堂更多地呈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教师完全按照已备好的教案在进行教学,也不根据实际情况做任何改变,不断地引导学生说出预定的答案,不给学生拥有其他答案的权利和思考的空间。这样的教学,把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捆绑住了,把学生的个性与灵感都给消磨殆尽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了储存知识的机器,以致消磨掉了学生的激情,许多学生甚至越来越厌倦语文课,也很排斥写作文。

为什么我们的课堂缺少了智慧呢?首先是因为传统的“唯知识论”深入人心,使得语文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最终才导致了语文课堂越来越偏离智慧性;其次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将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以及对教学的反思融入到课堂中,教学智慧发挥的作用很小。由于这些东西并没有内化为教师自身的智慧,因而并没有真正形成对教育现实的内在改变[5]。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极少用到教学智慧,才使得语文智慧课堂在短时间内难以构建。

4 高中语文智慧型课堂的构建策略

语文课堂是关乎人文素养的教育,旨在唤醒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它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熏陶,同时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及感悟,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心灵互通。但是高中语文课堂尚未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急需重构高中语文课堂,使其实现师生智慧共生。

4.1 教师由“模式化”向“特色化”转变

由于现在存在一种只看重教师的教学成果而忽视教师的个人特色的倾向,因此很多老师在盲目追求成绩的过程中反而失去了自己原有的个性。另外就是外界强加给教师的“形式化”培训,很多教师并不是主观愿意的,而是被动地接受这些格式化的东西,这也导致了很多老师慢慢失去了自己的风格。其实就教师而言,最应该珍藏的就是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用自己的嘴巴说话,学会走自己的路,这是当前改革中应当倡导的[5]。

要实现教师由“模式化”向“特色化”转变,首先,学校领导要鼓励教师去探索和发现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并且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其得以实施。其次,教师自己应该主动大胆地实践与以往不一样的教学形式,追求能开启学生智慧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是局限于已有的格式化的东西。这样才会使得教师逐渐由“模式化”向“特色化”转变。

4.2 学生由“客体化”向“主体化”转变

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获得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充满趣味和刺激的坏境中积极探索,主动习得知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应该强行把知识塞进学生的脑袋,而是应该创造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督促他们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体,一直以来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在具体的课堂中并未将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目标落实到位,许多学校仍是流于形式。教师依然是课堂上的主角,是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演者,学生只是配角,乖乖地坐在下面当一个倾听者与接受者。要使学生由“客体化”向“主体化”转变,就应该把课堂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回答问题的客体,而是做一个提出问题的发问者。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彻底抛弃教师的作用,鉴于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有其操作的不合理性和困难性。我们所倡导的还原学生主体地位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亲密的配合,共创师生相互交往、相互探讨、相互学习、一起进步的智慧课堂。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做一个引导者,鼓励学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敢于开口、善于开口、勤于开口。

4.3 教学由“知识化”向“智慧化”转变

目前的语文课堂就是一个知识的图书馆,智慧是少之又少的稀有元素。要实现课堂教学由知识化向智慧化转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勤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

一是勤于思考。犹太人把那些只有知识没有生活智慧的人称为“书呆子”。他们认为学习和思考一样重要,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才能养成智慧。没有思考与创新,社会将停滞不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只有思考了,才会有疑问,有疑问才会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们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有质疑的精神,敢于质疑,并且要付诸解决疑问的行动。

二是善于思考。在课堂上虽然也不缺敢于发问的学生,但不是所有学生的质疑都是可取的,有的学生可能走进死胡同,喜欢钻牛角尖,这样不仅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而且会让他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困惑感。因此,遇到这样的学生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有针对的指导,引导他进行合理性的思考,不仅要巧妙地解决他心理上的困惑,而且不能打击他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 结语

每一个热爱教育的老师都必须潜心经营自己的课堂,灵活运用教学智慧,打造语文智慧课堂,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呼声。但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或许目前无法在短期内构建美好的语文智慧课堂,但只要心中已明确了智慧课堂努力的方向,并且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构建师生智慧共生的语文课堂一定指日可待。

[1]张卫卫.智慧课堂及其生成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2]王群英.语文智慧课堂的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3]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育研究,2004(6):3-7.

[4]郑金洲.重构课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9):53-63.

[5]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50-57.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智慧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