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及其对当今的启示

2015-03-31邢中先

大众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同志农业

邢中先

(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 400054)

抗战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及其对当今的启示

邢中先

(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 400054)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胜利70周年。毛泽东同志在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有效的解决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困难局面,为实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回顾毛泽东同志在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对于当前我们全党全国人民都在为努力实现中国梦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毛泽东;经济理论;启示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同志的经济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和决战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毛泽东同志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全党有效的克服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困难,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以后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经济思想,有利于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有利于理解我们的先辈为了取得战争和革命胜利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有利于理解今天我们和平生活来之不易的艰辛,更有利于运用抗战精神来指引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 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的经济思想主要内容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全国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共同抵制日本法西斯的疯狂侵略。但是,由于日本蓄谋已久的疯狂进犯,中国大半壁江山落入日本之手,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集中主要兵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革命根据地发起疯狂的进攻,再加上此时,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对解放区实行经济和军事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同志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有效的解决了我党面临的财政困难,有效的克服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对派对我们的经济封锁,为我们自己的生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1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多项政策促进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为工业提供了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农业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毛泽东同志始终强调要把农业发展放在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来。毛泽东同志始终重视农业的发展源于两方面的基础,一方面,当时敌后革命根据地特别是陕甘宁边区的自然环境原本就比较差,农业发展落后,另一方面,当地的农民生存环境也不好,农民自身生活状况就非常差,在这种情况下,在让农民拿出粮食来支持革命军队和支持革命战争就成为一项难题。抗日战争有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福祉,抗日战争有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大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既要照顾农业群众的利益,又要支持抗战,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

第一,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只有从政治上,重视对农业的发展,制定正确而稳定的农业政策才能为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政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农业稳步发展,才能给农业以发展的信心。毛泽东同志首先纠正了经济政策上的“左”的错误,消除农民发展中挨批的心理。毛泽东同志先后提出了休养生息、减租减息、鼓励生产的政策。他还强调:“政策应该贯彻执行”。对有一些革命根据地没有贯彻执行减租减息政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现象,他严肃指出:“凡属政府颁布的法令,必须坚决执行”。[1]从而为农业发展从政策上提供了保障。

第二,结合实际发展农业。针对各根据地的客观地形条件的不同,土壤的不同,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而且“农忙时期应该停止农民群众除农业以外的任何开会与动员,接以节省人力畜力,使之全部用在农业生产上去”。[1]

第三,走农业互助合作化的道路。为了更好地走好农业互助合作化道路,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完善互助合作化道路的原则。一是必须坚持自愿原则。毛泽东在 1943年指出:“只要是群众自愿参加(绝不能强调)的集体互助组织,就是好的。”[1]但由于广大农民小农经济的习惯,要农业自愿就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所以,毛泽东又提出“耐心说服、典型示范”的方针,以此引导农民入社。第二是必须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合作社是为人民群众谋求经济利益的,绝非是为少数工作人员赚钱牟利,因此,坚持平等原则极为重要。

1.2关于工业化道路

在《论联合政府》中他指出:“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必须发展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2]通过这些言论和主张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同志已经对革命胜利以后,中国将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有了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后来我们也知道,我国的工业化也是按照毛泽东同志这一时期的思想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所以说,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已经为中国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1.3关于引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在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抗日根据地陷入日益严峻的经济困难时期,为了克服经济困难,毛泽东同志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然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但是对于那些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中共将欢迎外国人及外国资本流进来,去做那些事。”[2]在毛泽看来,要发展根据地的经济,利用外国资本势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在讲到工业发展问题时,他指出,要想发展工业,就需要大量的资本,这些资本“主要地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积累资本,同时借助于外援”。

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经济在二战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只有美国可以援助中国,再加上中国抵挡了日本大部分的陆军部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有效的牵制了日本大部分陆军兵力,有效地缓解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我们坚信美国一定会援助中国共产党。鉴于中国国内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唯有同美国合作“对有关各方面都将是有益和符合要求的。”[2]因此,美国成为了中共最好的合作伙伴,所以,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引进外资,主要就是指引进美国资本。

1.4关于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来克服经济困难

在进入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以后,日本侵略者改变了作战策略,开始疯狂的进攻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的严厉的“三光”政策的扫荡,国民党在这一时期开始对共产党进行经济封锁,加上根据地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面临严峻的经济困难,主要表现是“粮食不足,油盐不足,被服不足,经费不足。”[3]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唉,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自谋生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度过难关。为此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特别是南泥湾的开发,鼓舞了全党人民的信心和决心,根据地的人民人人积极参与生产,开荒种田,实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经过大生产运动,根据地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2 抗战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对当今启示

抗战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不仅成功的解决了我们经济困难,也为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抗战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还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奠定了基础,我们知道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采取的经济政策有很多是在抗战时期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我们要以抗日战争胜利 70周年为契机,发扬抗战精神,弘扬毛泽东同志的经济思想,这对指引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2.1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努力维护好人民的利益

2.1.1贯彻落实好城乡一体化建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在经历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后,农业的薄弱地位还没有改变,农民生活还比较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减租减息”的政策和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又提出城乡互动,在完成工业化的同时也要发展农业,实现农业对工业的互补。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思想对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4]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们只有贯彻落实好城乡一体化,才能真正破除城乡发展二元化的结构,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互动、工农协调发展的局面。

2.1.2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就已经指出了,由于革命根据地的条件不同,地形不同,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发展特色农业。我们知道我国面积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地形不同,所以要根据本地区的特殊的地形、特殊的环境来发展本地区的农业,走新型特色农业道路。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惠农政策。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必须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5]

2.1.3始终维护好人民利益

毛泽东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发展首位。毛泽东在他的这种思想贯彻到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之中,始终把维护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支持,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为此,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要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6]因此,始终维护好人民的利益,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力量之源不断。

2.2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同志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当时处于反围剿的战争之中,没有时间也没有资金来发展工业。在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受到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要自立更生,发展工业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我们可以引进依靠外国资本来建设工业。毛泽东还对实现工业化道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尽快把中国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毛泽东同志关于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为以后我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量引进外资来发展工业,实现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导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造成环境污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四化的协调发展。”[4]这是我们党为实现我国工业化提出的新型发展道路。四化同步,推动两化深度融合,表明我国在实现工业化道路上认识更加成熟,追求实现的工业化质量更高了。

2.3积极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活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取得的成就证明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组成部分,它在活跃市场、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及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间点,我们必须要大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是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二是要扩大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门槛,在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上要给非公有制经济以平等权。

2.4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有益成果

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后期,提出在经济恢复时期,我们要借用国外资本,特别是美国资金来支援工业建设,要积极引入外国资本主义来发展我国经济,实现互利共赢。毛泽东同志的这种认识对于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正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站在战略高度,大胆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有益成果,来发展自己。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股份制等资本主义制度下创立的资本组织形式和企业管理方式,在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要坚持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衡量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而不应只纠结于姓“资”和姓“社”的矛盾中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一二百年的发展历程,资本之主义取得了丰收的成果,大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西方资本主义取得丰收成果和经验,我们要大力的借鉴过来,我们要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有益成果,才采取一切措施吸引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等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5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探索适合自己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困难时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来,解决根据地经济困难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也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全球化的今天,能否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能否实现中国梦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7]在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西方国家不断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支配和控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处理好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2.6始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最根本的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致力于国家经济建设,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毛泽东经济思想的核心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是解决我国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出路。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经济发展还不协调,人民生活财富还不丰富,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极大的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用发展来解决中国社会出现的问题。只有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党就能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 抗战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抗战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成功克服了根据地经济困难问题,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重新学习毛泽东经济思想对于促进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第一,毛泽东经济思想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体系。抗战时期的毛泽东经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发展毛泽东在经济领域的理论,在这一时期,他发表了很多有关经济的著作,这些著作是毛泽东经济思想在这一时期成熟的表现。第二,在毛泽东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克服了的经济困难,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三,毛泽东的经济思想,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有些观点对指导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第四,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黄先禄.延安时期毛泽东货币金融思想与实践[N].光明日报,2014-09-14.

[4] 胡锦涛.十八大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8.

[5] 习近平.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N].人民日报,2014-12-24.

[6]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5.

[7] 邓小平.邓小平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MAO zedong's economic thought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oday's

This year marks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world against fascism and the victory of war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China. Comrade MAO Zedong's economic thought in this period effectively solved a difficult economic situation of the shensi-kansu-ningsia border region, laid a solid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achieving the final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the people's war of liberation victory. Review of comrade MAO zedong's economic thought in this period, has a very good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meaning to the national people in China in our effort to realize China's dream.

Mao Zedong; economic theory; enlightenment

A84

A

1008-1151(2015)11-0135-03

2015-10-12

邢中先(1989-),男,河南濮阳人,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同志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严良堃同志逝世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