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引企入校”模式下《建筑设计Ⅰ》课程改革的思考——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3-31

大众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入校建筑设计校企

周 薇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基于“引企入校”模式下《建筑设计Ⅰ》课程改革的思考——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周 薇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在“引企入校”模式下,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开发课程是高职课程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建筑设计Ⅰ》课程是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基于“引企入校”模式的《建筑设计Ⅰ》课程改革,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重构,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引企入校;课程改革;建筑设计

近年来,“引企入校,工学结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引企入校”作为一种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逐渐高职院校中得到推广,合作范围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顶岗实习到研究开发等领域不断扩大,对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教育部高教[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可见,在“引企入校”模式下,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开发课程是高职课程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自2009年以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逐步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并成立了“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在“引企入校”等校企合作模式上不断摸索,从项目合作、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进一步拓宽和加深校企合作的内容,以更大程度地实现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共赢。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角度,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Ⅰ》课程改革为例,探讨在“引企入校”模式下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和具体举措。

1 课程概况

建筑设计课程是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自创办以来,通过不断探索开设了一系列的建筑设计课程,包括《建筑设计Ⅰ》、《建筑设计Ⅱ》和《建筑设计Ⅲ》,分三个学期进行。其中《建筑设计Ⅰ》课程以居住建筑设计和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为核心,重点突出别墅建筑设计和幼儿园建筑设计原理的讲授和训练。通过课程设计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构思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正确理解环境对建筑的制约性和启发性,处理好功能、技术、造型的关系,掌握一定的空间处理和建筑艺术处理手法,并且有较好的表现技巧。《建筑设计Ⅰ》课程是一门基础性专业课程,为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建筑设计Ⅱ》、《建筑设计Ⅲ》、《场地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等专业课奠定了必备基础。

2 “引企入校”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与创新

2.1课程整体设计理念

在“引企入校”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本课程提出了“项目化+模块化+实战化”理实一体为主要特色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以设计能力培养为导向、以项目化教学流程为主线、以模块化任务单元为主体、以实战化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全真模拟职业环境为保障”的教学设计理念。

在教学整体设计思路上,引入企业项目化操作流程,根据建筑设计岗位的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单元和教学模块的组织。在每个项目化教学单元中,将根据实际设计岗位能力对应的方案设计能力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模块训练单元,细分为“项目调研(前期理论研究)、设计分析与创作、方案沟通与深化、后期制作”等 4个“模块化”课程单元。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在课时安排上适当缩短了建筑设计的理论内容,而把重点放在以项目分析和创作为主的建筑方案设计部分。

在“引企入校”模式下,这种以真实设计项目为依托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将行业需求、岗位特色以及职业能力融入到教学过程的始终,保证了教学目标与建筑设计行业特色的一致性,突出了高职教育注重能力培养的特色。

2.2教学内容的改革

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迅猛,新的设计趋势、新的潮流层出不穷,新技术、新设计软件的开发运用更是日新月异,因而建筑设计的教学内容不应墨守成规,而应顺应趋势与时俱进,这就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引企入校的模式下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在共同进行项目合作的基础上,邀请设计企业一线的设计师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由校内教学团队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共同编写实训任务书和指导书,根据教学大纲和建筑设计项目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流程,以典型设计项目流程来制定教学内容,在真实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使教学内容既能符合课内教学规律又符合真实工作项目流程。

2.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基于“引企入校”模式,本课程采用了相应的“设计工作室模拟教学法”进行教学,即通过“引企入校”引入建筑设计企业,建立多类型的校内建筑设计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企业入校、设计项目入教的全真模拟职业岗位的项目化教学。在实训基地内,校企双方本着 “互惠互利、自愿双赢”的合作原则,通过共享设计项目、师生参与项目设计过程等方式吸引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形成多个以“项目为中心、企业为引导、师生共同参与”为特征的设计工作室,全真模拟实际建筑设计流程和职业环境。设计工作室的模拟教学法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了建筑设计项目的设计流程和岗位情境,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教学过程的情境化、教学环节的岗位化、教学成果的社会化,达到了“教、学、做”一体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要求。同时,在设计工作室模拟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从学习到实际工作、从教室到企业现场的逐步过渡,真正达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2.4教学模式的改革

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分层教学模式,是适应企业化设计流程,并与教学进度相协调下而采取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在为了实现“真题实做”的项目化教学,教学课时的安排尽可能地按照真实的项目流程来进行。然而由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的有限性,并且受到设计项目规模大小、复杂程度、设计标准以及完成时间的限制,往往真实项目与教学过程在进度安排难以完美契合;同时,由于由企业一线设计师兼任的实训指导教师人数有限,无法满足对所有学生都进行传统式小组教学的需求,故需要根据设计项目的真实情境对教学进程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取以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采取分层式的教学模式。

在分层教学模式中,经过项目调研(前期理论研究)、设计分析与创作模块训练之后,通过比选,学生将被分成“实战设计小组”和“模拟设计小组”两个小组。实战设计小组将选择设计能力较强,思维较为灵活敏捷,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此小组将严格按照实际项目的进度进行设计,注重设计思维的培养和沟通协调能力的锻炼,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各个时间节点都由企业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进行考核,达不到设计质量和进度要求的学生可能面临淘汰。“模拟设计小组”则由动手能力较强而设计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组成,更多地注重学生绘图表现能力的训练,由校内实训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对项目难度和进度进行一定的调整,更多地体现方案的表达能力。

分层教学模式体现出了差异化教学的优势,分层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弹性管理模式,分层不是固定的,每个项目或每个阶段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项目的需求可以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差异的不同需求,更多地体现了因材施教,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5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根本手段,构建一套全面、系统、合理化,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教学评价体系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引企入校的模式下,本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评价应依据建筑设计行业的职业标准进行,充分体现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考核方法以突出技能水平为根本,强调过程的考核。评价的主体也改变了原有的以校内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引入了行业技术骨干、企业兼职教师等企业考核主体,形成“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学生互评”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考核。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通过工作考核表引入设计企业人员绩效考核表的考核办法,以考核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考核占70%,期末考核占30%。其中,过程考核通过工作过程考核单对设计项目的完成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计划完成率、项目设计完成率、设计方案提交及时率、设计图纸出错率、团队协调能力、出勤率和课堂纪律等具体指标,考核方式采用“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三者结合。期末考核主要通过快速设计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是对整个学期学习效果和设计能力水平的综合评价。校企合作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模式公正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3 结语

“引企入校”是提高校企合作深度的有效途径,是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新思路新方向。在“引企入校”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共同担当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任,这种全面深入的合作模式使得课程教学更好地契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不仅提高了高职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还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引企入校”模式的《建筑设计Ⅰ》课程改革,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重构,建构了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平台,形成了“项目化+模块化+实战化”理实一体的课程特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达到了“校企双赢”。该课程的改革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到其他建筑类专业课程的改革上。

[1] 朱有明.职业教育引企入校问题探析[J].教育探索,2013,(10): 69-72.

[2] 袁铭.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建筑综合设计”课程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7-68.

[3] 贾娟,马川兰.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2,(6):141-147.

The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Ⅰ" based on the "Introducing Enterprise into School" mode——take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for example

In the "Introducing Enterprise into School" model, 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joint development program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urses. "Architectural Design Ⅰ"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s are vocational technical professional core main courses,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Ⅰ" curriculum reform "Introducing Enterprise into School" model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highlight vocational abilit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ntroducing Enterprise into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building design

G71

A

1008-1151(2015)11-0097-02

2015-10-11

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委托项目(重点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下‘引企入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3JGW002)。

周薇(1982-),女,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规划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入校建筑设计校企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入校
北京大学:“刷脸入校”闸机西南门试运行
建筑设计的困惑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我校省内外护理新生入校适应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