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为例

2015-03-30袁雪姣

电大理工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自主性幸福感

1 职业幸福感的内涵

《新华字典》里,幸福的定义是生活和境遇的愉快美满。亚里士多德曾经就指出过,对于灵魂而言,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其属于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职业幸福感是指个体对工作的综合评估水平,是个体通过自身在工作领域和生活方面的体验,具体呈现的主观层面的感受。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上得到的收获或者是获得的满足,使其职业规划得以实施,能够发挥自主性、开发潜能、获得持续的快乐情感体验。

首先表现为整体性,从根本上来讲,这一特性能够综合反映生活质量,能够形成较为全面的评价,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次就表现为主观性,评判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人的主观感觉来进行,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最后就表现为相对稳定性,这一特征重点强调的是,尽管在具体的评定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评定时的自身情绪的影响,以及来自于环境因素的干扰,具体评判那一刻所处的空间时间以及人自身主观元素的影响其实是很小的。

2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测量维度

本研究根据Carol Ryff所提出的幸福感的六维度模型来设计与展开的,从工作自主性、环境控制、个人成长、积极人际关系、生活目标、自我接纳六个维度测量。

(1)工作自主性,人的自由是相对的,如果说工作自主性较小会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责任感较低,那么工作自主性太高反而会是教师缺少控制点,感觉很难去控制自己,无法驾奴工作。不论是两者中的哪一种教师所感受的幸福感都不会高。工作自主性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其中高于标准或者低于标准水平的工作自主性会降低教师的工作幸福感。

(2)掌控环境,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选择或创造对自己有益的工作环境,如果教师能够拥有较高的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或职业规划能力,都能够有效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从而更好地对自身的工作环境进行把控,经由上述能力,来减轻环境对教师的作用。

(3)个人成长,如果教师在工作中很少甚至没有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机会,其职业幸福感肯定会下降,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毕竟每个教师都会对自身工作付出努力,期望得到个人发展机会,获得学校的认同,这对教师来说十分重要,。

(4)积极人际关系,教师的工作幸福感会受到来自学生、同事或者领导的社会支持的积极影响。教师保持和学生、同事及领导的积极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关系可以帮助教师在日浅工作和生活当中获得很多补充性信息,有困难时获得更多的支持,在工作上有更高的自信。当教师和其领导存在积极的人际关系时,其在工作上承受的压力也就会相对较小。

(5)生活意义,当教师感受到生活带来的多样化、挑战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能拥有决策的自主权时所得到的心理感受,比如工作的重要性和完整性及技能的多样性。教师对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清晰性,有助于使与教师的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6)自我接纳,教师如果对现在或者过去的自己有着积极的感知和评价,那么其肯定获得了幸福。教师如果自我效能感较高,其独立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就高,而自我效能较低的教师,这种能力会较低。

3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3.1 优化学校绩效考核制度

首先,明确具体考核目标。绩效考核在进行设置的时候,学校要明确学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同时必须做到明确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以便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把每个教师都动员调动起来,这样的制度才是真正有效的制度。在制定考核目标时,让一线教师参与设定,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其次,重视教师需求和绩效要求相结合。在考核中要能够平衡教师需求和绩效要求,只有符合教师需求的绩效才是有效的,能够发挥激励作用的,能够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能够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感的。将教师的需求和绩效相联系,在教师面对符合自身需求的绩效目标时,教师才能更主动的积极工作,能使员工有更好的工作自主性,从而提升其职业幸福感。

再次,重视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相结合。短期的考核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能够更简郑明了地将工作业绩展现出来,但为了使对教师的正面作用更加长期化,使教师更加注重学校的长远发展,特别要注重长期绩效考核。如奖金等周期较长的激励措施;而当设定长期的年度考核目标时,可以将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指标,在任职能力方面的考量。通过这样的结合,有助于教师增强其对学校的归属感、忠诚度,从而提升其工作的幸福感。

3.2 注重员工的培训开发

第一,注重员工的职业规划设计。想要留住优秀的教师,首先是要理解教师的需求,要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对他的关注。这就需要学校各层次的管理者对教师要多沟通交流,学会倾听一线教师的声音,发现教师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鼓励教师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能引导教师作出和学校的发展目标一致的规划。学校领导能够在教师感到迷茫和不确定的时候,给予教师明确的坚定有力的支持和肯定,让教师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关黄,使其能够沿着规划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积极向上发展,提高对自身的认识和自我肯定,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上进心,进而带来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第二,提供丰富的培训机会。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得教师在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在不断地更新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也得到了加强。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在教师培训方面的投入,打造学习平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更多的员工能获得更好得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在尊重和结合了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需要后,可以按岗位设置的要求、技能水平要求等方面的不同而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和知识培训。通过培训,首先能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其次有机会改善或开发教师的职业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够杨长教师的职业生命,可以加强教师工作的安全感使教师更加投入的更有效的工作。

第三,注重员工培训的效果。学校培训计划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重视培训本身,而忽略了培训的效果。其实,培训的效果直接决定了,培训是否是有效的,是检验培训计划的总要指标。学校应该重视培训的效果,可以在学校内部施行竞聘机制,促使学校形成优胜劣汰的格局。通过培训与员工自身的不断学习,促使广大教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施行竞聘上岗的机制。让教师通过培训,通过竞聘制度来总结过去感知未来,提升自我效能,对自身有更清晰的认识和肯定的态度,才能有较高的职业幸福感。

3.3 提供多元化成长通道

通过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学习参观培训活动,下企业实践,职位和职称晋升等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多元化的培养和锻炼,激发员工发现自我,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相应的对于学校来说,在教师进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将激发其自身的潜力,为学校创造更多的价值,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在教师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使教师更真切地感受到学校的培养,必然提升其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其职业幸福感。

3.4 构建幸福管理

幸福管理模式的构建,最关键的就是能够把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学校发展融合在一起,用参化理念来引导教师融入学校,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这需要学校在管理制度上切实从教师职业幸福感出发,制定富有激励性的弹性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晋升制度,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培训制度等等,通过制度来保障和落实幸福管理的理念,确保能够全方位让教师感受到职业幸福感。重中之重是在调整和完善学校的各项制度的时候,必须以教师的需求出发,这就需要学校建立完善上下沟通的渠道,使得各层次管理者能够倾听下属员工的声音,深入了解各层次员工的真正需求。

参考参参

[1]陈学金,邓李红.近年来国内教师幸福感的研究述评[J].教育导语,2009,(3).25-28.

[2]吴黄英,胡江水.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73-74.

[3]童富勇,金优优.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要素的调查与分析[J].学术短长书.(06)105-108.

(责任编辑:云龙)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自主性幸福感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