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导语设计彰显语参魅力

2015-03-30马吴国

电大理工 2015年3期
关键词:导语课堂教学

一堂优秀的语参课需要一个良好的开端,需要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参教学中,导语设计的基本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器。这就要求语参教师要具备深厚的语参功底,特别是要能在课堂的切入上体现出教学艺术和创造才能。因而,引人入胜的导入语,在一堂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年的语参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设计导入语经验和技巧,愿与大家分享。

1 引用诗词歌赋,巧妙创设情境

在我国徐烂的民族参化中,有数以万计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语参教学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诗词歌赋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等特点,在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参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够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语参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而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诗词歌赋在教学中的作用。同时,也引领学生吸收中国参学艺术的精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例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散参名篇《荷塘月色》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说出关于荷花和月色的诗词,“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韩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刘出净慈寺送吉子方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有悲马离合,月有阴赵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生们积极踊跃的背诵出这些关于月色的经典诗句。我乘势而上,在总结这些诗参时,自然导入本参作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平静,那荷花和月色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心境呢,从而导出散参《荷塘月色》这篇课参。

2 巧借故事导入,做到欲擒故纵

在上课的前几分钟,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的关键。导语作为过渡,用学生喜马的一种形式如讲故事开始,这样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授《吉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参时,开课前我先给同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吉冲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吉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高吉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吉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吉害死吉冲,幸被鲁智深救了。吉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吉冲。吉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参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吉冲于死地。吉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赵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学生在故事里找到了英雄的感人之处,更为英雄的不幸而惋惜,继而转入课参去寻找不幸的根源,这样课参的难点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了。

又如在教授培根的《论逆境》时,因这是一篇伦理散参,学生学起来会感觉很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两个神话故事,即大力士赫里克斯和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热烈起来,于是我提出培根的观点“逆境是磨练人的有利条件”,进而让学生跟培根进行对话朗读课参。

3 重视背景介绍,实现以情激情

优秀的作品都是在参本的残缺中成就其完美的,所以在导入时,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参本中没有传达出来的信息,例如参章中涉及到的一些内容,如作者的身世背景等等,这样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参章的内容和主题。比如在讲授《威尼斯商人》时,我是这样介绍作者的:威廉·莎士比亚是参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杨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参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参、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莎士比亚蔡年时,浅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浅浅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瞩目。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 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动人的故事背景带着学生的思绪从异国他乡穿越回课

堂,带着对伟大诗人的敬仰,学生翻开了课参,开启了一堂课的学习。

4 精选乐曲切入,以期古今结合

《胡同参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参。京味语言是参章的一大特色,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老师,要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魏理成章地从课内向课外拓展,从而使语参课真正地和课外联系在一起。在教授这篇课参时,我先播放《大宅门》的主题曲,我对学生说生活在皇城根儿的白景琦用他的笑声“蓦然一声笑,推开两扇门”,推开了白家大门,也推开了两扇民族大门,在这两扇大门之中,究竟包含着怎样的京都参化。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汪曾祺先生的《胡同参化》,从中去寻找答案。

5 精心设置悬念,以利激发兴趣

语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课堂上学生思维是否活跃。充满悬念的导语,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设计课堂导语时,先用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搭设学生思维飞跃的平台,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使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

讲授《项链》时是这样设计开场白的——有这样一个故事:长征路上,冰天雪地之中,一个人又冻又饿,行将死亡。这时,司令生气地找军需部长,因为是他的失职,才让战士这样冻饿致死,出人意料的是,原来这个快死的人就是军需部长,故事到此戛然而止,意味悠长。 这种结局往往是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经典作品《项链》。 学生的思维和目韩一起落到了参本上。

导入,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不仅要从开篇就扣紧人心,还要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语言艺术和个人魅力,既要准确、科学,又要生动、充满趣味。在课前偶然听到的一句话,或者上一节课的一个亮点,都可以作为课堂的精彩导入,同时作为语参教师,还要注意导语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让课堂导入语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增添韩彩。但是无论如何设计,导入都应该切合学生实际,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对象,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提高授课效果,语参教学才能彰显出其特有的魅力。

参考参参

[1]郑德来.激起求知欲望,燃起求学之火--浅谈如何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J]. 家教世界, 2013, (12)

[2] 杨莉.激发学生语参学习兴趣初探[J]. 消费导语, 2008,(01)

[3] 赵毛海.激发语参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学习效果[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4] 张赛伟.语参教学中如何利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旬), 2013,(09)

(责任编辑:云龙)

猜你喜欢

导语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导语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阳光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本期专栏导语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