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部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2015-03-29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课题组

党政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党性党校干部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课题组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确立了党性教育在干部教育总体布局中新的战略定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切实加强干部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根据中组部干教局工作部署,上海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专门成立了课题组,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专家研讨等方式,对当前上海干部党性教育的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反复研讨修改基础上,形成如下报告。

一、上海党性教育的新进展和新做法

上海历来高度重视干部党性教育工作。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主要领导定期主持召开常委会,研究解决事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局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对加强和改进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增强干部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全市各级党组织及其职能部门,认真履职尽责,相互支持配合。全市党校系统根据中央和市委要求,坚持党校姓党、党性铸魂原则,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积极探索不断增强干部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办法和实现途径,确保干部党性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通过规划引领、布局调整、整体设计,着力加强干部党性教育的系统规划性

一是重视规划引领。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和十届市委五次全会精神,2013年12月本市颁布了《2013—2017年上海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提出要使广大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理论素养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切实增强,从政道德理念显著提升,求真务实、敢于担当、艰苦奋斗作风深入弘扬的目标任务。2013年11月出台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党校党性教育的意见》,总结转化本市党校系统党性教育的经验做法,强调党校党性教育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对新形势下做好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党性教育进行了系统思考和总体规划,这是上海党校发展史上由市委常委会通过、面向全市党校的第一个党性教育规范性文件。

二是进行布局调整。2013年7月,市委党校5所分校正式成立,标志着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党校教育体制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形成了全市党校系统“1+5+17”(即市委党校总校、分校与区县党校)办学布局,为凸显党性教育这条主线提供了更加优化的组织架构,更加有利于整合区县、大口党委党性教育资源优势,全面推进和落实党性教育“目标上清晰、内容上聚焦、方法上创新、效果上求实”四项总体原则。

三是注重整体设计。各级党校全方位探索发挥党性锻炼熔炉作用的各种方式,寓党性教育在班次设计、教学新布局落实、教学计划实施过程、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和教学方式创新之中。着力在所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主体和管理要素中体现党性要求,把党性修养与理论学习、形势任务把握、思想观念更新、能力素质提高结合起来。市委党校提出“把握一条主线(以党性教育为主线),强化两种形式(课堂理论教育和学员实践活动),侧重三个方面(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风廉政教育),达到四类效果(科学理论说服引领、先进榜样示范熏陶、反面事例警示感化、体验省思自净内化)”;有的党校注重整体设计党性教育贯穿全过程的措施链,形成了“动员工作前置化、课堂督导正常化、现场教学专题化、党性分析聚焦化、学员管理制度化、组织面谈共识化”六项措施,完善和优化了党性教育在干部培训前期、中期、后期的规范和要求。

2.通过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薄弱环节,着力强化干部党性教育的理论说服力

一方面,聚焦理论素养提升这个重点。针对干部成长过程中接受党性教育理论化、系统化不够的状况,各级党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为主课,把党性教育贯穿于理论教学的总体布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单元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单元强化理想信念,“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执政能力”单元提供践行宗旨的具体路径,“党史党建”单元提供党性修养理论和执政思维。四个单元的课程相辅相成,形成了党性教育的系统体系,努力实现理论学习与党性修炼的内在贯通和良性转化。

市委党校中青班以“经典研读”为先行单元,加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和党史党建课程的分量,2013年、2014年主体班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比例占到总课时量的60%以上,经典著作导读成为干部党性教育的“拳头产品”,成为学员评价最高的教学模块。许多学员说,“马列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根与魂”,“毛泽东思想不能丢,这是我们的根”,“经过党校学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唯一道路,所学的科学理论已经化为血脉,成为潜意识”。

另一方面,聚焦党性问题剖析这个关键。本市党校坚持以解决学员党性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开展严格的党性分析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锻炼。市委党校积极探索“点评式”党性教育新模式,优化党性分析环节。一是领导讲课抓引领。落实党政负责同志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同学员座谈的制度,市委主要领导身体力行为党校学员上第一堂课,十八大以来,四套班子领导在市委党校讲课52人次,区县、大口党委领导坚持每年为学员讲党课。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领导亲自为党校学员进行党性分析动员。

二是互动研讨找问题。通过“三种途径”提炼“三类问题”:学员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发现个人问题;分组讨论,发现普遍问题;教师归纳,提炼共性问题。近年来引入党性结构化研讨方式,把党性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聚焦得更集中、更准确。三是“三评三点”重实效。按照党章的要求,学员通过“自评和互评”反复比较,反省和发现自身在“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的“薄弱点”;通过资深老干部比照学员的自我体认,有针对性的点评,“直接评论”学员在“党性提高”方面不愿面对或难以面对的“症结点”;通过党性教育方面的专家或教授,结合学员的思想实际进行点评,“点深评透”学员在“党性认识”方面存在的“困惑点”。这种方式增强了党性教育的实效,得到学员的充分肯定。

学员们普遍认为,在党校的党性教育最深刻、最有效。有些学员说,党校的党性教育“经历了思想的冲击、思想的震撼,感受了心灵的洗礼,感悟到责任的重大、使命的光荣”,“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人生之路有多长,党性修养、党性锻炼之路就有多长”。

3.通过整合党性教育资源,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着力增强干部党性教育的感染力

本市党校通过整合各类党性教育资源,创新党性教学方式方法,让学员在案例讨论、现场教学、模拟实战、社会实践等平台上主动参与、切身体验和深刻反省,激发情感、增强党性,提高了党性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一是针对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的干部,采用“一班一策”的形式。市委党校局级班以“案例教育法”为主,为此专门编写了《党性修养案例系列选编》,供学员阅读、分组讨论、支部交流、教师讲评。处级班以“典型教育法”为主,邀请张云泉、曹道云、梁慧丽等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作报告,引发学员内心强烈共鸣;中青班以“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锻炼”为主,通过在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陈云纪念馆、张闻天故居、多伦路的红色记忆等市级研究型现场基地参加党性教育,增强三个自信。有的学员说,“品味在白色恐怖下的红色记忆,实地看一看,是多么鲜活的教学方式啊,更加觉得党的伟大”。

二是重视正反典型的案例研讨,让学员在辨析、争论中撞出思想火花,凝聚智慧,产生思想冲击力。示范教育所带来的冲击转化为“他们能够做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的自励,激发干部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警示教育的冲击转化为“他们的今天,不能成为自己的明天”的自警,强化自我约束力,在自励与自警的合力中实现党性教育的自律功能。

三是系统设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路线。组织学员到红色旧居遗址、工厂、农村、社区实地参观学习,到井冈山、延安、临沂、赣南闽西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故事讲述、情景回放、现场讲解、互动交流与专家点评,震撼情感,触动灵魂,达到良好的党性教育效果。有的学员在听了关于延安整风的课后,更加深刻理解了党的事业的艰辛,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学习好党史非常重要,如果你能看清历史,就会避免很多错误。人生也是如此”。

四是在党校主体班增设社会实践板块。不少党校在培训期间中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岗位、信访部门实践锻炼,走进基层、走入农村、直接面对百姓,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了干部执政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的党校还制订了群众工作能力培训大纲,编写了群众工作案例,安排干部到敬老院、辅读学校、社区、医院等担任义工,让干部接地气、增感情、解难题。

4.通过建章立制、从严管理,加强考核、训用结合,着力激发干部党性教育的激励正能量

一方面,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突出从严管理。本市党校认真研究干部成长特点和党性状况,具体规定学员党性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考核要求,形成了教学计划设置、教学组织管理、课堂纪律、作息制度、请假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廉洁自律制度、党性分析制度、跟班制度等一整套科学管用的制度。市委党校以加强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了“告知反馈机制、教育引领机制、自我教育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使用导向机制、预警否决机制”等六大工作机制。市委党校以班风建设为载体,以班风促学风,以班风打造校风。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春风化雨的引导,使学员产生党性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学员对党校关于学员管理的规定普遍认为“完全合理”。

另一方面,以训用结合为导向,加强考核评估。本市党校不断完善党性教育的考核评价制度,多数党校制定了学员党性教育考核办法,将学习态度和成果、参与程度和互动效果、参加党性锻炼活动情况、廉洁自律情况、撰写党性分析报告作为党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市委党校组建了教务处、学员处和教研部“三位一体”的主体班党性教育管理团队,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全程负责党性教育的计划设计、协调组织、研讨答疑、党性答辩和学员管理。党性教学中推出“2+0.5”授课模式,融入党性互动研讨环节。党校协调组织部门、学员单位,发挥教务教研、学员管理、教学督导、支部自治等多方力量,创设党性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激发学员和支部参与网上社区积极性,全程关注干部参加培训各项活动细节,更加客观、准确考察学员理论武装、党性修养、知识能力、个性特征等各方面表现,形成考核评价的强大“合力”。

许多党校会同组织部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党性和能力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总体考评意见,培训结束后向学员所在单位组织(干部)部门反馈,为进一步培养和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学员普遍感到,“党校学习,使自己在政治思想上补了钙,业务能力上充了电,党性修养上回了炉”。纷纷表示,“要在日常小事中体现党性、要在接受批评中锤炼党性、要在自我修养中增强党性”。

二、干部党性教育存在问题及其成因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党性教育面临着更复杂、更严峻的挑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工作不适应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1.上海进入改革攻坚、转型升级新阶段,干部党性教育理念上还不适应,在一些地方和同志间存在着党性教育淡化、虚化、泛化等现象和过时论、无用论、应付论等看法

一是一些党组织对党性教育重视不够。存在淡化、虚化、泛化的情况,表现为“讲起来重视、做起来忽视,文件中重视、实践中忽视,集中教育时重视、平常工作时忽视,检查时重视、忙起来忽视”;存在以时事学习替代理论学习、以业务教育冲淡党性教育现象,碰到工学矛盾突出时,学习总是先让位;一些部门认为党性教育是组织部门和党校的事,未能主动发挥对干部党性教育的管理职责和作用。43.6%的调查对象认为“一些单位对党性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二是部分干部自觉接受党性教育的意识不强、内在动力不足。存在“解决实践难题管用、空谈精神境界无用”以及党性教育过时论、无用论、应付论等错误看法;不少干部存在“党性教育主要靠组织安排、组织推动”的意识,甚至于把党性教育看成“程序”、“走过场”;有些干部在党性剖析时存在态度应付化、问题通用化、剖析肤浅化、成效一般化等现象,缺乏思想反思、忽视价值观审视和精神境界提升。

2.面对职能部门管理多头、干部队伍结构多元的新特点,干部党性教育格局上还不适应,存在各自为政、一刀切、内循环、一阵子等现象

一是一些党委纪检、组织、宣传、党校等职能部门开展党性教育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造成部分干部反复学、重复训,而一些业务骨干或重要、关键岗位干部得不到选派。二是党性教育模式“一刀切”。针对不同层面、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阅历和背景干部的教育需求,缺乏相应的分类设计和精细布局,针对新生代干部尤其是海外留学背景的干部党性教育方式不对路。三是党性教育在覆盖衔接上还有错位、缺位。两新组织、商务楼宇、园区开发区等领域存在空白点,领导干部与非领导干部接受党性教育机会不均等,大多数普通党员缺失党性教育的必要渠道。四是党性教育效果缺乏“可持续性”。74.8%的干部“获取党性教育的经常途径”是“党校培训学习”。有的学员说,党校党性教育刻骨铭心,回到校外又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激情过后“涛声依旧”。

3.针对党性修养内涵变化、干部思想动态分化的新情况,干部党性教育内容上还不适应,存在把脉不准、靶向不清、引领较难、回应不力等问题

一方面,在利益多元化条件下,在党性教育过程中针对性引导不够,往往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存在应对变化慢、接地气不够、兼顾个性少等情况。当前环境下,干部更加容易关注个人职务职级升迁、物质条件改善,而忽视思想成熟、人品养成、党性纯洁,甚至产生用权谋私、跑官要官等消极思想。26.4%的受调查者认为“党性教育与自身思想实际相脱离”。另一方面,面对社会热点、理论难点、矛盾焦点,面对干部的思想困惑,党性教育的正面引领力和说服力还欠强。如在价值观多元化环境下,如何坚守理想信念;在全民追逐财富浪潮的裹挟下,如何加强内在道德约束,防止权力市场化,避免出现“59岁现象”、“35岁现象”;在西方各种思潮侵袭下,如何保持清醒政治头脑,党性教育回应不力,往往绕道走,让许多干部感觉不解渴、不解惑。46.3%的学员认为“党性教育内容空洞,说服力不强”。

4.应对信息社会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干部求新、求实、求真的新渴望,干部党性教育方式方法上还不适应,存在不到位、不匹配、不适用等现象

一方面,有的地方党性教育方式方法创新不够。偏重于灌输式、单向式说教,对干部缺乏吸引力、感染力,有些学员说“老师讲的内容网上都有”,造成上课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员在台下玩手机频频翻页。不善于运用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拓展党性教育的空间和平台。另一方面,又存在过于追求形式的新奇多样。忽视形式的适用性与内涵开发,导致部分学员视之为“游戏”、“折腾”与“表演”,缺乏理性和情感的认同,难以激发情感、坚定信念。

5.面对党性教育全方位、长效性、制度化的新要求,干部党性教育保障能力上还不适应,存在评估过软、弹性太大等现象

一是党性教育效果评估、考评依据、指标确定、考核结果使用等方面,既缺乏刚性规范,又缺乏科学性与操作性兼备的指标体系。在实施中难以操作和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干部党性状况与干部奖惩、选拔任用相脱节的现象也屡屡出现,挫伤了干部增强党性修养的积极性。有70.8%和58.7%的学员认为“影响党性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党性教育效果难评估”和“党性教育结果与干部考核任用脱节”。二是在党性教育流程规范和评价评估方面,缺乏统一衡量的标准。党性教育职能部门的责任不够清晰,党性教育大纲和教材的编写、课程的开发设置、师资的配置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党性教育的操作流程、具体环节缺乏必要的规范,由此造成较大的随意性。三是全方面党性教育考虑不足。在教育平台方面,对构筑“传统+新兴”智慧型、复合型、交互式党性教育平台,前瞻性研究不够;在教育载体方面,对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立体、多向、即时的“渗透式”党性教育,缺乏系统规划;在教育资源方面,对利用体制内外资源、吸引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拓展新媒体融入党性教育,尚未整体布局。

上述问题的产生,固然有其客观背景,这就是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党的事业发展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党员和党员干部代际结构变化带来的新需求,所有这些新变化的交集叠加,对党性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前所未遇的新课题。但从主观上分析,一是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理性自觉不够,对实现两个“百年愿景”,发挥上海“排头兵”和“先行者”作用背景下,如何提高干部党性素养的系统研究不够;对在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法治化环境下,如何理直气壮而润物无声地开展党性教育的全面谋划不够。二是理论自觉不足。随着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深入,干部党性教育规律不能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应当列入党的建设理论的专门领域加以研究。

列宁指出:“河水的流动就是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然而就连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从哲学的高度告诉我们,一方面,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这样那样的不适应的后面正是社会的进步与党的事业发展。同时,也告诫我们,随着时代的推进、事业的发展、需求的变化,党性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如果墨守成规、无所作为势必落后于形势的变化,将被发展车轮所抛弃而成为在原地无谓打转的漩涡。

三、增强发展新常态下干部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思路和措施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挑战,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坚持原有好的做法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应按照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系列要求,以完善党性教育体系建设和提高党性教育能力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系统思考,积极探索不断增强发展新常态下干部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办法和实现途径,为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作出新贡献。

1.确立党性教育第一教育的理念,全面加强对干部党性教育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理论教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基础,党性教育是关键。要更加突出党性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必须把党性教育确立为干部教育的第一教育,凸显党性教育在干部教育中的核心和党校主课的地位,充分体现干部教育姓党的本质特征。各级党委要着眼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执政骨干这一伟大战略,注重顶层设计、全局考虑、整体谋划,将党性教育贯穿于干部教育、管理、使用、监督等各个环节,形成党委牵头抓总、部门齐抓共管、组织部统筹协调、党校主渠道作用、社会协同合作、干部自觉修炼的干部党性教育格局。一是建立“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目标管理制度”、“领导干部党性修养问责制度”。明确党委在干部党性教育中的领导责任,把干部党性状况及党性教育情况作为对党委领导班子和“一把手”考核的重要指标。二是在各级党委层面建立“干部党性教育领导小组”。承担干部党性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责任,负责制订年度干部党性教育规划、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监督相关部门具体落实。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干部党性教育的考核管理。党校要发挥好干部党性教育的主渠道和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学员派出单位要把党性教育的成效作为干部考评的重要指标。三是进一步贯彻党性教育必须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的要求。从教学布局、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果评估、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等各方面更加充分体现党性教育的要求,在全市干部教育中构建教育目标聚焦、功能定位清晰、教学体系完善、实施流程科学的干部党性教育过程的完整链条。四是党校要坚定地把党性教育作为主业来抓。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以更高的标准、更新的工作理念、更有力的举措,从党性铸魂、打造队伍、构建机制、营造环境等四个方面打造“党性熔炉”,以风清气正的校风引领学风、教风。以教师、班主任等工作人员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启迪学员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以务实、开拓、清廉、忠诚等“党味”特色的环境文化生态强化党性教育的熏陶功能,以高效的党性教育工作机制保障党性教育的有效运行。

2.坚持干部党性教育问题和需求导向的基本取向,切实做到党性教育有的放矢

党性教育的针对性是取得党性教育实效性的前提条件。组织部门和党校在把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新要求、上海改革发展新任务的前提下,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工作力度认真研究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情况,研究不同部门、不同层面、不同岗位、不同时期干部党性状况的新特点,切实做到党性教育有的放矢,不放“空炮”。一是进一步贯彻分层分类要求。根据干部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不同阶段的能力特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干部的岗位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时期干部的思想状况,开发党性教育课程,聚焦重点问题,抓住薄弱环节,解决干部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特定群体存在的个性问题。比如调研中干部集中反映的理想信念动摇,三个自信缺失,宗旨意识淡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错位,权力观、事业观和政绩观偏差,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不严,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学风不实,主动担当、艰苦奋斗、进取精神不足,先锋意识、廉政自律意识不强,民主、法治、平等、正义等政治价值观缺乏等方面问题。二是完善党性教育的内容布局。找准中央要求与干部思想的连接点,历史发展与时代要求的转换点,理论提升与实践推进的结合点,完善内容体系,使党性教育紧贴干部在党性问题上的所思、所求、所惑、所需,达到共鸣,实现共振,取得最佳预期效果。三是建立和完善教学计划制定和课程开发前、中、后“实地调研、征询意见、动态调节”的覆盖党性教育全过程的需求调研制度。从制度规范上要求党校主体班次设置配套干部党性状况的问题清单和培训需求目录,教学计划要具备贯穿党性教育的主线和布局,课程开发针对干部党性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设计和理论阐述,使教学过程对干部党性认识上的模糊思想和困惑真正起到“传共产党人之道,解党性修养之惑”。

3.深化创新干部党性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实现党性教育感染力、说服力的新跨越

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核心是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的科学化。一是要全面推进、深度开发党性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上海党性教育的内容与课程建设已有相当程度的积累,但还需要在研究上海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现状及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形势任务发展的新要求,着重从理论解读,党纪法规解读、党性案例解读、红色资源基地内涵解读四个方面下功夫。在理论解读上着力下功夫。就是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主线,以党的信仰、理想、信念、宗旨、纪律、作风为重点,打造系列化的、具有理论内涵的党性教育课程,如党性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论,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论、马克思主义的宗旨论、马克思主义的作风论等,组织精干力量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理论发展的维度、总体结构的维度、行为表现的维度、人格形象的维度等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解读,把什么是、怎么样提高和坚定的问题真正搞清楚、讲明白,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从理论的高度思考党性问题,为学员党性修养提供理论武装和理论指导。在党纪法规解读上着力下功夫。就是要对党章、党内基本法规、党员干部必须履行的义务与必须遵循的纪律规范进行深度解读,使党员干部既能够十分明白什么是自己必须践行的权利和义务清单,又十分清楚什么是不能“越雷池半步”的负面底线清单,为学员党性修养提供行与不行的思想行为规范准则。在党性案例解读上着力下功夫。就是要深入揭示模范先进人物内在的精神境界与代表社会发展前进方向的精神价值、及成长的规律,为干部党性修养提供学习标杆。对反面教训的案例则要重在原因分析,重在引出真正的教训以此为鉴。在党性教育基地内涵解读上着力下功夫。就是要使红色资源实现向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转化,做到现场教学研究课题化,课题研究课程化,课程讲授互动化,使党员干部在与党的历史、党的前辈、改革开放实践对话后,真正在思想受到震撼、对比后找到差距,净化心灵,升华境界。

二是要深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在坚持现代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同时,加大对党性教学方式方法规律性研究的力度,加大党性教育中全面、充分发挥干部学习主体作用的力度,加大推进组织实施精细化的力度,使党性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得到新的显著提升。加大对干部教育方式方法规律研究的力度。建立上海市干部党性教育研究中心、“党性教育论坛”、“党性教育研讨会”等理论学术研究平台,打造干部党性教育研究团队。建立常态化研讨机制,对包括教学方式方法在内的干部党性教育各个环节、各种要素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揭示内在规律,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改革由自发式探索转变为理性的推进。加大全面、充分发挥干部学习主体作用的力度。干部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学员都是现职的领导干部,其既是党性教育的对象,更是党性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员主体作用的优化结合,是与单向灌输方式方法最主要的区别,是现代教学方式方法的精要所在。在党性教育中,要更多采用互动性、情境性、体验性、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干部提供更多的参与平台,让干部在教学主题演绎中、典型事迹回放中、互动环节参与中、具体角色扮演中,受到感染,得到启迪,在平等讨论的氛围中化解思想疑惑,达到党性认识提高。加大推进组织实施精细化的力度。现代教育方式方法重视学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但学员主体作用充分而有效的发挥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需要教师的激发、引导、组织。现代教育方式方法不仅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对教师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现代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实施的精细化,要对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制定具体的规范文件,克服随意性;要依托各级党校举办现代教学方式方法研修班,提高党校教师等承担党性教育任务人员运用现代教学方式方法的能力。经过进一步的实践与总结,在运用现代教学方式方法时,努力达到精心设计、精心发动、精心组织、精心引导。

4.实施党性教育能力建设工程,打造党性强、水平高、作风实、善创新的党性教育师资队伍和党性教育管理队伍

干部的党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但直接承担党性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及管理人员则是关键性的因素。“打铁还要自身硬”。只有自己信党、言党、忧党、为党、爱党、护党,一句话姓党,才能在党性教育方面有底气,有意识,达到思想上自觉,情感上自然,行动上自信,就会有工作的激情,思路的创新,成效的提升。特别是在党校,他们的素质与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党性教育的要求,对党性教育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要以党校为重点,启动党性教育能力建设工程,从整体上提升党性教育的能级。一是把好入口关。党性教育部门,特别是党校,要注重把好入口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才原则,从人员组成的源头上为开展党性教育提供正能量。二是加强师资培养。重视和加强对党性教育师资队伍和党性教育管理队伍的教育培训,通过专题培训、参加调研、下班辅导,课题研究等,从理论武装和感情深化两方面进一步夯实党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牢固树立党性教育的意识,不断提升组织开展党性教育的能力,并把这方面的表现列入对其考核的内容。三是从严治教。规范教学和讲坛纪律,确保教师严守政治纪律,始终自觉站在党的立场上、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上,为党说话,为党立言,为党育人,以高尚师德引领党性教育。对那些不能以身作则、作风不正、言行不一的“两面人”坚决清理出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四是充分整合党性教育人才资源。完善专家教授、党政领导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先进人物、优秀基层干部和杰出人才等构成的党性教育师资库,推进领导干部上党性教育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并实现全市师资共享。

5.制定规范干部党性教育评价制度,构建党性教育内在动力和外部推动相结合的动力系统

党性教育的过程实质是党员干部加强自我党性修炼的过程,其动力首先来之于干部自身的追求,同时也有赖于外在激励力的推动和约束力的驱动,缺一不可。一方面,要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机制。从科学的党性修养理论、国学修身养性的精华、干部健康成长的规律、党的优良传统与历史经验、党员干部肩负的历史使命等诸多维度拓展党性教育的内容,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认同中“钮好第一颗纽扣”,在价值认同中践行党性修养,在事业认同中改造主观世界,在情感认同中坚定“三个自信”,构成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被动学”为“主动学”、“过关学”为“终生学”。另一方面,要强化外部推动机制。从党性教育评估、考核、评价、反馈等四个环节上统筹设计,完善党性教育的评估体系建设,增强党性教育的激励与约束。要细化开展党性教育常规活动的工作标准和操作流程,提高“三会一课”、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年度党性分析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要抓紧制订可以量化的干部党性考核指标体系和有效的干部党性教育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干部价值倾向测试评估系统。增加群众在干部党性考核评价中的比重;关注干部日常生活圈、交际圈的表现,延伸对干部党性修养的“社会考核”。将干部党性状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评先选优的必备条件;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干部党性修养的实际情况,以考核的科学性保证考核的权威性;要建立公正、顺畅、规范的干部党性教育成果运用机制。依据今后制定实施的干部党性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和相应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的结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交给相应的组织部门,作为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评先选优、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依据。

面对世界格局调整、发展方式转型、中国社会变革、思想文化激荡的新变化,干部党性教育遇到的新问题和新课题远比取得的成绩要多得多。探索无止境,要善于把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与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结合起来,把勇于实践与注重研究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形成一套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干部党性教育体系,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质上取得新的跨越。

猜你喜欢

党性党校干部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