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观光园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分析

2015-03-29高传友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观光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观光园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分析

高 传 友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摘要:农业观光园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是在最近十几年才开始的,起步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相对较晚,但其发展很快。如何展示风格各异的地域文化特色,避免“园异面同”的农业观光园景观,是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农业观光园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地域文化特色;农业观光园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5.05.011

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7-12

作者简介:高传友(1984—),男,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园林生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位于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个市和玉林、崇左2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的政区域组成,面积达4.25万平方公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冬季受大陆冷空气的影响,多东北风,海面气温约20℃;夏季,风从热带海洋上来,多西南风,海面气温高达30℃,时常受到台风的袭击,一般每年约有5次台风经过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农业物种的多样化,再加上北部湾经济区处于少数民族地区,多民族文化成就了该地区农业的蓬勃发展。地域和自然条件决定其农业特征各不相同,不同地域的农业作物和生产方式有所差别,这在观光农业园区体现出不同的园林景观形式和较独特的地域特性。

1广西地区地域文化特征分析

北部湾经济区位于广西中南部,区内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其中少数民族体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从历史资料看,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生产生活习惯及由此生成的生态文化,如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铜鼓、刘三姐的山歌、花山画壁,由此可见广西少数民族已经形成自身的文化形态,他们的居住文化、生活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宗教文化、歌谣文化等都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北部湾经济区的文化资源,也基本上覆盖了该地区各民族的物质、生活的各个层面。

1.1岭南风格园林造景形式对北部湾地区农业观光园的影响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域的概称,大致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及港澳地区。岭南境内地形复杂,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特征为:南岭北峙,地势南倾;丘陵广布;岭南地区常年气候温暖,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植物多样性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多样的自然景观,多样的自然景观形成了岭南地区丰富的山水文化,随着文化积淀逐渐形成岭南独特的景观风格。水乡泽国,河网纵横;海岸曲长,港湾众多。岭南人在戏曲、绘画、工艺茶饮及烹饪等文化方面自成一体,形成了兼容并蓄、开放灵活的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的孕育下,岭南园林形成独特风格,成为我国园林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又一朵奇葩。岭南园林的造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顺应地域和自然环境。传统的岭南园林喜用庭院式布局包括前疏后密式和连房广厦式,通过水体形成降温阴凉的小气候。

(2)造景善用地域性植物材料,如使用大量的喜阳或者耐荫植物和花卉营造花色多样、配置紧凑的优美环境。

(3)为避免南亚热带气候常见的暴雨对地形的冲刷,岭南园林在堆山的手法上一般不使用土堆的形式,往往采用石头进行堆砌,形成秀丽的小山峰。

(4)吸收西方造园手法,一些庭园会利用西方园林中的对称式布局,设置形状规则的水池。

岭南文化风格的园林形式一直也影响着广西地区的园林设计风格。为了充分表达广西地方的园林特色,在农业观光园规划建设时应根据地方特色需要,将岭南风格的园林形式融入到园区的建设中。

1.2北部湾经济区农业观光园中广西民族文化的特点

在广西地区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仡佬、毛南、回、京、彝、水等11 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达1 500多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3.2%。众多的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传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越是传统的越是珍贵的,如壮乡楼、壮族铜鼓、侗族鼓楼、侗族打油茶、毛南语山歌、刘三姐山歌等传统的民族风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广西各民族人民具有吃苦耐劳、毅力坚定、重识睿智、务实进取的特点,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广西处于多山地丘陵的地理环境中,大山大河切断了广西与外界的联系,而且广西又处在气候炎热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空气湿度大、温度高。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自然环境也造就了广西人的顽强与坚毅的性格。民风是文化的基础表征,在规划建设北部湾经济区的农业观光园时也要考虑到这个不可忽视的文化因素。在广西的很多农业观光园中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自然景观和极具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农业观光园根据定位的不同,有些园区主打民族风情,如南宁市金满园生态民俗风情园,就在园区中展现了壮族的三合院、壮乡竹楼、侗族长廊等人文景观,很好地和民族文化相结合。这些少数民族的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也显得浑然天成,每逢节日都会有不同民族进行民族风情节目展演,如在金满园民俗园利用节日开展各种各样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节目表演,同时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园区的建设中,在园区内建设各种具有壮、苗、侗等民族特色的建筑及小品景观,并在主要道路的宣传板上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宣传普及以吸引游客,丰富了游客的观赏内容,增添了园区的艺术感染力。

1.3饮食特色

广西区内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形复杂,全年气温较高,雨量充足,四季果蔬不断。区内主要盛产的产品有:环江菜牛、三黄鸡、麻鸭、滨海地区的海产品、荔浦芋头、桂林马蹄、巴马香猪、贵县莲藕等,这些产品为广西菜系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各个民族根据自身民族的风俗习惯创造出了多种多样且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桂菜兼收并蓄了其他地方菜肴的特长,利用广西的天然产品为主料,逐步形成了5种流派风味菜,包括:桂北风味、桂东南风味、桂西风味、海滨风味、少数民族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多以北海、钦州、防城地方菜组成,讲究调味,注重配色,擅长海产品制作和少数民族菜,讲究实惠,取材奇特,制法极有个性,富有山野风味,尤其对野生鱼种、山间珍菌、田埂野菜、乡村土鸡情有独钟。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几乎所有的农业观光园里面都有其特色的饮食,如八桂田园的野菜馆、北海田野生态旅游观光园内的野餐厅等都体现出农业观光园主打饮食品牌的一个亮点。

1.4“茶文化”是农业观光园中观光茶园的核心文化

人们在农业观光园中常常能看到茶园、茶楼、茶具等具有广西特色的茶文化。广西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有记载的广西茶文化最早是在2 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当时广西地区已经有种植茶树的记载。在中国唐朝陆羽的《茶经》一书中记载有关于茶树在象州的文字,象州即是现在的广西象州县所在地。自唐朝开始关于广西茶叶的历史记载开始增多,到宋朝时,广西的茶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商品,并且政府开始收税。广西茶叶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分布较广。茶树的品种也十分丰富,达100多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横县南山白毛茶、凌云白毫茶、苍梧六堡茶、桂平西山茶等。广西的茶叶经历2 000多年的漫长发展历程,在广西各茶区积淀了浓厚的茶文化资源,可以供现代人了解、欣赏和享受。广西浓厚的茶文化为农业观光园中茶园以及茶楼、茶室的建设提供参考,品茶和茶艺表演也是丰富园区景点内容的一项活动,既能体现本地区的茶文化又能为游客提供休闲的场所。

北部湾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创造、耕耘、融合和演变的结果。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在不同的地域,生活环境、气候条件和历史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地域文化的特征应该包含建筑、食物、生活方式、节日习俗、服饰、信仰、价值观、性格等,这些反映在自然环境里面的植物、地理、气候、土地等方面广西地区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地域的文化特色相当明显。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农业观光园中也依然有着广西地域文化特色的烙印。农业观光园内的景观应与当地的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相结合,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业景观旅游园区,让游客在园区内不仅体会到自然的农业景观美还能体会到园区内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目前北部湾地区的大部分农业观光园中,都隐约可见地域文化特征的影子,包括民族的节日风俗、文化传统、民族特色建筑、生活方式等,这些地域文化的元素经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得到广大游客的认可,为农业观光园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观光园地域文化特色营造手段

2.1利用原有地域特色资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一些农业观光园在营造农业观光园的地域文化特色时,将园区内的自然景观、人文遗迹等最大化地保留和利用,包括地形、植被、农业耕作方式、民俗习惯等,甚至可以对废弃物加以利用。利用园区原有地形,不仅可以节约建设成本,而且还遵守了园林设计中“师法自然”的生态设计原则,有利于对本区域内生态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保留利用原有的农业耕作方式和民俗习惯,对于发扬传统文化和增加游客对于民俗文化的体验具有重要作用,能唤起游客的浓浓乡情,让游客体验自然景观的同时,还可以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

2.2借用区域文化特色

在北部湾经济区内的一些农业观光园中,借用地域文化特色的情况较为多见,一般是通过提取乡土景观中的某一个部件或者图案符号的方式来营造地域性文化景观。其中不乏有借用乡土植物景观、借用民俗文化等,比如借用岭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元素、人文元素和设施元素等。

(1)农业观光园中的建筑是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景观元素。建筑是经过多年积淀下的当时当地的人们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的反映,是本地区风土人情和文化的体现。广西北部湾地区深受岭南建筑风格影响,在园区建筑元素取向上体现出建筑用材的考究,体现出建筑的地域性特点。借用地方性的建筑用料和建筑元素可以营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园区环境。

(2)将传统工艺引入到园区经营和建设。传统工艺与本区域的自然和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地域性显著。如:铜鼓文化工艺、竹编工艺、雕刻工艺、坭兴陶工艺、剪纸工艺,等等。通过借用这些传统的民俗工艺来营造浓厚的地域特色。

3结语

在农业观光园规划建设时应重视地域景观和民族文化的塑造,深入挖掘区域内特色的地域自然景观和区域文化景观等。在规划建设之时应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域内的现有文化资源为基础,不断充实地域性景观的多元文化内涵。把不同地区产业特色拓展到园区产业的文化的景观表现当中。将农业观光园建设成一个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和充满民俗文化的农业观光景区,从而大大提升园区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付二录.农业观光园中地域性景观的营造研究[D].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2013.

[2]陈岳涛.基于地域特征的关中地区农业观光园景观营造策略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3]翟磊.重庆市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4]钟桂芬,谢荔元.广西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建议及思考[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75—78.

[5]韦美日,张景霓.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J].百色学院学报,2007,20(4):54—59.

责任编辑:富春凯

猜你喜欢

北部湾经济区观光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荡秋千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北部湾的风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坐小火车去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