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教科书研究的价值取向分析

2015-03-29曾碧锋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教科书研究者

曾碧锋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 长沙 410205)

引言

所谓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1]而“研究的价值取向”(Research Orientation)是指研究者在研究某种特定对象时,所持有的基本信念、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1]。由于研究取向的差异是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的差异,所以“研究取向分析可以使研究者更清楚该领域内研究者们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以及这些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形成的根据和关注的主要问题,为拓展学术研究提供参考。”[2]

明确理论研究的范式和取向,对理论研究者来说非常重要。无论中西方,教科书均是课程领域最重要的文本,是承载法定知识的法定文本。学术界对教科书的分析和研究,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比较热烈。由于研究的方法、视角和研究范式的不同,再加上研究者不同的目标、理论依据和认知背景,小学英语教科书研究的价值趋势,必然会以某些典型的取向凸显出来。本文在中国知网分别以“小学英语教科书”和“小学英语教材”为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搜索,经过筛选和统计后,仅以所搜集到的论文题目中含上述关键词的、公开发表的论文近60余篇为研究对象;经过认真的统计和梳理,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上看,本文所统计与分析的60余篇论文中,上世纪80年代仅有2篇;90年代期间为6篇;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则为17篇;2011年至2013年之间,国内所发表的探讨小学英语教材的论文为30余篇;呈现飞速发展的姿态。在所有论文中,CSSCI期刊或杂志所登载的文章约为25篇,其中期刊《课程·教材·教法》蝉联榜首,登载了11篇;紧随其后的是《外语界》,共6篇;《现代中小学教育》则收录了4篇;其余登载此类研究论文的CSSCI期刊有《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学术月刊》、《外国语》各1篇。从论文题目数字多少统计来看,60余篇论文平均每篇题目字数为18.7个字左右(英文每个单词算一个字,阿拉伯数字每个算一个字,标点均忽略),题目字数显然偏长,不够简练。以小学英语教科书为研究对象的硕、博士论文尚不多见。最后依据研究主体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范式,可大致地看出国内对于小学英语教科书或教材的研究,表现出明显的四种价值取向。

一、理论探索的价值取向

根据研究主体的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外语界对小学英语教科书研究的理论探索论文约为21篇,约为总数的35%左右。持该价值取向的研究者们,主要侧重于探寻小学英语教科书的设计与编写理论,大家分别从教材选材、影响教材设计的理据及设计模式等展开探讨。持该取向的代表人物及研究成果有:石鸥、吴驰《教科书设计意图及其实现之研究——以X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为例》[3]、姚冬琳《对小学英语新教材编写的商榷》[4]、詹颖《基于“任务”的小学英语教材设计》[5]、廖菊红、赵正《试析当前小学英语教材编写中存在的几个问题》[6]、曾碧锋、邓秀华《小学英语新教科书编写的理论依据研究》[7]、陶明天《制约小学英语教材开发的环境因素与对策研究》[8]、于书林、黄建滨《中小学英语教材研究的分析与思考》[9]、晋学军《体现语言交际思想,改进语言交际设计——关于小学英语教材的研究》[10]、曾碧锋《小学英语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11]、陈耀祖《为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做点实事》[12]、赵凯伟《创编小学低年级段英语语音资料要力求趣味性》[13]等。另外研究者们的理论依据探索亦从历史、语言学等多元角度展开。这方面的研究有吴驰的《由“文”到“语”——清末民国中小学英语教科书之演变》[14]、刘道义、龚亚夫、张献臣的《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历史经验及启示》[15]、梁珊珊的《小学英语教材文化教学知识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16]、张萍的《对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资源整合的点滴思考》[17]、石玉的《我国自编英语教科书之开端:<华英初阶>与<华英进阶>》[18]、张洁和杨永林的《小学英语教材建设中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研究》[19]等。理论研究的丰硕缘于我国中学、大学几十年英语丰富实践经验的积累,得以顺迁移地为小学英语教科书的理论探究鉴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指出的是,理论探讨的热烈和高度,对于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人员、编写机构、教材评审人员的工作,甚至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都将带来积极的启示与导向作用。

研究者所探讨的影响小学英语教科书建设的这些理论依据,涵盖了教育学、语言学、认识语言学、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甚至美学和出版科学。这些理论依据中,包括了Skehan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20]、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7]、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21]、洛菲尔德关于儿童语言关键期的假设理论、Krashen的输入假设与输出理论[22]、语言需求分析理论[23],及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加涅关于知识分类和学习的理论等。这些理论或内隐或渗透在小学英语教科书的设计与内容编排中。研究者们重新审视和梳理这些理论依据,探究小学英语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受何种理论观点的影响,以及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影响?这些理论或观点何以能渗透到小学英语教科书的各个层面?当然,寻找理论本身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对于教科书理论建设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理论探索的取向虽然有所凸显,但尚未形成专门的、系统的、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理论观点。且理论探讨研究者当中,一般以高校教师、知名学者或出版界人士为主,鲜有一线教师或外语界之外的人士。

二、案例分析的价值取向

根据研究主体的研究方法来看,持案例分析研究取向的论文在本文所统计的60余篇论文中,有14篇,占23.3%(略有重叠)。案例分析价值取向不仅重视以某具体版本教科书中的某一具体内容为研究对象,而且睽重英语基本技能专项的研究。例如钟扬的《视听说“三合一”学英语好帮手——沪版英语课本(小学第8册)教学录像系列评价)》[24]、熊鹏辉《注重语言交际功能的对话教学活动设计——以PEP小学英语教材对话教学为例》[25]、彭雪华《从认知角度探讨PEP教材的语音结构信息处理》[26]等。甚至还有研究者关注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插图设计,这样的论文有:曾碧锋《论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插图设计》[27];甘娜《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加强小学英语教学》[28]等。这或许是由于小学英语教科书中,原本占据较大篇幅的就是色彩斑斓、活泼艳丽的“图”吧。案例分析价值取向还包括人们对根据小学英语教科书内容来设计的实践教学范例,如王欣征《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中英语故事的运用》[29]、陈春英《浅谈英语教材内容的适度扩展——冀版小学英语Book7 Lesson 11 Shapes主题活动教学》[30]、蔡晓珊《网络融入英语教学的完美结合——深港版<小学英语 >Book 9‘Dinosaurs’说课稿》[31]、刘昊《小学 <牛津英语>Project板块教学思考——以<沈阳牛津英语5A为例》[32]、梁丽霞《说课<新起点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6:My Clothes Lesson 31》[33]、张忠慧和王博《人教版小学英语PEP中“Story time”专栏教学策略探究》[34]等。此外,案例分析取向还表现出某些形而下的趋势,如交际技能、写作技能等,持这种趋向的研究成果有:熊鹏辉《注重交际语言功能的对话教学活动设计——以PEP小学英语教材对话教学为例》[25]、邝惠香《基于阅读教学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以PEP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 2为例》[35]、万里虹《浅谈小学语音教学目标与方法,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探索》[36]、王咏梅《破解小学生单词记忆的密码——以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37]等,这些研究者中,以一线小学英语教师为主。

该研究取向注重对教科书文本内容的分析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一环就是要分析教科书所设计的文本内容,探讨研究者认为合适的教学策略或方法进行施教。不难看出这些研究者们研究的细微和认真。但这些研究都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至于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如何,就所研究的60余篇论文中,涉及的并不多。分析造成这一遗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持该取向的研究者中,绝大多数为一线教师或一线教研人员。由于他们对小学英语教科书的文本内容相当熟悉,对小学英语的教学情况与实际比较了解,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对他们来说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对他们不断提高、总结、归纳和反思自身从事的工作也意义深远。至于教科书对小学生英语学习行为的影响,既需要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又需要掌握一定的认知语言学知识,再结合具体的实际教学,才能科学地展开。鉴于小学英语课程直到2001年秋季才被确定为我国小学三年级起始的必修课程,这样既具有儿童心理学又具有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以及英语专业学术背景的,还熟悉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的研究者,目前应该还不是很多。所以该价值取向的凸显表明了今后的研究应深入和调整的方向。

三、对比分析的价值取向

对比分析亦可看作是研究主体的研究方法。研究主体运用对比方法,主要是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以及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以达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目的。进行这类比较的研究代表有:张忠慧《小学英语教科书阅读语篇的多维对比分析——以人教版、外研社、科普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38];杨婷《新课程标准下各版本小学英语教材现状调查》[39]、赵厚勰《新加坡与中国大陆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材浅论》[40]、任丹凤《中德英语教科书之比较与启示》[41]等。持该研究价值取向的论文10篇,约占16.7%。遗憾的是对各版本小学英语教科书的物理属性,即教科书的质量、纸张、印刷、装订、版式、耐用性、外表装帧等的比较和分析,国内的研究者们似乎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深入。至于不同版本、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教科书各属性对比的具体化,如对于小学英语教科书语言内容的编排形式、单元与话题设计的内在逻辑性的比较、插图设计的对比、教科书人物形象设计与塑造的比较,词汇使用与呈现的对比,语法项目的练习设计与呈现的比较等等,则稍显薄弱,仅有潘文昭的《小学英语教材中常见语篇类型的比较研究》[42]。对比分析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目前出版的不同版本小学英语教科书的分析,可能是因为国内小学英语教科书实行了一纲多本政策,教科书版本资源丰富。至于对比不同时间段的小学英语教科书似乎不太可能,是由于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时间不长,仅从2001年秋季开始的缘故。因此分析新教材的教法和评介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而要比较新旧小学英语教科书的研究成果就成了无米之炊了。因为2001年以前,国内开设小学英语课程仅限个别发达城市或地区。持对比分析价值取向的研究者中,鲜有一线小学英语教师。这意味着国内广大一线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中,视野未能跳出手中的法定教科书,对现行的多套教科书进行审视、比较和取舍,从而提升对小学英语课程目标较为全面的了解,提高自身的理论业务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

四、动态研究取向

根据研究主体的研究范式来看,所谓动态研究取向,就是指从探究教科书的“设计、编审、出版属性一直到使用,可以看作是探究教科书的形成、评审与使用的过程”[2]。该类分析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石鸥、吴驰《教科书设计意图及其实现之研究——以X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为例》[3]、姚冬琳《对小学英语新教材编写的商榷》[4]、詹颖《基于“任务”的小学英语教材设计》[5]、廖菊红、赵正《试析当前小学英语教材编写中存在的几个问题》[6]、曾碧锋、邓秀华《小学英语新教科书编写的理论依据研究》[7]、人教社宣办《<派斯英语>要给英语做道加法,人民教育出版社涉足社会培训机构教材的编写和出版》[43]等(此处与理论价值取向稍有重叠)。至于如何更好地使用小学英语教科书,国内的研究者们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些热情的研究者有:邵晓丹《突破瓶颈,一新耳目——浅谈译林版小学(英语)3A的使用》[44]、王丽春《小学英语教材使用原则》[45]、曹慧娜《闽教版<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及反思》[46]、潘茜《享受乐趣、体验成功——浅谈小学英语新教材的使用》[47]、张晓英《小学英语新教材教学方法谈》[48]、孙怡《小学英语新教材由“教”变“用”的教学策略研究》[49]、王福华《外研社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科学使用》[50]等。

此外,持动态研究取向的研究者,还重视对某版本或某地区甚至某国家小学英语教科书的评价及新教科书的介绍和使用,像宗晓英的《沿海发达地区中小学英语系列教材简介》[51]、尹立林的《引来活清如许——中韩合编小学英语EEC教材简介》[52]、曾琳琳的《从学习者需求看PEP小学英语教材中英语歌曲歌谣的适用性》[53]、张允和于海燕《<新起点>英语一年级上册教材评析》[54]、张明高《剑桥小学英语(Join in)系列教材简介》[55]、周铁梅和张沪平的《中小学英语新教材评估》[56]、孔广文《小学英语六年级教材分析及建议》[57],还有王进军《韩国21世纪小学英语教材评述》[58]、王进军《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评述》[59]、陈曦《新加坡小学五年级英语教科书评介》[60]等。动态研究取向中,鲜有对小学英语教科书设计或编写人员的讨论,这或许是由于这类人员的工作性质,本身处于后台,人们容易见到的是色彩艳丽的教科书成品,至于出版和编写人员,没有得到类似案例分析取向中研究者对教学人员行为的重视和关注。

结语

当然,国内研究者对小学英语教科书或教材的研究趋势,远不止上述四点。某些研究关注的是小学英语教科书研究的其他方面,如对有关教科书资源的开发探讨和有关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探讨等。因本文旨在以研究论文题目为主要分析对象,可能有对某些论文没有深入认真地研读的地方,也有部分论文题目在分类时出现了重叠,甚至某些分析略显主观。但以上分析和数据统计结果的讨论,丝毫不会影响国内外语界对小学英语教科书讨论的关注和深入。需要指出的是,针对同一文化现象,各种研究价值导向的出现,一方面说明理论研究的活力与切入视角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表明研究主体的探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随意性,需要学术界逐渐进行梳理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小学英语教科书研究价值已经呈现的这些价值取向,可以预测学术界今后对该文化现象的研究价值导向,应向构建符合中国小学英语实情的教材编写理论框架与体系、分析教材学习者特征、打破研究主体学科和地域局限、实证性地长期探究某系列教材的动态等方面深入。

[1][DBOL]中国知网:概念知识元库.

[2]张燕华,郑国民.教科书属性分类的理论框架及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3(4):20-25.

[3]石鸥,吴驰.教科书设计意图及其实现之研究——以X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0(11):42-46.

[4]姚冬琳.对小学英语新教材编写的商榷[J].教学与管理,2006(35):76-77.

[5]詹颖.基于“任务”的小学英语教材设计[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49-50.

[6]廖菊红,赵正.试析当前小学英语教材编写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新西部(下半月),2009(2):179.

[7]曾碧锋,邓秀华.小学英语新教科书编写的理论依据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5):55-57.

[8]陶明天.制约小学英语教材开发的环境因素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10):60-63.

[9]于书林,黄建滨.中小学英语教材研究的分析与思考[J].基础英语教育,2008(6):35-38.

[10]晋学军.体现语言交际思想,改进语言交际设计——关于小学英语教材的研究[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4(10):29-31.

[11]曾碧锋.小学英语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0(5):34-36.

[12]陈耀祖.为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做点实事[J].外国语,1987(4).

[13]赵凯伟.创编小学低年级段英语语音资料要力求趣味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95.

[14]吴驰.由“文”到“语”——清末民国中小学英语教科书之演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3):50-54.

[15]刘道义,龚亚夫,张献臣.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历史经验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1(1):71-77.

[16]梁珊珊.小学英语教材文化教学知识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6):17.

[17]张萍.对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资源整合的点滴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6):20-23.

[18]石玉.我国自编英语教科书之开端:《华英初阶》与《华英进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5):35-37.

[19]张洁,杨永林.小学英语教材建设中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2):73-76.

[20]文秋芳.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2002(1):17-21.

[21]王颖,王文琴.英语教材的语篇批评性分析[J].外语研究,2013(3):66-69.

[22]朱甲贤,冯丽娟.克拉申“监察模式”理论对英语教材编写的启示[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133-136.

[23]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36-45.

[24]钟扬.视听说“三合一”学英语好帮手——沪版英语课本(小学第8册)教学录像系列评价之二)[J].外语电化教学,1994(2):43-47.

[25]熊鹏辉.注重语言交际功能的对话教学活动设计——以PEP小学英语教材对话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2(1):153-155.

[26]彭雪华.从认知角度探讨PEP教材的语音结构信息处理[J].教育学术月刊,2008(12):53-55.

[27]曾碧锋.论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插图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4):31-34.

[28]甘娜.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加强小学英语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2(16):170.

[29]王欣征.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中英语故事的运用[J].长三角(教育),2012(11):77-78.

[30]陈春英,王静敏,王丽娟.浅谈英语教材内容的适度扩展——冀版小学英语Book 7 Lesson 11 Shapes主题活动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21):97-98.

[31]蔡晓珊.网络融入英语教学的完美结合——深港版《小学英语》Book 9‘Dinosaurs’说课稿[J].教育科研论坛,2010(8):36-37

[32]刘昊.小学《牛津英语》Project板块教学思考——以《沈阳牛津英语5A》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3(1):285.

[33]梁丽霞.说课《新起点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6:My Clothes Lesson 31[J].基础英语教育,2012(2):93-98.

[34]张忠慧,王博.人教版小学英语 PEP中“Story time”专栏教学策略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2):54-57.

[35]邝惠香.基于阅读教学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以PEP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 2为例[J].英语教师,2012(10):42-47,53.

[36]万里虹.浅谈小学语音教学目标与方法,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探索[J].长三角(教育),2012(11):74-76.

[37]王咏梅.破解小学生单词记忆的密码——以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J].教育探索,2009(9):57-58.

[38]张忠慧.小学英语教科书阅读语篇的多维对比分析——以人教版、外研社、科普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6):67-72.

[39]杨婷.新课程标准下各版本小学英语教材现状调查[J].党史文苑,2010(10):79-80.

[40]赵厚勰.新加坡与中国大陆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材浅论[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2(1):9-11.

[41]任丹凤.中德英语教科书之比较与启示[J].上海教育,2001(4):62-64.

[42]潘文昭.小学英语教材中常见语篇类型的比较研究[J].科技文汇,2013(1):101-102.

[43]人教社宣办.《派斯英语》要给英语做道加法,人民教育出版社涉足社会培训机构教材的编写和出版.2009年3月27日http://www.plus101.com.cn/JoinUs/Show Article/Mzcz.html.

[44]邵晓丹.突破瓶颈,一新耳目——浅谈译林版小学(英语)3A的使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0):89.

[45]王丽春.小学英语教材使用原则[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5):97-100.

[46]曹慧娜.闽教版《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及反思[J].龙岩学院学报,2011(S1):33-36.

[47]潘茜.享受乐趣,体验成功——浅谈小学英语新教材的使用[J].基础英语教育,2002(3):35-36.

[48]张晓英.小学英语新教材教学方法谈[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8(3):92-93.

[49]孙怡.小学英语新教材由“教”变“用”的教学策略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1):74-75.

[50]王福华.外研社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科学使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2):38-39.

[51]宗晓英.沿海发达地区中小学英语系列教材简介[J].外语界,1990(3):51.

[52]尹立林.引来活水清如许——中韩合编小学英语EEC教材简介[J].黑龙江教育,2001(4):31-32.

[53]曾琳琳.从学习者需求看PEP小学英语教材中英语歌曲歌谣的适用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5):55-56.

[54]张允,于海燕.《新起点》英语一年级上册教材评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2010(8):107-111.

[55]张明高.剑桥小学英语(Join in)系列教材简介[J].科技潮,2011(1):62.

[56]周铁梅,张沪平.中小学英语新教材评估[J].外语界,1992(4):43-46.

[57]孔广文.小学英语六年级教材分析及建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Z1):95-96.

[58]王进军.韩国21世纪小学英语教材评述[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8(4):30-33.

[59]王进军.印度尼西亚小学英语教材评述[J].教育基础参考,2008(1):36-39.

[60]陈曦.新加坡小学五年级英语教科书评介[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9(3):43-46.

[61]李祖祥.教科书分析的三种取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5):10-13.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教科书研究者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