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企业会计转型的思考

2015-03-29巩娅玲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财会人员企业会计财务会计

□文/巩娅玲

(河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石家庄)

一、企业会计转型的时代背景

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会计核算的自动化、及时性、系统性变为现实,会计核算在经历了会计电算化、财务一体化之后,又将迎来新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浪潮。物流网、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会计数据呈现出从单一结构化向海量的复杂大数据转变,如何搜集整理分析会计信息使会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内容和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面对经济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要求会计的职能不能仅仅停留在核算上,更要求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这使得企业会计转型势在必行。

二、企业会计转型原因分析

(一)企业会计转型的理论基础。会计学有两个重要分支,一个是财务会计,它以受托责任为目标,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过去经营活动的信息,它主要解决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问题,针对的是外部信息使用者,解决的是共性问题,因此所有企业都要遵从企业会计准则这个标准来执行;另一个是管理会计,它以决策相关性为目标,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对企业经营决策有价值的相关信息。它主要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由于每家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管理会计的一些技术方法没有共同的标准,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和运用。

长期以来,财务会计人员埋头苦干满足于外部监管方对于报表的需求,而忽视了真正对于企业管理的参与。虽然从事了一些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工作,但从财务会计资源以及人员素质的角度来看,明显不足。从楼继伟2013年的多次讲话中可以看出,管理会计将在2014年以后列入今后会计改革发展的重点方向。可以推断,管理会计的改革从政府层面已经显得十分迫切。因此,对于相关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实际应用十分有限。多数情况下,管理会计只是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而西方发达国家则由管理会计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履行所需的财务信息。

(二)目前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庞大的会计核算队伍耗费了企业大量的成本。尽管目前企业基本上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日常核算仍是财会人员的主要工作。财会人员每天疲于应付各种核算业务,占用了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庞大的会计核算队伍的办公经费和薪酬耗费了大量的成本;另一方面会计核算人员专业背景大部分限于财务会计,根本无暇利用会计信息提供决策服务。在有些企业,财会人员虽然从事了一些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工作,但从财务会计资源以及人员素质的角度来看,明显不足。这使得会计的职能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背道而驰。从成本效益角度看,大量非决策相关信息的存在,也耗费了企业大量的成本。

2、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只重事后核算,忽略了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财会部门偏重对经济业务结果的计量与记录,重事后核算和监督,而没有更多的发挥其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职能。这使得早期财务软件往往功能设计单一,只是为实现会计核算,没有涉及内部责任会计、业绩评价和风险管理等对企业管理决策更相关的管理会计子系统的研发。

3、财务会计人员重报告、轻分析。实行会计电算化以来,财务数据的统计和获取不再困难。但目前来看,会计人员仍停留在出具财务报告,做出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这种较低层次的财务分析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内外部环境并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重。因此,如何从海量数据中经过深层次分析,获取对企业经营决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财务会计人员面临的突出问题。当然,这也依赖于高素质的财务分析人才。

(三)企业财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内部控制制度严谨,岗位权限设置严格,授权分工细致,造成会计业务条块分割,财会人员接触业务面窄,而且定岗定员,如果不轮岗的话,大多数人无法接触其他业务也无权贯通整个财务会计管理流程。在大型企业中,财务核算更加全面细致。每个核算岗位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态度,因此财会人员的工作压力非常大,疲于自己的业务范围,无暇接触、学习其他业务。加之,会计制度变化快,财务知识更新快,财会人员的学习压力很大,造成财会人员对某个岗位知识很精通,但对其他业务生疏,缺乏综合业务能力。

从国内实践看,我国企业中超过85%的财会人员都在做财务会计,更多发挥会计的传统记账职能,80%以上的时间都用在会计记录和核算。而与企业管理更相关的风险分析、战略制定等方面的职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从国外实践看,在美国企业内管理会计人员占到90%,财务会计只有10%,管理会计人员70%以上的时间用于决策性的工作(美国劳动部,2006);在日本松下公司,财会部的人员大约2,000 人,而80%的人员都在做管理会计工作。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管理会计工作与国际之间的差距,而从本质层面上则揭露出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短缺的弊端。

三、企业会计转型后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会计职责的转变

1、提供管理信息。会计转型后,企业会计工作的时间分配会更加科学合理,只将少部分时间用在账务核算和报表处理上,而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分析和提供企业管理决策相关信息上。这些管理信息不仅包括经过进一步加工后的财务信息,还包括大量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非财务信息。管理会计由于不受有关法定会计规范和固有会计程式的制约,并且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所以它有可能对从各种不同渠道取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炼,使之成为符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特定数据,成为能满足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项工作所需要的管理信息。

2、提供决策支持。会计转型后,管理会计不仅可以及时获取和提供管理信息,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丰富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积极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规划和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例如,经营绩效分析、成本分析、新产品定价分析、投融资策略分析、战略规划支持等。

3、完善企业的责任会计体系和管理控制系统。在责任会计制度下,企业内部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责任单位,各自有明确的权限、责任和义务,通过业绩考核评价各方面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找出成绩和不足,从而为奖惩制度的实施和改进提供依据。管理控制系统的主要工作包括:全面预算、资金管理、风险管理、中长期预测、税收筹划等,这些将花费更多的时间。

(二)财会人员的转变。从当前来看,我国现有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过多地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而伴随产业转型升级,会计行业已经越来越多地与审计、法律、金融、经济管理等专业相融合,这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财会人员具有丰富的财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结构,不能仅掌握会计核算,更要参与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成为具有专业分析判断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因此,要想使管理会计得到推广应用,必须加大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力度。

[1]张继德.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4.21.

[2]于增彪.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正面临着最佳战略机遇期[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4.4.

[3]李振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分析[J].财会学习,2014.7.

猜你喜欢

财会人员企业会计财务会计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发力提高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强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对策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试论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对高校财会人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