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东市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5-03-29郭界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丹东市集群企业

□文/郭界成

(辽东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丹东)

一、丹东市中小企业基本状况

近年来,丹东市中小企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完成了由国民经济的“补充”地位向“主角”地位的转变。中小企业在丹东市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安置社会劳动力方面,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建设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促进经济增长来看,中小企业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日益增大。2013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完成企业总产值5,989 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工业总产值4,558.8 亿元,同比增长16.2%;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976 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工业增加值719.6 亿元,同比增长15.3%。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的88.2%,比上年提高了5.1%。

二是从增加财政收入来看,中小企业对全市税收增长的贡献明显增长。2013年中小企业完成营业收入5,642 亿元,同比增长16.5%;完成出口交货值206.6 亿元,同比增长9.6%;上交税金61 亿元,同比增长18.8%。中小企业上缴税金占全市税收总额的44.2%,已成为全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从解决劳动力就业来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丹东市城乡就业、再就业的主渠道。到2013年底,丹东市共有中小企业10.4 万户,占丹东市全部企业个数的99.9%,从业人员60.3 万人。安置城镇下岗职工12.6 万人,占全部中小企业职工的20.9%。

四是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中小企业已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支重要力量。2013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7 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千万以上工业项目272 个,计划投资532 亿元;亿元项目78 项,计划投资466 亿元;10 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6 项,预计投资320 亿元。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5.7%。

二、丹东市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丹东市中小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总量在不断加大,总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在这期间省内外的先进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更快。目前,丹东市中小企业素质和总量在全省仅处于中等水平,与省内外的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是明显的,目前丹东市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是:

(一)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丹东市中小企业同先进地区相比,总量少、实力弱和牵动力不强。到2012年末,丹东市规模工业886 户,企业中大型企业7 户,中型企业83 户,小型企业783 户,微型企业13 户。小微型企业在全部规模工业中的比重很大,从企业户数上看,比重为89.8%。从经济总量上看,2012年,小微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79.1 亿元,在全部规模工业中所占比重为67.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4.1 亿元,比重为68%。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难于参与高层次竞争。从产业结构看,起主导作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尚处在较低的发展层面上,中小企业中劳动密集型、初加工的企业多,运用新材料、新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的企业很少。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及深加工业都是以初级产品为加工对象,以出卖资源为主,从事深加工的企业不多,仍然停留在初级加工水平上,技术含量低,处在产业链的低端。

(三)用工短缺和成本上升,制约企业发展。伴随着物价的上涨,职工的薪酬也在不断增长,而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的利润空间狭小,难以满足应聘者的薪酬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压力大,主要体现在养老保险缴纳问题,特别是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机械加工等行业;二是企业成本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致使企业成本上升、盈利下滑,部分企业增产不增效;三是人才匮乏。

(四)企业资信度较低,融资难。目前,多数企业仍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融资难仍然是制约丹东市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近几年,虽然丹东市积极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千方百计地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但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导致中小企业融资较为困难。

三、解决对策

针对丹东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结合丹东市总体发展战略,对丹东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实施“兴工强市”发展战略,提高中小企业产业化水平。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充分发展丹东市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充分发展矿产资源潜力,大力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加工项目,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工业,利用生产要素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项目。

1、提升重点项目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围绕“兴工强市”发展战略,选择那些对全市工业有牵动作用的科技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紧紧围绕本地资源、人才、技术和产业现状等实际开展规划工作,重点要突出产业特点和产业优势,提升丹东市产业发展的规模。东港市中小企业要突出拉长水产品、水稻和果蔬的精深加工,做强机械加工产业,做大纺织服装业;凤城市要做大做强果蔬加工、汽车配件、民用锅炉和贵金属开采冶炼等产业;宽甸县要利用资源优势,做大矿产开发和深加工,林下产品的加工、淡水养殖;振安区要突出旅游、畜牧、机械、化工等产业的开发。

2、精心培育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代表丹东工业的希望和未来。新能源产业要依托丹东市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技术,准备重点发展风力发电。新材料产业要加快扩大钛与钛合金材料、高效过滤材料、特种石墨制品、特种耐火材料、纺织助剂等产品的规模。新医药产业要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药物、化学药物及其化学原料、海洋药物等。电子信息产业要以智能化仪表、集成电路、软件开发及服务外包为重点,加快推进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的建设。环保产业要以节能减排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园区和环保园区的建设。

(二)突出重点,做大、做强、做优一批骨干中小企业。要立足丹东市中小企业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地区优势,突出重点,尽快培育出一批在行业和产业中具有牵动力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是实现丹东市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发展规模的根本性措施。

1、进一步做大做强仪器仪表产业。仪器仪表行业是丹东市的传统行业,有着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2012年丹东市仪器仪表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 万元规模以上企业的共计22 户,资产总计24.9 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 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实现利税总额5.2 亿元,增长50%,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36.8%,属低负债状况运营。今后,应在此基础上,选择一批产业发展中的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中高成长性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和帮助。

2、重点抓好中小企业的多元化、科技化、外向型发展战略。目前,丹东市已形成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矿产资源开采及深加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但总量规模较小,没有竞争优势。为此,一是根据丹东市中小企业特点,组织形成一批跨行业经营、多元化发展、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二是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做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使机械、电子和制药等高新技术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三是发挥丹东市边境口岸优势,做大做强一批国际贸易的龙头企业。

(三)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努力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丹东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促进丹东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保障。

1、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使其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使中小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着力推进中小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推动专利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围绕丹东市重点产业的发展,在信息化、智能化仪表及系统,新型印染工艺和设备,新能源发电和部件,高性能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产品,提升新产品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所占比重,使其成为丹东市中小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2、创建技术中心,使其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撑点。着力加强丹东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装备制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仪表及射线仪器、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创建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在企业收入中所占比重大幅度增长。

(四)搭建融资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为切实缓解丹东市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地实施银企对接,搭建银企合作的平台,使丹东市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1、为中小企业项目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丹东市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不断地调整完善政策,创造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放开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凡是法律、行政法规未明确限制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业和商品,中小企业都可以经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供水、能源、交通、道路、农村电网、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项目。

2、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要充分发挥信用担保公司的作用。信用担保公司满足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信用和担保的急切需要。信用担保公司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了信用升级,分担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架起了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

(五)加大对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推进力度。加强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是改善丹东市中小企业产业分散,集中度低的重要措施。强化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载体功能,促进关联企业向园区聚集,促进产业链向上下延伸,提高丹东市中小企业的集约化水平。

1、做好重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促进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构建符合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基础,扩大服务中小企业范围,广纳合作伙伴为中小企业服务开辟新的领域,结合各种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融资、用工、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集中帮助中小企业协调解决经营中的困难,面向重点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推荐金融顾问,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金融跟踪服务。

2、进一步强化重点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规范化管理。加快发展“10+4”重点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强化对“10+4”重点产业集群的调度、指导和监督力度,做好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完善工作,制定出台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扶持政策。

[1]黄泰岩,秦志辉.中小企业研究热点[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陆岷峰.中国小企业金融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丹东市集群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原来我挺厉害的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高三的笑脸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