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和践行民主的张澜

2015-03-29倪良端

传记文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民盟蒋介石国民党

文 倪良端

追求和践行民主的张澜

文 倪良端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已77岁高龄的张澜任国家副主席。他白天日理万机,为国操劳;晚上读书阅报,练字写作,忙个不停

张澜(1872—1955),字表方,四川南充县人,清末秀才。曾为四川保路同志会领导人之一和四川省省长的他,五四运动后赞助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大革命挫败后多方掩护和营救共产党员。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参加民主运动。后与黄炎培等发起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皖南事变”后被推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主席,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名中国民主同盟后继任主席。1949年9月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3年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一生追求和践行民主的张澜,为中国的民主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凛然之浩气

张澜清廉公正,浩气凛然,德高望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都尊称他为张表老。

20世纪初张澜任南充县立中学校长、四川省省长,因反对北洋军阀1920年被免职,1922年复任南充中学和端明女子中学校长。他在南充从教时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改造社会人才培养,聘请共产党员张秀熟、袁诗尧等任教师,邀请吴玉章到校讲演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了朱德、罗瑞卿、任白戈等缔造新中国的栋梁之材。1926年张澜创办国立成都大学(川大前身),并任校长。在成大任职的5年里他提倡和坚持思想自由、学术民主。教师中各政治派别的人物都有,学生的学术活动丰富多彩,支持不同政治派别和学术观点的社团自由发展、互相争鸣。信仰社会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会”,邀请中共成都负责人刘愿庵作题为《如何救中国》的演讲,校长张澜和学生同场听讲。当刘愿庵讲毕,他起身掀髯欢笑,带头鼓掌,高声称赞:“讲得好,讲得好!”张澜主持成都大学期间招收女生,开男女生同校之新风。当盘踞成都的军阀逮捕进步师生时,张澜以校长身份奔走营救。获悉军阀残杀成大学生,更加震怒,在师生员工大会上厉声谴责“任意蹂躏学府尊严”的罪行,当众宣布辞职以表抗议。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各军首脑出面挽留,张澜深感反动势力的阻挠使自己在成大再难有作为,1931年回到南充。

1938年7月,被遴选参政员的张澜参加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参政会。当他获悉蒋介石自食其“不分党派精诚团结”诺言,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秘密制定“防共、限共、溶共”政策,破坏了团结后,在被蒋介石召见时他当面直问:“共产党抗日,你们为什么不同意?”

为排斥四川地方将领,加强嫡系部队控制四川,蒋介石于1940年兼四川省主席。在蒋介石召集的川政座谈会上张澜说:“补充阙者,不能亲丛脞。”当面指出蒋介石兼理川省主席,是不妥的。

著名爱国经济学教授马寅初在黄炎培办的中华职业学校讲演时,痛骂蒋介石之连襟、财政部部长孔祥熙“贪污,发国难财,”蒋介石是“家族英雄”,他们这般贪官污吏“误国之罪,还在汉奸、奸商之上”。1940年底,蒋介石下令将马寅初逮捕下狱,张澜在二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提出《恢复马寅初之职业自由以励直言而裨国政案》,指出:“忠直利国之言,应虚怀采纳,即有不合,亦应大度涵容,不宜辄加严谴,致绝忠谏之路。”提案代表了民意、反映了民心,却未被当局采纳。直到1942年8月,在张澜等的催办中,迫于舆论压力的蒋介石不得不释放马寅初。

在二届二次参政会上,张澜和民盟负责人拟写的《实现民主以加强抗战力量树立建国基础案》,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成立战时民意机构,保障人民自由,停止特务活动等。提案由张澜领衔签名,董必武、邓颖超等23位参政员联合提出。蒋介石看到提案文本甚为震怒,拍案大骂:“张澜把我当成宣统了!”在会上张澜直问蒋介石:“为什么不让讨论这个提案?”蒋介石不予回答,会后张澜写了5000多字的信给蒋介石,重申实施提案的必要性,再度对蒋介石拒绝提案予以批评,表示不再出席参政会。后来,当局聘请张澜为参政会驻会委员,张澜拒绝参加参政会活动,更不驻会。1943年9月,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召开之际,张群奉国民党最高当局之命再次敦请张澜出席,张澜才同意出席。

梁漱溟在20世纪80年代谈及张澜时说:“表老德高望重,敢于斗争,大家都尊敬他。”曾为参政员的邹韬奋在《抗战以来》一书中写道:“……张澜先生,虽高寿已达古稀,而气慨却无殊青年。对于四川积弊,在会场上口若悬河、气薄云霄。我们看见青年的纯洁英俊,深为国家民族庆幸;看到古稀的老前辈英勇有为,更不禁为国家民族快慰。”周恩来对民盟上层人士说:“张澜不但反对蒋介石坚决,而且西南的许多实力派人物是他的学生或部下,以他在他们中的威望,很有利民盟在西南立足。”

谴责国民党

1944年春夏,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河南,相继经湖北进攻湘桂,全国震惊,群情激愤。

6月20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张澜等在成都组织民主宪政促成会,提出要求切实旅行约法、尊重人民自由权利、刷新政治、武装人民等对国事的10项主张,受到民主党派和国统区进步人士的拥护和支持。10月7日,华西协合大学和迁川燕京、金陵、齐鲁大学等校的时事研究会、朝明学社等12个学术团体,邀请在重庆参加完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后回到成都的中国民主同盟代表张澜等,在华西协合大学体育馆举行“国是座谈会”。学生们从民主、内政、军事等诸方面提出100多个问题,分类张贴在讲台墙上,让参会的参政员参阅后讲话时予以回答。

在热烈的鼓掌声中身着棉布长袍、年逾古稀而腰板挺朗的张澜走上讲台,用犀利、生动的川北话说:“今天,老师和同学们提出许多问题,其实根本问题只有一个——民主政治。如果实行民主,就不会有许多问题;既然有许多问题,就证明是不民主!”待师生掌声稍息,他指出:“何以政治腐败到这种程度?国家到如此境地?都是一党专政独裁的结果。贪污违法不一而足,以财政部第一……民意不能代表,舆论不能伸张,人民不能监督政府官吏。因此,政令繁多而纷扰,民不聊生,利归中饱……所以要实行民主才能团结全国集中人才,革新多年来腐化的政治,才能挽救国家的危局……”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讲到党派和民主政治,张澜说:“各党派应公开合法存在,国共合作,尤为必要……民主政治的第一步,就是组织联合政府。”张澜讲话是宣传贯彻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精神的。在参政会上中共参政员林伯渠、董必武和民盟及各民主力量共商后,9月15日,林伯渠代表民主阵营在大会上正式提出:要求国民党废止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及统帅部。参政会闭幕不到1个月,张澜就将民主宪政运动的具体主张和奋斗目标在群众中响亮地提出,引起了社会震动。他大声疾呼:“现在正是说话的时候,希望大家起来多说话。那么,联合政府的内容、性质,自然就有了!”张澜的话音,回荡在华西校园。

出生在中国、成长在加拿大的国际友人,华大教授文动章对张澜的精彩讲话和学生的强烈反响很感兴趣。会后他在给加拿大外交部的报告中说:“张澜对国民党进行直接的、无畏的、特别有力的攻击。”“三番两次地号召学生:你们必须一而再地大声疾呼,直到你们获得言论自由为止;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挽救时局……挽救的办法是把民主权利给予人民。”《报告》中还说张澜“赞同共产党所持的反对国民党的立场”、“国民党坚持统一,共产党人首先要民主。共产党人若不首先取得民主,那么国民党计划中的统一,就意味着从肉体上消灭共产党”。中共成都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写的《民主青年协会革命斗争史稿》一书,对张澜这次讲话的作用和影响给了很高的评价:“民盟主席张澜的讲演,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国是座谈会的召开,打破了大后方沉寂的局面,动员和鼓舞了大后方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和救国热情。”

晤谈毛泽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天,民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一文,提出“召集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政治会议,解决当前一切紧急和重大的问题”等10项政治主张。张澜在坐落于重庆上清寺西南角嘉陵江畔的特园,向新闻界呼吁“立即召开党派会议,从事团结商谈”,以寻求“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途径。

8月28日,张澜前往机场迎接自延安飞来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中共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抵渝的第3天,亲临特园访问张澜。刚落座,毛泽东就说:“表老,我临行时您的学生、我们的总司令朱德同志,托我带了一封信给您,代他向您问候,给您一份礼品——大生产时织的军毯。”张澜收下信和礼品,说:“请代我向总司令致谢。”毛泽东和张澜叙谈了半个多小时,一再表示刚到重庆,事忙,改日与表老畅谈。

9月2日,民盟领导成员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等在特园盛宴招待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席间,毛泽东说:“我们今天聚会‘民主之家’,今后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

9月14日,毛泽东专访张澜。两人闭门促膝谈心,畅论国是3个多小时。毛泽东告诉张澜,国共谈判,部分问题达成协议,症疾在军队和解放区两个问题。张澜建议用他给国共两党写公开信的方式,把国共达成一致的问题公诸于众,以免蒋介石翻悔不认账,毛泽东表示赞成。毛泽东恳请表老,如果内战爆发,望鼎力做川军将领的工作,希望他们至少保持中立。张澜表示,一定尽力去做。是夜,张澜根据与毛泽东商谈的意见,写出了给国共两党的《公开信》,重庆《新民晚报》、成都《华西晚报》全文发表。

拒绝伪国大

1946年3月上中旬,国民党在重庆召开六届二中全会,通过多项反对政协决议案的决议,蒋介石宣布拟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组织政府。3月21日,民盟主席张澜对记者谈话说:“国民党破坏了政协决议,民盟不冒然参加政府;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的阴谋是维护一党专政。”当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共解放区张家口之时,蒋介石捍然单方面下发如期召开国大的通知。10月11日周恩来宣布中共拒绝参加国民党违反政协决议的国大。

此时,在成都的张澜接到民盟南京总部催请他东下主持总部工作的专函。赴南京需在重庆转机。张澜抱病抵渝,他在机场对前来欢迎的民盟中委邓初民等20余人和媒体记者说:“民盟一贯主张是和平民主。为了要求和平,所以反对内战;为了要求民主,所以反对国民党一党单独召开国大。如国民党召开一党国大,实有徒然把中国造成分裂局面的可能。”他下榻特园后对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说:“国民党以战胜者姿态召开国大,是威胁、是利诱?我们民盟不能放弃自己的意见和立场。民盟不怕威胁、利诱,绝不参加。”并警告说:“如国民党一意孤行下去,这对他们是异常不利的。”

张澜抵渝后,中共代表团驻渝代表兼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吴玉章,多次到特园向张澜说明中共中央对时局的态度和决定,阐明民盟致力于调解国共关系失败的原因是蒋介石顽固坚持独裁与分裂。二老得出共识:坚持和破坏政协决议,是当前顺应或违反人民意志的根本分水岭。作为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政党,必须信守自己的签字和诺言,断然拒绝破坏政协决议的任何举动,决不参加违背人民意愿的伪国大。

张澜决定暂留重庆,表示他拒绝参加伪国大的决心。可是,民盟一些中委急盼张澜东下以应付尖锐复杂的局面。李济深说:“表方不来,一切失去了中心。”黄炎培、罗隆基等主张再催张澜。10月12日,周恩来大清早来到民盟总部南京蓝家庄,向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等建议说:“民盟应及时向主席张澜请示。”当即商定由实际负责秘书工作的周新民电话请示张澜。张澜电话里大声说:“参加不得呀!”重复了3遍,在电话机旁的周恩来和民盟负责人都听见了。接着张澜叮咛:“我们民盟必须在政协决议程序全部完成以后,才能参加国大。否则,就失去了民盟的政治立场。希望大家要万分慎重,决不可稍有变动。”当天在重庆的张澜两次叮嘱周新民:“民盟无论如何不能提交参加国大的代表名单,民盟绝对不能参加国民大会。”

民盟中常委扩大会议一致拥护张澜“民盟不参加国大”的指示,会议决议公布《民盟不参加伪国大的决定》,对内发出《紧急通告》,对外发表《严正声明》,“即为本同盟对于国大之最后态度”。《新华日报》头版头条用大字标题向全国报道:“民盟宣布拒绝参加国民大会。”

11月12日,国民党在南京如期召开国大会议,1355名中国国民党代表参会,占总参会人数85%。为使国民党内战、独裁路线合法化,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等。11月16日,周恩来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国大是违背民意的,是由一党单独召开的,中共坚决反对。24日,民盟发言人指出:国大“违背政协决议的程序”,民盟绝不承认所谓的《宪法》。

1949年9月,张澜、朱德、罗瑞卿摄于颐和园

民主得实现

1946年12月18日,张澜抵沪。24日主持召开民盟中常委会议,作出“有民主社会党党籍之盟员而参加‘国大’者,应予退盟”的决定。在1947年1月6日至10日民盟一届二中全会上张澜指出:伪国大通过的伪宪法是“企图以法治之名保‘党治’之实”。会议通过了“民盟不承认国民大会宪法、决不参加分裂之中央政府”等10项决议,部署了应付困难时局的思想和组织准备。

10月28日,国民党《中央日报》载《政府公布民盟为非法》的声明,称“民主同盟勾结共匪,参加叛乱”、“煽动五月学潮及上海工潮”,通令依据《后方共产党处置办法》“严加取缔,以遏乱萌”。张澜受到派遣特务和军警的严密监控,当局强行解散民盟总部。29日,张澜发表声明:“我个人对国家之和平民主统一团结之信念及为此而努力之决心,绝不变更。”《正言报》和苏联《时代日报》发表张澜的《声明》后,张澜被软禁在虹桥疗养院,但他仍坚持斗争。

1948年初,民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宣布重新建立机构,并发表宣言:拥护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及其政府和美国侵华势力。5月初,民盟、民革等8个民主党派与其他民主人士通电声明:拥护中共中央提出的召开新政协会议的主张。

人民解放军威逼长江,为争取喘息时间的蒋介石宣布下野,派张群回重庆任西南军政长官,妄图稳住西南;他召来四川地方将领邓锡侯、刘文辉等,在南京面谕,要他们支持张群。见过蒋介石的邓锡侯来上海看望张澜,对蒋介石1948年春撤他的川省主席职、由王陵基接替表示气愤。张澜劝邓锡侯说:“丢掉省主席职不要紧,时局很快要变,你应联络川军等待时机迎接解放要紧。”张澜亲自吸收的秘密盟员刘文辉,命他的随行参谋从南京来到上海向张澜请示川康下一步如何动作。张澜说:“毛泽东主席和我商量的意见是内战打起来后,四川的力量够就起义,若力量不够就等解放军进川时协同作战。”并托其参谋转告刘文辉:“早日回川。”参谋回南京向刘文辉汇报后,刘文辉完全按张澜的吩咐行事,为民盟提供了一笔盟务活动经费。张澜将款汇往香港,补助民盟香港新总部的活动开支。

1949年1月24日,张群回川任职,之前先到上海看望张澜。张澜叮嘱张群:“你回去应该为四川人民做些好事,首先应该释放政治犯……少征兵征粮,不要在四川打内战,这就是为人民造福了。”张群答应这些事“回去以后斟酌办”。

时任代总统李宗仁派邵力子、甘介侯到上海请张澜再出面“调解”。张澜说:“从前国共之争,我们是第三者。现在局势完全变了,是革命与反革命之争,站在革命一边的我们不能再作调解人了。”

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5月初进抵上海近郊。国民党当局因张澜在被软禁中仍坚持革命立场,命令上海警备总司令王新衡指派警察局长、军统特务头子毛森,以转移张澜赴台为名途中实施杀害。中共中央得悉,责成上海党组织设法营救。27日晚,进入上海的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代表三野将士看望和慰问已被营救的张澜。30日,民盟北平总部临工会电慰主席张澜脱险。翌日,沈钧儒电请主席张澜来北平主持盟务。

6月7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联名致电张澜,欢迎来北平“共同致力今后建设工作”。24日,张澜抵达北平,周恩来、朱德等在车厢门前恭候。周恩来迎上前握住张澜的手频频摇动,连声说:“你们为我们担了风险,吃苦了,吃苦了!……总算见面了。”朱德是张澜的学生,几十年后再见老师,敬军礼深表敬意。

1949年10月1日,张澜(右二)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

第二天,毛泽东来到张澜下榻的北京饭店看望。寒暄后毛泽东说:“上海《申报》报道表老对合众社记者关于共产国际情报局的谈话,我是同意的,现在不能公开讲。”张澜哈哈大笑。毛泽东热情邀请张澜次日到中南海参加家宴,张澜欣然接受。次日,如约赴宴。毛泽东以俭朴的四菜一汤招待张澜。事后他赞赏说:“这就是共产党的伟大之处。”

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张澜荣幸地当选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1日,张澜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出席开国大典,同人民群众一道欢庆胜利。

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张澜年近80岁,夫人来京照顾生活,周恩来为他安排较宽敞的住宅,他谢绝了。按规定编制配给的警卫和服务人员,他要求减少一半。苏联送给新中国5部轿车,毛泽东指示配给张澜一部,他一再推却。后来,周恩来上门做工作:“表老怎么留恋一部美帝的破旧汽车,不许换苏联赠送的新车哟?”说得张澜哈哈大笑,说:“好,我同意换车。”1955年2月19日,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张澜在北京逝世。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组成治丧委员会,毛泽东等前往灵堂向张澜遗体告别。全国人大、政协举行公祭大会,刘少奇主祭,林伯渠致悼词:“中国人民感谢张澜先生在爱国运动中的贡献。”黄炎培致哀词,颂扬张澜“一生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张澜的灵柩由刘少奇、周恩来等执绋,护送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安葬。

责任编辑/胡仰曦

猜你喜欢

民盟蒋介石国民党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快过关了
韩练成:蒋介石身边最隐蔽的传奇将军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吸烟的礼节
缅甸补选:民盟执政一周年的风向标?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民盟第七届民生论坛昆明举行 聚焦精准扶贫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