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策略研究

2015-03-28林连莉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宽度竞争维度

林连莉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策略研究

林连莉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近年来逐渐运用到企业问题的研究当中,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通过生态位视角研究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间竞争的实质是由于生态位发生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同时从企业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两方面对企业竞争者进行识别,提出协同进化的生态位补充、合作共生的生态位协调、错位竞争的生态位分离和资源整合的生态位优化的企业竞争策略。

企业生态位; 生态位测度;竞争策略

在当今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企业的生存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需要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自身的状况,并制定适宜的竞争策略去更好地应对竞争对手。生态位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现象,用生态位理论来研究和解决企业在新的环境下的竞争策略问题不仅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种新动向,而且也是确立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一、文献综述

生态位理论是生物学中研究生物体之间的竞争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等问题的重要理论[1],近年来在企业问题的研究中陆续得到广泛运用。相比国外企业生态位研究的蓬勃景象,我国学术界对企业生态位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1世纪初。较早研究企业生态位的杨忠直教授著有《企业生态学引论》一书,主要对企业生态学和企业生态位理论做比较系统的介绍,并对企业生态系统结构、企业生态位、企业的生存与竞争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2],但并未对企业生态位概念做出明确的定义。之后有不少学者开始尝试对企业生态位的概念进行界定,如学者夏训峰将企业生态位定义为在一定生态环境里的某个企业在特定时期上所具有的功能和地位[3];学者万伦来认为企业生态位是一种能力,是企业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以核心技术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为支撑,通过组织内部战略管理、组织界面管理、营销管理、学习创新管理等子过程的交互作用而获取企业生存、发展、竞争的能力[4]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到生态学中的竞争排斥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企业间的竞争。许芳和李建华对企业间的生态关系进行研究,构建了企业生态位模型,并透过企业生态位的竞争排斥规律剖析企业生态位进化原理[5];钱言和任浩则认为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企业的生态位发生部分或完全重叠并引发资源相对不足,由此提出共同进化是企业新型竞争关系构建的目标的观点[6]。

虽然学术界在生态位理论运用于企业管理上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从现有文献资料的检索情况来看,有关企业竞争策略的文献仍较少,本文试图将研究聚集在生态位视角下的企业竞争策略研究,以期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提供新思路和相关理论支持。

二、企业生态位的测度

(一)企业生态位维度

生态位的维度是指对一个研究单位所发生作用的影响因子个数,它将生态位分为一维生态位和多维生态位[7]。企业的生态位是由时间、空间、资源等诸多维度组成的,它是一个多维的概念。时间维度包括企业的营业时间、产品开发周期、进入市场的时机等;空间维度包括企业所在的地理位置和企业所在产业链的节点位置等;资源维度涵盖了企业可以利用的全部环境资源,包括原材料资源、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客户群体资源等。在每个维度上,都有多个企业以不同形式占据着资源,企业生态位宽度和企业生态位重叠度便可以具体测算出其占用情况。

(二)企业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宽度是指一个物种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也是一个物种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一个物种的生态位越宽,说明它在其生态环境里可利用的资源越多;反之说明它可利用的资源越少。与生物界一样,企业生态位宽度也可以定义为一个企业在所处的生态环境里对市场、原材料、技术等不同维度上资源利用的总和,也是企业对其生存环境资源适应的多样化程度的一个衡量指标。宽生态位则表示企业对环境资源利用的多样化程度较高,此时企业可寻求多元化的竞争优势;窄生态位则表示企业对环境资源利用的多样化程度较低,适应性也低。借助Shannon-Wiener的多样性指数公式,企业生态位宽度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Bi为企业i的生态位宽度,Nij为企业i利用j资源等级的数值,r为企业生态位资源等级。当Bi为1时,说明企业对所有等级上的资源都同样地利用了,此时企业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当Bi为0时,说明企业只利用所处的环境资源谱当中的一个资源等级,此时企业的生态位宽度最小。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生态位宽度介于0和1之间,越接近1,说明企业的生态位宽度越宽,可利用的资源越多,竞争力越强;越接近0,说明企业可利用的资源总和越少,企业竞争力越弱。

(三)企业生态位重叠

Abrams学者在1980年将生态位重叠定义为把两个物种对一定资源位(Resource State, 即n 维生态因子空间中的一点或一很小的体积)的共同利用程度[8]。生态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物种同时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产生生态位重叠现象。同样地,企业生态位重叠也可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对不同维度上的环境资源的共同利用程度。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共处在一个大的生态环境系统里,它们共享如市场、技术、人力资本等资源,当所需的资源有部分或完全相同的时候,企业生态位就会发生重叠。借鉴Pianka的生物生态位测度方法,企业生态位重叠的计算公式表示为:

式中,Oij为企业i和企业j的生态位重叠值,Piu和Pju分别为企业i和企业j对资源u的利用部分,企业生态位重叠值范围为[0,1]。当Oij为1时,说明企业i和企业j生态位完全重叠,此时企业间竞争最激烈;当Oij为0时,说明企业i和企业j生态位完全分离,此时企业间可以和谐相处,不会表现出相互竞争。当企业生态位值介于0和1之间时,越接近1,说明企业间的生态位重叠越严重,竞争越激烈;越接近0,说明企业间的生态位重叠度越小,竞争越不明显。

三、生态位下的企业竞争实质分析与竞争者识别

(一)企业竞争的实质

在自然界,当两个物种共享同一环境资源时,两个物种就会同时占有这一部分生态位空间。此时如果资源丰富并足以供两个物种享用的话,它们就不会产生竞争行为;但当资源不足的时候,两个物种之间就会出现竞争,最终趋于不同的生态位。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样也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这个生态环境由社会、市场、消费者、同行竞争者等生态因子构成。生态环境为每个企业提供生存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如原材料、设备、人力资源等。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争夺资源,每个企业都努力获取最多的资源,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利益。例如,企业A和企业B生产的产品都需要资源1和资源2,资源1代表在一定区域中生产该产品所需的原材料,资源2则是代表一种较为宽泛的含义,即包含除了原材料以外生产该产品所需的所有要素,如技术、信息、服务等。那么如图所示,横坐标代表资源2的供给量,纵坐标代表资源1的供给量,A企业和B企业的原点代表临界点,表示企业A和企业B生产各自的产品时最少要用到的资源1和资源2的量。

图1 企业A和企业B竞争资源1和资源2

资源2的供给量

图1表示企业A和企业B竞争资源1和资源2的各种结果。当资源1和资源2都低于企业A和企业B生产产品的临界点时,企业A和企业B都不能生存;当企业A和企业B生态位不重叠时,结果是企业A或企业B能生存;当两企业处在生态位重叠的那部分时,符合企业生产产品所需的资源1和资源2的量时,两企业能共存,当只能符合其中一个企业所需资源的量时,只有一个企业能生存下来。

图2表示当有5个企业竞争资源1和资源2时,其结果有很多种。如图2所示,除了A+B、B+C、C+D、D+E共存的范围外,椭圆内是5个企业可以同时共存的区域,这表明对资源竞争的同时5个企业(甚至更多)是能共存的。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特定的环境中,由于资源是有限的,能共存的企业数量最终会达到饱和水平,而一旦数量超过了环境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围,企业间就会相互竞争,这种竞争状态会持续到环境所能容纳的企业数量达到平衡状态时为止。在早期阶段,企业数量比较少而资源又相对丰裕的情况下,企业数量增长比较快;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资源不足供给的时候,就会影响到企业数量的增加,增长率会降低,最后达到一个饱和的状态。此时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增加的话,由于资源的限制,必将导致企业间发生激烈的竞争而迫使一些竞争力弱的企业退出或灭亡。我们假设K代表环境所能容纳的企业数量,而企业数量增长分为5个时期:①开始期。也可以称为潜伏期,企业数量少,资源丰富;②加速期。由于资源丰富,此时企业数量增长率逐渐加快,企业数量增加;③转折期。当企业数量达到环境所能容纳的数量K的一半时(即K/2时),企业数量增长最快;④减速期。企业数量超过K/2以后,企业数量继续增长,但增长逐渐变慢;⑤饱和期。企业数量达到K时市场达到饱和状态。一定环境条件下企业的数量发展会受到资源的限制,而资源的不足也会引起企业间的竞争,能长期共存的企业所在的生态位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

任何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都创造出各自的生态资源空间,并各就其生态位,而企业竞争的实质就在于其生态位发生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当一些企业共同使用或占用一部分资源或市场空间时,即发生了生态位部分重叠。如果发生重叠部分的资源足以供这些企业利用的话,那么这些企业就能做到长期共存;当一些企业的生存发展共同使用相同的原材料、消费群体、市场、人力资源等时,就发生了生态位的完全重叠。例如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同属通信公司,它们的产品和顾客群基本相同,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它们的生态位是严重重叠的,因此这两家企业势必展开激烈的竞争。

但是事实上,虽然移动和联通这两家公司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是它们每年都以一定的速度增长,其营销策略在不断推陈出新,虽然无法完全避免相互间的竞争,但这的确也为自己赢得了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应该看到,只有当企业发生生态位完全重叠且总的资源根本不足以供给所有企业时,最终竞争能力强的企业才会完全将竞争能力弱的企业排挤出去,进而巩固自己的生态位;但当企业发生生态位部分重叠时,不一定会导致完全竞争的结果,企业可以选择相互合作,利用各自的优势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合作共生实现双赢局面。

任何企业都存在争取更高生态位的强烈欲望,企业要想在生态位中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正确判断哪些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并采取适当的策略去应对竞争挑战。

(二)企业竞争者的识别

1.企业生态位宽度判断

类似生物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原理,企业的生态位越宽则该企业的特化程度越高,说明企业在生态环境里对资源的利用越广泛,竞争力也就越强大。反之,则该企业的特化程度越低,竞争力越弱。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生态位宽度是呈动态变化的,当企业所需资源比较丰富时,企业之间一般不会为争夺资源而竞争,但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和企业生态位宽度的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了。因此,企业可以从生态位宽度进行竞争者的识别。借鉴上述企业生态位宽度测度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企业的生态位宽度。当两个企业的生态位宽度值越接近,相互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则可以把对方定义为自身的竞争者;当两个企业在生态位宽度值差距比较大时,则彼此不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2.企业生态位重叠度判断

企业生态位重叠度是针对不同企业对同一资源利用状况的衡量与测度。企业生态位是一个由多个不同维度组成的结构,因此企业生态位重叠度的判断也是企业多维判断的过程。在进行竞争者识别的时候,首先应该选择出对生存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维度,然后构建企业生态位的维度结构,最后搜集相关企业与本企业的数据并运用上述企业生态位重叠公式来计算多个维度的重叠值度。根据计算的结果,如果在多个维度上有企业与本企业的生态位重叠度都为1,则可把其列为企业的竞争者;如果生态位重叠度介于0和1之间的话,接近1的也可将其列入企业的竞争者当中,如果是接近0,则不算是企业的竞争者。

四、生态位视角下的企业竞争策略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选择合适的竞争策略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基于上述的分析,从生态位理论视角提出以下企业竞争策略建议:

(一)协同进化的生态位补充策略

从生态位视角上看,完全重叠和完全分离的状态都是不实际的。从企业竞争角度来看,绝对的竞争和没有任何竞争都不是企业间关系和谐的最佳状态,也都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协同进化并不是避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在追求多赢和双赢的目标上,相互补充生态位并促进彼此共同发展,以此模式实现持续发展。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不能再用以往那种孤立、短浅的眼光看待发展,而必须以系统、全面的眼光来对待发展。在生态系统中企业不是独立的个体,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能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进步。因此,不管是企业竞争者还是合作伙伴,都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整合生态位、相互补充生态位,以实现协同发展。

(二)合作共生的生态位协调策略

合作共生策略强调的是企业在合作共存中有效利用资源要素的经营理念。当企业之间发生生态位重叠时不一定是竞争排斥的启动,也可以选择合作共生、相互协调生态位,以此避免过度竞争,努力实现多赢。每个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由于受自身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孤立发展的话将阻碍企业整体能力的有效发挥和协同绩效的输出,从而无法收获企业最大利益。当企业与竞争对手、目标顾客、供应商等结合成为利益互补的合作伙伴,这样企业能在分工的基础上专注于自身优势领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输出产品。企业之间的合作共生不仅可以促进分工协作的专业化,还可以扩大企业自身的实际生态位,增强整个企业集群的竞争力,共同促进市场生态系统的进化。

(三) 错位竞争的生态位分离策略

在自然界里,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但往往有时因为生活在同一个区域或者所需的食物雷同,所以造成物种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但是这些动物的寻物时间、所需营养部位等都是不一样的,即就算因为生态位的部分重叠而发生竞争,也会尽量避免竞争对手的制约,这就是生态位的错位。企业也正是如此,常常因为各企业间在市场、技术、产品等方面发生重叠而引起竞争,但是企业单靠自身力量无法有效地满足目标群体的所有需求,所以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与产品必须要区别于竞争对手,也就是通过实施错位经营的生态位分离来构建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可以从自身的优劣势和行业等特征出发,选择一些类似经营类目上的错位、经营类目上的错位、营业时间上的错位和营销策略上的错位等,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使之能提供更有效的产品和服务。

(四)资源整合的生态位优化策略

与自然界的生存竞争相比,企业间的竞争表现得更为残酷,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对自身的生态位进行优化,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以生态位为特征的环境下,企业对自身生态位的优化其实就是优化对资源的整合利用。信息化时代下,企业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对知识、信息以及技术等方面的竞争。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企业无法单凭自身的资源去满足市场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可以在充分利用自身内部资源以及加大与其他企业的合作的方式,对外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拓宽自身的资源宽度,改善企业的竞争环境,不但可以实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标,也可以优化企业所处的生态位。

[1]安树青.生态学词典[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244-246.

[2]杨忠直.企业生态位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64.

[3]夏训峰,吴文良,干静慧.生态位概念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3,(13):31~32.

[4]万伦来.企业生态位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73~78.

[5]许芳,李建华.企业生态位原理及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5):130~139.

[6]钱言,任浩.基于生态位的企业竞争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6,(2):123~127.

[7]郭妍,徐向艺.企业生态位研究综述:概念、测度及战略运用[J].产业经济评论,2009,(6):105~119.

[8]Abrams R.Some comments on measuring niche overlap[J].Ecology,1980,(61):44~49.

(责任编辑:梁小红)

On Enterprise Competition Strategy Based on Ecological Niche

LIN Lian-li

(College of Economic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Niche theory, one of the basic ecology theories, has graduall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e enterprise issue and become research focu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competition in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ch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ssence of competition in enterprises is coming from niche overlap partially or completely, then identifies the enterprise competitors from the niche breadth and overlap degree, and finally proposes relevant enterprise competition strategy, including niche supplement of cooperative evolution, niche coordination of coexistence, niche separation of dislocation competition and enterprise niche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enterprise niche; niche measurement; competition strategy

2014-12-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0YJC790163)、福建省教育厅社科A类重点项目(JA13084S)中期成果。

林连莉(1988 - ),女,福建莆田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竞争合作与创新管理。

F272

A

1008-4940(2015)01-0038-06

猜你喜欢

宽度竞争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感谢竞争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