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小时代》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2015-03-28周棋丰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时代语篇模态

周棋丰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507)

电影《小时代》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周棋丰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507)

以多模态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两方面对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的电影《小时代》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这两种模态如何共同作为社会符号在多模态语篇中发挥意义构建作用。该影片综合运用多种模态资源,传达了对“物质至上”消费文化价值观的推崇,对占观影群众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多模态;语篇分析;意义构建;《小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多模态语篇已经成为当代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不再把语言作为唯一的符号进行意义表达,而是综合利用图像、声音、颜色、动作等多种符号资源进行日常的人际交往活动。由Ha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理论一直被证明是有效的话语分析理论,并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语篇体裁分析。但朱永生指出,“以往的分析忽视了诸如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其他意义表现形式,带有较大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西方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些局限性”[1]。

电影作为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其中的图像、语言、音乐和色彩在其整体意义的构建上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近年来,国外研究者对电影语篇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例如Baldry&Thinbault[2]探讨了影视文本的转录、注释和分析方法;Iedema[3]将影视语篇分为六个层次(帧、镜头、场景、程序、类型步骤和整体作品)进行分析;O'Halloran[4]演示了如何运用电影编辑技巧对电影进行动态的多模态分析;Lim&O'Halloran[5]通过对一则教师招聘电视广告的分析验证了视觉语义层在影视语篇帧际关系研究中的有效性。国内学者(李妙晴[6-7]、杨春慧[8]、王晓雪[9]等)也开始关注电影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大都是对电影分析理论框架和技术的探讨,以多模态为理论依据对电影表达意义的解读还比较少见。

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的电影《小时代》上映仅16天就获得4.5亿票房,在掀起了一股有关“青春”热潮的同时,也引起了对该电影如潮的批评。著名影评人周黎明甚至用“从没见过如此赤裸裸地拜金主义”、“奇葩”等词语来形容这部影片。一边是众多年轻人的疯狂追捧,一边是诸多专业影评人士的批判之声。《小时代》到底传达了怎样的信息?其中的视觉和听觉模态是如何完成电影意义的整体构建的?本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该电影中各种符号资源在意义构建上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互动进行分析,以便来探究在该多模态语篇中的“意义的叠加”[10]。

一、理论框架——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

Halliday[11]把语言看成是构成人类文化的众多社会符号意义系统中的一种,发展了关于语言的系统功能理论,认为它是能够实现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三个元功能的抽象语法系统。Kress&Van Leeuwen[12]根据Halliday的论述,把元功能看成是人类任何交际系统所必备的,不只局限于语言,并将系统功能语法的三个元功能延伸到对视觉图像的分析中,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的视觉语法。

再现意义解释了图像中参与者与过程之间的关系,分为叙事和概念两种:叙事图像是关于动作或事件的,类似于语言及物性系统内的行动、反应、言语和心理过程;概念图像描绘的是某个参与者的意义以及它稳定且可见的本质,是关于“存在”的,类似于语言及物性系统内的存在和关系过程。

互动意义是关于图像的制作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包括人)和图像的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提示观看者对表征事物应持的态度。互动意义由四个要素构成: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态度表达了对参与者所持的主、客观态度,通过“视角”来实现,如从水平的视角看,正面角度给观看者带来的是感同身受、融入其中的感觉,而倾斜的角度则表现出作为旁观者的漠然与事不关己;从垂直的视角看,俯视代表观看者的强势,平视表示观看者和参与者相对平等的关系,仰视则表示参与者处于强势地位。

构图意义通过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实现。信息值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实现的,如左边代表已知信息、右边代表新信息、上下是理想与真实之间的区别、中央/边缘位置分别排列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显著性指的是元素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不同程度。取景可通过造成分割线条、或实际分割框架的线条来实现。

在听觉模态方面,本文将采用van Leeuwen[13]的听觉透视和社会距离网络系统对电影中出现的听觉符号进行分析。听觉透视系统把同时出现的声音根据音量大小来进行分层。按照需要听者做出回应或采取行动的程度大小,同时出现的声音由大到小可以分为:主角、背景和场。社会距离系统包括五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非正式距离、正式距离和公共距离。

二、电影《小时代》的多模态解读

(一)视觉模态意义

1.图像的再现意义

电影《小时代》受到众多专业影评人士批判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其中运用了大量奢侈品符号来反复渲染上流社会的高端生活:如宾利跑车、莫罗·伯拉尼克高跟鞋、爱马仕毛毯、LV包等。剧中的主人公大多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他们不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拥有很多平常人一辈子都无法获得的财富。这似乎在向观影者传递着一个信息:青春只有与名牌和奢侈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符号学家赵毅衡指出,“某种符号大量出现,就证明社会严重缺少某种意义”[14]。电影中不断再现、过于泛滥的奢侈品符号,以及当下年轻人们对《小时代》的热捧是否正好可以说明中国年轻一代对“富裕梦”的向往和迷恋呢?鲍德里亚说过,符号也有交换价值。在电影中,郭敬明把搜集来的奢侈品牌符号编织进电影,作为礼物送给观众,让他们暂时分享占有符号的快感,以换取他们的尊重和认同。所以《小时代》中搜集的各种品牌和符号,传达出了大商业时代一群小人物的真实心理感受,那就是对发达物质文明的迎合、加入与合作。

《小时代》的“小”,除了体现在影片主人公都是“小人物”以外,还体现在空间的“小”上,即交际空间的微缩化。《小时代》里人物虽多,但都生活在一个圈子里,他们之间是围拢的、闭合的、环形的关系。影片中“电话误会”那段情节是这一“小空间”特点的最佳反映:林萧打简溪的手机,被留宿在顾源家的袁艺接听,第二天简溪打林萧的电话,却要把顾源的事情告诉南湘,南湘跑出去与简溪会合,林萧紧追其后,最后他们遇到了顾里。这就是典型的“小时代式”的人物关系和叙事方法:所有人物都只关心自我的世界,投入到自己塑造的小圈子中,他们的命运好像与国家和时代的宏大背景没有任何关系。虽然这种表现手法运用在影视作品中主要是为了架空现实,为浪漫的爱情故事创造背景,但对于占观影人群绝大多数的80、90后,会加剧他们对个性和个人感受的过分追求,不利于他们大时代格局的形成。

2.图像的互动意义

电影《小时代》在四个女主人公的友情主线之外,还穿插了她们与顾源、简溪、席城、周崇光等人的爱情,而其中的周崇光是典型的花样美男。当他在杂志社拍写真时,他熟练地对着摄影机做各种表情,其中一个重要的表情是吐舌头。从微表情来看,吐舌头这个动作可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其一是孩子在撒娇、调皮、卖乖时,会伸舌头讨好对方;其二是成年人因做了错事而表示道歉,消除尴尬,缓解焦虑[15]。如果说前者倾向于孩子的身体语言,后者则是成人的下意识动作,因此周崇光的这一动作对整部影片具有极高的解读意义。周崇光是成年人,他吐舌头并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事情的道歉,而是符合第一层儿童调皮的含义,这一儿童行为与他成人年龄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并且,在这个细节上,导演给出的是特写的镜头,让周崇光的脸占据了整个荧幕,影片是在有意强化这个动作,让这个明显而又突兀的动作释放出暧昧的信息。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电影通过成人的这种“倒错性”幼稚动作,表达了年轻人在面对成年时,精神世界潜在的分裂与矛盾:对于他们而言,成人世界是华丽的、梦幻的舞台,也是美丽的陷阱。主人公既希望成人世界接受和认同自己,又掩饰不住对现实和成人世界的恐惧和怀疑。面对社会的剧烈竞争和残酷倾轧,他们更愿意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沉溺于自己的幻想,拒绝长大。

3.图像的构图意义

在电影中,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移动镜头、慢镜头和仰拍方式来展现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时尚、高端、大气,以及对大都市优越物质文明的向往与留恋。值得注意的是,电影基本没有深景深镜头,几乎所有镜头都是对主要人物的特写和近景,并且在人物镜头中,背景多为虚焦。这样的镜头画面人为割裂了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他人之间的联系,让整个故事都发生在一个极为自我的封闭空间,因而相当地主观和自我氵。名其中的男主人公之一,杂志《M·E》的主导者宫就是一个这样主观和自我的人。他既引领着时尚潮流,又富于文艺气质。他的家就在“连棵树都不能随便移动的市中心”的一座透明房子里。这样一个既帅且酷,既拥有财富又拥有智慧的男主角,轻而易举地俘获了像林萧这样一群有着“灰姑氵娘名”情节的女孩们。在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是宫送给了林萧一个他觉得用不着的钻戒。从林萧受宠若氵惊名地拿着钻戒走出大楼,到她在广场上停住回望宫的办公室,电影给出的都是俯拍的镜头。在图像的构图意义中,上下部分代表氵的名是理想与真实之间的差别,而在这个场景中,宫代表的是年轻人的理想,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的林萧则代表了大部分年轻人需要面氵名对的现实。尤其是在电影的最后,林萧又接受了宫送给她的一双运动鞋,重回到男友的身边。于是,鞋子成为了内涵氵丰名富的符号:接受运动鞋,意味着林萧打消了对宫(及其地位与财富的)不切实际的欲望,并最终认可了上层阶级对自己的定义:靠着自己努力打拼人生的平凡女孩。

(二)听觉模态意义

在电影《小时代》中,出现的听觉模态主要有对白、旁白和配乐三种,其中的对白是主角声音。在对白上,顾里和顾源分手这一场景给观影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顾源一再向顾里表白“就算没有一分钱,我还是会喜欢你”,顾里的回应却是“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沙,都不用风吹,走两步路就散了”,而这句话也成为《小时代》系列电影中顾里最经典的对白之一。顾里“从小就有奔驰接送”,不仅能给自己买“名牌包”,还有能力送男友“昂贵的靴子”。这句话从顾里嘴中说出,符合她“富家女”角色的需要。但作为电影爱情主线的女主角,顾里这种“物质至上”、“只爱有钱人”的爱情观会导致年轻观众爱情观的偏差,会对他们产生误导,让他们对未来的爱情产生不切实际的想象和期待。

在配乐上,电影中使用了大量流行歌曲诸如《时光煮雨》、《我好想你》、《雨》等作为配乐,但贯穿其中的主旋律却选用的是苏格兰名曲《友谊地久天长》。该曲在影片中先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在影片的开头部分,四人在高中毕业晚会表演的就是此曲。第二次出现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四个主人公在圣诞夜同时受到感情挫折之后,在漫天的大雪中、在寒冷的天台上裹着毯子,大笑着举杯买醉,互相安慰取暖。这时,《友谊地久天长》的配乐应景而起。第三次出现在影片的结尾部分。当四位主人公在克服重重困难后,以片头同样的排列顺序和谢幕姿势站在比赛舞台上接受台下观众的喝彩时,同样的旋律再次响起。作为商业电影,重复使用一首由诗歌改编而成的经典名曲作为配乐有其深刻的用意。《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曲在亚洲许多地区出现通常象征着告别或结束的悲伤无奈之情,而在西方国家则用于在除夕夜演唱来象征辞旧迎新。这首歌曲贯穿于整个电影的主线之中,我们可以认为一方面是对“友谊万岁”这一积极主题的颂扬,这是广受诟病的《小时代》极少值得肯定的地方之一;另一方面,身为原著者的电影导演似乎在向观众说明:旧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新时代是一个物质的时代,如果不能去迎接,那么就会被这个充满物欲的“小时代”所淹没。

三、结语

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为理论依据,从视觉和听觉模态两个方面讨论了电影《小时代》中构建的意义。研究表明,该影片综合运用图像、旁白、对白和配乐等多种模态资源,通过对影片中富人生活全方面的美化,传达了对“物质至上”消费文化和“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推崇。不可否认,《小时代》也尝试着传达了友谊、爱情、青春、奋斗这些积极向上的主题,但由于主旨的偏差,这些健康的内容被淹没了。电影虽然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16]。对于占观影人群绝大多数的80后、90后观众,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树立。因此以年轻人为主要观影群体的青春题材电影,应该注意影片中宣扬的价值观,讴歌努力拼搏、脚踏实地的精神,鼓舞和激励年轻人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1]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2]Baldry,A.P.&Thibault P.Multimodal transcription and textanalysis[M].London:Equinox,2006.

[3]Iedema,R.Analyzing Film and Television:A Social Semiotic Account of Hospital:An Unhealthy Business[C].In van Leeuwen,T.&JewittC.(ed.).Handbook of Visual Analysis[M].London:Sage,2001.

[4]O'Halloran,K.L.Visual Semiosis in Film[C].In van Leeuwen,T.&Jewitt C.(ed.).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M].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2004.

[5]Lim,F.V.&O'Halloran,K.L.The ideal teacher:An analysis of a teacher-recruitment advertisement[J].Semiotica,2012,189(1/ 4):229-253.

[6]李妙晴.改编电影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J].电影文学,2007(8):98-100.

[7]李妙晴.复调的狂欢——多模态话语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J].电影评介,2008(18):50-52.

[8]杨春慧.贺岁片《大笑江湖》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电影文学,2011(7):19-20.

[9]王晓雪.多模态语篇分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评介,2012(10):63-65.

[10]Lemke,Jay L.Multiplying meaning:Visual and verbal semiotics in scientific text[C].In James R.Martin&Robert Veel(ed.). Reading science:Critical and functional perspectives on discourse and science.London:Routledge,1998.

[1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1stedn.)[M].London:Arnold,1985.

[12]Kress,G.&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2ndedn.)[M].London:Routledge,2006.

[13]van Leeuwen,T.Speech,Music,Sound[M].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1999.

[14]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5]肖熹,李洋.《小时代》:倒错性幼稚病与奶嘴电影[J].电影文学,2013(5):5-9.

[16]李克济.“文艺不是市场的奴隶”直指时弊.人民网[EB/OL].2014年10月15日.http://opinion.people.com.cn/BIG5/n/ 2014/1015/c1003-25842369.html.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Movie Tiny Times

ZHOU Qi-feng
(English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Guangzhou,Guangdong 510507)

Based on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movie Tiny Times from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visualmode and audiomode.This study aims to explain how image and audiomodes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meaning. Through variousmodes,the“Materialism”values are highly praised in thismovie,which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young-generation viewers.

multimodal;discourse analysis;meaning construction;Tiny Times

H315.9

A

1671-9743(2015)04-0104-03

2015-03-06

周棋丰,1981年生,女,湖南湘乡人,讲师,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小时代语篇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编剧 宋方金:世上竟然还有比《小时代》更烂的电影?想想就毛骨悚然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美版“小时代”力压科幻大片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