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杨译《儒林外史》中语用意义的转换

2015-03-28陈勇

关键词:儒林外史符号学译者

陈勇

(许昌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1 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

20 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奈达先后进行了将语言学方法、交际学方法、及符号学方法用于翻译研究的科学探索,最后开创性地将社会符号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将翻译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指出,用社会符号学这门研究人类社会所使用的一切符号系统的科学来研究翻译,能够做到最有深度,它比用其他任何翻译法来进行跨语符翻译都优越,关键在于社会符号学研究人类社会的一切代码和符码,而重点研究的是人类所使用的最综合、最复杂的符号系统——语言。因此,在编码和解码方面,没有哪一种翻译法有社会符号学翻译法那么全面[1]246。

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世界是由各种符号系统组成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符号。作为承载社会文化信息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系统具有强烈的社会性。社会即文化,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文化的转换。

(2)翻译即翻译意义。语言符号的意义包括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在具体的语境中,可同时具备上述三种意义,也可只具备一种或任何两种意义。

(3)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主张采用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的观点,即语言有六种功能:1)表情功能,表达言者、作者或信息源的思想感情;2)信息功能,反映语言以外的现实世界;3)祈使功能,在于使读者或听众做出文本所期望的反应;4)美感功能,在于通过真实或假想的声音,或者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来愉悦感官;5)酬应功能,在于使交际者之间保持接触,也可反映交际者间的社会关系;6)元语言功能,指语言解释或命名自身特点的功能。语言的前四种功能是主要的,往往不能截然分开;而后两种功能则仅用于局部[2]39—43。

(4)意义和功能是衡量译文质量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完美的翻译应全部传达语言符号所具备的意义,对等再现原文的语言功能。但是,原语和译语符号各种意义同时对应的情况很少。译者必须根据语境对原文的三种符号学意义进行取舍,保证原文最主要的意义的正确传达。功能对等也“不能用数学上对等的意义去理解‘对等’,而应该用近似(proximity),即功能对等的近似程度上来加以理解”[1]87,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同的感受。因此,应当遵循“功能相似,意义相符”的标准;而且,功能较“虚”,语义较“实”,实现了语义相符,也就实现了功能相似[3]7。

2 杨译《儒林外史》语用意义的转换

对于译者而言,语用意义建立在语言符号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而且该译者必然与某一特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4]185。因此,语用意义与语言符号的语义、译者(尤其是译者对该语言符号的态度或情感)以及特定文化范畴内的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主要受到后两者的制约。本文对杨译《儒林外史》中语言符号语用意义转换的评析,将从语境意义以及情感意义两个层面展开。

臭气源经加盖密封,通过管道、风机将臭气导入生物土壤滤池,利用在滤料中培养、驯化的微生物对臭气进行处理,当臭气接触这些含有大量微生物的透气活性滤料层时,臭气中的H2S等致臭分子被微生物作为营养食物“吃掉”并转化为CO2、H2O及无机盐等无害物质,处理后的气体经绿化草坪顶部排入大气[1]。

2.1 语境意义

所谓语境,是指特定文本的上下文。相对于脱离语境而言,特定语境中的文本意义更为丰富或者更具区别性[5]45。在《儒林外史》中,“拜”字多次出现,并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通过以下例句分析,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译者是如何利用上下文语境确定和转换语言符号的语用意义的。

例1: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

... his subordinates might laugh at the idea of a county magistratecalling ona mere peasant.

例2:因平方国珍到此,特来拜访先生。

The campaign against Fang Guozhen brought me here,and now I have come topay my respectsto you.”

例3:外边传呼接帖,说:“同年同乡王老爷来拜。”

...it was announced,“Mr. Wang Hui,a fellow graduate from Wenshang County,has come to greet Mr. Xun.”

上述三例中的“拜”字,都可大致理解为“拜访(visit)”。然而,语境的差异决定了译文不同的措辞,即其相应的语用意义。例1 中,时县令是出于社交目的去王冕家短暂拜访,打算邀请他与危老先生见面,因此“call on”最为符合。例2中,朱元璋仰慕王冕大名,登门求教,“pay sb's respect”正好能体现出朱的敬意和虚心。例3 中,荀玫进京会试考中了进士,同期进士庆贺、拉关系,因此“greet”的表述也较为恰当。

例4:二位也是到胡三先生家拜寿去的?

Aren't you going tocongratulateMr. Hu on his birthday?

“拜寿”,即为“贺寿”,庆贺生日。故,本例中的“拜”译为“congratulate”。

例5:老和尚果然请了吉祥寺八众僧人,来替牛布衣拜了一天的“梁皇忏”。

...the old monk asked monks from Good Luck Monastery tochantBuddhist canons for one whole day for Niu Buyi's soul.

“梁皇忏”是一种佛家忏经。在中国的传统丧葬仪式中,逝者亲属往往会请僧人诵唱“梁皇忏”,以期让佛祖原谅逝者在生前所犯错事或恶行,从而允许其前往西方极乐。因此,“拜”译为“chant”,正确地传达了原文的语用意义。

2.2 情感意义

情感意义是指说话人对谈话涉及的人或事的或褒或贬的态度。和语境意义一样,情感意义也同样会受到文化、历史、地理环境以及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例6:那穿茧绸的道:“这不是我们这里丰家巷婊子家掌柜的乌龟王义安!”

“Isn't that Wang Yi'an,”cried the scholar in yellow,“the pimp for that brothel in Feng Family Lane?”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方面,“乌龟”被看作是一种灵瑞之兽,故其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古时的官印、钱币、武将的旗帜等物品上,甚至还会出现在人名或别号当中。由于龟的寿命可长达百年,因此它又是长寿的象征。另一方面,“乌龟”又往往用于恶毒的咒骂,如“缩头乌龟”“龟婆”“龟公”等。在该例中,“乌龟”其实就是“龟公”,指的是妓院打手、妓院里的男性杂役或者皮条客。两个秀才直接用“乌龟”来表明王义安的身份,明显带有强烈鄙视和侮辱意味。然而在《伊索寓言》中,“乌龟”尽管行动迟缓,但是意志坚定,最终在著名的“龟兔赛跑”中胜出,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积极印象。在这种文化背景差异巨大的情况下,译者舍弃直译,用贬义词“pimp”进行意译,传达了原文的指称意义,变通地取得了较好的情感意义转换效果。

例7:后来渐渐说到他是一个老梨园角色,季守备脸上不觉得就有些怪物相。

...as it emerged that Bao was an old actor the captain began to raise his eyebrows.

中国古代民间根据社会地位将不同职业划分等级,有“上九流”(佛祖、仙、皇帝、官、烧锅、当、商、客、农)、“中九流”(举子、医、风水、批、丹青、相、僧、道、琴棋)和“下九流”(巫、娼、大神、帮、剃头、吹手、戏子、叫街、卖糖)。“戏子”,即“梨园”主要成员,职业戏曲演员,职业等级排在下九流,居然还在“娼”之后,可见其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之低下,饱受人们的偏见及歧视。当季守备听说鲍文卿是戏子身份时,表情便不自然起来。然而,普通的西方英语读者根本就不了解上述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无法将“梨园”与“戏子”联系起来,更不用说其蕴含着的负面的情感意义了。因此,译者采用意译直接标明鲍文卿的职业身份,是非常好的选择。但是单纯的意译,没有相关补充说明,原文的情感意义就丢失了。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了具体的上、下文语境,原文的语境意义就能确定下来,译者也非常成功地将其转换到了译文中。关于情感意义的转换,考虑到中英社会、文化等非语言因素上的巨大差异,译者主要采用了意译的方法,保留了原文最基本的指称意义,但是其情感意义或变通地得到了较好的转换,或完全丢失了。总的来说,译者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深刻领悟了原文,字斟句酌,将其语用意义成功地再现于译著当中。

[1]Nida,E. A.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246,87.

[2]Newmark,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39—43.

[3]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7.

[4]李明.翻译研究的社会符号学视角[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85.

[5]Baldick,Chris.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45.

猜你喜欢

儒林外史符号学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儒林外史》的吃播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儒林外史》戏剧演出资料考辨——兼谈《儒林外史》创作中的明清互现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单宝塔诗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符号学理论初探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