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课堂教学会话中的自我修复研究

2015-03-28李羚玮

关键词:会话言语修正

李羚玮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0 引言

外语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传递知识。传统的师生会话教学模式不仅能反映学生对外语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帮助学生对语言习得进行进一步加工。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自然言语交际中,教师在以教学大纲为基准、以教学内容为主干的情况下,言语产生失误的情况概率较小。然而,教师将语言知识可理解性地输入给学生,学生通过大脑加工后与教师进行知识互动时,在输出言语的过程中就难免会产生失误。对于学生在课堂会话中产生的失误,学生可能会自我意识到错误而对其修正,抑或是在其未意识到的情况下由教师提示并自我修正。这就能够反映出学生对外语掌握的熟练程度。由学生自己修正言语失误的行为,就是自我修复。教师如何通过了解学生在外语课堂会话中的自我修复进而促进学生语言习得将成为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自20 世纪70年代以来,会话中的言语修复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对于其应用在外语学习的意义以及价值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国外学者Kormos(2000)在Monitoring and self-repair in L2 中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探讨了言语自我修复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即学生语言水平测试成绩越高,自我修复能力越强。Lyster 在Negotiation of form,Recasts and Explicit Correction in Relation to Error Types,and Learner Repair in Immersion Classrooms 中表明,学习者的自我修复能够促进其对目标语的组织形式结构的了解,进而对语言的输出有更佳的表达。而在国内,对言语自我修复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研究较晚。杨柳群(2002)在《英语水平对英语学生口误自我修正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着重分析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对语言修复类型的影响。本文将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之上,侧重研究在外语课堂教学的师生对话中的自我修复的类型,以及学生采用何种策略进行修复,教师如何通过学生的会话自我修复了解学生语言知识水平的程度,进而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促进语言习得。

1 自我修复之理据

自我修复这一概念最早是由Schegolff,Jefferson 和Sacks于1977年发表的“会话中修补结构的自我更正偏好”中提出,同时他们区分了自我修复和他人修复的区别。此后国内外学者都给予了自我修复不同的概念,如Van Hest(2000)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定义自我修复指的是说话者在意识到言语失误以及用词不当,或是语流中断时实行自我修复的行为。因此,自我修复是指人们在交际对话中,对言语失误进行自我修正的行为。

外语课堂教学上教师发起会话对学生进行知识输入,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掌握程度发起会话与教师互动。在这种课堂会话中,学生的言语能很好地反映出其对语言知识掌握的水平。最初在Schegolff 等人提出自我修复概念的同时,不仅区分了自我修复和他人修复的不同,也将自我修复分为两种类型:自我发起的自我修复和他人发起的自我修复。这两种类型的划分是判断学生语言水平的一个标准。其次,自我修复的程度高低则是另一个评判标准。言语修复既可以是形式上的,也可以是内容上的,并涉及多个层面,包括音素、词素、单词、词组、句子等。通过分析学习者自我修复的内容,教师可以判断出学生对语言知识掌握的程度。

2 自我修复在课堂会话中的具体表现

自我修复是一个抽象的行为,它是由阻碍源、发起修复以及修复结果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模式。在外语课堂教学上,教师组织教学和传授知识所用的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学生获得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重要手段。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在课堂上实施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置身于互动交流的情境中,使得他们能够充分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语言内部结构和外部形式的构建,产出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出。在此过程中,学生监控到自己的言语失误或中断语流时会及时进行修正以达到交流的正常进行,教师可根据学生如何处理阻碍源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以达到语言习得的最佳程度。

2.1 自我修复的类型

基于Van Lier(1988)收集语料的研究,他认为在外语课堂上,根据诱发源的不同,自我修复有两种模式:

(1)自我诱发的自我修复,即阻碍源的诱发与修正是由学生本人在同一话轮中完成的。如:

例1: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edical examination,the doctor say-the doctor says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you.

学生在说到say 的时候意识到the doctor 是单数第三人称,谓语动词应该加s 这一语法规定,随即重复了一遍the doctor,并将say 更正为says。他在同一话轮中发起和修正了阻碍源。通过此学生的自我修复可以看出,该生对于单数第三人称的用法规则明确,但在语言输出的时候未能及时作出反应,而是通过自我修正最终输出了正确的表达。教师可以根据这个语法点设计多种学习任务安排该生进行练习,以达到知识点的加强和巩固。

(2)他人诱发的自我修复,即在阻碍源产生之后,由其他参与者发起修正的诱发,促使说话者进行修复的类型。此类自我修正并不在同一话轮里。如:

例2:

S:The girl in red over there is Mary's sister. She will return back to school next week.

T:Return back?

S:Return to school.

学生在进行语言输出之后,教师对return back 进行反问,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表达可能有错误,将此信息进行理解输入意识到return 与back 不连用的规则,随即重启下一话轮将上一话轮中的return back to school 改为return to school。说话者在其他参与者的诱发之下意识到阻碍源的存在并在下一话轮对其进行了自我修正。通过此学生的自我修复可以看出,该生对于这个词组搭配的规则并不太熟悉,在教师的提示之下才能进行自我修正。教师可以再重新针对此知识点进行可理解性输入讲解并适当配以练习将其巩固。

2.2 自我修复的策略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可理解性输出以达到互动交流的目的时,对于他们发起的会话会使用到不同的自我修补策略。Rieger(2003)在研究会话修补时表明,自我重复和替换是语言学习者在自我修复中最普遍采用的两种策略。

(1)重复策略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普遍现象,在会话中采用重复策略,是用言语的重复拖延时间,给说话者更多时间构思语言结构组织新的语言,同时在重复的过程中监控言语是否失误并及时对其进行修正。如:

例3:

T:What do you want to bring in the supermarket?

S:Maybe you can get a er you can get some apples for me.

例句(3)中“you can get”被说话者在同一话轮中重复,根据教师的提问,可以看出教师是在与学生进行情景对话,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景设定的问题,自行组织语言进行交流。学生重复“you can get”表明学生一开始并未组织好想要表达的语言,为自己争取了时间后,又重新表达出了“you can get some apples”,在此过程中他很明确自己先前在不确定带一件什么东西的情况下说了“a”,而在重新想好答案之后直接改成“some”。这就表明重复不仅给学生赢得了时间,更在重复的过程中监控了自己的言语表达并进行修正。教师根据该生的回答可以看出该生语言的流利度一般,应变能力一般,可多次设定任务进行模拟情景训练,以达到运用目标语进行日常用语交流的无障碍。

(2)替换策略是指说话者对于自己发起的会话中的单词、词组、从句进行替换。如:

例4:S:But we should take efforts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 er environmental problem.

在例句(4)中,说话者在意识到自己要表达的是“环境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名词前面由形容词修饰的规则,将“environment”替换成“environmental”,这种替换说明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则,只是在名词和形容词之间的切换不熟练。教师应该根据此种情况对该生多次进行形容词修饰的名词词组练习。

3 结语

师生会话是课堂上学生练习自己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本文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师生会话的具体实例的分析,自我修正可以帮助促进语言习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语言习得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意识到言语失误或用词不恰当时,及时根据已有的语言知识对已输出言语再次加工以达到交流的顺畅性,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在自我修复过程中,语言习得者不仅再次巩固了语言基本知识,同时在重新构建语言结构的时候,加强大脑中对语言知识的巩固,促进了语言的习得。其次,语言习得者在不断意识到阻碍源,进行自我诱发修正的过程将不断完善目标语的内部结构和语言规则体系,课堂上的会话交流侧重于情景会话,学习者在不断修正会话以达到目标语的准确输出,使得其将语言知识与语用完美结合,促进语言习得朝向本族语水平发展。最后,在教学外语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进行会话交流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自我修复以便了解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同时,教师应该在学生意识到阻碍源的时候鼓励学生养成自我诱发的自我修复习惯,并在学生没有立刻意识到阻碍源的时候给予小的诱发促进他们完成可理解性的输出。因此,学习者的自我修复实际上是一个对语言习得的动态建构过程,不仅教师要诱导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进行自我修复,学生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我修复习惯。

[1]Kormos,J.. Monitoring and self-repair in L2[J].Language Learning,1999,49(2) :303—343.

[2]Lyster,R. Negotiation of form,Recasts and Explicit Correction in Relation to Error Types,and Learner Repair in Immersion Classrooms[J].Language Learning,1998,(48) .

[3]Rieger,C. L.. Repetitions as self-repair strategies in English and German conversations[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03:35.

[4]Schegloff,E.,G. Jefferson & H. Sacks. The Preference for self-correc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of repair in conversation.Language,1977,53(2) :361—382.

[5]van Hest,E.. Analyzing Self-repair: An Alternative Way of Language Assessment[A].In G. Ekbalani and H. D. Pierson ( Eds.) ,Learner-directed Assessment in ESL[C].2000:75—88.

[6]van Lier,L.. The Classroom and the Language Learner[M].Longman,1988.

[7]陈立平. 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修正研究[R].南京第三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参评论文,2004.

[8]杨柳群.英语水平对英语学生口误自我修正行为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2002,(4) :74—76.

[9]赵晨.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课堂会话中的修正片段研究[J].现代外语,2004,(4) :402—409.

猜你喜欢

会话言语修正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Some new thoughts of definitions of terms of sedimentary facies: Based on Miall's paper(1985)
修正这一天
QQ和微信会话话轮及话轮转换特点浅析
合同解释、合同补充与合同修正
软件修正
基于集群节点间即时拷贝的会话同步技术研究①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