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技法之拟题要亮

2015-03-27李桂芳李阳海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拟题组员中考

李桂芳+李阳海

【误区警示】

考生在具体写作中,拟题容易陷入以下几种误区:

一、题目偏离话题。考生往往由于错误理解了题意,没有准确把握文题的主题、选材范围,从而踩了“偏题”的雷。

二、题目范围过宽,没有针对性。考生拟题如果非常随意,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广,行文时很不容易把握,最后只能是泛泛而谈,很难写深写透,导致文章内容空洞。

三、标题过长,显得松散。

四、题目与文章内容不符,文不对题。

【冲刺秘诀】

郑板桥曾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写文章也是如此,标题直接体现着作者作文的智慧与匠心。那么,在考试中,怎样才能迅速拟出新颖、精练、醒目、有文采的标题,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一、巧增妙补,以小见大

话题作文,给出的话题,往往既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又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因此,考生可以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巧妙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从各个角度缩小写作范围,使选材范围更明确、更集中,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例如:2014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要求以“味道”为话题作文,可在“味道”前添加新词,拟题为“母爱的味道”“微笑的味道”等,这样就缩小了写作范围,使考生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写出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的文章来。

二、巧用修辞,彰显文采

恰当地选择修辞,如比喻、拟人、借代、引用、设问等拟一个吸人眼球的题目。这样的标题像珍珠,闪闪发光。例如:2014年黑龙江省某市中考材料作文,有的考生抓住了“理想”和“诚信”两个关键词,把题目拟为“乘着理想的翅膀飞翔”“诚信是那片洁净的绿叶”,把“理想”比喻成“飞鸟”,把“诚信”比喻成“绿叶”,生动形象,成功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

三、巧借诗词,妙趣横生

生活中,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对此我们可以巧妙引用。比如2014年重庆市中考材料作文,有的考生巧妙改造了李宁品牌广告语“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拟题为“比拼,一切皆有可能”“若为人生故,奋斗不可抛”等。这种推陈出新的改造,往往能收到亦庄亦谐、妙趣横生的效果。

四、巧选视角,怦然心动

拟题不仅要生动,更要新颖。首先,要克服思维定势,学会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例如2014年黑龙江市绥化中考材料作文,“苦难也是一笔财富”“我最需要一剂良药”这样的标题拟得很有穿透力,阅卷老师自然会对其“一见钟情”。考生还可以设置悬念,让读者想要一探究竟,引发阅读兴趣,或形贬实褒,或反弹琵琶,反而能比正面表达更吸引人。

五、巧切主题,匠心独具

即拟出的题目能扣住题意,切合文章的主旨。例如2014年贵州省黔南市中考材料作文题,材料可概括为“一个馒头的诞生”,卢水建师傅做馒头,每个馒头都会由卢师傅亲自过秤,不能低于80克,10年来馒头一直没涨价,有的考生牢牢把握住“诚信”这一主题,把题目拟为“诚信是金”“诚信——开启未来的钥匙”,字字珠玑,当然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所以,拟题不仅要“巧”,还要“实”,要能抓住重点,匠心独具。

【原题呈现】

理解下面材料的内容和含义,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2年12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在颁奖仪式上发表获奖感言,“……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谈到能有今天的成就,莫言深情回忆母亲影响自己的四件事:

……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身材高大的麦田看守人搧了母亲一个耳光,并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了。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却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同一个人。”

(2013年重庆市中考作文题目)

思路点拨

作文题目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开放的风格,既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又有利于发挥考生特长,激发考生兴趣,与课标所倡导的张扬个性、吐露真情的导向完全一致。

作文时要从材料出发,选择恰当的角度,激活思维,联系自我,联系社会。从材料中“我”和母亲对看守麦田的人的不同态度,可以提炼出“宽以待人”“宽大为怀”的主题。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也是立足于当今社会、求得更好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宽容,必须有开阔的胸襟和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恰当地对人施以宽容之心。

【考场佳作】

我有一个“快点”妈妈

重庆一考生

都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果然,我的妈妈对我的教育与影响,就是这样的。

我妈妈是个急性子,自己动作快,就巴不得所有的人动作都跟她一样快。所以,她有一个口头禅就是“快点”。

做了她的女儿,我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自然地,她总是觉得我这个女儿的动作太慢,总会在我的耳边不断地催促:“你能不能快点?”

每天早上,闹钟一响,我的耳边就会响起另一只“闹钟”的声音:“快点穿衣服!”“快点洗脸刷牙!”“快点吃饭!”“快点走,不然就迟到了!”

每天放学回家,我刚一进家门,妈妈的催促声就响起来了。“快点写作业!”“快点吃饭!”“快点洗漱,上床睡觉!”“快点呀,看看都几点了!”

在妈妈一声又一声的“快点”中,我像只陀螺一样,一直在迅速地转呀转。有时,转得太急了,我也会很凶地对妈妈说:“妈妈您就知道催,您没见我已经够快了吗?”

在我的“快点”妈妈的影响下,我虽然还不能达到妈妈要求的速度,但是,在学校,我被妈妈逼出来的“快点”习惯,已经给我的学习带来了很多的帮助。我是学习小组长,每当老师把作业布置好后,我就会催我的组员们:“快点做!做快点!”所以,我们组从来没有拖过作业。去操场集合的时候,我也会叫我们组的同学:“跑快点!”所以,整个操场上,我们从来都是最先站得整整齐齐的一个小组。

正像有时候我会嫌妈妈催促一样,我也会受到组员们的责备。有一次,老师们布置的作业很多,我一边收着大家刚做完的语文作业,一边对他们说:“快点做英语作业!”有一位组员不高兴了,冲我凶巴巴地说:“你就知道催,能不能让我们喘口气呀!”不过,这位同学说归说,还是接着又把英语作业按时完成了。那天放学的时候,我们组是唯一没有被老师留下来补作业的。当我和我的组员们一起轻松、快乐地回家时,没有人再责备我催他们“快点”了。

我现在觉得,我有一个“快点”妈妈还是很幸运的。她曾对我说:“该做的事情总得做,早做完早轻松,为什么不可以快点呢?”确实,早点完成作业,就可以早点玩了,这有什么不好的呢?

点评

本文作者善于抓住妈妈是个急性子这一特点,把她称为“快点”妈妈,然后对她的言行加以描绘,“快点”妈妈这一形象就在文中栩栩如生了。这一点更体现在标题的拟写中,视角独特,切中主题,整体构思,独具匠心。作者选择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刻画妈妈的急性子,这是很符合生活常态的。而且选择的是上学和放学后的两个时间段,很典型,读起来让人感到真切实在。

在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中,莫言写母亲的用意在于说明母亲对他一生的影响。为了体现题目的这一用意,作者巧妙地选取了“快点”妈妈对“我”的影响,并延伸到“我”对组员们的影响,作者的选材和立意都是很正确的。

猜你喜欢

拟题组员中考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小组落幕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成长加油站
画外音大蜗牛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高考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觑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例谈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