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015-03-27王海明

甘肃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氛围创新思维

王海明

【关键词】 体育课;主观能动性;氛围;兴趣;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4—0056—01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具体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想、做和精神状态。初中学生在体育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开展中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有效指导体育课技能技巧的学习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要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根据现行体育教材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把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在首位。

一、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氛围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强调技能的训练和掌握,而忽视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法僵化、死板,一味强调学生顺从,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被动。而创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教学活动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儿童从小到大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儿童的创造性便被扼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新教学理念,尤其对身体素质较差,掌握技能较慢的学生,更要有信心、有耐心、有爱心,关注和激励他们,决不能歧视甚至放弃,从而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

二、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情境,注意引导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形成

教育家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体育课上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例如,在球类战术教学中,教师设置双方对抗场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其积极提问,先找出问题,再解决问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思维的空间就越大,参与的热情就越高。这不仅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加强认识引导和兴趣培养,激发学生潜力的发挥

首先,让学生形成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初中学生在逻辑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方面都有了初步水平,通过浅显的理论知识传授和示范教学,学生会明白体育运动对增强体质的巨大作用,以及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從而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增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在教学上将产生良性的循环。

其次,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初步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贫乏、单调或只是简单重复,往往会由于缺乏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甚至反感的消极情绪,这会压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运动技术是体育锻炼的基础,没有一定运动技术的人是很难体会运动的乐趣的。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技木性和增强体质的实效性,以利于发挥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美感既决定于运动本身的客观属性,也决定于人的审美能力,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中运动技术、技能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表现力和对动作过程的自我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求

体育课上,教师要用规范的动作示范、简洁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产生想象。例如,技巧教学中的“引体向上”教学,教师用标准描述辅以规范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掌握动作要领,明确动作的衔接关系,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有了直观感知和记忆,头脑中储存了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潜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产生。

体育教学和其他课程的教学理念一样,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体育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或被动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是培养其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学生积极的影响,为他们最终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学习新事物、新方法、新知识,掌握其基本规律及应具备的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主观能动性氛围创新思维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组讨论模式的研究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