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艰苦奋斗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保障

2015-03-27雷伟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共产党

艰苦奋斗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保障

雷伟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9)

摘要: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华文明得以长盛不衰的巨大精神力量;它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和壮大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之源,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思想保障。时代不断进步,艰苦奋斗精神内涵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仍需继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焕发时代光芒。

关键词:艰苦奋斗精神;中国梦;中华名族;中国共产党

一、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古代社会,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双手,进行辛勤的劳动,艰苦奋斗,为我们中华民族不管是在物质文明方面还是在精神文明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使我国成为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如果有人将我们祖先创造的古代文明成就写成一部书,那将会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我们应当为我国拥有的灿烂的古代文明而自豪,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注重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身上学习他们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这些文明成果都是在极其原始、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那时我们的祖先没有任何现代工具设备或是参考资料,他们也更不可能通过“引进”,“交流”去解决技术的难题,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他们所具有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成果的获得比物质成果的获得更为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创造辉煌的过去,而且更能开拓美好的未来。只要我们不断发扬我国劳动人民所具有的勤劳勇敢的奋斗品质,我们就能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不断做出贡献。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解读,远远超出了它的表面含义,也就是说在今天艰苦奋斗精神除了具有表面上它所包含的勤俭朴实的传统内容外,还蕴含了与时俱进的新品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表现为勤俭节约、量力而出的生产和生活作风。生活上,要求人们艰苦朴素、克勤克俭,做到节约能源、资源,珍惜劳动成果;生产上,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社会消费合理的范围内,努力达到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

其次,它表现为一种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品质。

再次,它表现为一种政治价值取向,换句话就是,我们之所以要具有艰苦奋斗精神最终目的是为了谁。

最后,它表现为一种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甘于奉献和牺牲自我的人生境界。

二、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结束了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悲惨屈辱命运,开始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时代。然而,胜利来之不易,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不断努力奋斗取得的,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集体力量的结晶。

“五四”运动以后,广大的中国劳动人民便开始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大敌人。凶残的敌人利用他们手中掌握的国家机器和雄厚的物质基础进行了反革命,残酷的镇压和杀害中国劳动人民,而中国劳动人民和革命人民却依靠解放中国的强烈愿望和不怕死、不怕苦的艰苦奋斗精神,为了最后的胜利,赤手空拳与强大、残忍的敌人作殊死斗争。

第一次国内大革命时期,通过中国共产党做的多方面工作,中共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两党并肩作战,组成北伐军,共同敌对北洋军阀。由于当时我党尚不成熟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使得蒋介石篡夺了大权,成为北伐军的总司令,并且在西方帝国主义的支撑下叛变革命,最终给我党的革命力量造成重大创伤。但是,由我党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并没有被反动派打倒,而是认真的总结了自己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又做好了继续战斗的准备。我们党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经验,终于制定出了能够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方针,并且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其中由毛泽东同志亲自率领进行秋收起义的起义军在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十分艰苦,国民党对共产党在政治、军事、经济上进行残酷的震压。在政治上,他们丑化我党,宣传为青面獠牙、十恶不赦;军事上,成百上万的国民党军对我党革命力量进行了五次围剿;经济上,对共产党进行严密封锁,欲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共产党和老百姓于死地。尤其是到了冬天,井冈山就显得格外的冷,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在寒冷的冬天都没有棉衣穿、没有棉被盖,他们只是用单衣和稻草来抗寒。红军在井冈山上不仅冬天没有棉衣、没有棉被而且几乎也是没有足够的伙食。粮食供应不足,造成战士们营养严重不足,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只能靠野菜充饥。毛泽东同志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作了如下记录:“边

界政权格局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有时真是到了极度。”正是这种极度艰难困苦的环境,造就了广大工农红军特别能吃苦耐劳的艰苦奋斗精神,革命军也正是在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下,才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了下来。

革命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不断节节取胜的时候,我们党以王明为代表坚持的左倾机会主义,把革命战争又领上了一条失败的道路。这次失败给中国共产党带来的巨大的灾难,他们不得不退出已经占有的革命根据地,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他们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工农红军在长征路途上遇到的困难,要比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遇到的困难大的多。长征路上战士们不仅要战胜因为缺衣少粮带给他们生活上的困难还要克服雪山、草地的带给他们的自然险阻,就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工农红军还是以惊人的革命意志和毅力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抵抗,给敌人予以有力的回击,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红军长征刚刚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随之又进入了抵抗日本侵略战争的艰难岁月,这一战就持续了八年。日本帝国主义准备一举吞并中国,向中国发起了猛烈进攻,对华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而这时国民党并没有积极抗战而是表现出消极抗战的态度,并且还借此想法设法处处的镇压共产党,导致我党当时在抗日根据地的作战形势十分不利。在抗日根据地内部很多地方也出现了粮食供应不足、衣服被褥短缺、医药和弹药缺少的状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里没有被盖。”广大工农红军为了克服根据地面临的严重物质生活困难,能够继续抵抗日本侵略者,各抗日根据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展的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解决了根据地内部在物质上的困难,为中国共产党能够保持长时间的作战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帮助中国共产党度过了抗战最艰难的时期。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日本投降,得到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不主张和平建国,企图又要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一心要恢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因此,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民党便向我党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当时国民党对自己发动的这场战争非常乐观,因为他们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不仅如此,他们在经济上也是占了绝对优势,蒋介石倚仗国民党所占的优势扬言声称在三个月内要全部歼灭我党革命军军队。当时我党的具体作战力量是这样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总数与国民党军总数相差甚远,军事装备也非常差;并且解放区内部还存有大量的封建势力,外部被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在物质上救济上没有任何外援。敌我力量的悬殊非常大,但是我党革命军还是接受了国民党军队的挑战,因为他们坚信,只要具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艰苦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国民党反对派。事实也证明了如此,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三个月没有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而中共革命军却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八百万国民党军队。

从五四运动的开始到第一次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再到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这些历程都可以看出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这些胜利都是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历无数的艰难险阻,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而取得的。

三、艰苦奋斗精神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撑

中国革命胜利以后,中国仍然面对很多困难和严峻的考验,经济上一穷二白,军事上国民党还留有大批残余力量,国际上新中国得不到认可,同时共产党自身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帝国主义干涉朝鲜内政,同时还把他们的舰队开入了我国台湾海峡,插足我国领土台湾,并且还想将战争延伸到我国东北边境地区。美帝国主义过分低估了站起来的广大中国人民的力量,认为中国不可能出兵参战。然而当时我国的真实状况也确实不怎么乐观,经济刚刚有所恢复,财政状况还很不稳定,军事装备也相当落后,人民政权还没完全巩固,可是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进行这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运用灵活的作战技术,加上不怕牺牲和不畏艰苦的作战精神,经过三年的英勇奋战,终于迫使美帝国主义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赢得了朝鲜的解放,同时中国人民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实力。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面临着两大主要难题:一是我国60年代初期我国所面临的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党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它使我国农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经济增长缓慢,致使人们粮食营养严重不足,造成60年代初期大量省份死亡人口的增加。二是我国60年代初期面临的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当时美帝国主义对我国仍然是公开敌视的态度,并且干涉中国内政,威胁中国安全;中苏矛盾不断激化,苏联不断向我国发起攻击,撕毁与我国签订的各项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撤销对我国的军事支援,向我国逼债。面对两大严峻形势,党中央针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及时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由于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犯的错误进行了纠正。全国人民在党的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同甘共苦,为克服经济困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我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大规模的重工业建设,新建了许多大中项目。比如,在这期间我国建立了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石油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支柱的产业,1965年我国所需石油全部可以自给,结束了我国一直进口石油的时代。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表现出了无比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奋斗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脊梁。大庆工人王进喜不畏艰难险阻、带头艰苦奋斗的“铁人”精神;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鞠躬尽瘁、无私奉献、死而后已的焦裕禄精神;解放军战士、共产党员雷锋同志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的雷锋精神;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共产党员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大寨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展现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光辉篇章。

四、艰苦奋斗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精神保障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教育、科学、文化方面非常落后,并且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的状况。我们党为了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针对这些困难和现状,提出了五种精

神:“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这五种精神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时又着重强调了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他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

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六大上被正式确立了下来,十六大报告中对我国将要继续进行小康社会建设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且认为我国要想使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不断的得到巩固和提高还是需要继续进行较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在全面进行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也都做到了这一点,他们无一不把艰苦奋斗精神渗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始终,并且一直保持着昂扬向上、知难而进、埋头苦干的精神状态。不难看出,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水平发展还不是很强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小康社会水平从总体到全面的跨越,无疑需要艰苦奋斗精神的作为支撑。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2年到西柏坡参观学习时发表了一次重要讲话,讲话中他把艰苦奋斗精神的所发挥的作用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中,他又一次进一步深化了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过的“两个务必”思想。在讲话的最后胡锦涛总书记这样说到:“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在党内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可以使党组织不断提高抵抗腐败的能力,可以使党员不断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从而使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加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可见,不管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都在呼唤艰苦奋斗精神展现它的时代价值。

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中国梦的重要精神保障。2012年11月习主席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复兴之路》时提出了两个“百年梦想”,对中国梦的内涵做了深刻阐述,并对未来提出了美好愿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随后,他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又再次强调,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建设目标,中国梦的实现,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提出表达了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最崇高的理想信念,充分展现出了与在艰难环境下实现中国革命胜利相一致的精神境界,在此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国梦仍然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中国梦的提出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指向,唤起了当代每个公民的担当精神和使命感。艰苦奋斗精神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性,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艰苦奋斗精神为今天的取得的辉煌成就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提供强大的正能量,将它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更加彰显它的时代价值和活力。梦想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他需要人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中国梦同样如此,它需要我们几代人甚至几十代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艰苦奋斗的精神必不可少,是我们实现复兴之梦的重要精神保障。

中国共产党历经90多年的艰苦奋战,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一幅前仆后继、波澜壮阔的壮丽史诗。艰苦奋斗精神不断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仍将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重要的思想保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邓小平.邓小平论党的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64

[3]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J].求是2003,(1).

[4]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N].人民日报

[5]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6]庞元正.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2003.181.

猜你喜欢

中国梦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