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部审计管理问题及对策

2015-03-27

关键词:审计报告内审审计工作

宋 茜

(淮北师范大学 财务处,安徽 淮北 235000)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审计是经济活动与经济活动之间的责任委托的一种关系,去收集完整合理的证据来验证数据的正确性,通过信息流通的过程,达到以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为最终目的的一个信息系统。从本质上讲,审计活动是一个信息系统,整个审计过程是信息流通的过程,拥有责任委托关系的经济活动双方以此来得到判断,决定是否以这种关系继续维持经营活动的信息依据。

目前有很多相关的学者着重去研究审计信息化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大家对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有了深浅不一的研究和了解。这也就使得审计外部化受到了影响,因此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收获。然而,从现在来看,国内高校内部审计有一个不理想的情况。因为中国是一个市场机制很复杂的国家,其中的变动规律更是千变万化,以至于高校内部审计对于充分利用信息化还处于一个很陌生的状态。

(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形式

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从字面上直接理解,被审计单位从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寻找专业人员去参与内部审计的工作。内部审计外部化有两种方式去实现:一种是聘请一部分外部的会计师来参加工作,剩下的一部分由被审计单位提供;另一个是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没有关系,全部的审计组和审计人员都是由专业的会计公司或其他有资格的机构提供与审计有关的服务。

二、我国高校内部财务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被忽视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高校的发展息息相关,高校为国家提供人才,是知识的发源地,所以高校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很多关于财务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同时,高教改革使得高校拥有了更多财务管理自主权,同时也带来相应财务风险,主要是资金运作、资产损毁、财务系统等财务风险[1]。但许多大学管理者在实际高校开发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审计和学校内部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高校内部财务审计没有得到充分注意。

(二)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

社会在发展,国家在进步,人们都普遍认识到知识可以改变世界。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了高等院校学习,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家重视高等教育,加大对人才培养基地的投资,各个高校会从四面八方来筹集资金,不同方向的资金来源和多样化的资金结构不是仅仅为该校带来充分资金,同时也为高校增加了内部财务审计的繁琐和工作上的复杂性,多样性的高校资金来源结构增加了内部财务审计的难度[2]。

(三)高校资金管理及使用不当

就目前来说,国家重视高校的发展,大力投资高校的建设,高校也因此获得了庞大的资金来源。庞大的资金来源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那么会带来复杂的难题。高校将资金投入到大规模的科研以及学校的建设中,在这个过程里,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会出现资金使用不当、资金浪费的不良现象,进而导致投资效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的资金收入,如果不加大高校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那么就会出现资金流失现象。因此 要通过严格把握资金使用,加强监督对建设资金监督管制,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上独立,实质上不完全独立

从法律上,国家全力保证高校内部审计形式的独立,高校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相关的经营活动,但是,内部审计要贯穿高校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这就意味着高校里所有的资金的输入和输出、所有员工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安排以及各大项目建设的审核都是和所在机构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这样就会让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内审机构和人员受到制约,在工作上会有个人的观点和情绪参与其中,不能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工作,仅仅是在形式上独立,但在实质上不完全独立。

(二)内审人员的知识单一、能力不足

目前,高校内审人员大多数来自财务会计专业,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建筑工程专业,很少有来自其他专业的职员,更不用说多元化的人才。国际内部审计协会曾指出,一个的内审人员如果仅仅具备法律、财务、税务、经济、电脑、营销、统计等多元知识,并不能完全称得上是合格的内审人员,因为更重要的是内部审计人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通信欺诈防范的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而拥有这些技能的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也很重要。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管理沟通的能力不足,知识结构单一,甚至一些审计人员不能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这些都离现代内部审计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内部项目审计过程不够规范

1.审前准备不充分

审前调查和编制审计方案是审前准备的关键环节。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自己对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很熟悉,但是,高校和许多部门的规模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经常出现,审核员会很容易忽视重大问题和重要线索,从而严重影响审计工作。一个可行的审计方案是对审计重点、审计人员、审计日程、审计方法等的详细安排[3]。然而,在编制审计方案时,部分高校却为了表面工作,仅仅只是保留下了表面上和形式上的审计方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审前准备,没有发挥审计计划和审计功能。

2.现场审计作业不规范

现如今,高校内部的结构和管理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工作方法是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的。在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中,如果取得的形式太过简单,那么就会造成现场审计集中在一部分资料上,这会造成以偏概全的误差。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不多,导致证据不足,数据分析也不够深入。

目前高校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完成内部审计的时候,大家都把眼光放在了最终的结果上,对于过程不是很关心,尤其是不重视审计过程、数据计算和分析过程;或许是因为在审计过程里会有很多复杂繁琐的问题相继出现,所以大家才会选择性的忽视这些问题,不愿去探索问题,不愿意去解决问题。这样导致材料信息不完整,结果不正确。审计工作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工作,有效的沟通需要内部和外部共同的监督。在高校,审计人员是有限的,没有办法提供足够的人员来进行工作,所以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每一次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审计人员来担任这份工作,这样的情况会容易导致受惯性思维的影响。

3.审计报告随意性大

审计报告是整个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也是从最早开始审计工作要完成的目标,我们所做的所有的工作准备都是为了审计报告。在撰写审计报告前,审计小组应认真研究讨论,征求意见,对审计报告的写作相关事项进行确定。审计组要严格对审计证据进行检查,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再复核。然而,在审计中,审计报告是非常不规范的,没有固定形式和统一的格式,甚至在审计报告中还存在个人意愿,这样的情况说明对审计报告的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这样随意的报告没有真正的起到作用,而这样的审计报告作为审计证据是不充分的、不可行性的、无建设性的证据。有的报告甚至只是财务数据的罗列,没有参考的价值,这样的审计报告已经失去了的意义。

四、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审计管理体制不完善,难以符合科学内部治理的要求

国家和政府接受税务实际承担者即公众的委托,经过多次协商授权,履行配置资源的职能,并最终特别指定专职部门和专职人员,来代替政府具体履行职责,切实保障国家和人们的利益最大化。通过这种委托代理的关系,公众不可以亲自观察到专职代理人员的执行过程,这一执行过程几乎直接关系到每一位的切身利益,为了保障这一过程的合理执行,实行第三方监督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审计是在公众权利与政府管理者权利不对接的状态下保证安全、全面的一种体系。在公众、政府与第三方监督这三者管理结构中,监督方的独立性不能只表现在形式上,应该具备完全独立性。在高校内部审计中,大学的管理模式是小组领导负责,同时其行政部门接受审计机关的有效指导,这导致审计工作必然受到本单位利益的影响,同时也不可避免相同层次的学校与其他部门的干扰,很难实现真正地完全独立。

(二)内部审计教育滞后,难以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发展需要

内部审计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当然,审计的本质目标也随着变化而产生改变,审计范围扩大到了业务审计的全覆盖,审计方式从事后延伸到事前、事中审计。这对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职业素质和各方面的知识才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与内部审计有关的学习和继续教育方式的改善却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高等学校教材按照国家审计的基本审计和社会审计模式来进行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没有特殊的理论体系,很少有针对性的有关内部审计方向的系统。

(三)内部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对项目审计的督导和评价

确保项目审计过程改进和规范审计监督项目审计质量的必要条件是对审计过程的督导、对项目审计质量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有关内部审计的具体准则,对内部审计的很多方面做出了规定,比如督导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审计质量控制的一般原则、内部自我质量等,但很难使用在实际的具体的工作中。在实践中,由于项目审计监督和评价的失效,对项目审计机构审计过程中的相关工作不到位;内部评估缺乏系统性,依靠个人经验,而不是作为一个客观的、科学的依据;外部评价从宏观上去了解内审工作的整体情况,对于审计工作许多细节的方面不能准确全面的把握,继而进行评价。项目审计是由人员操作,所以与质量的评价与审计人员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很多情况下所得到的结果并不能作为证据。

五、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内部审计地位

独立性作为审计最主要的特点,是审计的灵魂。如果内部审计要发挥作用,就一定要达到独立性的要求。同时独立性也是内部审计的原则。目前,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都是处在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一样的地位,甚至有些单位还没有自己独立的内审部门,仅仅是由会计人员来担任,所以高校没有办法保证独立权威的性质。因此,当下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高校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要促进高校内审部门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部门所做的所有的工作都必须与其他的部门隔开,独立参加工作,独立行使自己的职能和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将直接导致整个组织拥有更高的权威地位,直接负责和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只有这样审计,在工作中才不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才能独立自主展开工作,从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正确的结果。

(二)更新内部审计理念

高校审计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更新时代观念,吸取最新的审计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与实际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一方面,不能有审计的思维定式。高校审计工作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使审计真正为高校的工作服务。另一方面,要有宏观和掌握全局的意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监督部门监督高校财务活动的实施,必须从宏观上把握。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审计对象、重点和方法,应熟悉宏观经济学的知识,了解宏观的形势和最新的经济政策;要从宏观全局上解决问题,整体把握审计的方向,努力提高审计水平;要善于从宏观层面掌握高校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从审计的全方位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确定审计重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推进内审工作创新

没有审计信息化突破,就谈不上现代审计,更谈不上为审计转型提供技术支持[4]。当前高校内审工作必须创新,工作目标必须创新,工作方式必须创新,努力实现向现代审计的方式进行转变;实现有单一结算向全过程审计的方式进行转变,这些都给高校内部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审计人员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能作用。

(四)强化内部审计机构

实施内审工作作用的重要保障是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审计机构。因此,高校应建立由学校主要负责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的直接领导,审计人员和审计团队应该有一定的质量要求,还要注意年龄结构和技术工作的合理,同时也要确保审计队伍的稳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大力宣传审计法规,增强审计意识。

(五)强化内审服务意识

第一,为有效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与作用,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处理好内部审计与服 务的关系,真正意义上地服务于管理层。审计人员要在思想上认识到服务是最核心的工作,将审计的重点从具体经济业务转移到管理过程上来,要全方面地了解审计工作的相关业务,从各个方面对各级内部审计进行了重点分析,客观、独立地揭示管理的问题,并且提出意见,加以审核,提升监督管理。建设服务性审计监督体系。建设“阳光服务”高校。第二,将服务与审计监督和评价相结合。虽然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是审计和被审计之间,但它也反映出服务和被服务之间的关系,内部审计要把帮助相关部门实现经济管理的目标作为自己的责任,以监督的方式服务,以服务的心态监督,随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建议。

(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第一,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做到坚持原则、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被不正当的利益所诱惑。第二,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审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新的技能,以适应内部审计的需要。同时也应该学习内部审计的软件、内部审计的方法,并在实际中加以熟练运用。

[1]杨桂香,王吉富.浅谈高校财务的内部控制[J].商业会计,2012(8):94-95.

[2]戴凌.对高校内部财务审计的认识和思考[J].现代商业,2014(2):119-120.

[3]贾俊丽,李永华.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00-102.

[4]陈国玲.当前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2011(10):183-184.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内审审计工作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新审计报告准则应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