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思潮冲击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2015-03-27孙宜晓

关键词:思潮教师队伍思政

孙宜晓,陈 静

(淮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在我国思想领域迅速蔓延开来,高校作为多元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集散地,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必然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94,因此,对于社会思潮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学界主要从大学生的视角宏观探讨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或者从微观的领域研究具体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三观”的影响,而从高校思政课教师角度的研究一直被学界所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532,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能否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业务技能过硬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则是有效应对社会思潮的关键。本文在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严重冲击的背景下,试图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角度探讨如何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探索高校思政课应对社会思潮的有效路径。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待社会思潮的几种态度

面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汹涌来袭,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有效应对社会思潮的关键,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社会思潮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态度:

积极主动回应社会思潮。这部分思政课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多样化社会思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一方面,对于积极的社会思潮,他们能够主动地挖掘优秀的资源来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眼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对于严重干扰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错误社会思潮,他们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主动剖析其基本观点,并回应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带来的各种挑战,使学生知道其理论错误和现实危害,培养大学生鉴别和抵御错误社会思潮的能力,使学生明白哪些思想是应该坚守的,哪些观点是应该坚决抵制的。

主动回避。这部分教师往往对社会思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社会思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估计不足,没有很好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思潮的辩证关系。其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在同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对话中不断发展起来的。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或者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基本理论主张把握不清,导致有些老师在教学中仅限于书本内容,不愿或者不能很好地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尤其对大学生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社会思潮缺乏有效的评析,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去鉴别各种社会思潮,这不仅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学脱离大学生关注的社会重点、难点问题,而且会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对社会思潮述而不评。有些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但其介绍社会思潮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大学生鉴别社会思潮的能力或者与社会思潮交流对话的能力,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流行的各种社会思潮,但没有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去分析与评价,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去鉴别各种社会思潮,这样不仅不能够达到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能力和用马克思主义引领高校社会思潮的目的,反而会误导大学生,进而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学课堂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策源地。

全盘否定社会思潮。坚持这种态度的老师通常看到很多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最终导致以偏概全,把很多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都看作是错误的。当前高校流行的有政治思潮、经济思潮、哲学思潮和文化思潮等,有些积极的社会思潮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有些社会思潮则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干扰,这就需要我们仔细鉴别哪些是积极的社会思潮,哪些是负面的社会思潮,要区分出每一种社会思潮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不能因为有些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产生负面作用或者有错误的观点就全盘否定社会思潮。如若不能坚持辩证的观点,一味地对社会思潮进行否定,往往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而影响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

二、多元社会思潮冲击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能否有效应对社会思潮的关键在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当前多元社会思潮冲击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深入贯彻与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者和宣讲者,其自身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的培养和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因此,国家非常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并颁布一系列关于如何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针对性意见: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这些相关文件的出台表明国家高度重视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元社会思潮带来的挑战,如何在高校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关键在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否在与各种思潮的交流与碰撞中发挥主导作用,这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当前我国高校多元社会思潮涤荡的背景下,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深入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和改革的一些意见,都把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目标。当前,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在我国逐渐铺展开来,校园则是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集散地,诸如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对大学生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选择产生严重的干扰,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产生严重的冲击,如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对社会思潮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为了有效分析和应对多元社会思潮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面分析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和鉴别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探索新形势下如何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但能否培养大学生分析和鉴别社会思潮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理念和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以胜任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需要。

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要严格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准入制度。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就需要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业务素养。当前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积极应对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高校思政课不能回避社会思潮,在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回应各种社会思潮,对正面的社会思潮要积极吸收,而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严重干扰或误导的错误思潮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其进行分析与批判。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不仅对社会思潮的基本观点要了然于胸,更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融会贯通,并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穿插社会思潮的内容进行教学,并准确找到评析社会思潮的切入点,掌握评析社思潮的原则、立场和方法。此外,高校思政课教师还要结合社会思潮进行科学研究等。可见,积极应对社会思潮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在积极应对社会思潮的过程中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的需要。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高校流行的社会思潮大都是大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往往和社会的热点、难点紧密联系,而当前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予社会思潮予以足够的重视,往往表现为回避的态度,这就导致高校思政课与社会现实、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脱离。思政课教师如果能够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正面剖析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错误社会思潮,不仅能够抵制错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而且能够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性和实效性。

三、如何结合社会思潮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因素,干扰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因素不断增加,这就赋予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多的责任和使命,针对当前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应对社会思潮的意识和能力。为了有效应对社会思潮,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自身建设:

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列宁曾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3]52坚定的政治立场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是由高校思政课的性质与任务所决定的。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以培养坚守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类人才,而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否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教师的政治素质则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要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正如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4],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研读党中央的各种政策,在教学中要宣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性与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其次,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鉴别力、预见力和纪律性。高校流行的各种社会思潮都代表着特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其背后很多具有明确的政治意图,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能够敏锐地觉察到高校流行的各种社会思潮,并鉴别出其背后真实的政治意图和现实旨趣,在事关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上坚持底线。思政课教师要区分哪些是学术问题,哪些是政治问题,做到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只有具备了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大学生在政治上辨别是非的能力。此外,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为国家决策资政的意识。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的宣讲者,更是现实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者,思政课教师要围绕高校当前流行的各种社会思潮展开研究,并寻求积极的应对路径与策略,为国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具体路径提供参考意见。

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知识完备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在当前多元社会思潮在高校流行的情况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应对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政课带来的冲击与挑战。“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5]211鉴于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针对社会思潮来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首先,构建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高校思政课评析社会思潮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进行分析,是否全面、系统和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有效应对社会思潮的前提。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研读经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尤其是学习经典马克思主义在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交锋的过程中的基本原则、立场与方法。只有具备了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和碰撞中才能更加自信与从容。其次,要加强诸如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学习,尤其是要对当前流行的各种社会思潮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要了然于胸。只有熟悉各种社会思潮的基本主张,才能在一定的高度上有效地与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对话,不仅能够发现错误社会思潮的内在矛盾,而且还能使马克思主义在批判错误社会思潮时更有说服力。所以,扎实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了解当前流行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基本观点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一个必备素质,也是能否有效应对社会思潮的前提。

提升科研能力。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一个必备的素质。“作为高校的教师,教学与科研都是本分工作,二者密不可分。没有科研的教学不可能是高质量的教学,同样离开了教学的科研,是目标不明确的科研。”[6]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树立科研意识,在教学中寻找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而通过科研进一步反哺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立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科研,使科研活动关照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各种社会思潮,以维护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鉴于此,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更要围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进行研究,尤其是对大学生产生严重干扰的错误社会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民主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思潮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研究各种社会思潮在高校的传播、影响,尤其要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评析社会思潮的原则、立场、切入点和方法,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对社会思潮的有效路径与策略。

培育综合教学能力。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否有效应对社会思潮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综合的教学能力与方法。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在高校全面铺展开来的背景下,应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它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政课应对社会思潮的实效性。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网络教学能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多样化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途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展开教学,使传统的思政课教学领域拓展到网络领域,因为虚拟实践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素养,不仅要能够组建网络平台传播主流价值观念,而且要能够发布相关的信息,组织学生在网络领域对社会思潮展开讨论和引导,因此,在社会思潮涤荡的背景下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至关重要。其次,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联系现实的教学能力。当前我国高校很多社会思潮传播的策略就是借助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而影响大学生的,能否对现实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给出科学的解释,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地引领甚至批判错误的社会思潮。高校思政课教学要紧扣社会现实,围绕各种社会思潮关注的诸如自由、平等、民主、两极分化、重大的突发事件展开教学,要研究各种社会思潮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再次,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分析与引导能力。各种社会思潮尽管以感性的形式呈现出来,但其背后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社会思潮的基本观点,尤其是对错误的社会思潮要加强理论的分析,“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7]9,通过理论的分析来增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

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当前由于国外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存在很多风险,有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也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不足等因素引起,因此,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者和传播者,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培养危机意识,对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冲击要有一种危机感,有危机意识和危机感才能不断激发教师在教学领域进行改革与创新。此外,要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意识、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正如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8]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具有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因为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各种方针政策的维护者和宣讲者,其肩负着向大学生传输科学的理论知识,承担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和完美人格的任务,更履行着宣扬国家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和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使命,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能否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而且关系到我国打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政治问题。因此,面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应该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同各种社会思潮争夺主导权的过程,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变化,无论国家对高校各种社会思潮的关注,还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加强,都再次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思想意识领域你不主动占领,别人就会占领,而能否有效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在当前多样社会思潮冲击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不断坚定政治立场、完善知识结构、增强业务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列宁.列宁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4]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顾钰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和建设的四个基本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N].人民日报,2014-02-09.

猜你喜欢

思潮教师队伍思政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