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仇富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2015-03-26冯小明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仇富分配冲突

冯小明

(中共永州市委党校,湖南 永州 423000)

仇富是指穷人对富人的敌对、仇视,可以理解为一个穷人对一个富人的仇视、也可以理解为穷人群体对富人群体的仇视。仇富总的来说,是一种消极的社会心态,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极为明显。因此,必须把仇富心理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

一、关于仇富现象的几种理论分析

(一)社会冲突理论分析

社会冲突理论以科塞、达伦多夫为代表,这一理论出现于上世纪60 年代,是在对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反思基础上提出来的。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应该尽量避免冲突和矛盾,因为这些冲突和矛盾会破坏社会的结构稳定,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发展;社会冲突理论是对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和反思,该理论认为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冲突不仅不会破坏社会稳定,还能够改善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美国社会学家L.A.Coser 解释说,冲突是价值观、信仰以及对于稀缺的地位、权利和资源的分配上的争斗。由于社会资源和报酬分配的不均匀,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冲突,而通过合理有效的冲突又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避免社会矛盾进一步恶化。可见,只要社会冲突是适当的、合理的,也能够起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Coser 认为,弹性的、灵活性较大的社会结构容易产生冲突,但不会对社会产生根本性的破坏作用,因为这种冲突可以使不同的群体之间能够有相互接触的机会,同时政府也可以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与之相反,一个僵化的、没有流动性的社会,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社会群体间的冲突,但一些社会矛盾就会长期积压,冲突一旦爆发,就会对社会造成毁灭性的的打击。

(二)相对剥夺理论分析

社会经济的剥夺分为绝对剥夺和相对剥夺两种不同的形式。绝对剥夺是指生活水平绝对低下,相对剥夺则是指生活可能不贫困,只是与富有的人相比有差距。“相对剥夺”最早由美国学者S.A.斯托弗提出,其后经R.K.默顿的发展,成为了一种关于群体行为的理论。相对剥夺理论提出,当个人将自己的处境和其他人进行对比并发现自己的处境相对他人较差时,内心就会产生一种被剥夺感。这种感觉与自己的实际处境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在相互比较中产生,也就是说产生于比较心理。剥夺感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为怨恨、不满、愤怒,并由此造成压抑、自卑,引起集体的暴力行动,甚至革命等行为。相对剥夺感的产生有着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意识到自己不具有某种资源;二是意识到别人具有某种资源;三是自己期望能够获得某种资源;四是这种期望是合理的。当前,我国正在“沦入相对剥夺地位”改革导致社会资源在社会阶层之间流动,很多人在不断的丧失社会资源,也有很多人期望获得资源。

(三)公平分配理论分析

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紧密联系,当分配严重不公时,占人口大多数的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很少,而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却在下降,这样消费水平增长也比较缓慢,而社会生产能力或供给水平又不断提高,直接的后果就是生产过剩或需求不足的周期性危机发生。当分配太过于公平,收入差异过小时,则会严重抑制人们工作的积极性,社会普遍希望以很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收入,最终导致社会生产效率低下,社会需求大于供给,继而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危机。可见,收入分配不只是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而且影响着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的收入进行调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初次分配,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有拉大收入分配差距的倾向。所以,促进收入公平,必须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税收、补贴等形式,调节过高收入,把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仇富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富人层面原因

少数富人通过巧取豪夺、旁门左道的方式获得钱财是仇富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靠自己白手起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比如著名企业家邵逸夫、牛根生等。但还有少数是从事不法勾当,官商勾结攫取而来,他们利用手中的资源,把国家几千万上亿的资产用很少的钱就套取过来,成为自己的私人财产,这种不劳而获的行径自然会为老百姓所仇视。除此之外,过分炫耀财富,追求奢侈享受也是仇富产生的重要原因。1979 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总体方针指导下,国家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再通过先富来带动后富,但是,从现实来看,一些先富起来的人非但没有帮助其他人富起来,反而花费金钱在社会上炫富,以此来达到满足其虚荣心理的目的,这样的炫富行为严重刺痛了社会的心理。西方国家的慈善事业十分发达,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如比尔·盖茨等,每年都会向社会捐助数额巨大的财富。而我国的企业家进行慈善事业的相对较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国家的企业家享受的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而我国的企业家享受的是获得财富后的成果,不愿意与社会分享。

(二)穷人层面原因

仇富的本质是爱富。因为人们崇尚财富,所以在自己没有获得财富的时候,就会仇视富人,这就是仇富产生的根本前提。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所提出的“经济人”假设,也说明人是自私自利的,都会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被空前释放,再加上受到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欲望越来越强烈,相互攀比的社会风气也逐步形成,对一个人社会价值的评判由之前的道德伦理向财富和社会地位倾斜。但是在一定的时期内,资源是有限的,财富也是有限的,当别人占有较多资源,挤占自身资源时,就会产生资源争夺和矛盾纠纷,而争夺失败导致的资源被夺走就会产生一种痛苦感,仇富也就是这种个人痛苦的一种表现方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群聚效应,当一个人周围拥有仇富心理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人也将慢慢变成仇富者。

(三)政府层面原因

一是我国税收制度上有漏洞,税收制度不合理。税收除了为国家提供财政收入以外,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社会收入实行二次分配,调节过高收入,补贴低收入人群。从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来看,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发挥的还不够明显,对高收入者征收的税率、税种和税收相比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相对较低。二是当前较为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我国仇富现象的一大特点是与仇官紧密联系,一些政府官员置个人职责不顾,置人民利益不顾,进行权力寻租,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而一些企业家则乐意在这些政府官员身上进行投资,很多的工程后面,无不看到政府官员的影子。三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总体来说还不够完善不够健全,保障的范围十分有限,保障力度也不够,绝大多数穷人仅靠国家的社会保障还难以生存。特别是农村的社会保障还很不完善,农村还没有全面建立起养老保险,养儿防老还是农村的主要养老形式;而且,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设计来看,偏重于对公务员、国有企业等的保障,而缺乏对农民、城市下岗工人的基本保障。

(四)社会层面原因

受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自古就有“均贫富”的社会思想,劫富济贫更是成为一种社会广为称赞的义举。富与仁在很多人眼里是完全对立的,作为君子和义士,是不能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的,富人自古就被打上了不道德的标签,这一点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商人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就充分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中国自古就有绝对的平均主义心结,在这种平均主义心结的影响下,富人在中国难免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鄙夷和猜测。新中国成立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国家控制了所有的生产和生活物资,人民群众在国家的组织下从事生产劳动,平均享受国家提供的生活物资,不存在你多我少的问题。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之下,也就形成了人民群众平均主义的思想,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着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的思潮。

三、消除仇富现象的对策

(一)加强宏观调控,缩小贫富差距

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让社会活力竞相迸发,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注重再次分配的合理性等等。通过收入分配的调控,来实现贫富差距的进一步缩小,从而消除仇富心理的存在。必须加快加强立法,通过法律监督,来规范宏观调控行为。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投机取巧者没有空子可以钻,让公平获取社会财富的手段更加公平公正,从而实现分配制度的广泛性。

(二)发展国民经济,增加社会财富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也是实现发展变化的核心动力。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大幅度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社会活力,大幅度的增加社会财富、提升人民的收入水平。只有收入水平持续增加,人民的基本素质才会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仇富的观念。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通过创新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来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比如创新治理模式,更新消费理念,营造更加和谐、自由的环境,体现平等。

(三)加强思想教育,倡导文明风尚

理性消费、文明消费是体现一个公民素质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程度重要指标。现在中央反复强调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每个人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倡导理性消费,勤俭节约,一粥一面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来自与过去的对比,与他人的对比,与失去的对比,与拥有的对比。而且这种对比性正在愈演愈烈,变成大部分人的普遍共识:比出成就感就幸福,若比出失落感就不幸福了。要加强文明、宽容、和谐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在全社会营造相互宽容、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良好风尚,提高全社会的幸福指数。

[1]郝亚明.仇富之社会根源性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2).

[2]朱敏.中国人仇富心理及其动机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4]李贵成.社会公平视角下的仇富问题探析[J].理论探索,2008,(5).

[5]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第三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猜你喜欢

仇富分配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我们的心声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农民其实仇腐不仇富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