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在美国受礼遇的秘密

2015-03-25马尧

世界博览 2014年20期
关键词:美印印度洋莫迪

马尧

国际社会历来是大国纵横捭阖的舞台。近期印度总理莫迪高调访美,让世界的焦点又一次集中在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第二人口大国印度以及当今世界的霸权国家美国身上。9月30日,莫迪与奥巴马在白宫会晤,讨论了经贸、气候变化和安全等诸多问题。从奥巴马和莫迪会晤后的讲话和两国联合声明看,会晤涉及经贸、能源、气候变化、防务、国土安全合作、高科技、太空和卫生合作、全球问题等诸多话题。此次莫迪访美受到美国的高度礼遇,其规格之高,令人惊讶:一个在几年前还被美国政府限制入境的人何以在今天受到美国如此礼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白头鹰”与“印度象”之“爱”自然有其道理。

美国对美印关系的思考

对于美国而言,近期加强美印关系的发展,给予印度总理莫迪红地毯的礼遇是首先是战略方面的考虑。作为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美国的战略目标一直是防止欧亚大陆出现一个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国家或者国家联盟。冷战结束后的中国国力发展迅速,且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等诸多方面和美国截然不同,遂被选定为威胁美国霸权地位的头号国家。于是“空海一体战”、“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战略纷纷出炉。然而遏制中国也需要成本,且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遏制的成本不断上升。偏偏近年来美国的国力衰落,其过度扩张更是大大透支了国力。遏制中国日益上升的成本与美国逐渐衰退的国力之间构成了尖锐的矛盾。拉拢印度这个与中国有领土争端和历史宿怨的地区大国,并且在南亚抗衡中国,阻止中国海权势力向印度洋发展是美国现实的战略选择。

众所周知,海洋是财富流通的媒介,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财富,进而控制整个世界。美国是一个海洋帝国,美国的霸权是建立在对海洋控制的基础上的。美国海权理论的教父马汉曾经说过:“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印度洋是7个大洋的关键。21世纪将在印度洋上决定世界的命运。”世界海权是一个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印度洋,因为世界资源最密集的地方在这里;世界海上交通要塞、最关键的地方也在这里。然而,近年来美国海军的规模不断萎缩,其舰艇规模已经从冷战期间的近600艘降低到300余艘。这样一支规模的海军是无法控制全球海洋的。因此美国试图通过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维系其对海洋的控制,并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出台了“千舰海军”计划和《21世纪海权合作战略》,声称海上力量应更加熟练地与外国伙伴建立关系,就像和其它的美国军事力量或政府部门交往一样。为实现这一目的,全球海上伙伴关系计划为确保海上安全、促进打击海盗、恐怖主义、武器扩散、毒品运输和其它非法活动提供了一个合作的途径。印度是印度洋沿岸最重要的大国,美国强化与印度的关系隐含着通过拉拢印度,并与其合作从而维持美国在印度洋地位的战略意图。

美国为了国内军工复合体攫取利润,也需要与印度加强关系。所谓军工复合体,就是政府部门,尤其是国防部门、军工企业和国防科研机构等组成的庞大利益集团。军队为了自身利益,要求不断改进武器装备;政客为了自身的选票,力促扩大军事开支以促进选区内的军事基地建设,同时也为选区内的军工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军工企业需要更多的国家研发拨款以及军事产品订单;军事科研机构要更多的科研经费。正是这些利益相关者相互关联的利益需求,让它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团体,一个复合体。这样的利益集团在美国政坛势力相当庞大,甚至可以左右国家的对外政策。印度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军火进口大国,其庞大的军火市场早就令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垂涎三尺。通过与印度交好从而打开印度的军火市场进而获取巨额利润成为军工复合体推动“白头鹰”与“印度象”接近的强大动力。

印度对美印关系的考量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只是美国单方面对推动美印关系作出努力而得不到印度的回应与配合,恐怕双方关系的发展也不会如此迅速。多年来,印度一直在大力加强军备建设,其最大的对手是巴基斯坦,但印度曾公开宣称,中国是其最大的潜在对手。自1962年边境战争惨败后,印度一直耿耿于怀,其假想敌紧紧锁定为中国。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科技强军计划卓有成效。在装备方面,东风-31B机动式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航空母舰等先进武器相继入列;载人航天、中段反导、高超音速导弹以及反卫星试验相继取得成功;在人员素质方面,中国军队相继在坦克两项等军事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在军费开支方面,中国的年度军费开支约为1320亿美元,印度仅为363亿美元,后者很不情愿地发现,中印军事力量的差距在快速拉大,印度凭一己之力无法对抗中国。于是在印度的战略家们看来,通过与美国交好,不但能获得先进武器及其技术,还能对中国形成一定的威慑,为印度的安全提供某种程度的保险。

而且,新任印度总理莫迪具有发展印度经济的夙愿。从其执政经历看,莫迪总理对于发展经济颇为擅长。上任伊始,莫迪就对印度的基础设施打算进行雄心勃勃的改造计划,其中包括向中国和日本引进高铁,以期使印度的国民经济有较快的发展。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经济最发达的现代化国家,且其工业技术、管理经验甚至包括农业技术都是印度急需的。此外,印度也需要美国对其基础设施进行投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利益促使印度向美国靠近。

此外,印度在政治与外交层面也有接近美国的动力,印度一直在积极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如果能在这方面得到美国的支持,将会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美印接近依旧存在障碍

但正如世界上每一枚硬币都有两个面一样,美印关系的未来也有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目前在美印关系之间还是颇有几个障碍阻止双边关系的发展,首先是双方对国际战略格局的看法与塑造存在矛盾。美国是作为现在唯一超级大国,是国际政治经济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和受益者,也是现行国际格局的守成者。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将可能要求修改对己不利的规则,分享美国权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是美国极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此外,印度的崛起将意味着多极格局的形成,这对美国的霸权护持战略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所以在一些国际重大事务中,两国存在着不小的矛盾,比如印度最近否决WTO巴厘岛协议让美国大为头痛。

双方在地缘政治领域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在印度洋问题上,印度有战略家把印度洋认为“印度的洋”,对于区外大国在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活动保持警惕和排斥态度。印度因此把美国在印度洋中部迪戈加西亚岛的军事基地看成针对自己的军事堡垒。而美国竭力反对印度主导印度洋——这将意味着美国这个海洋霸权国家的根基因此受到动摇。双方在印度洋的主导权方面的矛盾目前隐藏在水下,不排除随着印度海上实力的增长,有朝一日浮出水面并冲击双边关系的可能。在中国问题上,印度深知中国是印度邻国这一永远无法改变的地理事实,随着中印经贸关系的加强,双边关系也在升温。与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不同,印度现阶段更倾向于比较温和的对华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印在地缘领域唇齿相依,一旦双方交恶,得利的只能是美国或其它区域外大国。中国海权理论家张文木甚至认为,如果中印有一个倒下,美国的下一个战略对手必然是仅存的另一个。

此外,双方在经贸领域传来的也不尽然是和谐的声音。美国等发达国家把大量制造业转移到国外,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成为占GDP60%以上的支柱产业。印度虽是发展中国家,但其服务业却占GDP50%以上,承接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成为印度增长最快的产业。因此,美印在服务业领域构成了同质竞争的关系。美国的工会和部分国会议员开始抱怨印度在抢美国人的服务业工作机会。解决就业问题是美国现任政府的重中之重,这不能不对美印关系产生影响。

此次莫迪总理访美意味着“白头鹰”和“印度象”的接近,这种接近起源于双方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和对对方的需要。然而,存在于双边关系之中的矛盾决定了双方关系的改善是有限度的。正如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指出的那样,国家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随着利益的发展变化,美印关系在未来一定也会发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大概也正是国际政治的奥妙所在。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印印度洋莫迪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美印合作伙伴
美印10周年—海外合作篇
年华如斯:莫迪里安尼笔下的平民青年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印度洋上接“嫦娥”回家:远望3号船精确测控探月三期试验返回器顺利再入返回侧记
希拉里称美印将进入“3.0”时代